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705798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电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该电源连接器包括有下端子模块、上端子模块、中间屏蔽板、下绝缘壳、上绝缘壳、下屏蔽板、上屏蔽板以及屏蔽壳;通过由下绝缘壳上的相邻两下凸起与下限位部之间围构形成有下定位槽,由上绝缘壳上的相邻两上凸起与上限位部之间围构形成有上定位槽;在组装时,各上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上定位槽中并抵于上绝缘壳的表面上,各下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下定位槽中并抵于下绝缘壳的底面上,有效防止上导电端子的前端和下导电端子的前端翘起与屏蔽壳接触。本发明无需使用绝缘麦拉,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产品的制作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产品的组装工序,使得产品组装更加简便,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电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源连接器的主要结构通常包括有下端子模块、上端子模块、中间屏蔽板、绝缘壳、下屏蔽板、上屏蔽板以及屏蔽壳,该下端子模块包括有下绝缘件以及与下绝缘件镶嵌成型的多个下导电端子,该上端子模块包括有上绝缘件以及与上绝缘件镶嵌成型的多个上导电端子,该中间屏蔽板夹设于下端子模块和上端子模块之间,下端子模块和上端子模块安装于绝缘壳内,该下屏蔽板和上屏蔽板分别设置于绝缘壳的底面和表面上,该屏蔽壳包覆住绝缘壳。
[0003]现有技术中,屏蔽壳的前端为镂空结构,以为下导电端子的前端向下翘起以及上导电端子的前端向上翘起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然而,由于屏蔽壳的前端镂空,使得当导电端子翘起时,导电端子容易与屏蔽壳接触发生短接,影响讯号的传输,为避免导电端子与屏蔽壳发生短接,目前的做法是在下屏蔽板和上屏蔽板均贴合绝缘麦拉,利用绝缘麦拉来阻隔导电端子与屏蔽壳发生短接。上述方式虽然能够避免导电端子与屏蔽壳发生短接,然而,该种方式使得产品的零部件增多,进而增加了产品的组装工序,使得产品组装不便,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电源连接器零部件多使得产品组装不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有下端子模块、上端子模块、中间屏蔽板、下绝缘壳、上绝缘壳、下屏蔽板、上屏蔽板以及屏蔽壳;
该下端子模块包括有下绝缘件以及多个下导电端子,该多个下导电端子与下绝缘件镶嵌成型,每一下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下焊接部、下拱形接触部以及下定位部,该下焊接部向后伸出下绝缘件,该下拱形接触部向前伸出下绝缘件,该下定位部于下拱形接触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出;
该上端子模块包括有上绝缘件以及多个上导电端子,该上绝缘件安装于前述下绝缘件上,该多个上导电端子与上绝缘件镶嵌成型,每一上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上焊接部、上拱形接触部以及上定位部,该上焊接部向后伸出上绝缘件,该上拱形接触部向前伸出上绝缘件,该上定位部于上拱形接触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出;
该中间屏蔽板包括有主体部、两锁勾部以及中间焊接部,该主体部夹设于下绝缘件和上绝缘件之间,该两锁勾部分别于主体部的前端两侧向前延伸出,该中间焊接部向后延伸;
该下绝缘壳的前端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多个下端子槽,下绝缘壳的前端底面间隔凸设有多个下凸起,相邻两下凸起的端部之间一体连接有下限位部,相邻两下凸起与下限位部之间围构形成有下定位槽,下定位槽位于对应之下端子槽的前方;
该上绝缘壳的前端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多个上端子槽,上绝缘壳的前端表面间隔凸设有多个上凸起,相邻两上凸起的端部之间一体连接有上限位部,相邻两上凸起与上限位部之间围构形成有上定位槽,上定位槽位于对应之上端子槽的前方,该上绝缘壳安装于下绝缘壳上,前述下绝缘件和上绝缘件夹设于上绝缘壳的后端和下绝缘壳的后端之间,该上绝缘壳的前端与下绝缘壳的前端之间形成有插槽,前述各上导电端子的上拱形接触部和下导电端子的下拱形接触部均伸入插槽中,各上拱形接触部分别与对应的上端子槽上下正对,各下拱形接触部分别与对应的下端子槽上下正对,且,各上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上定位槽中并抵于上绝缘壳的表面上,各下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下定位槽中并抵于下绝缘壳的底面上;该下屏蔽板设置于下绝缘壳的底面上,该上屏蔽板设置于上绝缘壳的表面上,该屏蔽壳包覆住下绝缘壳和上绝缘壳,该下屏蔽板和上屏蔽板均位于屏蔽壳内并与屏蔽壳接触。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多个定位孔,该上绝缘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定位柱和第一固定柱,该下绝缘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定位柱和第二固定柱,该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分别插入对应的定位孔中,该第一固定柱插入第二固定槽中,该第二固定柱插入第一固定槽中。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前限位槽,主体部的后端面向前凹设有后限位槽,该上绝缘件的底部向下凸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该下绝缘件的表面向上凸设有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嵌入对应的前限位槽中,该第二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嵌于后限位槽中。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绝缘壳上设置有下卡槽,对应地该下绝缘件的侧面凸设有下卡部,该下卡部与下卡槽配合卡扣,该上绝缘壳上设置有上卡槽,对应地该上绝缘件的侧面凸设有上卡部,该上卡部与上卡槽配合卡扣。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绝缘壳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一固定柱,对应地,该上绝缘壳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和第二固定柱,该第二固定柱插入第一固定孔中固定连接,该第一固定柱插入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绝缘壳的底面设置有下扣槽,下绝缘壳的前端设置有连通前述插槽的下通槽,该上绝缘壳的表面设置有上扣槽,上绝缘壳的前端设置有连通插槽的上通槽,该下屏蔽板包括有下主板部以及于下主板部延伸出的下扣部和下弹片部,下扣部与下扣槽彼此扣合连接固定,下弹片部通过下通槽伸入插槽中,该上屏蔽板包括有上主板部以及于上主板部延伸出的上扣部和上弹片部,上扣部与上扣槽彼此扣合连接固定,上弹片部通过上通槽伸入插槽中。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屏蔽壳由后往前插装于下绝缘壳和上绝缘壳上。
[0012]一种电源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1)使下绝缘件和多个下导电端子镶嵌成型组成下端子模块,并使上绝缘件和多个上导电端子镶嵌成型组成上端子模块;
(2)将上绝缘件安装于下绝缘件上,同时使得中间屏蔽板夹设于上绝缘件和下绝缘件之间;
(3)将下绝缘件置于下绝缘壳上,使各下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下定位槽中并抵于下绝缘壳的底面上;
(4)将上绝缘壳安装于下绝缘壳上,使各上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上定位槽中并抵于上绝缘壳的表面上;
(5)将下屏蔽板设置于下绝缘壳的底面上,并将上屏蔽板设置于上绝缘壳的表面上,以及通过屏蔽壳将下绝缘壳和上绝缘壳包覆住即可。
[00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下绝缘壳的前端底面间隔凸设有多个下凸起,相邻两下凸起的端部之间一体连接有下限位部,相邻两下凸起与下限位部之间围构形成有下定位槽,以及,通过在上绝缘壳的前端表面间隔凸设有多个上凸起,相邻两上凸起的端部之间一体连接有上限位部,相邻两上凸起与上限位部之间围构形成有上定位槽;如此,在产品组装时,各上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上定位槽中并抵于上绝缘壳的表面上,以此上定位部限位在上定位槽中,有效防止上导电端子的前端向上翘起与屏蔽壳接触,各下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下定位槽中并抵于下绝缘壳的底面上,以此下定位部限位在下定位槽中,有效防止下导电端子的前端向下翘起与屏蔽壳接触。取代了传统之贴绝缘麦拉的方式,本发明无需使用绝缘麦拉,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产品的制作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产品的组装工序,使得产品组装更加简便,有效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00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上绝缘壳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中下绝缘壳的放大示意图。
[0016]附图标识说明:
10、下端子模块11、下绝缘件
111、第二固定槽112、第二定位柱
113、第二固定柱114、第三限位块
115、第四限位块116、下卡部
12、下导电端子121、下焊接部
122、下拱形接触部123、下定位部
20、上端子模块21、上绝缘件
211、第一固定槽212、第一定位柱
213、第一固定柱214、第一限位块 215、第二限位块216、上卡部
22、上导电端子221、上焊接部
222、上拱形接触部223、上定位部
30、中间屏蔽板31、主体部
32、锁勾部33、中间焊接部
301、定位孔302、前限位槽
303、后限位槽40、下绝缘壳
41、下端子槽42、下凸起
43、下限位部44、下定位槽
45、下卡槽46、第一固定孔
47、第一固定柱48、下扣槽
49、下通槽50、上绝缘壳
51、上端子槽52、上凸起
53、上限位部54、上定位槽
55、上卡槽56、第二固定孔
57、第二固定柱58、上扣槽
59、上通槽60、下屏蔽板
61、下主板部62、下扣部
63、下弹片部70、上屏蔽板
71、上主板部72、上扣部
73、上弹片部80、屏蔽壳 101、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下端子模块10、上端子模块20、中间屏蔽板30、下绝缘壳40、上绝缘壳50、下屏蔽板60、上屏蔽板70以及屏蔽壳80。
[0018]其中,该下端子模块10包括有下绝缘件11以及多个下导电端子12,该多个下导电端子12与下绝缘件11镶嵌成型,每一下导电端子12均包括有下焊接部121、下拱形接触部122以及下定位部123,该下焊接部121向后伸出下绝缘件11,该下焊接部121用于与电路板焊接电连接,该下拱形接触部122向前伸出下绝缘件11,该下拱形接触部122向上拱起,该下定位部123于下拱形接触部122的前端向前延伸出。
[0019]该上端子模块20包括有上绝缘件21以及多个上导电端子22,该上绝缘件21安装于前述下绝缘件11上,该多个上导电端子22与上绝缘件21镶嵌成型,每一上导电端子22均包括有上焊接部221、上拱形接触部222以及上定位部223,该上焊接部221向后伸出上绝缘件21,该上焊接部221用于与电路板焊接电连接,该上拱形接触部222向前伸出上绝缘件21,该上拱形接触部222向下拱起,该上定位部223于上拱形接触部222的前端向前延伸出。
[0020]该中间屏蔽板30用于将下导电端子12和上导电端子22的讯号隔开,避免下导电端子12和上导电端子22的讯号相互影响,该中间屏蔽板30包括有主体部31、两锁勾部32以及中间焊接部33,该主体部31夹设于下绝缘件11和上绝缘件21之间,该两锁勾部32分别于主体部31的前端两侧向前延伸出,该两锁勾部32用于与外部插座配合锁勾,该中间焊接部33向后延伸,该中间焊接部33用于与电路板焊接电连接。
[0021]该下绝缘壳40的前端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多个下端子槽41,下绝缘壳40的前端底面间隔凸设有多个下凸起42,相邻两下凸起42的端部之间一体连接有下限位部43,相邻两下凸起42与下限位部43之间围构形成有下定位槽44,下定位槽44位于对应之下端子槽41的前方。
[0022]该上绝缘壳50的前端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多个上端子槽51,上绝缘壳50的前端表面间隔凸设有多个上凸起52,相邻两上凸起52的端部之间一体连接有上限位部53,相邻两上凸起52与上限位部53之间围构形成有上定位槽54,上定位槽54位于对应之上端子槽51的前方,该上绝缘壳50安装于下绝缘壳40上,前述下绝缘件11和上绝缘件21夹设于上绝缘壳50的后端和下绝缘壳40的后端之间,该上绝缘壳50的前端与下绝缘壳40的前端之间形成有插槽101,前述各上导电端子的上拱形接触部和下导电端子的下拱形接触部均伸入插槽中,各上拱形接触部222分别与对应的上端子槽51上下正对,该上端子槽51为上拱形接触部222提供了变形空间,各下拱形接触部122分别与对应的下端子槽41上下正对,该下端子槽41为下拱形接触部122提供变形空间,且,各上定位部223伸入对应的上定位槽54中并抵于上绝缘壳50的表面上,以此上定位部223限位在上定位槽54中,有效防止上导电端子22的前端向上翘起与屏蔽壳80接触,各下定位部123伸入对应的下定位槽44中并抵于下绝缘壳40的底面上,以此下定位部123限位在下定位槽44中,有效防止下导电端子12的前端向下翘起与屏蔽壳80接触。
[0023]该下屏蔽板60设置于下绝缘壳40的底面上,该上屏蔽板70设置于上绝缘壳50的表面上,该屏蔽壳80包覆住下绝缘壳40和上绝缘壳50,该下屏蔽板60和上屏蔽板70均位于屏蔽壳80内并与屏蔽壳80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该屏蔽壳80由后往前插装于下绝缘壳40和上绝缘壳50上,从而实现将下绝缘壳40和上绝缘壳50包覆住。
[0024]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部31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多个定位孔301,该上绝缘件2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槽211、第一定位柱212和第一固定柱213,该下绝缘件1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槽111、第二定位柱112和第二固定柱113,该第一定位柱212和第二定位柱112分别插入对应的定位孔301中,该第一固定柱213插入第二固定槽111中,该第二固定柱113插入第一固定槽211中。并且,该主体部31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前限位槽302,主体部31的后端面向前凹设有后限位槽303,该上绝缘件21的底部向下凸设有第一限位块214和第二限位块215,该下绝缘件11的表面向上凸设有第三限位块114和第四限位块115,该第一限位块214和第三限位块114嵌入对应的前限位槽302中,该第二限位块215和第四限位块115嵌于后限位槽303中,如此,使得中间屏蔽板30稳固地夹设与下绝缘件11和上绝缘件21之间。
[0025]以及,该下绝缘壳40上设置有下卡槽45,对应地该下绝缘件11的侧面凸设有下卡部116,该下卡部116与下卡槽45配合卡扣,实现了将下绝缘件11安装于下绝缘壳40上,该上绝缘壳50上设置有上卡槽55,对应地该上绝缘件21的侧面凸设有上卡部216,该上卡部216与上卡槽55配合卡扣,实现了将上绝缘件21安装于上绝缘壳50上。并且,该下绝缘壳4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46和第一固定柱47,对应地,该上绝缘壳50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56和第二固定柱57,该第二固定柱57插入第一固定孔46中固定连接,该第一固定柱47插入第二固定孔56固定连接,如此,实现了下绝缘壳40与上绝缘壳50安装连接。
[0026]此外,该下绝缘壳40的底面设置有下扣槽48,下绝缘壳40的前端设置有连通前述插槽101的下通槽49,该上绝缘壳50的表面设置有上扣槽58,上绝缘壳50的前端设置有连通插槽101的上通槽59,该下屏蔽板60包括有下主板部61以及于下主板部61延伸出的下扣部62和下弹片部63,下扣部62与下扣槽48彼此扣合连接固定,下弹片部63通过下通槽49伸入插槽101中,该上屏蔽板70包括有上主板部71以及于上主板部71延伸出的上扣部72和上弹片部73,上扣部72与上扣槽58彼此扣合连接固定,上弹片部73通过上通槽59伸入插槽101中。
[0027]详述本实施例中的组装方法如下,包括有以下步骤:
(I)如图2和图3所示,使下绝缘件11和多个下导电端子12镶嵌成型组成下端子模块10,并使上绝缘件21和多个上导电端子22镶嵌成型组成上端子模块20。
[0028](2)如图4和图5所示,将上绝缘件21安装于下绝缘件11上,同时使得中间屏蔽板30夹设于上绝缘件21和下绝缘件11之间。
[0029](3)将下绝缘件11置于下绝缘壳40上,使得下绝缘件11定位于下绝缘壳40上,使各下定位部123伸入对应的下定位槽44中并抵于下绝缘壳40的底面上。
[0030](4)将上绝缘壳50安装于下绝缘壳40上,上绝缘件21定位于上绝缘壳50上,使各上定位部223伸入对应的上定位槽54中并抵于上绝缘壳50的表面上。
[0031](5)将下屏蔽板60设置于下绝缘壳40的底面上,并将上屏蔽板70设置于上绝缘壳50的表面上,以及通过屏蔽壳80将下绝缘壳40和上绝缘壳50包覆住即可(如图1所示)。
[0032]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下绝缘壳的前端底面间隔凸设有多个下凸起,相邻两下凸起的端部之间一体连接有下限位部,相邻两下凸起与下限位部之间围构形成有下定位槽,以及,通过在上绝缘壳的前端表面间隔凸设有多个上凸起,相邻两上凸起的端部之间一体连接有上限位部,相邻两上凸起与上限位部之间围构形成有上定位槽;如此,在产品组装时,各上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上定位槽中并抵于上绝缘壳的表面上,以此上定位部限位在上定位槽中,有效防止上导电端子的前端向上翘起与屏蔽壳接触,各下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下定位槽中并抵于下绝缘壳的底面上,以此下定位部限位在下定位槽中,有效防止下导电端子的前端向下翘起与屏蔽壳接触。取代了传统之贴绝缘麦拉的方式,本发明无需使用绝缘麦拉,减少了零部件数量,降低了产品的制作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产品的组装工序,使得广品组装更加简便,有效提闻了广品的生广效率。
[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端子模块、上端子模块、中间屏蔽板、下绝缘壳、上绝缘壳、下屏蔽板、上屏蔽板以及屏蔽壳; 该下端子模块包括有下绝缘件以及多个下导电端子,该多个下导电端子与下绝缘件镶嵌成型,每一下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下焊接部、下拱形接触部以及下定位部,该下焊接部向后伸出下绝缘件,该下拱形接触部向前伸出下绝缘件,该下定位部于下拱形接触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出; 该上端子模块包括有上绝缘件以及多个上导电端子,该上绝缘件安装于前述下绝缘件上,该多个上导电端子与上绝缘件镶嵌成型,每一上导电端子均包括有上焊接部、上拱形接触部以及上定位部,该上焊接部向后伸出上绝缘件,该上拱形接触部向前伸出上绝缘件,该上定位部于上拱形接触部的前端向前延伸出; 该中间屏蔽板包括有主体部、两锁勾部以及中间焊接部,该主体部夹设于下绝缘件和上绝缘件之间,该两锁勾部分别于主体部的前端两侧向前延伸出,该中间焊接部向后延伸; 该下绝缘壳的前端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多个下端子槽,下绝缘壳的前端底面间隔凸设有多个下凸起,相邻两下凸起的端部之间一体连接有下限位部,相邻两下凸起与下限位部之间围构形成有下定位槽,下定位槽位于对应之下端子槽的前方; 该上绝缘壳的前端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多个上端子槽,上绝缘壳的前端表面间隔凸设有多个上凸起,相邻两上凸起的端部之间一体连接有上限位部,相邻两上凸起与上限位部之间围构形成有上定位槽,上定位槽位于对应之上端子槽的前方,该上绝缘壳安装于下绝缘壳上,前述下绝缘件和上绝缘件夹设于上绝缘壳的后端和下绝缘壳的后端之间,该上绝缘壳的前端与下绝缘壳的前端之间形成有插槽,前述各上导电端子的上拱形接触部和下导电端子的下拱形接触部均伸入插槽中,各上拱形接触部分别与对应的上端子槽上下正对,各下拱形接触部分别与对应的下端子槽上下正对,且,各上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上定位槽中并抵于上绝缘壳的表面上,各下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下定位槽中并抵于下绝缘壳的底面上; 该下屏蔽板设置于下绝缘壳的底面上,该上屏蔽板设置于上绝缘壳的表面上,该屏蔽壳包覆住下绝缘壳和上绝缘壳,该下屏蔽板和上屏蔽板均位于屏蔽壳内并与屏蔽壳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多个定位孔,该上绝缘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固定槽、第一定位柱和第一固定柱,该下绝缘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槽、第二定位柱和第二固定柱,该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分别插入对应的定位孔中,该第一固定柱插入第二固定槽中,该第二固定柱插入第一固定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前端面向后凹设有前限位槽,主体部的后端面向前凹设有后限位槽,该上绝缘件的底部向下凸设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该下绝缘件的表面向上凸设有第三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嵌入对应的前限位槽中,该第二限位块和第四限位块嵌于后限位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壳上设置有下卡槽,对应地该下绝缘件的侧面凸设有下卡部,该下卡部与下卡槽配合卡扣,该上绝缘壳上设置有上卡槽,对应地该上绝缘件的侧面凸设有上卡部,该上卡部与上卡槽配合卡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壳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一固定柱,对应地,该上绝缘壳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和第二固定柱,该第二固定柱插入第一固定孔中固定连接,该第一固定柱插入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绝缘壳的底面设置有下扣槽,下绝缘壳的前端设置有连通前述插槽的下通槽,该上绝缘壳的表面设置有上扣槽,上绝缘壳的前端设置有连通插槽的上通槽,该下屏蔽板包括有下主板部以及于下主板部延伸出的下扣部和下弹片部,下扣部与下扣槽彼此扣合连接固定,下弹片部通过下通槽伸入插槽中,该上屏蔽板包括有上主板部以及于上主板部延伸出的上扣部和上弹片部,上扣部与上扣槽彼此扣合连接固定,上弹片部通过上通槽伸入插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由后往前插装于下绝缘壳和上绝缘壳上。
8.—种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1)使下绝缘件和多个下导电端子镶嵌成型组成下端子模块,并使上绝缘件和多个上导电端子镶嵌成型组成上端子模块; (2)将上绝缘件安装于下绝缘件上,同时使得中间屏蔽板夹设于上绝缘件和下绝缘件之间; (3)将下绝缘件置于下绝缘壳上,使各下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下定位槽中并抵于下绝缘壳的底面上; (4)将上绝缘壳安装于下绝缘壳上,使各上定位部伸入对应的上定位槽中并抵于上绝缘壳的表面上; (5)将下屏蔽板设置于下绝缘壳的底面上,并将上屏蔽板设置于上绝缘壳的表面上,以及通过屏蔽壳将下绝缘壳和上绝缘壳包覆住即可。
【文档编号】H01R13/502GK104300278SQ201410463261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覃太明, 夏辉, 陈海波 申请人:东莞市扬明精密塑胶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