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0936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通讯装置中的电连接
O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通讯装置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而与之配套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电连接器,已成为各种通讯装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应用于通讯装置中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有一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一金属壳体覆盖于绝缘本体的表面。该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会对设置于通讯装置内的天线产生电磁干扰,特别是当电连接器放置于天线附近时,从而影响天线的正常使用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可以有效抑制对通讯装置的天线功能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外壳,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外壳具有顶壁、底壁、后壁及两相对的侧壁。一收容空间形成于顶壁、 底壁、后壁及两侧壁之间。所述后壁中部开设一向后贯穿的收容槽,收容槽的前端中部开设有一连通收容空间与收容槽的插接槽。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于绝缘外壳的收容槽的主体部及一从该主体部前端中部凸伸出且穿过绝缘外壳的插接槽而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中部的舌部。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内,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暴露在所述舌部底侧的接触臂,接触臂的一端延伸形成的连接部及连接部的末端向与接触臂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焊接部,连接部固定在主体部内,焊接部露出于主体部底部。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凭借绝缘外壳取代现有现有的金属外壳,可以有效抑制该电连接器对通讯装置的天线功能的影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绝缘外壳的立体图。图5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组装的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纵向剖面图。图7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横向剖视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电连接器 1绝缘外壳 10
3[0016]顶壁11底壁12[0017]后壁13收容槽131[0018]贯通槽132插接槽133[0019]侧壁14收容空间15[0020]卡持槽16容置槽17[0021]绝缘本体20主体部21[0022]卡持块211舌部22[0023]端子槽23导电端子30[0024]接触臂31连接部32[0025]焊接部33卡持件40[0026]固持部41插接部42[0027]金属片50基板51[0028]开口52止挡部53[0029]卡持部54导滑片55[0030]侧翼 56延伸片 5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外壳10、一绝缘本体20、若干导电端子30、两卡持件40及一金属片50。请参阅图3、图4,绝缘外壳10大致呈长方体状,具有顶壁11、底壁12、后壁13及两相对的侧壁14,一收容空间15形成于顶壁11、底壁12、后壁13及两侧壁14之间。两侧壁14分别开设有前后延伸且上下贯穿的卡持槽16,顶壁11两侧分别开设有贯穿顶壁11的容置槽17。后壁13的中部开设有一向后贯穿的收容槽131,收容槽131的底端中部向下开设有一向下向后贯穿的贯通槽132。收容槽131的前端中部开设有一连通收容空间15与收容槽131的插接槽133。请参阅图3,绝缘本体20具有一长方体状的主体部21及一从该主体部21前端中部凸伸出的舌部22。舌部22下端开设有若干向后贯穿主体部21的端子槽23。主体部21 的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卡持块211。请参阅图3,导电端子30具有一水平延伸的长条状的接触臂31,接触臂31的一端垂直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连接部32,连接部32的末端向与接触臂31相反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焊接部33。卡持件40具有一矩形板状的固持部41及一从固持部41底端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插接部42。请参阅图3,金属片50具有一矩形状的基板51,基板5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前后延伸的开口 52,开口 52的后端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止挡部53,开口 52的前端缘向后延伸并向上弯折凸起形成一弧形的卡持部讨。基板51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一向前倾斜的狭长的导滑片阳。基板51的两侧分别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两侧翼56,其中一侧翼56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延伸片57。
4[0037]请参阅图1至图7,导电端子30是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20内,其中接触臂31固定在主体部21及舌部22底侧并暴露在舌部22底侧处,连接部32固定在主体部21内,且连接部32的底部及焊接部33位于主体部21的下方。金属片50与绝缘外壳10 —体成型于一注塑模具中,其中基板51固定在绝缘外壳10的顶壁11内侧,两侧翼56分别固定在两侧壁14的内侧,并且延伸片57进一步固定在其中一侧壁14内。导滑片55固定在顶壁11前端的底部,用于引导对接连接器(图中未示)的插入。卡持片M位于绝缘外壳10的容置槽17内,止挡部53位于收容空间15的后端。最后,将绝缘本体20与导电端子30的组合组装到绝缘外壳10内,其中,绝缘本体20的舌部22通过收容槽131及插接槽133后伸入到绝缘外壳10的收容空间15内。主体部21卡固在收容槽131内,卡持块211卡持在收容槽131两侧壁的内侧。焊接部33定位于贯通槽132内且向下穿过贯通槽132而露出于主体部21底部,从而焊接在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上。卡持件40的固持部41固持于卡持槽16内,插接部42从卡持槽16的底部伸出用于插接在上述印刷电路板上,从而使得焊锡更加牢靠。当电连接器1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连接器在导滑片55的引导下插入到绝缘外壳10的收容空间15内,所述对接连接器顶部的两个凸部在金属板50内侧滑动,直到滑入相应的开口 52后向上弹起与相应的卡持部M卡持配合,从而防止所述对接连接器向外退出。止挡部53用来止挡在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而防止过插入等情况的发生。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端子与相应导电端子30的接触臂31之间形成电性接触。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凭借绝缘外壳10取代现有的金属外壳来有效抑制该电连接器1对通讯装置的天线功能的影响。另外,金属片50固定在绝缘外壳10内侧, 而使得电连接器1在抑制对通讯装置的天线功能的影响的同时,仍然可以实现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稳固配合。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外壳,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外壳具有顶壁、底壁、后壁及两相对的侧壁,一收容空间形成于顶壁、底壁、后壁及两侧壁之间,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于绝缘外壳的收容槽内的主体部及一从该主体部前端中部凸伸出且穿过绝缘外壳的插接槽而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中部的舌部,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内,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暴露在所述舌部底侧的接触臂、接触臂的一端延伸形成的连接部及连接部的末端向与接触臂相反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中部开设一向后贯穿的收容槽,收容槽的前端中部开设有一连通收容空间与收容槽的插接槽,连接部固定在主体部内,焊接部露出于主体部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固定在绝缘外壳的顶壁内侧的金属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具有一固定在所述绝缘外壳的顶壁内侧的基板,基板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前端缘向上凸伸形成一卡持部, 绝缘外壳的顶壁两侧分别形成有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且与金属板的开口相对应的容置槽, 卡持部位于容置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由所述开口的前端向后延伸并向上弯折凸起形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前后延伸,开口的后端缘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一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后端的止挡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一向前倾斜的导滑片从所述顶壁的内侧伸出并向上紧固于顶壁前端的底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两侧分别向外水平延伸形成两侧翼分别固设于所述绝缘外壳的两侧壁的内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的其中一侧翼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延伸片固定在相应所述绝缘本体的一侧壁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两卡持件分别固设于所述绝缘外壳的两侧壁内,且卡持件的底部伸出于绝缘外壳侧壁下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的底端中部开设有一向下并向后贯穿的贯通槽,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定位于贯通槽内且向下穿过贯通槽而露出于主体部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外壳,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绝缘外壳具有顶壁、底壁、后壁及两相对的侧壁。一收容空间形成于顶壁、底壁、后壁及两侧壁之间。所述后壁中部开设一向后贯穿的收容槽,收容槽的前端中部开设有一连通收容空间与收容槽的插接槽。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于收容槽的主体部及一从该主体部前端中部凸伸出且穿过插接槽而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中部的舌部。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连接器凭借绝缘外壳取代现有的金属外壳从而可有效抑制该电连接器对通讯装置的天线功能的影响。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2159827SQ201120271928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
发明者王耀廷, 苏育宏 申请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