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1759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起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起动装置
现有技术在起动机中在继电器上的端子45与标准-电缆终端(触板)接触。标准-电缆终端被插到在继电器上的接触螺栓上,并且通过拧紧螺母被固定在其位置上,参阅DE-19726726Al。在此不利的是,电缆终端(触板)由于在电缆终端和起动机电动机上的接头之间的电缆线股(Litze)中的预应力可能会在接触螺栓上转动并且再次提起。本发明的公开内容
通过权利要求I的特征来简化触板的装配。在触板借助于安全件被最终固定之前,触 板通常不能在松脱。此外,可以将触板位置准确地定位,但首先并不使用另外的辅助件、例如螺母。由此例如在顶罩下可以实现可靠的被遮盖的装配。触板具有多个形状配合件,该形状配合件以夹子的形式包围继电器盖部的突出部,通过这种设计方案可以成本经济地实现简单的解决方案。布置在下述情况下是非常特别有利的附加地使用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持印制导线的成型件。由于该附加的装配,非常特别的是当成型件设计为顶罩时,装配更久并且更加复杂,从而增大了触板滑脱的危险。如果成型件设计为顶罩,则在装配时可能不能再或仅还较差地看到触板,从而触板可能滑脱,但却不能被看到。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法几乎避免了错误装配。以下根据附图
示例性地详细阐述本发明其中示出了
图I以纵向剖视图示出了起动装置,
图2以局部立体图示出了起动装置,
图3以立体图示出了触板,
图4和5分别示出了装配的触板的细节视图,
图6示出了具有装配的成型件的起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7示出了在装配的成型件中螺栓的纵向剖视图。图I以纵向截面图示出了起动装置。在图I中示出了起动装置10。起动装置10例如具有起动机电动机13和起动继电器16 (Startrelais或者Einriickrelais)。起动机电动机13和起动继电器16固定在共同的驱动轴颈轴承盖19上。起动机电动机13在功能上用于当起动小齿轮(Andrehritzel)啮合到在此未示出的内燃机的环形齿轮或者说齿圈(Zahnkranz) 25中时,驱动起动小齿轮22。起动机电动机13具有作为壳体的极管28,该极管在其内周上承载分别由励磁绕组34缠绕的极靴31 (电激励)。极靴31又围绕电枢37,该电枢具有由薄片40构成的电枢组43和布置在槽46中的电枢绕组49。电枢组43被压到驱动轴44上。此外,在驱动轴44的背离起动小齿轮22的端部上还安装有换向器52,此外该换向器由各个换向器片55构成。换向器片55以已知的方式如此与电枢绕组49电连接,使得在通过碳刷58为换向器片55通电时,电枢37在极管28中旋转运动。布置在起动继电器16和起动机电动机13之间的引线61在接通状态中不仅为碳刷58而且为励磁绕组34供电。驱动轴44在换向器侧利用轴颈64支承在滑动轴承67中,该滑动轴承又位置固定地保持在换向器轴承盖70中。换向器轴承盖70又借助于拉紧杆柱73固定在驱动轴颈轴承盖19中,该拉紧杆柱分布地布置在极管28的圆周上(螺栓,例如2、3或4个)。在此,极管28支承在驱动轴颈轴承盖19上,并且换向器轴承盖70支承在极管28上。在驱动方向上,所谓的太阳轮80连接到电枢37上,其是行星齿轮装置83的一部分。太阳轮80由多个行星齿轮86、通常是三个行星齿轮86围绕,所述行星齿轮借助于滚动轴承89支承在轴颈92上。行星齿轮86在空心轮95中滚动,该空心轮在极管28中被支承在外侧。朝向输出侧,行星架98连接到行星齿轮86上,在行星架中容纳轴颈92。行星架98又被支承在中间轴承101中和布置在其中的滑动轴承104中。中间轴承101盆形地如此设计,使得其中不仅容纳行星架98而且容纳行星齿轮86。此外,在盆形的中间轴承101中布置有空心轮95,该空心轮最后通过盖部107相对于电枢37封闭。中间轴承101也利用其外周支承在极管28的内侧上。电枢37在驱动轴44的背离换向器52的端部上具有另一个轴颈110,其同样容纳在滑动轴承113中。滑动轴承113又容纳在行星架98的中心孔中。行星架98与从动轴116 —体地连接。从动轴116利用其背离中间轴承101的端 部119支承在另一个固定在驱动轴颈轴承盖19中的轴承122中。从动轴116被分成不同的部段因此布置在中间轴承101的滑动轴承104中的部段之后是具有所谓的直齿部125(内齿部)的部段,其是所谓的轴-套筒连接部的一部分。轴-套筒连接部128在此情况下使得从动件(Mitnehmer)131轴向直线地滑动。从动件131是套管状的突出部,其与电磁啮合部(Freilauf) 137的盆状外环132是一体的。此外,电磁啮合部137 (反向止动装置)包括内环140,该内环径向地布置在外环132内部。在内环140和外环132之间布置了夹紧体138。夹紧体138防止在内环和外环共同作用时在外环和内环之间沿第二方向相对转动。换言之电磁啮合部137可以使在内环140和外环132之间的相对运动仅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在该实施例中,内环140与起动小齿轮22和其斜齿部143 (外斜齿部)一体设计。基于完整性,在此仍研究啮合机构。起动继电器16具有螺栓150,该螺栓是电触点,并且该螺栓连接到这里未示出的起动电池的正极上。螺栓150被引导穿过继电器盖部153。继电器盖部153封闭继电器壳体156,该继电器壳体借助于多个固定件159 (螺栓)固定在驱动轴颈轴承盖19上。此外,在起动继电器16中还布置有插入式绕组162和所谓的保持绕组165。插入式绕组162和保持绕组165 二者分别在接通状态中引起电磁场,该电磁场流经(由能传导电磁的材料制成的)继电器壳体156、线性运动的电枢168和电枢接地171。电枢168承载连杆174,该连杆在线性拉入电枢168时朝向控制螺栓(Schaltbolzen)177运动。随着连杆174朝向控制螺栓177运动,控制螺栓从其静止位置朝向两个触点180和181运动,从而朝向触点180和181安装在控制螺栓177的端部上的触桥184使两个触点180和181彼此电连接。由此将电功率从螺栓150经过触桥184引导至引线61,并且进而引导至碳刷58。因此,起动机电动机13被加电流。但起动继电器16或电枢168此外还具有任务利用牵引件187使可转动运动地布置在驱动轴颈轴承盖19中的杆运动。通常设计为叉形杆的杆190利用两个在此未示出的“尖齿”在其外周上包围两个圆盘193和194,以便使在其之间夹紧的从动环(Mitnehmerring)197朝向电磁啮合部137克服弹簧200的阻力运动,并且由此使起动小齿轮22啮合到环形齿轮25中。
然而起动机电动机13也可以被永磁激励。轴-套筒连接部128也可以设计为陡螺纹齿部并且与起动小齿轮22直接啮合。在图2中详细地示出了引线61或连接线路201。起动机电动机13的正极侧连接在另一个螺栓151上。为此,此外还需要使用触板203 (电缆终端)。该触板203具有在此未示出的孔,触板203利用该孔被推到螺栓151上。引线61通过焊接(焊接连接位置)固定在触板203的板状突出部206上。在图3中以单个部件示出了触板203。触板203具有孔209。弯曲的板状凸耳212位于孔209和板状突出部206之间在假设的连接线两侧,该板状凸耳与触板203 —体连接。在图4和图5中示出了被推到螺栓151上的触板的另一个视图。如可以清楚地看出,继电器盖部153具有朝向起动机电动机13宽的突出部215。突出部215在两侧由板状凸耳212包围,从而使触板203形状配合地固定在继电器盖部153上。优选地,触板203由此被固定夹持在突出部215上。还存在一种可能性板状凸耳212被夹紧到继电器盖部153的、未示出的隙部中(形状配合),并且由此防止触板203围绕螺栓151转动。因此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10,具有电起动机电动机13 ;起动继电器16,该起动继电器此外用于接通起动机电动机13 ;在起动继电器16和起动机电动机13之间的电连接线路201,其中电连接线路201固定在起动继电器16的螺栓151上,并且为此电连接线路201的触板203具有孔209,螺栓151通过该孔伸出,其中在触板203上布置了至少一个形状配合件218,该形状配合件与在起动继电器16上的突出部215或继电器盖部153相互作用,并且由此防止触板203围绕螺栓151转动。例如在图4和5中可以看出,多个形状为板状凸耳212的形状配合件218在两侧以夹子的形式包围突出部215。在图6中从换向器轴承盖70 —侧示出了起动装置10。顶罩221套到起动继电器16上,从而起动继电器16部分地容纳在顶罩221的空腔中。顶罩221用于将印制导线224和227引导至螺栓150和151。在图6中可以看出印制导线224和227围绕螺栓150和151,并且在此从顶罩221、成型件220的绝缘材料230中露出。顶罩221或成型件220用于非直接地触点接通螺栓150和151,而是可以借助于印制导线224和227从另一侧连接。另外的螺栓233用作接线,其侧向地布置在起动继电器16和起动机电动机13之间,并且能与每一个印制导线224和227导电连接。两个螺栓233在图6中由护板236遮盖。在图7在示出了螺栓151的纵向剖视图。触板203布置在起动继电器16的继电器盖部153和印制导线227之间,印制导线由成型件220的绝缘材料230保持。设计为螺母的安全件239将印制导线227和触板203夹紧在其和继电器盖部153之间。在螺栓150时存在相同的、没有触板203的布置。触板203通过安全件239固定在螺栓151上。印制导线227被由绝缘材料230制成的、形式为顶罩221的成型件220保持,其中顶罩221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起动继电器16的空腔中。成型件220不一定要具有顶罩221的形状。为了这个单纯的目的仅使用在不同 于通常位置(继电器盖部153)上的接头(螺栓236),通过绝缘材料230来包围印制导线224和227就足以实现。除了印制导线224和227的单纯绝缘外,无需其它功能和此外当前的结构。在此情况下由于触板随后可以被轻易接近,因此触板203也是不必要的。
权利要求
1.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10),具有电起动机电动机(13);起动继电器(16),所述起动继电器此外用于接通所述起动机电动机(13);在所述起动继电器(16)和所述起动机电动机(13)之间的电连接线路(201 ),其中所述电连接线路(201)固定在所述起动继电器(16)的螺栓(151)上,并且为此所述电连接线路(201)的触板(203)具有孔(209),所述螺栓(151)通过所述孔伸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板(203)上布置了至少一个形状配合件(218),所述形状配合件与在所述起动继电器(16)上的继电器盖部(153)相互作用,并且由此防止所述触板(203)围绕所述螺栓(151)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形状配合件(218)以夹子的形式在两侧包围突出部(2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板(203)布置在所述起动继电器(16 )的继电器盖部(153 )和印制导线(227 )之间,其由绝缘材料(230 )制成的成型件(220)保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制导线(227)被由绝缘材料(230)制成的形式为顶罩(221)的成型件(220)保持,其中所述顶罩(221)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起动继电器(16)。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起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板(203)通过安全件(239)固定在所述螺栓(151)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10),具有电起动机电动机(13);起动继电器(16),所述起动继电器此外用于接通起动机电动机(13);在起动继电器(16)和起动机电动机(13)之间的电连接线路(201),其中所述电连接线路(201)固定在起动继电器(16)的螺栓(151)上,并且为此电连接线路(201)的触板(203)具有孔(209),所述螺栓(151)通过所述孔伸出,其中在所述触板(203)上布置了至少一个形状配合件(218),所述形状配合件与在所述起动继电器(16)上的继电器盖部(153)相互作用,并且由此防止触板(203)围绕螺栓(151)转动。
文档编号H01H51/06GK102639864SQ201080055771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1日
发明者P.哈拉斯 申请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