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738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该电连接器的发光件的结构。背景技术
2010年5月5日公告的公告号为201450192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所 述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可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的绝缘本体及发光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 相邻设于收容腔侧向的侧壁,发光件设有与收容腔在竖直方向部分重合的发光体及自发光 体延伸出并安装于侧壁的预定位置的第一、第二端子脚,发光体设有左右相对的第一面与 第二面,第一、第二端子脚均设有连接发光体的引出端,第一面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处于收容 腔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外,第二面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处于收容腔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第一 端子脚的引出端配置于第一面与第二面间相对靠近第一面并平行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 的竖直平面,第二端子脚的引出端配置于第一面与第二面间相对靠近第二面并平行于对接 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竖直平面,第二端子脚自引出端的后部侧向弯折至与侧壁的预定位置对 应处以安装于侧壁的预定位置。由于第二端子脚的引出端配置于第一面与第二面间相对靠近第二面并平行于对 接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竖直平面,使得第二端子脚必须侧向弯折一定距离才能安装于侧壁的 预定位置,侧向弯折不仅增加了工序,同时容易对发光体造成损害,从而给发光件后续应用 埋下死灯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无需侧向弯折、降低死灯风险 的发光件的电连接器。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 可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的绝缘本体及发光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相邻设于收容腔侧向 的侧壁,发光件设有与收容腔在竖直方向部分重合的发光体及自发光体延伸出并安装于侧 壁的预定位置的第一、第二端子脚,发光体设有左右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面沿竖直 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处于收容腔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外,第二面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 分处于收容腔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所述第一、第二端子脚配置于第一面与第二面间相对 靠近第一面并平行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竖直平面。所述第一、第二端子脚配置于第一面与第二面间相对靠近第一面并平行于对接连 接器插入方向的竖直平面,使得第一、第二端子脚不经侧向弯折即可安装于侧壁的预定位 置,相对于背景技术本设计不经侧向弯折,不仅减少了的工序,同时无侧向弯折带来的对发 光体的损害,从而降低发光件在后续应用中的死灯风险。下面将结合图示对本设计详细描述。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分解图。[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去掉金属壳体后的立体图。[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图。[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发光件的后视图。[001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14]绝缘本体1[0015]电连接器100[0016]收容腔11[0017]对接插口110[0018]容置空间12[0019]顶壁13[0020]侧壁14[0021]收容空间140[0022]锁扣机构15[0023]间隔部16[0024]间隔槽160[0025]前侧表面161[0026]对接端子2[0027]内置电路板3[0028]导电孔30[0029]磁性元件31[0030]转接端子4[0031]头部41[0032]尾部42[0033]支架5[0034]固持部51[0035]支撑部52[0036]发光件6[0037]发光体60[0038]第一面601[0039]第二面602[0040]上端面603[0041]下端面604[0042]第一端子脚61[0043]第二端子脚62[0044]水平部63[0045]延伸部64
4[0046]金属壳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设有可收容对接连 接器(未图示)的收容腔11的绝缘本体1、竖直配置于绝缘本体1后部的内置电路板3、若 干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且可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端子2、设于绝缘本体1后部的转接模 组(未标号)、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发光件6、及覆盖于绝缘本体1上的金属壳体7。转接 模组包括保持所述内置电路板3的支架5及固持于支架5上且与内置电路板3电性连接的 转接端子4。请参阅图2-4,绝缘本体1包括相邻设于收容腔11上侧的顶壁13、相邻设于收容 腔11侧向的侧壁14、及相邻设于收容腔11后侧的间隔部16。收容腔11的前侧形成有可供 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插口 110,间隔部16正对所述对接插口 110。对于本实施方式,所述 收容腔1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前述侧壁14,所述顶壁13连接两个侧壁14,所述顶壁13与 两个侧壁14相交处均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2,两容置空间12之间形成有可与对接连接器锁 扣配合的锁扣机构15。于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扣机构15为设于顶壁13的两个锁扣块, 当然,锁扣机构15也可为自金属壳体7冲切而成的金属片等。所述侧壁14设有贯通侧壁 14上下两侧的收容空间140。所述间隔部16形成有若干间隔槽160,对接端子2部分收容 于间隔槽160,所述间隔部16设有竖直延伸并垂直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的前侧表面161。请参阅图2,内置电路板3包括设置于内置电路板3上部且贯穿其前、后侧的若干 导电孔30。内置电路板3的前侧焊接有若干磁性元件31。转接端子4具有固持部分(未 图示)、自固持部分上端向前弯折延伸并安装于导电孔30的头部41、及自固持部分下端延 伸出并可安装于外部电路板(未图示)的尾部42。部分转接端子4的尾部42先向前弯折 再继续向下延伸。支架5包括竖直延伸的固持部51及水平延伸用于支撑内置电路板3的 支撑部52。固持部分固持于固持部51,头部41延伸出固持部51的上侧,尾部42延伸出固 持部51的下侧。请参阅图2-5,发光件6设有与收容腔11在竖直方向部分重合的发光体60及自发 光体60延伸出并安装于侧壁14的预定位置的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对于本实施方式, 所述收容腔1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发光件6,两发光件6的发光体60 —一对应收容于两容 置空间12,当然对于其他实施方式,电连接器100可只设有一个发光件6。所述第一、第二 端子脚61、62自上而下插入收容空间140,对于本实施方式,收容空间140贯通侧壁14的内 部,收容空间140内设有将第一端子脚61与第二端子脚62隔开的机构(未图示),当然收 容空间140也可为与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 —一对应的两个通孔或是形成于侧壁14表面 的通槽等。发光体60收容于容置空间12,发光体60暴露于绝缘本体1的前侧以指示电连 接器100的工作状态。发光体60设有左右相对的第一面601与第二面602及连接第一面 601与第二面602并处于水平面的上、下端面603、604。第一面60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至少 部分处于收容腔1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外,第二面602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处于收容 腔1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配置于第一面601与第二面602间相 对靠近第一面601并平行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竖直平面,以便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 安装于侧壁14的预定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面601与第二面602处于平行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竖直平面,第一面601与第二面602间的距离大于上端面603与下端面604 间的距离,第一面60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处于收容腔1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外,第二面602 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处于收容腔1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所述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位于 前侧表面161所处竖直平面的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处于同一竖 直平面,当然,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也可左右错开从而处于不同的竖直平面。第一、第二 端子脚61、62均设有自发光体60水平向后延伸的水平部63及自水平部63延伸出的延伸 部64。延伸部64具有位于侧壁14外的自由端,所述延伸部64与水平部63间形成一弯折, 所述弯折是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与发光体60成型为一体前冲切形成,由于延伸部64与 水平部63间形成的弯折距发光体60相对较近,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与发光体60成型 为一体后再折弯形成所述弯折对发光体60损害较大,容易在后续应用中死灯,然而与发光体 60成型为一体前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冲切形成所述弯折,则不对发光体60产生损害,降 低死灯风险。所述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均呈L型,延伸部64竖直向下延伸。出于实际应 用需要,所述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均可设有若干(包括一个或几个)弯折,为了不对发 光体60产生损害,所述弯折均是第一、第二端子脚与发光体成型为一体前冲切形成。组装该电连接器100时,将磁性元件31焊接于内置电路板3的前表面。令对接端 子2 —端配置于内置电路板3的前侧,另一端自内置电路板3的后侧焊接于内置电路板3之 下部处。将内置电路板3及对接端子2固持于支架5上。令内置电路板3安装于支架5的 固持部51的前侧,且令内置电路板3底部被支架5的支撑部52支撑。令转接端子4的头 部41自后向前贯穿内置电路板3的上端的导电孔30,部分转接端子4的尾部42向前弯折 后位于支撑部52的下方。于是,固持部51于前后方向上位于对接端子2与转接端子4之 间。将支架5固持于绝缘本体1上。令对接端子2部分收容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1内。 将发光件6安装于绝缘本体1,使发光体60收容于容置空间12,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自 上而下插入收容空间140从而安装于侧壁14的预定位置。最后,将金属壳体7包覆于绝缘 本体1上。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配置于第一面601与第二面602间相对靠近第一面601 并平行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竖直平面,使得第一、第二端子脚61、62不经侧向弯折即 可安装于侧壁14的预定位置,不仅减少了的工序,同时无侧向弯折带来的对发光体60的损 害,从而降低发光件6在后续应用中的死灯风险。本设计不限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单端口连接器,也适用于多端口连接器。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可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腔的绝缘本体及发光件,所述 绝缘本体设有相邻设于收容腔侧向的侧壁,发光件设有与收容腔在竖直方向部分重合的发 光体及自发光体延伸出并安装于侧壁的预定位置的第一、第二端子脚,发光体设有左右相 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面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处于收容腔沿竖直方向的投影 外,第二面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处于收容腔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内,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第二端子脚配置于第一面与第二面间相对靠近第一面并平行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 的竖直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设有若干可与对接连 接器对接的对接端子,收容腔的前侧形成有可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对接插口,所述绝缘本 体设有位于收容腔后侧并正对所述对接插口的间隔部,所述间隔部形成有若干间隔槽,对 接端子部分收容于间隔槽,所述间隔部设有竖直延伸并垂直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的前侧 表面,所述第一、第二端子脚位于前侧表面所处竖直平面的前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脚处于同一竖直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脚均设有自发光体 水平向后延伸的水平部及自水平部延伸出的延伸部,延伸部具有位于侧壁外的自由端,所 述延伸部与水平部间形成一弯折,所述弯折是第一、第二端子脚与发光体成型为一体前冲 切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竖直向下延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端子脚均设有若干弯 折,所述弯折均是第一、第二端子脚与发光体成型为一体前冲切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一发光 件及前述侧壁,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位于收容腔上侧并连接所述两个侧壁的顶壁,所述顶 壁与两个侧壁相交处均形成有一收容发光体的容置空间,两容置空间之间形成有可与对接 连接器锁扣配合的锁扣机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设有贯通侧壁的上下两侧的 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第二端子脚自上而下插入收容空间从而安装于侧壁的预定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与第二面处于平行于对接 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竖直平面,所述发光体上下两侧还设有连接第一面与第二面并处于水平 面的上、下端面,第一面与第二面间的距离大于上端面与下端面间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暴露于绝缘本体的前侧以 指示电连接器的工作状态。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设有收容腔的绝缘本体及发光件,绝缘本体设有侧壁,发光件设有与收容腔在竖直方向部分重合的发光体及自发光体延伸出的第一、第二端子脚,发光体设有左右相对的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面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处于收容腔的投影外,第二面沿竖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处于收容腔的投影内,第一、第二端子脚配置于第一面与第二面间相对靠近第一面并平行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的竖直平面,使得第一、第二端子脚不经侧向弯折即可安装于侧壁的预定位置,本设计无侧向弯折带来的对发光体的损害,降低死灯风险。
文档编号H01R13/42GK201887221SQ20102054543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7日
发明者张道宽, 段云涛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