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285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组合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电池,包括多个单电池(10)和用于在电池异常状态下将从所述单电池(10)放出的气体由所述组合电池(1)排出到外部的气体排出路径(S1),所述组合电池的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排出路径(S1)在其壁面形成有翅状部(511),其中在所述气体排出路径(S1)和所述多个单电池(10)之间配置有板片状部件(80)。所述单电池(10)为管状单电池(10)。所述多个单电池(10)配置在该单电池(10)的半径方向上。所述板片状部件(80)与用于将在所述半径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单电池(10)的端子(11,12)相连接的汇流条保持接触。
【专利说明】组合电池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单电池的组合电池。
【背景技术】
[0002]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配备有蓄存供给到用于驱动车辆的马达(电机)的致动电力的蓄电设备。作为这种蓄电设备,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12-109126公开了这样一种蓄电设备,其设置有配置成沿预定方向排布的多个蓄电装置、在其间介设有多个蓄电装置的一对端板、沿预定方向延伸并固定在一对端板上的多个连接部件、将多个蓄电装置收纳于其中的壳体,其中沿蓄电装置的设置有阀的外表面配置的至少两个连接部件与壳体的内表面相接触而与壳体共同形成用于供从阀排出的气体通过的转移空间。
[0003]然而,在上述构型中,从阀放出的气体可能由于在通过转移空间时加热其它蓄电装置而导致异常发热。此外,转移空间中包含的异物可能与导电部接触,并且蓄电装置可能由于冷凝而发生短路。

【发明内容】

[0004]本申请中的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并且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止由异物的污染等引起的单电池的短路以及迅速冷却从单电池放出的气体的组合电池。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中的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合电池,所述组合电池具有多个单电池、翅状部和板片状部件。所述翅状部配置在所述多个单电池的外侧。在所述多个单电池之间设置有用于在异常电池状态的情况下将从所述单电池放出的气体排出到所述组合电池的外部的气体排出路径。所述板片状部件配置在所述气体排出路径和所述多个单电池之间,并且是绝缘部件。
[0006]在所述组合电池中,所述单电池为管状单电池,并且所述多个单电池中的每一个都配置在该单电池的半径方向上。所述板片状部件可与设置用于将在直径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单电池的端子相连接的汇流条接触。
[0007]此外,在所述组合电池中,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端子可以是形成有气体排出阀的正极端子。此外,在所述组合电池中,所述单电池的所述端子可以是形成有气体排出阀的负极端子。
[0008]在所述组合电池中,所述单电池可具有管状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具有用作负极端子的底面,并且所述正极端子和所述负极端子中的任一者配置成封闭所述电池壳体的开口部。
[0009]在所述组合电池中,所述翅状部可形成为具有交替地连续配置的凹部和凸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翅状部可构造成将均具有曲面的弯曲形部连续地彼此连接。此外,所述翅状部可构造成经由具有平坦面的平坦形部连接所述弯曲形部。
[0010]此外,在所述组合电池中,所述翅状部可构造成将平坦形部连续地连接成在截面中呈凹凸形状,或者构造成连续地连接V形部。[0011]在所述组合电池中,每个所述凹部可在所述气体排出路径中沿气体排出方向延伸。
[0012]上述组合电池使得能够防止由异物的污染引起的单电池的短路并且迅速冷却从单电池放出的气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要素,并且其中:
[0014]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组合电池的分解透视图;
[0015]图2示出图1所示的组合电池的外部透视图;
[0016]图3示出图1所示的单电池的剖视图;
[0017]图4示出组合电池的X-Z面剖视图;
[0018]图5示出图4所示的组合电池的一部分的放大视图;
[0019]图6示出与图5对应的示意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导电异物;
[0020]图7示出与图5对应的示意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导电异物和气体;
[0021]图8示出组合电池的示意性俯视图;
[0022]图9示出与图5对应的翅状部的修改示例I ;以及
[0023]图10示出与图5对应的翅状部的另一个修改示例I。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组合电池进行说明。图1示出该组合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2示出该组合电池的外部透视图。X轴、Y轴和Z轴是互相垂直地交叉的三个轴线。在以下给出的说明中,将X轴称为+X轴,将X轴的反方向称为-X轴,将Y轴称为+Y轴,将Y轴的反方向称为-Y轴,将Z轴称为+Z轴,将Z轴的反方向称为-Z轴。但是,在不需要在+X轴和-X轴之间区分的情况下,将这些轴线表示为X轴。在不需要在+Y轴和-Y轴之间区分的情况下,将这些轴线表示为Y轴。在不需要在+Z轴和-Z轴之间区分的情况下,将这些轴线表示为Z轴。
[0025]组合电池I具有多个单电池10。单电池10是所谓的管状电池,其中形成为管状的电池壳体将发电元件收纳于该电池壳体中。单电池10可由诸如镍氢电池和锂电池之类的二次电池构成。此外,可使用电气双层电容器代替二次电池。
[0026]构成组合电池I的所有单电池10以这样的方式配置:正极端子11和负极端子12分别配置在上方的位置和下方的位置,如图1所示。亦即,单电池10的所有正极端子11配置成在单个平面(X-Y平面)内排列。换言之,单电池10的所有负极端子12配置成在单个平面(X-Y平面)内排列。以下给出单电池10的详细说明。
[0027]各单电池10由保持器20支承。保持器20具有用于将各单电池10接纳在其中的开口部21。开口部21形成为单电池10的外周形状(具体地,圆形)。开口部的数量与单电池10的数量相同。但是,保持器20的开口部21的数量并不限于单电池10的数量。例如,在支承由在轴线方向上串联连接的多个单电池10构成的电池群的情况下,电池群能由单个开口部21支承。此外,一部分开口部21可用作不支承单电池10的开口部,其中该开口部可用作用于供汇流条(导电部件)从其通过的空间。此外,支承在半径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单电池10的开口部可彼此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单个开口部21。
[0028]当保持器20由诸如铝之类的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形成时,能容易地将单电池10中由于充放电而产生的热传递到保持器20。能通过使单电池10朝保持器20散热来抑制各单电池10的温度不均。
[0029]在保持器20的开口部21和单电池10之间配置有绝缘体30。绝缘体30例如由诸如树脂之类的绝缘材料形成,以便实现单电池10和保持器20之间的绝缘状态。绝缘体30形成有用于将单电池10接纳在其中的开口部31。开口部31的数量与单电池10的数量相同。
[0030]绝缘体30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用在注塑成型中的树脂)或以热固性树脂形成的粘接剂形成。当绝缘体30弹性变形且树脂被充填到单电池10和保持器20之间的空间中时,能保持单电池10的外周面和保持器20的开口部21与绝缘体30紧密接触。因而,使绝缘体30弹性变形以及将绝缘体30粘接于保持器20上使得能将各单电池10固定在保持器20上。例如,能将各单电池10插入保持器20的开口部21,且然后能将形成绝缘体30的材料充填到单电池10和开口部21之间的空间中以形成绝缘体30。
[0031]保持器20被固定在模块壳体40上。模块壳体40在其顶面形成有用于将多个单电池10接纳在其中的开口部。模块壳体40的顶面由保持器20封闭。保持器20在其外周缘设置有多个凸缘22。能适当地设定凸缘22的数量。模块壳体40设置有用于支承凸缘22的多个凸缘41。各凸缘41设置在与保持器20的各凸缘22对应的部分。
[0032]凸缘22安装在凸缘41上,从而使得能相对于模块壳体40定位保持器20。具体地,凸缘22的一部分与模块壳体40的外壁面相接触,从而能使保持器20相对于模块壳体40在X-Y平面内定位。
[0033]各凸缘41形成有用于将螺栓(未示出)接纳在其中的孔部41a。此外,凸缘22形成有用于将螺栓接纳在其中的螺纹槽(未示出)。螺栓插入孔部41a和凸缘22的螺纹槽中,从而使得能将保持器20固定在模块壳体40上。亦即,能防止保持器20相对于模块壳体40沿Z轴方向移动。
[0034]模块壳体40在X-Y平面内包围多个单电池10,并将多个单电池10收纳于其中。模块壳体40在其底面42形成有多个开口部42a。开口部42a的数量与单电池10的数量相同。单电池10插入开口部42a中,从而使得能相对于模块壳体40定位各单电池10。
[0035]亦即,单电池10的负极端子12侧的区域由模块壳体40的开口部42a定位在X_Y平面内。同时,单电池10的正极端子11侧的区域由保持器20的开口部21定位在X-Y平面内。在此实施例中,单电池10在其位于其纵向(Ζ轴方向)上的相对两端由模块壳体40和保持器20定位,以便防止两个相邻的单电池10在X-Y平面内彼此接触。
[0036]模块壳体40可由诸如树脂之类的绝缘材料形成。利用该布置,能实现在X-Y平面内彼此相邻的两个单电池10之间的绝缘状态。当单电池10能在其外表面覆盖有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层时,可实现在X-Y平面内彼此相邻的两个单电池10之间的绝缘状态,同时,模块壳体40可由导电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模块壳体40可在其面对单电池10的表面形成有由绝缘材料形成的层以实现模块壳体40和单电池10之间的绝缘状态。
[0037]模块壳体40具有在Y轴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侧壁43a、43b。侧壁43a形成有配置成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狭缝44a。各狭缝44a沿Z轴方向延伸,并形成有矩形开口。
[0038]狭缝44a被用于将用于控制单电池10的温度的热交换介质引入模块壳体40的内部,如下文所述。具体地,在侧壁43a上可安装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腔室(未示出),并且该腔室供给有热交换介质,以便允许腔室中供给的热交换介质通过狭缝44a且然后转移到模块壳体40的内部。
[0039]模块壳体40在其侧壁43b形成有配置成在X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狭缝44b。各狭缝44b沿Z轴方向延伸,并形成有矩形开口。狭缝44b被用于将位于模块壳体40内部的热交换介质排出到模块壳体40的外部,如下文所述。具体地,当在侧壁43b上安装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腔室(未示出)时,可允许热交换介质经狭缝44b移动到该腔室以便从该腔室排出热交换介质。
[0040]在单电池10由于充放电而发热的情况下,可通过向模块壳体40的内部供给用于冷却的热交换介质来抑制单电池10的温度上升。亦即,可通过热交换介质和单电池10之间的热交换将单电池10的热传递到热交换介质,以抑制单电池10的温度上升。热交换介质可以是空气等。为了冷却单电池10,可使用预冷却的热交换介质来实现比单电池10的温度低的温度。
[0041]同时,当单电池10由于外部环境而过度冷却时,能在模块壳体40的内部提供用于加热的热交换介质以抑制单电池10的温度下降。亦即,可通过热交换介质和单电池10之间的热交换将热交换介质的热传递到单电池10以抑制单电池10的温度下降。热交换介质可以是空气等。为了使单电池10升温,可使用诸如加热器之类的预加温的热交换介质来实现比单电池IO的温度高的温度。
[0042]模块壳体40在+Y轴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有气体排出开口 47。气体排出开口 47形成在侧壁43a的+Z轴方向端部的在X轴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气体排出开口 47可与图中未示出的气体排出管道连接。可以经该气体排出管道将从单电池10放出的气体排出到组合电池I的外部。组合电池I在其内部形成有与气体排出开口 47连接的气体排出路径。下文对气体排出路径进行详细说明。
[0043]模块壳体40在其下部设置有多个支架45。支架45具有开口部45a,该开口部用于贯穿其接纳螺栓(未示出)。当装设在特定装置上时,此实施例中的组合电池I设置有支架45。亦即,利用插入支架45中的螺栓,可将组合电池I装设在特定装置上。例如,组合电池I能被装设在车辆上。在这种情况下,组合电池I利用支架45固定在车体上。
[0044]当组合电池I被装设在车辆上时,可利用电动发电机将从组合电池I输出的电能转换成动能。该动能可传递到车轮以使车辆行驶。此外,利用电动发电机,可将由车辆行驶产生的动能转换成电能。该电能可作为再生电力储存在组合电池I中。
[0045]保持器20在其顶面形成有正极盖51。正极盖51在图2中未示出。正极盖51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臂部51a。臂部51a在其前端形成有开口。保持器20在其外周设置有销23。销23插入臂部51a的开口部中。利用该布置,可将正极盖51固定在保持器20上。
[0046]正极盖51形成有下文详细描述的翅状部511。在正极盖51和保持器20之间形成有空间。该空间被绝缘板片80分成用于将下述汇流条60的第一区域60a收纳于其中的收纳部,和用于转移从单电池10排出的气体的气体排出路径。
[0047]在此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单电池10的所有正极端子11都定位在组合电池I的上方。利用该布置,可将从各正极端子11排出的气体储存在形成于正极盖51和保持器20之间的单个空间中。
[0048]在多个单电池10的正极端子11配置在组合电池I的顶面和底面两者上的情况下,气体从组合电池I的顶面和底面排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组合电池I的顶面和底面中的每一者设置气体的排出路径(气体排出路径),从而使气体排出路径扩大。在此实施例中,可仅通过只对组合电池I的顶面设置气体排出路径来抑制气体排出路径的尺寸增长。
[0049]此外,从单电池10排出的气体可容易地向上移动。因而,当单电池10配置成使得正极端子11指向上方时,可容易地从正极端子11排出气体。
[0050]模块壳体40在其底面42由负极盖52封闭。负极盖52沿模块壳体40的底面42呈一定形状形成。在负极盖52和底面42之间配置有下述汇流条60、71。负极盖52被用于保护汇流条60、71。
[0051]汇流条60的正极接片(tub)61连接到单电池10的从保持器20 (绝缘体30)突出的正极端子11。正极接片61设置于在Z轴方向上面对正极端子11的部位。正极端子11和正极接片61通过焊接而连接。在此实施例中,在汇流条60的第一区域60a内形成有五个正极接片61。第一区域60a形成为沿X-Y平面延伸的板状。汇流条60的第一区域60a如上所述配置在保持器20和正极盖51之间。
[0052]能适当地选择形成在第一区域60a内的正极接片61的数量(一个或多个)。如下所述,当多个单电池10并联电连接时,能根据并联电连接的单电池10的数量来选择形成在第一区域60a内的正极接片61的数量。换言之,形成在第一区域60a内的正极接片61的数量为并联电连接的单电池10的数量。在此实施例中,多个汇流条60的各第一区域60a形成为与相应的正极接片60的位置对应的形状。
[0053]汇流条60的负极接片62连接到单电池10的穿过模块壳体40的开口部42a突出的负极端子12。负极接片62形成于在Z轴方向上面对负极端子12的部位。负极端子12和负极接片62通过焊接而连接。在此实施例中,在汇流条60的第二区域60b内形成有五个负极接片62。第二区域60b形成为沿X-Y平面延伸的板状。汇流条60的第二区域60b如上所述配置在模块壳体40和负极盖52之间。
[0054]能适当地选择形成在第二区域60b内的负极接片62的数量(一个或多个)。如下所述,当多个单电池10并联电连接时,能根据并联电连接的单电池10的数量来选择形成在第二区域60b内的负极接片62的数量。换言之,形成在第二区域60b内的负极接片62的数量为并联电连接的单电池10的数量。在此实施例中,多个汇流条60的各第二区域60b形成为与相应的负极接片62的位置对应的形状。
[0055]第一区域60a和第二区域60b经由沿Z轴方向延伸的第三区域60c彼此连接。换言之,第三区域60c在其顶端连接到第一区域60a,在其底端连接到第二区域60b。第三区域60c配置在模块壳体40的外侧。汇流条60的所有第三区域60c配置成在X轴方向上排列,并沿模块壳体40的侧壁43b配置。
[0056]侧壁43b在其外表面形成有收纳第三区域60c的凹部46。凹部46形成于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狭缝44b之间。汇流条60的第三区域60c位于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狭缝44b之间。
[0057]此实施例中的组合电池I除汇流条60外还设置有汇流条71、72。汇流条71、72设置于组合电池I的在X轴方向上的相对两个边缘,并具有不同于汇流条60的形状。
[0058]汇流条71设置有连接到负极端子12的负极接片71a而不连接到正极端子11。在此实施例中,汇流条71连接到五个负极端子12,并由此设置有五个负极接片71a。汇流条72设置有连接到正极端子11的正极接片72a而不连接到负极端子12。在此实施例中,汇流条72连接到五个正极端子11,并由此设置有五个正极接片72a。
[0059]对汇流条71设置的引线71b被用作组合电池I的负极端子。对汇流条72设置的引线72b被用作组合电池I的正极端子。当组合电池I与负载电连接时,引线71b、72b经由配线连接到负载。
[0060]当多个组合电池I彼此串联电连接时,一个组合电池I的引线71b与另一个组合电池I的引线72b电连接。这里,当多个图2所示的组合电池I在X轴方向上排列时,一个组合电池I的引线71b配置在与另一个组合电池I的引线72b相邻的部位,从而使得可容易地连接引线71b、72b。
[0061]在此实施例中,形成在汇流条60的第一区域60a内的多个正极接片61连接到多个正极端子11,并且形成在汇流条60的第二区域60b内的多个负极接片62连接到多个负极端子12。利用该配置,可将多个单电池10彼此并联电连接。具体地,可将五个单电池10彼此并联电连接。这里,五个并联电连接的单电池10构成一个电池模块。
[0062]在此实施例中,对于一个汇流条60,第一区域60a内的正极接片61和第二区域60b内的负极接片62连接到不同的单电池10。由此,可以经由汇流条60的第三区域60c将多个电池模块串联电连接。换言之,可通过改变汇流条60的数量来改变串联电连接的电池模块的数量。
[0063]同时,在位于组合电池I的一端的电池模块中,多个单电池10的负极端子12经由汇流条71彼此并联电连接。此外,在位于组合电池I的另一端的电池模块中,多个单电池10的正极端子11经由汇流条72彼此并联电连接。
[0064]可适当地设定构成电池模块的单电池10的数量,即,彼此并联电连接的单电池10的数量。可通过改变形成在汇流条60的第一区域60a内的正极接片61的数量和形成在汇流条60的第二区域60b内的负极接片62的数量来改变并联电连接的单电池10的数量。在改变正极接片61的数量的情况下,第一区域60a的形状不同于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区域60a的形状。同样,在改变负极接片62的数量的情况下,第二区域60b的形状不同于图1所示的第二区域60b的形状。
[0065]接下来,参照图3对单电池10的构型进行详细说明。图3示出单电池的X-Z面剖视图。单电池10包括正极端子11、电池壳体13和发电元件14。电池壳体13呈有底筒状形成,该电池壳体在其内周面形成有朝径向内部突出的突出部13a。正极端子11由突出部13a经由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垫片15支承。垫片15由绝缘材料构成,由此可使正极端子11与电池壳体13电绝缘。电池壳体13在其-Z方向上的端部形成有与电池壳体13具有相同电势的负极端子12。电池壳体13将发电元件14收纳于其中。发电元件14经由正极引线16连接到正极端子11,并经由负极引线17连接到负极端子12。
[0066]正极端子11形成有用作气体排出阀的气体路径Ila和阀板lib。当电解质在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引起的电池异常状态的情况下电解地分解而产生气体时,所产生的气体使电池壳体13的内部电压升高。当气体进一步产生而使电池壳体13的内部压力升高到阀板Ilb的工作压力时,阀板Ilb破裂而将气体经气体路径Ila排出到单电池10的外部。可使用在预定压力下打开的弹簧型阀代替阀板lib。
[0067]图4示出组合电池的示意性X-Z面剖视图。图5示出图4中由虚线包围的放大区域的放大视图。参照这些图,翅状部511形成于在Z轴方向上面对多个单电池10的区域。翅状部511由在X轴方向上连续形成的、具有+Z方向(亦即,离开单电池10的方向)上的凸部的第一弯曲形部51 la、具有-Z方向(亦即,接近单电池10的方向)上的凸部的第二弯曲形部511b和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并使第一弯曲形部511a与第二弯曲形部511b连接的平坦形部511c构成。
[0068]亦即,翅状部511由在X轴方向上交替地连续形成的凹部和凸部构成,所述凹部由第一弯曲形部511a和在X轴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一对平坦形部511c形成,所述凸部由第二弯曲形部511b和一对平坦形部511c形成。
[0069]绝缘板片80贴附于正极接片61上,并由绝缘板片80和翅状部511之间的空间形成气体排出路径SI。模块壳体40的内部由绝缘板片80分成将汇流条60的第一区域60a收纳于其中的收纳部、和气体排出路径SI。绝缘板片80不必完全由绝缘材料形成,而可在外部由绝缘层形成。因此,绝缘板片80例如可通过用绝缘材料覆盖导电部件的外周部而形成。
[0070]接下来,参照图6对绝缘板片80的有利效果进行说明。图6对应于图5,并且通过阴影线示意性地示出气体排出路径SI中包含的金属异物E1。如图3所示,正极端子11定位得接近单电池10的电池壳体13。因而,在没有绝缘板片80的构型中,气体排出路径SI中包含的金属异物El可与正极端子11和电池壳体13两者相接触,从而导致单电池10短路。此外,在气体排出路径SI中发生冷凝的情况下,单电池10可能由于正极端子11和电池壳体13之间的导电而发生短路。同时,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气体排出路径SI在绝缘板片80贴附于汇流条60上的情况下与收纳汇流条60的收纳部分离,故可防止单电池10由于气体排出路径SI中包含的金属异物El或冷凝水而发生短路。
[0071]接下来,将参照图7对绝缘板片80和翅状部511的组合的有利效果进行说明。图7对应于图5,其中通过阴影线示出的El和E2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从单电池10排出到气体排出路径SI中的金属异物和气体。
[0072]如上所述,气体E2在电池异常状态下经正极端子11的气体路径Ila排出。由于气体E2具有高温,故绝缘板片80在气体路径I Ia附近熔化而形成有开口,从而允许气体E2排出到气体排出路径SI的内部。这里,翅状部511的内表面由连续排列的凹部和凸部构成,并由此具有大的受热面积。由此,可迅速冷却在X轴方向上彼此面对的一对平坦形部511c所夹置的空间中包含的气体E2。翅状部511的外表面也由连续排列的凹部和凸部构成,并具有大的发热面积。由此,可迅速放出由气体E2传递的热。因此,可抑制未处于由气体E2导致的电池异常状态的单电池10的加热。
[0073]此外,可减小绝缘板片80的要被气体E2熔化的面积。即,绝缘板片80仅在与处于电池异常状态的单电池10对应的区域内熔化,而在与未处于电池异常状态的单电池10对应的区域内不熔化。由此,即使在电池异常状态下也可保持单电池10的绝缘性能。亦即,可防止由随同气体E2放出的金属异物El导致的单电池10的正极端子11和负极端子12之间的导电所引起的电池短路。[0074]这里,在气体排出路径SI中放出的气体E2使得气体排出路径SI的内部压力升高,从而增大正极盖51上的载荷。在此实施例中,正极盖51形成有用于增大刚性的翅状部511。由此,可充分抑制由内部压力的上升引起的正极盖51的变形。
[0075]图8示出组合电池的示意性俯视图,其中未示出绝缘板片80。如图8所示,翅状部511沿Y轴方向延伸并且气体排出开口 47形成在与翅状部511在+Y轴方向上的端部对应的部位。由此,可抑制翅状部511对气体E2流过气体排出路径SI的妨碍。即,在X轴方向上彼此面对的平坦形部511c所夹置的空间沿Y轴方向(气体E2的气体排出方向)延伸。由此,可减小朝气体排出开口 47流动的气体E2的阻力以使气体E2迅速排出到组合电池I的外部。
[0076]如上所述,此实施例中的翅状部511具有用于促进受热、放热和气体E2的迅速排出的功能以及耐压功能,从而使得可通过功能的集约化来实现结构的简化和降低的成本。
[0077]接下来,对翅状部的修改示例I进行说明。在以上实施例中,翅状部511是通过在X轴方向上连续形成第一弯曲形部511a、第二弯曲形部511b和平坦形部511c而构成的。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型,而其它形式也可用于促进受热和放热。作为修改示例I中的翅状部的一种形状,例如,如图9所示,可将第一弯曲形部511a和第二弯曲形部511b修改成沿X轴方向延伸的平坦形部511d、511e以形成翅状部511的凹凸形状。作为修改示例I中的翅状部的另一种形状,例如,如图1O所示,可使所谓的V形部511 f在X轴方向上连续地连接。
[0078]接下来,对翅状部的修改示例2进行说明。在以上实施例中,正极端子11形成有气体排出阀。气体排出阀可形成在负极端子12中。在这种情况下,气体排出路径SI能形成在与负极端子12邻接的部位,其中绝缘板片80能贴附在焊接于负极端子12的汇流条71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组合电池(1),所述组合电池包括多个单电池(10)和用于在电池异常状态下将从所述单电池(10)放出的气体排出到所述组合电池(I)的外部的气体排出路径(SI),所述组合电池的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排出路径(SI)在其壁面形成有翅状部(511),其中在所述气体排出路径(SI)和所述多个单电池(10)之间配置有板片状部件(80),并且所述板片状部件(80)为绝缘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电池(10)为管状单电池(10)并且所述多个单电池(10)配置在该单电池(10)的半径方向上,其中所述板片状部件(80)与用于将在所述半径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单电池(10 )的端子(11,12 )相连接的汇流条(60 )保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电池(10)的所述端子(11)是设置有气体排出阀(11a,Ilb)的正极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电池(10)包括具有用作负极端子(12)的底面的管状电池壳体(13),和配置成封闭所述电池壳体(13 )的开口部的所述正极端子(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电池(10)的所述端子(12)是设置有气体排出阀的负极端子(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电池(10)包括具有用作负极端子(12)的底面的管状电池壳体(13),和配置成封闭所述电池壳体(13)的开口部的所述负极端子(12)。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状部(511)具有由交替地连续配置的凹部和凸部形成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状部(511)构造成连续地连接具有曲面的弯曲形部(51 la,51 Ib )。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状部(511)构造成用介设在所述弯曲形部(51 la,51 Ib )之间的具有平坦面的平坦形部(511c)连续地连接所述弯曲形部(511a,511b)。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状部(511)构造成将平坦形部(511d,511e)连续地连接成在截面中呈凹凸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状部(511)构造成连续地连接V形部(51 If)。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电池,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凹部在所述气体排出路径(SI)中沿气体排出方向延伸。
【文档编号】H01M10/625GK103855343SQ20131062867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0日
【发明者】浅仓一真, 草场幸助, 佐藤胜则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