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5550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插头连接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USB 3. 0 A类插头连接器。
技术背景[0002]2008年11月,由htel、微软、惠普、德州仪器、NEC、ST-NXP等业界巨头组织负责制定的新一代USB 3.0(超高速USB)标准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USB 3.0标准提供了十倍于USB 2.0的传输速度和更高的节能效率,可广泛用于PC外围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0003]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标准的发展历程如下第一版USB 1.0是在1996年出现,速度只有1.5Mb/s ;两年后升级为USB 1. 1,速度也大大提升到12Mb/ s ;2000年4月,目前还广泛使用的USB 2.0推出,速度达到了 480Mb/s,但是,USB 2. 0的速度早已经无法满足应用需要;2008年11月,USB 3. 0也就应运而生,最大传输带宽高达 5. 0(ib/s。[0004]USB 3. 0 标准中定义了 A类(A type)插座(Receptacle)和插头(Plug),USB 3. 0 A类插头可以和上一代的USB 2.0插座兼容对接。与上一代的USB 2.0 A类插头相比,USB 3. 0 A类插头在4根USB 2. 0端子的基础上增加了 5根USB 3. 0弹性端子(pin),一共是9 根端子。增加的这5根端子分别为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上述9根端子尾部延伸出插头绝缘本体(housing)后端,用于和对应的线缆焊接,由于 9根端子尾部排列成上下两排,焊接过程中通常需要将端子尾部和线缆对齐进行焊接,容易发生扭线,影响生产效率,不利于量产时快速焊接组装,也不利于降低成本。[0005]因此,十分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易于快速焊接组装的插头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快速焊接组装的插头连接器。[0007]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前端具有对接部,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包括延伸到对接部上的平板状第一接触部、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固定部和与第一固定部相连的第一焊接脚,第二端子组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二接触部、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部和与第二固定部相连的第二焊接脚,第二端子组包括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中间的接地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用以支撑第一焊接脚和第二焊接脚的支撑部,支撑部具有下表面,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焊接脚和第二端子组的第二焊接脚均位于支撑部下表面的上方。[0008]进一步地,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焊接脚和第二端子组的第二焊接脚均位于同一平面上。[0009]进一步地,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焊接脚和第二端子组的第二焊接脚整体从左往右依次间隔排列,分别为USB 2.0电源端子焊接脚、USB 3.0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焊接脚、USB 3.0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焊接脚、USB 3.0接地端子焊接脚、USB 2. 0信号端子焊接脚、USB 2.0信号端子焊接脚、USB 3.0接地端子焊接脚、USB 3.0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焊接脚、USB 3.0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焊接脚、USB 2.0接地端子焊接脚。[0010]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与第一本体相固定的第二本体。[00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设于第一本体后端的用以支撑固定第一焊接脚的第一支撑部和设于第二本体后端的用以支撑固定第二焊接脚的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卡持在一起而排成一排。[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一本体镶埋成型在一起,第二端子组与第二本体镶埋成型在一起。[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卡钩,第一本体上具有和卡钩扣持的凹口。[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定位柱,第一本体上具有和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上具有凹槽,第二本体具有收容在凹槽内的凸部,凸部抵持在第一支撑部的前端,第二本体具有压在第一支撑部上的顶部。[0016]进一步地,所述插头连接器为USB 3. 0 A类插头连接器。[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所有焊接脚均位于支撑部下表面的上方,可以在同一面进行焊线,避免扭线,因此,可以大大提升量产时焊接组装的效率,进而降低成本;同时也可以改善信号传输的高频性能。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示意图。[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图。[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示意图。[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0026]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插头连接器100为A类USB 3.0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端子2。该插头连接器100可以用在USB 3. 0线缆组件或者移动存储设备如U盘上。插头连接器100还可以包括固定于绝缘本体1 上的金属壳体。[0027]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第一本体11和固定于第一本体11上的第二本体12,第一本体11前端具有对接部110,用于和对应的插座进行对接。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上均有上下贯穿的逃料孔。[0028]导电端子2包括第一端子组21和第二端子组22,第一端子组为4根现有的USB2. 0端子,均包括延伸到对接部110上的不具有弹性的平板状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一本体 11通过镶埋成型(insert molding)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固定部212和与第一固定部212相连的用以和电路板或线缆进行焊接的第一焊接脚213。第一焊接脚213 —共为4根。[0029]第二端子组22为5根附加的USB 3. 0端子,均包括位于第一接触部211后方的具有弹性的可以上下移动的第二接触部221、与第二本体12通过镶埋成型(insert molding) 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部222和与第二固定部222相连的用以和电路板或线缆进行焊接的第二焊接脚223。当然,第一端子组21和第二端子组22也可以用组装的方式分别固定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上。[0030]第二接触部221延伸到对接部110上方。第一本体11上设置有凹部116,第二接触部221可以向下移动到凹部116。[0031]第二端子组22包括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中间的接地端子224。第二焊接脚223具有设于接地端子2M上的接地端子焊接脚225,所述接地端子焊接脚225为分叉设计,至少具有第一分支2 和第二分支227。[0032]第二焊接脚223 —共为6根,导电端子2的全部焊接脚的数量为10根。当然,焊接脚的数量并不局限于10根,可以设置成11根,甚至更多。[0033]所述第一分支2 和第二分支227的前端连接在一起,第一分支2 和第二分支 227的后端相互隔开。当然,所述接地端子焊接脚225还具有位于第二分支227—侧的第三分支。[0034]由于接地端子焊接脚225为分叉设计,第二端子组22中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第二接触部221之间的距离小于前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第二焊接脚223之间的距离,如此可以改善高频信号的传输。[0035]请参考图1及图6,第一端子组21的第一焊接脚213和第二端子组22的第二焊接脚223整体从左往右依次间隔排列,分别为USB 2.0电源端子焊接脚213、USB 3.0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焊接脚223、USB 3.0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焊接脚223、USB 3.0接地端子焊接脚225、USB 2.0信号端子焊接脚213、USB 2. 0信号端子焊接脚213、USB 3.0接地端子焊接脚225、USB 3.0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焊接脚223、USB 3.0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焊接脚223、 USB 2.0接地端子焊接脚213。[0036]第二本体12上设有一对向下延伸的卡钩122,第一本体11中后部具有和卡钩122 扣持的凹口 112,所述第二本体12上具有向下延伸的圆柱形定位柱121,第一本体11上具有导引收容定位柱121的定位孔111。第二本体12中部具有凸部124,相应地,第一本体11 上具有收容定位凸部124的凹槽114。[0037]绝缘本体1具有用以支撑第一焊接脚213和第二焊接脚223的支撑部,支撑部具有下表面3。第一端子组21的第一焊接脚213和第二端子组22的第二焊接脚223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导电端子2的全部焊接脚213、223用以电性连接对应的线缆或者电路板。[0038]第一端子组21的第一焊接脚213和第二端子组22的第二焊接脚223均向后延伸而位于支撑部下表面3的上方,所述支撑部包括设于第一本体11后端的用以支撑固定第一焊接脚213的第一支撑部115和设于第二本体12后端的用以支撑固定第二焊接脚223的第二支撑部125。[0039]请参图1,第二支撑部115与第一支撑部125卡持在一起而排成一排。第一支撑部115为间隔设置的三个,第二支撑部125为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本体12的凸部IM抵持在第一支撑部115的前端,第二本体12的顶部1 压在第一支撑部115上。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11),第一本体(11)前端具有对接部(110),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22),第一端子组包括延伸到对接部(110)上的平板状第一接触部011)、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固定部(21 和与第一固定部相连的第一焊接脚013),第二端子组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二接触部021)、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部(222)和与第二固定部相连的第二焊接脚023),第二端子组0 包括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中间的接地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用以支撑第一焊接脚(213) 和第二焊接脚023)的支撑部,支撑部具有下表面,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焊接脚 (213)和第二端子组的第二焊接脚(22 均位于支撑部下表面(3)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焊接脚(213) 和第二端子组的第二焊接脚(22 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焊接脚(213) 和第二端子组的第二焊接脚(22 整体从左往右依次间隔排列,分别为USB 2.0电源端子焊接脚、USB 3.0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焊接脚、USB 3.0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焊接脚、USB 3.0 接地端子焊接脚、USB 2. O信号端子焊接脚、USB 2. O信号端子焊接脚、USB 3.0接地端子焊接脚、USB 3.0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焊接脚、USB 3.0高速差分信号端子焊接脚、USB 2.0 接地端子焊接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与第一本体相固定的第二本体(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设于第一本体 (11)后端的用以支撑固定第一焊接脚013)的第一支撑部(11 和设于第二本体(12)后端的用以支撑固定第二焊接脚(22 的第二支撑部(125),第二支撑部(11 与第一支撑部 (125)卡持在一起而排成一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一本体镶埋成型在一起,第二端子组与第二本体镶埋成型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卡钩(122), 第一本体(11)上具有和卡钩扣持的凹口(112)。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定位柱 (121),第一本体(11)上具有和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11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上具有凹槽(114), 第二本体具有收容在凹槽内的凸部(IM),凸部抵持在第一支撑部(115)的前端,第二本体具有压在第一支撑部上的顶部(1 )。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为USB3.0 A类插头连接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前端具有对接部,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包括延伸到对接部上的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部和与第一固定部相连的第一焊接脚,第二端子组包括具有第二接触部、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部和与第二固定部相连的第二焊接脚,第二端子组包括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中间的接地端子,绝缘本体具有用以支撑第一焊接脚和第二焊接脚的支撑部,支撑部具有下表面,第一端子组的第一焊接脚和第二端子组的第二焊接脚均位于支撑部下表面的上方,可以大大提升量产时焊接组装的效率,进而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2308430SQ20112043626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吴林, 潘良辰, 程卫亚 申请人: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