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093042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插头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插头连接器。插头连接器适于插接至一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壳体、一两插头绝缘本体以及一两插头端子组;插头壳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内表面与一第二内表面;两插头绝缘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插头壳体内,其中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其一位于第一内表面,且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另一位于第二内表面;两插头端子组分别设置于两插头绝缘本体上,其中两插头端子组的其一面向第二内表面,且两插头端子组的另一面向第一内表面,在插头壳体插接至插座连接器的一插座壳体时,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其一移入插座壳体,并通过对应的插头端子组电性连接至插座连接器的一插座端子组。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有较佳的使用灵活度,有助于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
【专利说明】插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且特别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等,或者是较不便于携带而需设置于平台上或墙面上的电子装置,例如桌上型计算机或电视屏幕等,俨然成为现代人在工作上、日常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备之一。其中,为了传输电源、影音信号或其他数据,前述电子装置通常设置有相关的端口,例如RJ-45网络端口、USB端口、耳机端口或存储卡端口,以连接电源线或传输线。
[0003]具体而言,前述电源线或传输线是通过对应的连接器插接至前述端口,以使彼此电性连接。以USB连接器与USB端口为例,当使用者欲将USB连接器插接至USB端口时,其需先以肉眼或触觉确认USB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以及USB端口的绝缘本体的所在位置,才能在后续组装时将USB连接器的绝缘本体顺利地插入USB端口的容置空间内。否则,USB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会与USB端口内的绝缘本体相抵接而产生干涉。也就是说,现有的USB连接器插接至USB端口时有其特定的方向性,此设计对于使用者在操作上来说极为不便。
[0004]因此,需要提供以一种插头连接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具有较佳的使用灵活度,藉以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
[000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适于插接至一插座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包括:一插头壳体、一两插头绝缘本体以及一两插头端子组;该插头壳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内表面与一第二内表面;该两插头绝缘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插头壳体内,其中该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其一位于该第一内表面,且该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另一位于该第二内表面;该两插头端子组分别设置于该两插头绝缘本体上,其中该两插头端子组的其一面向该第二内表面,且该两插头端子组的另一面向该第一内表面,在该插头壳体插接至该插座连接器的一插座壳体时,该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其一移入该插座壳体,并通过对应的该插头端子组电性连接至该插座连接器的一插座端子组。
[0007]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具有两个对向设置且可相对移动的插头绝缘本体,其中各个绝缘本体均设置有插头端子组。因此,在使用者欲将插头连接器插接至插座连接器时,其无需以肉眼或触觉来确认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绝缘本体以及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绝缘本体的所在,只要先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彼此对准,接着将插头连接器朝向插座连接器的所在来移动,便能使其中一个插头绝缘本体移入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壳体内,以通过此插头绝缘本体上的插头端子组与插座绝缘本体上的插座端子组电性连接。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有较佳的使用灵活度,有助于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
[0008]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沿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0011]图3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沿B-B剖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2]图4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沿C-C剖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0013]图5A与图5B是图2的插头连接器插接至插座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0014]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5]100插头连接器
[0016]110插头壳体
[0017]111第一内表面
[0018]112第二内表面
[0019]113第三内表面
[0020]114第四内表面
[0021]115开口
[0022]120第一插头绝缘本体
[0023]121端面
[0024]130第二插头绝缘本体
[0025]140第一插头端子组
[0026]141 ?144、151 ?154导电端子
[0027]150第二插头端子组
[0028]170连动件
[0029]180导轨
[0030]181、182线性导轨部
[0031]183曲线导轨部
[0032]190滚动件
[0033]200插座连接器
[0034]210插座壳体
[0035]220插座绝缘本体
[0036]230插座端子组
[0037]Dl第一方向
[0038]D2第二方向
[0039]S空间
[0040]160导电线路
[0041]161电源线
[0042]162第一数据线
[0043]163第二数据线
[0044]164接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沿八-八剖线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求清楚表示与便于说明,图2省略绘示了导电线路160。请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100例如是旧8连接器,其包括插头壳体110、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第一插头端子组140以及第二插头端子组150。通常而言,插头壳体110可以是金属材质所构成,其具有第一内表面111、相对于第一内表面111的第二内表面112以及连接第一内表面111与第二内表面112的第三内表面113与第四内表面114,且由第一内表面111、第二内表面112、第三内表面113与第四内表面114定义出开口 115。
[0046]详细而言,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为可移动地设置于插头壳体110内,其中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位于第一内表面111,且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位于第二内表面112。亦即,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对向设置于插头壳体110内,其中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相对靠近开口 115,且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相对远离开口 115,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较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相对靠近开口 115。
[0047]本实施例是以相对靠近开口 115的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在第一内表面111上的正投影与相对远离开口 115的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在第一内表面111上的正投影互不重叠,又或者是相对靠近开口 115的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在第二内表面112上的正投影与相对远离开口 115的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在第二内表面112上的正投影亦互不重叠举例说明。此外,相对靠近开口 115的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的端面121例如是与开口 115相切齐,只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加以限制。
[0048]图3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沿8-8剖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1的插头连接器沿¢:-(:剖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3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头端子组140例如是设置于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上,第二插头端子组150例如是设置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上,其中第一插头端子组140面向第二内表面112,且第二插头端子组150面向第一内表面111。通常而言,第一插头端子组140可包括多个导电端子141?144,其中导电端子141?144例如是并列设置于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上,且导电端子141?144的材质可以是铜、锡、银、其他适当金属或上述金属的合金。相似地,第二插头端子组150可包括多个导电端子151?154,其中导电端子151?154例如是并列设置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上,且通过导电线路160以电性连接导电端子141?144。详细而言,导电线路160可包括电源线161、第一数据线162、第二数据线163以及接地线164,其中电源线161连接导电端子141与151,第一数据线162连接导电端子142与152,第二数据线163连接导电端子143与153,且接地线164连接导电端子144与154。
[0049]导电端子141?144例如是自靠近第三内表面113的一侧依序排列至靠近第四内表面114的一侧,而导电端子151?154例如是自靠近第四内表面114的一侧依序排列至靠近第三内表面113的一侧。换个角度来说,导电端子141与导电端子154相对设置,导电端子142与导电端子153相对设置,导电端子143与导电端子152相对设置,且导电端子144与导电端子151相对设置。亦即,电源线161所连接的导电端子141、151分别与接地线164所连接的导电端子154、144相对设置,而第一数据线162所连接的导电端子142、152分别与第二数据线163所连接的导电端子153、143相对设置。
[0050]请参考图2至图4,插头连接器100还包括至少一连动件170 (示意地绘示出两个)与至少一导轨180 (示意地绘示出两个),这些连动件170与这些导轨180皆位于插头壳体110内,其中各个连动件170为可移动地设置于对应的导轨180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此处,各个连动件170例如是铰链或其他适于在对应的导轨180内移动的可挠性组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加以限制。此外,这些导轨180例如是设置于插头壳体110的相对两侧,其中各个导轨180可具有线性导轨部181、182以及连接线性导轨部181、182的曲线导轨部183,线性导轨部181在平行于第一内表面111上的延伸长度以不接触到导电端子141、144为原则,相似地,线性导轨部182在平行于第二内表面112上的延伸长度以不接触到导电端子151、154为原则。也就是说,线性导轨部181、182并不会遮蔽到第一插头端子组140与第二插头端子组150,也不会与导电线路160产生干涉。
[0051]另一方面,线性导轨部181与第一内表面111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等于或大于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相似地,线性导轨部182与第二内表面112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等于或大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的厚度,且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实质上等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的厚度。因此,线性导轨部181可作为导引或承载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所用,线性导轨部182可作为导引或承载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所用。更进一步来说,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例如是滑设于线性导轨部181,以朝远离开口 115的第一方向Dl或其反向(亦即,第二方向D2)来回移动,其中第一方向Dl与第二方向D2皆平行于第一内表面111与第二内表面112。
[0052]此外,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例如是滑设于线性导轨部182,以朝靠近开口 115的第二方向D2或其反向(亦即,第一方向Dl)来回移动。也就是说,在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的其中一者移动时,可通过连动件170以带动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的另一者同时移动。需说明的是,连接于第一插头端子组140与第二插头端子组150之间的电源线161、第一数据线162、第二数据线163以及接地线164等各条线路的长度例如是大于连动件170的长度,藉以避免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在插头壳体110内相对移动时造成电源线161、第一数据线162、第二数据线163以及接地线164因过度延展而断裂。举例来说,在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的端面121与开口 115相切齐的情况下,连接于第一插头端子组140的电源线161、第一数据线162、第二数据线163以及接地线164仍旧处于未完全延展的状态,而保有拉伸的裕度。
[0053]如图2所示,曲线导轨部183例如呈圆弧状,其中为提高连动件170移动通过曲线导轨部183的流畅度,可在曲线导轨部183内设置有多个滚动件190。此处,滚动件190例如是滚珠并与连动件170的局部相耦接,藉以降低连动件170在移动通过曲线导轨部183时的阻力。
[0054]图5A与图5B是图2的插头连接器插接至插座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5A与图5B,插头连接器100适于插接至插座连接器200,其中插座连接器200包括插座壳体210、位于插座壳体210内的插座绝缘本体220以及位于插座绝缘本体220上的插座端子组230。在插头壳体110插接至插座壳体210时,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的其中一者会移入插座壳体210,并通过对应的插头端子组140 (或150)电性连接至插座端子组230。
[0055]通常而言,插座绝缘本体220未与插座壳体210内表面接触而保有间隙,因此在插头壳体I1插接至插座壳体210后,插座绝缘本体220会由插头壳体110所包围。前述间隙也定义出了可作为容纳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或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所用的空间S。举例来说,当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对准空间S时,插头壳体110可直接地插接至插座壳体210内。此时,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上的第一插头端子组140会与插座端子组230相接触而电性连接。又,在使插头壳体110插接至插座壳体210,并且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对准插座绝缘本体220时,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会先与插座绝缘本体220相抵接。之后,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会受到插座绝缘本体220的推抵而朝远离该开口 115的第一方向Dl移动,并通过连动件170带动相对远离开口 115的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朝第二方向D2(亦SP,第一方向Dl的反向)移动,以使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上的第二插头端子组150电性连接至插座端子组230。
[0056]简言之,在使用者欲将插头连接器100插接至插座连接器200时,其无需以肉眼或触觉来确认插头连接器100的插头绝缘本体(包括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以及插座连接器200的插座绝缘本体220的所在,只要先使插头连接器100与插座连接器200彼此对准,接着将插头连接器100朝向插座连接器200的所在来移动,便能使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与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的其中一个移入插座壳体210内,以通过第一插头绝缘本体120上的第一插头端子组140或第二插头绝缘本体130上的第二插头端子组150与插座绝缘本体220上的插座端子组230电性连接。
[005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具有两个对向设置且可通过连动件而相对移动的插头绝缘本体,其中各个绝缘本体均设置有插头端子组。因此,在使用者欲将插头连接器插接至插座连接器时,便无需以肉眼或触觉来确认插头连接器的插头绝缘本体以及插座连接器的插座绝缘本体的所在,只要先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彼此对准,接着将插头连接器朝向插座连接器的所在来移动,便能使其中一个插头绝缘本体移入插座连接器的插座壳体内,以通过此插头绝缘本体上的插头端子组与插座绝缘本体上的插座端子组电性连接。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插头连接器有较佳的使用灵活度,有助于提高使用者操作上的便利性。
[0058]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应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插头连接器,该插头连接器适于插接至一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包括: 一插头壳体,该插头壳体具有相对的一第一内表面与一第二内表面; 一两插头绝缘本体,该两插头绝缘本体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插头壳体内,其中该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其一位于该第一内表面,且该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另一位于该第二内表面;以及 一两插头端子组,该两插头端子组分别设置于该两插头绝缘本体上,其中该两插头端子组的其一面向该第二内表面,且该两插头端子组的另一面向该第一内表面,在该插头壳体插接至该插座连接器的一插座壳体时,该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其一移入该插座壳体,并通过对应的该插头端子组电性连接至该插座连接器的一插座端子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其一相对靠近该插头壳体的一开口,该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另一相对远离该插头壳体的一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该插头壳体插接至该插座壳体且相对靠近该开口的该插头绝缘本体与该插座壳体内的一插座绝缘本体相抵接时,相对靠近该开口的该插头绝缘本体受到该插座绝缘本体的推抵而朝远离该开口的一方向移动,并带动相对远离该开口的该插头绝缘本体朝该方向的反向移动,以使对应的该插头端子组电性连接至该插座端子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对靠近该开口的该插头绝缘本体在该第一内表面上的正投影与相对远离该开口的该插头绝缘本体在该第一内表面上的正投影互不重叠。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对靠近该开口的该插头绝缘本体的一端面与该开口相切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还包括: 至少一连动件,该至少一连动件位于该插头壳体内,且连接该两插头绝缘本体;以及 至少一导轨,该至少一导轨位于该插头壳体内,其中该至少一连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至少一导轨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导轨具有两线性导轨部以及连接该两线性导轨部的一曲线导轨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头连接器还包括: 多个滚动件,该多个滚动件设置于该曲线导轨部内,并与该连动件的局部相耦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插头绝缘本体滑设于对应的该线性导轨部,以在该插头壳体往复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插头端子组包括多个导电端子,并列排列于对应的该插头绝缘本体上,该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其一上的该些导电端子通过一导电线路以连接该两插头绝缘本体的另一上的该些该导电端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些导电线路包括一电源线、一第一数据线、一第二数据线以及一接地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线所连接的各该导电端子与该接地线所连接的对应的该导电端子相对设置,该第一数据线所连接的各该导电端子与该第二数据线所连接的对应的该导电端子相对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位于该第一内表面的该插头绝缘本体上的该插头端子组面向该第二内表面,位于该第二内表面的该插头绝缘本体上的该插头端子组面向该第一内表面。
【文档编号】H01R13/502GK204130817SQ201420622534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4日
【发明者】施晓飞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昆山纬绩资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