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一对多焊接的usb接口电连接器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71928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于一对多焊接的usb接口电连接器端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接式电连接器端子,特别涉及一种便于一对多焊接的USB接口用电连接器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USB接口作为一种传输电信号的接口标准,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比如,U盘、 电脑输出/输入接口、打印机输出/输入接口、液晶电视输出/输入接口、手机连接线接口以及数码相机连接线等等。USB接口通常具有一个电连接器用来进行插接式连接。USB 2.0 接口所使用的电连接器中具有四个连接端子,而USB 3. 0接口的电连接器中采用五个连接端子。目前,为了兼容USB 2.0和USB3.0将原来的两种端子形式组合在一起,设计了一种同时适用USB 2.0和3.0的电连接器,见图1所示。这种电连接器有四个USB 2. 0端子1 和五个USB3.0端子2,从图1中可以看出USB3.0端子2由前部的弹性接触段、中部的定位固定段和后部的焊接接线段组成。在俯视状态下,五个USB3. 0端子2并列布置,其中,一侧相邻的两个端子用来连接第一组传输信号,另一侧相邻的两个端子用来连接第二组传输信号,而中间的一个端子用来接地。对于USB3. 0接口来说,中间的接地端子往往需要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一对两,甚至一对多焊接,而现有接地端子的焊接接线段呈“一”字形设计,焊接面为平面。这种设计使得一对多焊接操作十分困难,无法保证端子焊接的可靠性。因此, 如何降低端子一对多焊接的难度,提高这种端子焊接的可靠性是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一对多焊接的USB接口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其目的是要降低一对多端子焊接的难度,提高一对多端子焊接的可靠性,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一对多焊接的USB接口电连接器端子结构,该端子在长度上,包括前部设有弹性接触段,中部设有定位固定段, 后部设有焊接接线段,其创新在于焊接接线段的尾部设计成“Y”形分支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本方案是针对USB 2. 0端子和USB 3. 0端子组合在一起时,USB 3. 0端子存在的缺陷所进行的改进。所述“弹性接触段”是指位于USB 3.0端子长度方向的前部,用于弹性电连接的部分;“定位固定段”是指位于USB 3.0端子长度方向的中部,用于定位和固定端子的部分;“焊接接线段”是指位于USB 3.0端子长度方向的后部,用于焊接连线的部分。2.上述方案中,为了便于焊接可以在“Y”形分支结构的每个分支上沿长度方向设置弧形槽。本实用新型原理和效果是为了解决USB3. 0接地端子一对多焊接困难的问题,将端子的焊接接线段尾部设计成“Y”形分支结构。通过“Y”形分支结构来分担一对多的焊接任务,这样可以降低焊接难度,提高焊接的可靠性,同时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
附图1为现有兼容USB 2.0和USB3.0接口的电连接器剖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兼容USB 2.0和USB3.0接口的电连接器剖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USB3. 0接地端子主视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USB3. 0接地端子立体图;附图5为应用本实用新型USB3.0接地端子的电连接器立体图;附图6为图5的立体分解图。以上附图中1. USB2. 0端子;2. USB3. 0端子;3.弹性接触段;4.定位固定段; 5.焊接接线段;6.挠性变形段;7.塑胶本体;8.塑胶上盖;9.外壳;10.外壳盖;11. “Y” 形分支结构;12.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便于一对多焊接的USB接口电连接器端子结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该USB3. 0端子2在长度上,由前部的弹性接触段3、中前部的挠性变形段6、中后部的定位固定段4和后部的焊接接线段5组成。USB3. 0端子2是由板材冲材下料后制作成型,因此每段的截面厚度均相等。弹性接触段3为一个弹性臂结构,用于弹性电连接,它位于USB 3.0端子2长度方向的前部。挠性变形段6由“S”形弯构成,用于提供弹性变形,分散弹性臂根部的应力集中,提高抗弹性疲劳性能,它位于USB 3.0 端子2长度方向的中前部,“S”形弯的头部与弹性接触段3的尾部采用圆弧过渡连接,“S” 形弯的截面厚度相等,而且截面宽度从“S”形弯的头部向尾部采用逐渐变宽的设计。本实施例的逐渐变宽的设计是在截面宽度上,“S”形弯从头部向尾部采用阶梯变宽设计,参见图4所示,即在“S”形弯的头部有第一个阶梯变宽,在“S”形弯的中间有第二个阶梯变宽。 本实施例也可以将“S”形弯的逐渐变宽设计成从“S”形弯头部向尾部线性变宽,其目的都是将弹性臂根部所承受的应力均勻分布“S”形弯长度方向上。定位固定段4为一个倒“U” 形结构,用于定位和固定端子,它位于USB 3.0端子长度方向的中后部,“S”形弯的尾部与定位固定段4的头部采用圆弧过渡连接。焊接接线段5为一个尾部设计成“Y”形分支结构 11。为了便于焊接,“Y”形分支结构11的每个分支上沿长度方向设置弧形槽12。焊接接线段5用于焊接连线,它位于USB 3.0端子长度方向的后部。图5 图6是本实施例USB3. 0端子2应用于USB2. 0和USB3. 0两种接口兼容的组合型电连接器。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电连接器由四个USB2.0端子1、五个USB3.0端子2、一个塑胶本体7、一个塑胶上盖8组成。电连接器外有外壳9和外壳盖10,再加上USB2. 0接口电路和USB3. 0接口电路就构成一个同时兼容USB2. 0和USB3. 0的通用接口。该应用实例中,五个USB3. 0端子2中的中间一个端子为一对多接地端子,该端子的尾部采用了 “Y” 形分支结构11,其余四个端子未采用“Y”形分支结构11。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一对多焊接的USB接口电连接器端子结构,该端子在长度上,包括前部设有弹性接触段(3),中部设有定位固定段(4),后部设有焊接接线段(5),其特征在于焊接接线段(5)的尾部设计成“Y”形分支结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分支结构(11)的每个分支上沿长度方向设置弧形槽(12)。
专利摘要一种便于一对多焊接的USB接口电连接器端子结构,该端子在长度上,包括前部设有弹性接触段(3),中部设有定位固定段(4),后部设有焊接接线段(5),其特征在于焊接接线段(5)的尾部设计成“Y”形分支结构(11)。本方案为了解决USB3.0接地端子一对多焊接困难的问题,将端子的焊接接线段尾部设计成“Y”形分支结构。通过Y”形分支结构来分担一对多的焊接任务,这样可以降低焊接难度,提高焊接的可靠性,同时结构简单且易于加工。
文档编号H01R13/02GK202019065SQ201120021679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4日
发明者李明月, 蔡志鸿 申请人:龙杰(苏州)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