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6426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杠杆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杠杆型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由杠杆的力放大作用而连接壳体的杠杆型连接器中,由于杠杆的力作用方向可能在宽度方向上偏斜,所以一个壳体可能相对于配合壳体倾斜使得在旋转杠杆的过程中, 在宽度方向的一侧较多地连接而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较少地连接。由于这一点,在日本未审专利公开第2009-158430号中公开的杠杆型连接器中,成对的支承轴形成在一个壳体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侧,杠杆以可旋转方式支承在这些支承轴中的位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支承轴上,并且在旋转过程的最后阶段,形成在杠杆中的凹槽的后端与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支承轴形成接触,从而沿连接方向向前挤压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支承轴,以较正壳体相对于配合壳体的倾斜姿势。在上述传统的杠杆型连接器中,由于支承轴形成在连接方向上的后端部,所以杠杆与支承轴的接触位置位于后侧位置,并且凹槽形成得深。结果,杠杆的强度可能变得不足。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作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确保能够较正壳体的连接姿势的杠杆型连接器中的杠杆的强度。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杠杆型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能连接到配合壳体; 以及杠杆,所述杠杆安装到所述壳体,并且能在连接开始位置和连接位置之间移位,从而使得所述壳体和所述配合壳体到达正确的连接状态,其中所述壳体形成有成对突起,所述成对突起位于垂直于连接方向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和支承轴,所述支承轴处于位于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的所述突起之间,且在所述连接方向上位于所述突起的后面,且适于以可移位方式支承所述杠杆;并且所述杠杆形成有至少一个挤压部,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用于在到达所述连接位置的过程中,当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配合壳体从正确的连接姿势倾斜时,通过挤压所述突起,来校正所述壳体的连接姿势。如果在杠杆到达连接位置的过程中,壳体相对于配合壳体从正确的连接姿势倾斜,则杠杆的挤压部挤压(具体地位于壳体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以校正壳体的连接姿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承轴在连接方向上形成在突起的后面,即在连接方向上突起形成在支承轴的前面,所以挤压部的形成位置不必位于杠杆的特别靠后的位置上。因此,不是必须在杠杆中形成大的切割区域,并且能够确保杠杆的强度。根据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杠杆以在连接开始位置和连接位置之间可旋转方式在安装到所述壳体,并且在与所述配合壳体接合的同时被从所述连接开始位置旋转到所述连接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壳体和所述配合壳体到达正确的连接状态。更具体地,所述杠杆形成有至少一个阻止件,所述至少一个阻止件用于通过在所述连接开始位置与位于宽度方向一侧的所述突起接合来防止所述杠杆移位,并且在到达所述连接位置的过程中,当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配合壳体从正确的连接姿势倾斜时,用于校正所述壳体的连接姿势的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在所述连接方向上对位于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所述突起进行挤压。根据更具体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杠杆型连接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能连接到配合壳体;以及杠杆,所述杠杆以在连接开始位置和连接位置之间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壳体上,并且在与所述配合壳体接合的同时、从所述连接开始位置旋转到所述连接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壳体和所述配合壳体到达正确的连接状态,其中所述壳体形成有成对突起, 所述成对突起位于垂直于连接方向的宽度方向的相反两侧;和支承轴,所述支承轴处于位于宽度方向的相反两侧的所述突起之间,且在所述连接方向上位于所述突起之后,且适于以可旋转方式支承所述杠杆;所述杠杆形成有阻止件,所述阻止件用于通过在所述连接开始位置与位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所述突起接合来防止所述杠杆旋转;并且,所述杠杆形成有挤压部,所述挤压部用于在到达所述连接位置的过程中,当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配合壳体从正确的连接姿势倾斜时,通过沿所述连接方向挤压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突起,来校正所述壳体的连接姿势。杠杆从连接开始位置的旋转通过杠杆的阻止件与位于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突起的接合而防止。如果在杠杆到达连接位置的过程中,壳体相对于配合壳体从正确的连接姿势倾斜,则杠杆的挤压部挤压壳体的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以校正壳体的连接姿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支承轴在连接方向上形成在突起的后面,即在连接方向上突起形成在支承轴的前面,所以挤压部的形成位置不必位于杠杆的特别靠后的位置上。因此,不是必须在杠杆中形成大的切割区域,并且能够确保杠杆的强度。具体地,在所述杠杆的内表面中形成有有底接收槽,所述有底接收槽在所述杠杆的在连接方向上的前端形成开口。更具体地,所述挤压部形成在所述接收槽的后端;且/或其中在所述连接位置,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突起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接收槽中。更具体地,在所述杠杆的内表面中形成有底接收槽,所述有底接收槽在所述杠杆的在连接方向上的前端形成开口 ;所述挤压部形成在所述接收槽的后端;并且,其中在所述连接位置,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突起插入所述接收槽中。由于有底接收槽形成在杠杆的内表面中,并且在连接位置,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插入接收槽中,所以该突起被保护而不受外部物质干扰。具体地,所述杠杆的在宽度方向上相反的所述阻止件能与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突起接合,以防止所述杠杆在所述连接开始位置移动。由于杠杆的在宽度方向上相反的所述阻止件能与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突起接合,以防止所述杠杆在所述连接开始位置移动,所以不是必须以分开方式提供用于防止杠杆移动的装置,简化了壳体的结构。更具体地,所述挤压部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杠杆的前端,且/或在连接位置上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被基本上水平地布置。更具体地,所述杠杆包括至少一个弹性锁定件,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隆起部,所述至少一个隆起部与所述弹性锁定件相互作用以将所述杠杆锁定在所述连接开始位置,其中,如果在连接开始位置上将朝向所述连接位置的挤压力施加到所述杠杆,则在所述弹性锁定件弹性变形之后,所述弹性锁定件和所述隆起件脱离。更具体地,所述隆起件被布置得比相应的所述突起在宽度方向上更向外且/或更向前。更具体地,各突起和各隆起件基本上对称布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相对两侧。更具体地,两个支承轴形成为从所述壳体突出,并且关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基本上对称布置。当阅读了下面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 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应该理解,即使独立地描述了这些实施例,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到其它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型连接器中、杠杆保持在连接开始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是示出在连接两个壳体的过程中,当壳体相对于配合壳体从正确的连接姿势倾斜时,杠杆的挤压部正在挤压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的状态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两个壳体正确连接的状态的平面图,图4是壳体的平面图,图5是壳体的后视图,图6是杠杆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杠杆型连接器中,杠杆保持在连接开始位置的状态的平面图,以及图8是壳体的后视图。附图标记表10、IOA…杠杆型连接器20、20A …壳体29J9A...支承轴31A…位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突起31B…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60…杠杆71…接收槽72…挤压部80…配合壳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参考图1至图6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具体实施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杠杆型连接器 10包括壳体20和杠杆或可移动件60,所述杠杆或可移动件60以可移动或可移位或可旋转或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壳体20上或安装到壳体20或安装在壳体20中。壳体20能够沿着连接方向CD连接到配合壳体80。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两个壳体20、80相互连接的侧被称为涉及前后方向(FBD)的前侧。配合壳体8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包括接收件81,具体地整体上基本呈在宽度方向上长且窄的矩形或多边形管,如图2所示。一个或多个凸轮随动件82形成为从接收件82突出,具体地从接收件81的基本上相反的上下壁突出。每个凸轮随动件82具体地基本上具有柱形的形状。另外,爪形接合部83形成为在接收件81的开口边缘基本上向内突
出ο壳体2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包括框架21,具体地整体上基本呈在宽度方向上长且窄的呈矩形盒形状,如图4和图5所示。框架21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是多个壳体凹部22,所述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是多个壳体凹部22具体地在宽度方向上并列设置且/或具有开口后表面。框架21的前表面由前壁23至少部分地封闭,并且前壁23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突片插孔M,相应的配合端子接头的一个或多个突片(未示出)能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突片插孔24至少部分地插入。块状子壳体(未示出)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每个壳体凹部22中。用于将子壳体保持或保留在相应的壳体凹部22中的一个或多个锁定部沈形成在一个或多个分隔壁25和/或框架21的内表面上,所述一个或多个分隔壁25分隔在各壳体凹部22之间,所述内表面具体地是框架21的在宽度方向上基本上面对的相反侧壁。另外,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是多个端子接头(未示出)将至少部分地插入子壳体中,并且连接到相应的端子接头上的一个或多个相应的电线(未示出)穿过框架21的后表面拉出或能够拉出。具体地基本上在框架21的上下壁的每一个中的外表面的宽度方向的相反端部, 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是成对肋27形成为从框架21突出。各肋27具体地由其形状和/或位置之间的不同来区分,从而避免壳体20以不正确的姿势连接到配合壳体80。另外,在框架 21的宽度方向的中间或中央部分(具体地是其上下壁的后端边缘),成对突出部观形成为沿着这些中间或中央部分延伸并向后突出。—个或多个具体地是成对支承轴四形成为从框架21突出,具体地是基本上在框架21的两个突出部观的从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宽度方向的一侧移位的位置突出。每个支承轴四具体地基本上具有柱形的形状,且/或保留件30形成在其上端或远端以朝向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两侧突出。此外,一个或多个突起31A、31B和一个或多个隆起件32形成在框架21的部分上。 具体地,在框架21的上下壁中的每个的外表面上,成对突起31A、31B和成对隆起件32形成在宽度方向的中央的宽度方向的相反两侧,且/或形成在支承轴四前面或支承轴四附近。 各突起31A、31B具体地基本上具有柱形的形状和/或比支承轴四的直径更小的直径。此外,相应突起31A、31B具体地布置在基本上与突出部观的宽度方向的相反两端相同的位置上,并且比支承轴四相对于宽度方向更加向外。换句话说,相对于宽度方向,支承轴四布置在位于宽度方向的相反两侧的各突起31A、31B之间。各隆起件32布置得比各突起31A、31B在宽度方向上更向外且/或更向前。隆起件32具体地包括与框架21的上下壁的外表面基本上平行的部分。注意,各突起31A、31B 和各隆起件32具体地基本上对称布置在宽度方向的中央的相反两侧。同样,杠杆6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如图1和图6所示,包括联接部61和基本上平行地从联接部61 (具体地是其相反的前后端)突出的成对臂部62,且/或整体上基本为门形。锁定部63可弹性变形地形成在联接部61。此外,台阶状把手部64形成为在联接部61的后端部或在联接部61的后端部附近突出,以使得把手部64能够例如由手指把握。能与位于框架2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示出的是右侧)上的相应支承轴四接合的一个或多个轴承孔65具体地形成为穿透相应壁部62的前端部。此外,沿具体(预定或可预定的)方向延伸且在周边缘形成开口的凸轮槽66形成在(具体地是每个)臂部62的前端部中。此外,弹性锁定件67具体地形成在(具体地是每个)臂部62的前端部。弹性锁定件 67沿着臂部62的外周边缘基本上以悬臂的方式延伸,且/或能朝向位于弹性锁定件67的内侧的变形空间68弹性变形。底部凹槽69具体地形成在(具体地是每个)臂部62的内表面中。凹槽69基本上沿着变形空间68布置,且/或与变形空间68相通。此外,凹槽69 具体地基本上沿着以轴承孔65为中心的弧布置。突出部70形成为在臂部62的前端、具体地是在每个臂部62的基本上纵向的中央部向前突出。此外,接收槽71形成在(具体地是每个)臂部62的内表面的基本上纵向的中央部中。接收槽71从突出部70延伸到基本上与突出部70的基部相连续的臂部62的前端,且/或在突出部7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和臂部62的前端开口。该接收槽71的一部分、具体地是其后端具体地用作挤压部72,挤压部72能够在如下所述的连接过程中朝向配合壳体80挤压壳体20。挤压部72与臂部62的前端基本上平行,且/或沿着宽度方向基本上水平地布置在将在下面描述的连接位置CP。此外,接收槽71的宽度方向的一个边缘具体地基本上沿着以轴承孔65为中心的弧布置。这里,当支承轴四配合在轴承孔65中时,杠杆60能够关于支承轴四在连接开始位置CSP和连接位置CP之间移动(具体地是能旋转或能枢转)。当支承轴四配合在轴承孔65中时,保留件30布置成能够与轴承孔65的外开口边缘形成接触,从而防止杠杆60与壳体20分离。在连接开始位置CSP,联接部61从框架21显著向后突出,杠杆60 (关于连接方向⑶和/或前后方向FBD)布置为倾斜的姿势。在连接位置CP,联接部61位于框架21 附近,杠杆60布置为沿着宽度方向(即基本上垂直于连接方向CD和/或前后方向FBD)基本上水平的姿势。此外,在连接开始位置CSP,弹性锁定件67的前端与隆起件32弹性接合, 从而防止杠杆60朝向连接位置CP移位(具体地是旋转)。具体地,在连接开始位置CSP, 位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突起31A至少部分地进入凹槽69,且/或具体地与位于凹槽69的一端的第一阻止件73形成接触,从而防止杠杆60沿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朝向连接位置CP 移位(具体地是旋转)。此外,在连接开始位置CSP,突出部70的前端部具体地布置成能够与框架21的外表面形成接触,从而防止相应的臂部62向内倾斜,且/或防止穿过框架21 的后端拉出的电线(未示出)被卡住。如果在连接开始位置CSP将朝向连接位置CP的挤压力施加到杠杆60,则在弹性锁定件67弹性变形之后,弹性锁定件67和隆起件32脱离。在使杠杆60朝向或向连接位置 CP移位(具体地是旋转或枢转)的过程中,位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突起31A在凹槽69中相对移位。当杠杆60到达连接位置CP时,位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突起31A与位于凹槽69的另一端的相应的第二阻止件74形成接触,且/或锁定部63与配合壳体80的接合部83弹性接合,由此将杠杆60保持或定位以使得不会向连接位置CP移动。此时,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31B沿着宽度方向的一个边缘进入相应的接收槽71中。6/7页接下来,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杠杆型连接器10的功能和效果。杠杆60定位或保持在连接开始位置CSP,在此状态下,沿着连接方向⑶将壳体20 稍微配合到配合壳体80。然后,凸轮随动件82至少部分地进入凸轮槽66的入口。接着,具体地通过把握把手部64,使杠杆60朝向连接位置CP移位(具体地是旋转或枢转)。然后, 凸轮随动件82沿着凸轮槽66的槽表面滑动,从而在杠杆60和配合壳体80之间产生凸轮动作,并通过小连接力将配合壳体80连接到壳体20上(或者辅助配合壳体80和壳体20 连接)。当杠杆60以这种方式到达连接位置CP时,两个壳体20、80被正确地保持连接,并且安装在两个壳体20、80中的端子接头在适当的深度导电性连接。此时,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31B(具体地基本上整体地)插入接收槽71中,且/或基本上由相应的臂部 62从外部隐藏。由于用于杠杆60的支承轴四和凸轮槽66从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一侧移位,所以壳体20趋于在宽度方向的一侧较快而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较慢地连接到配合壳体80。因此,在连接过程的最后阶段,壳体20可能处于相对于配合壳体80倾斜的姿势,其中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升起,如图2所示。然而,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果壳体20具体地在连接过程的最后阶段中进入倾斜姿势,则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31B与相应的挤压部72形成接触,且/或当杠杆进一步移位(具体地是旋转)时被挤压部72挤压,从而壳体20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上升状态逐渐地被解决。也就是,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31B被挤压部72挤压或推动(与挤压部72相互作用),从而壳体20的倾斜姿势在连接的过程中基本上被较正,并且当连接操作完成时,将壳体20以正确的连接姿势连接到配合壳体80。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杠杆60的一个或多个第一阻止件73与位于壳体2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的一个或多个突起31A接合,以防止杠杆60沿与朝向连接位置CP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如果在杠杆60向连接位置CP移动或到达连接位置CP的过程中,壳体20 相对于配合壳体80从正确的连接姿势倾斜,则杠杆60的一个或多个挤压部72挤压位于壳体20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个或多个突起31B,以校正壳体20的连接姿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各突起31A、31B具体地形成在支承轴四前面或附近,所以挤压部72的形成位置不必位于杠杆60的特别靠后的位置。因此,不是必须在杠杆60中形成大的切割区域,并且能够确保杠杆60的强度。此外,有底接收槽71具体地形成在杠杆60的臂部62的内表面中,在连接位置,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31B至少部分地插入接收槽71中。因此,突起31B被保护而不受外部物质干扰。因此,为了确保杠杆的强度,壳体20形成有成对的突起31A、31B,所述成对的突起31A、31B位于垂直于连接方向CD的宽度方向的基本上相反的两侧;和一个或多个支承轴四,所述一个或多个支承轴四处于位于宽度方向的相反两侧的突起31A、31B之间,且在连接方向⑶上位于突起31A、31B的后面,且适于以可移位方式(具体地是以可旋转方式)支承杠杆60。杠杆60具体地形成有一个或多个阻止件,所述一个或多个阻止件用于通过在连接开始位置与位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突起31A接合来防止杠杆60移位(具体地是旋转)。 此外,杠杆60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挤压部72,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用于在到达连接位置CP 的过程中,当壳体20相对于配合壳体80从正确的连接姿势倾斜时,通过沿连接方向CD挤压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31B,来校正壳体20的连接姿势。
9
<第二实施例>图7和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杠杆型连接器10A。在第二实施例中,支承轴^K29A在宽度方向上成对设置在壳体20A上,这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类似或基本上相同,由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 并且不作重复的描述。成对支承轴^、29A形成为在框架21的后端边缘的上下壁中的每一个上的突出部观的宽度方向的相反两侧突出。各支承轴四、29々具体地关于框架2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基本上对称布置。根据第二实施例,杠杆60在宽度方向上的导向可以与第一实施例的状态相反,如图7所示,并且在此状态下,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支承轴^A能够配合到杠杆60的轴承孔65中。因此,杠杆60能够关于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支承轴29A沿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旋转方向基本上相反的方向旋转。在连接开始位置CSP,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31B与第一阻止件73形成接触,从而防止杠杆60沿与朝向连接位置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或移位(具体地是旋转或枢转)。另一方面,如果壳体20A倾斜以使得在连接两个壳体20A、80的过程中宽度方向的一侧相对于配合壳体80升起,则挤压部72挤压位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突起31A以解决升起状态,从而校正壳体20A的连接姿势。根据第二实施例,杠杆60的、在宽度方向上相反的第一阻止件73与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31B接合,以防止杠杆60在连接开始位置移动。因此,位于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31B同时具有校正壳体20A的倾斜和防止杠杆60向连接位置移动的两个功能,因此简化了壳体20A的结构。<其它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描述和图示的实施例。例如,下列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1)突起可以防止杠杆向连接位置的旋转,以代替隆起件。(2)支承轴可以形成在框架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3)可以不形成接收槽,可以将臂部的前端形成为挤压部用于挤压突起。(4)杠杆可以沿着不同于圆形的路径移位,例如沿着线性路径、椭圆形路径、曲线路径等移位。
权利要求
1.一种杠杆型连接器(10 ; 10A),包括壳体(20 ;20A),所述壳体(20 ;20A)能够连接到配合壳体(80);以及杠杆(60),所述杠杆(60)安装到所述壳体OO ;20A),并且能够在连接开始位置(CSP) 和连接位置(CP)之间移位,从而使得所述壳体OO ;20A)和所述配合壳体(80)到达正确的连接状态,其中所述壳体OO ; 20A)形成有成对突起(31A、31B),所述成对突起(31A、31B)沿着垂直于连接方向(CD)的宽度方向位于相反两侧;和支承轴09 ;29A),所述支承轴09 ;29A)设置在位于宽度方向的相反两侧的所述突起(31A、31B)之间,且在所述连接方向(⑶)上位于所述突起(31A、31B)之后,所述支承轴 (29 ;29A)适于以可移位方式支承所述杠杆(60);并且所述杠杆(60)形成有至少一个挤压部(72),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72)用于在到达所述连接位置(CP)的过程中,当所述壳体OO ;20A)相对于所述配合壳体(80)从正确的连接姿势倾斜时,通过挤压所述突起(31B),来校正所述壳体QO ;20A)的连接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型连接器,其中,所述杠杆(60)以能够在所述连接开始位置(CSP)和所述连接位置(CP)之间旋转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壳体OO ;20A),并且在与所述配合壳体(80)相接合的情况下、从所述连接开始位置(CSP)旋转到所述连接位置(CP), 从而使得所述壳体OO ;20A)和所述配合壳体(80)到达正确的连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型连接器,其中,所述杠杆(60)形成有至少一个阻止件 (73),所述至少一个阻止件(73)用于通过在所述连接开始位置(CSP)与位于宽度方向的一侧上的所述突起(31A)相接合来防止所述杠杆(60)移位,并且,在到达所述连接位置(CP) 的过程中,当所述壳体OO ;20A)相对于所述配合壳体(80)从正确的连接姿势倾斜时,用于校正所述壳体OO ;20A)的连接姿势的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部(7 在所述连接方向(CD)上对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上的所述突起(31B)进行挤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型连接器,其中,在所述杠杆(60)的内表面中形成有有底接收槽(71),所述有底接收槽(71)在所述杠杆(60)的、位于连接方向(CD)上的前端形成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杠杆型连接器,其中,所述挤压部(7 形成在所述接收槽 (71)的后端;且/或在所述连接位置(CP),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上的所述突起(31B)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接收槽(71)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杠杆型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宽度方向发生反向后,所述杠杆 (60)的阻止件(73)能够与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突起(31B)接合,以防止所述杠杆 (60)在所述连接开始位置(CSP)移动。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杠杆型连接器,其中,所述挤压部(7 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杠杆(60)的前端,且/或在连接位置(CP)沿着宽度方向基本上水平地布置。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杠杆型连接器,其中,所述杠杆包括至少一个弹性锁定件(67),所述壳体O0;20A)包括至少一个隆起部(32),所述至少一个隆起部(3 与所述弹性锁定件(67)相互作用,以将所述杠杆(60)锁定在所述连接开始位置(CSP),其中,如果在连接开始位置(CSP)将朝向所述连接位置(CP)的挤压力施加到所述杠杆(60),则在所述弹性锁定件(67)弹性变形之后,所述弹性锁定件(67)和所述隆起部 (32)脱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杠杆型连接器,其中,所述隆起部(3 布置得比相应的所述突起(31A;31B)在宽度方向上更向外,且/或所述隆起部(3 布置得比相应的所述突起 (31A ;31B)更向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杠杆型连接器,其中,相应的所述突起(31A;31B)和相应的所述隆起件(3 基本上对称布置在宽度方向中央的相反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杠杆型连接器,其中,相应的所述突起(31A;31B)和相应的所述隆起件(3 基本上对称布置在宽度方向中央的相反两侧。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杠杆型连接器,其中,两个支承轴09、 29A)形成为从所述壳体(20A)突出,并且关于所述壳体(20A)的宽度方向中央基本上对称布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杠杆型连接器,其目的是确保杠杆的强度。壳体(20)形成有成对突起(31A、31B),成对突起位于垂直于连接方向的宽度方向的相反两侧;和支承轴(29),支承轴位于宽度方向的相反两侧的突起之间,且在连接方向(CD)上位于突起之后,且适于以可旋转方式支承杠杆(60)。杠杆形成有阻止件,阻止件用于通过在连接开始位置与位于宽度方向的一侧的突起接合来防止杠杆旋转。此外,杠杆形成有挤压部(72),挤压部用于在到达连接位置的过程中,当壳体相对于配合壳体(80)从正确的连接姿势倾斜时,通过沿连接方向挤压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突起,来校正壳体的连接姿势。
文档编号H01R13/516GK102544900SQ20111035294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9日
发明者牧野健司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