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反向锁扣的Oculink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1982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反向锁扣的Oculink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带反向锁扣的Oculink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PCIe市场对连接器的产品尺寸及成本愈发严格,Oculink连接器是针对PCI-E内部应用和外部设备小型数据线的规格的产品而设计。

随着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Oculink连接器的改进空间朝向如何提高端子的正向力及插拔力,如何使外形尺寸更精简,如何让Oculink连接器的使用不受空间限制等。目前的Oculink连接器使用按钮配合锁扣件完成空间内的安装,但是目前是通过外力按压按钮,按钮带动锁扣件同向运动,锁扣件和按钮在产品的同一侧,如图1所示,这在空间使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应用更广泛场合,不易受到空间限制的一种带反向锁扣的Oculink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反向锁扣的Oculink连接器,包括外壳、PCB板、反向锁扣装置、端子连接部,所述的反向锁扣装置包括锁扣部、连接支点部和按压部,按压部与锁扣部位于连接支点部两侧,按压部与锁扣部均可相对于连接支点部运动,且按压部相对于连接支点部的运动方向与锁扣部相对于连接支点部的运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的锁扣部包括第一悬臂和锁扣,所述的锁扣位于第一悬臂的前端并向上延伸,所述的按压部包括第二悬臂和按压件,所述的按压件位于第二悬臂的前端并穿透PCB板向下延伸,所述的连接支点部焊接在PCB板上,所述的第一悬臂、连接支点部与第二悬臂形成杠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PCB板上设有供按压件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支点部包括两端的PIN脚,所述的PCB板上设有焊盘,所述的PIN脚位置与PCB板的焊盘位置对应,PIN脚焊接在PCB板的焊盘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的下盖上相对于按压件位置设有传递力给按压件的弹性塑胶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反向锁扣装置为冲压的钣金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端子连接部包括接触端子、保护胶体和金属外壳,保护胶体包裹住接触端子,金属外壳套在保护胶体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按压外壳上的弹性塑胶件,从而施加压力给反向锁扣装置的按压件,通过第一悬臂、第二悬臂和连接支点部组成的杠杆,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实现锁扣与按压件的运动方向相反,实现反向锁扣的结构,扩大了Oculink连接器的使用范围,特别是在正向锁扣有空间上使用限制的情况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组装图;

图4是本发明反向锁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杠杆功能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反向锁扣装置与PCB板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2、3所示,一种带反向锁扣的Oculink连接器,包括外壳10、PCB板20、反向锁扣装置30、端子连接部,外壳10包括上盖11和下盖12,下盖上设有弹性塑胶件121,端子连接部包括接触端子41、保护胶体42和金属外壳43,保护胶体42包裹住接触端子41,金属外壳43套在保护胶体42外。

如图4、5所示,反向锁扣装置冲压的钣金件,包括锁扣部、连接支点部和按压部,按压部与锁扣部位于连接支点部两侧,锁扣部包括第一悬臂34和锁扣31,所述的锁扣31位于第一悬臂34的前端并向上延伸,所述的按压部包括第二悬臂35和按压件32,所述的按压件32位于第二悬臂35的前端并穿透PCB板20向下延伸,连接支点部包括两端的PIN脚33,PCB板20上设有焊盘,所述的PIN脚33位置与PCB板20的焊盘位置对应,PIN脚33焊接在PCB板20的焊盘上,第一悬臂34、连接支点部与第二悬臂35形成杠杆,即按压部与锁扣部均可相对于连接支点部运动,且按压部相对于连接支点部的运动方向与锁扣部相对于连接支点部的运动方向相反。在外部施加向上的力给按压件32上,传递到第二悬臂35,通过第一悬臂34、连接支点部与第二悬臂35形成杠杆,第一悬臂34相对于第二悬臂35反向运动,进而带动锁扣31向下运动,在外部施加向下的力给按压件32上,传递到第二悬臂35,通过第一悬臂34、连接支点部与第二悬臂35形成杠杆,第一悬臂34相对于第二悬臂35反向运动,进而带动锁扣31向上运动,实现反向锁扣。

如图6所示,PCB板20上设有供按压件32穿过的通孔,按压件32通过通孔穿过PCB板20。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