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06093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主要涉及将基板对基板、基板对电缆等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基板对基板的连接所使用的连接器具备:具有配设有多个插头侧触点的突条状的嵌合凸体的插头;以及在供嵌合凸体插入的嵌合槽的内侧配设有多个插口侧触点的插口,通过使插头和插口嵌合从而两触点接触而电连接。

在这种连接器中已知有如下结构:在插头侧触点以及插口侧触点分别具备在嵌合时构成两触点的导电性金属板材的板厚方向上以相互对置的状态相接的接合部,并通过使突出于其中任一方的接合部的保持凸部和形成于另一方的接合部的凹部卡合,从而提高插头相对于插口的保持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一直以来,基于经济上的考虑,该保持凸部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将构成接合部的导电性金属板材用上下的冲压模具进行加压并将其一部分挤压之后,将该挤压部分的表面用冲压模具进行精锻,从而将截面为梯形形状的保持凸部以高精度进行成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529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如果反复进行插头相对于插口的插拔,则由于拔出力集中于保持凸部,因而存在保持凸部发生磨损从而保持力降低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保持凸部100由于是通过冲压加工来形成的,因而如图7所示,需要在构成接合部101的导电性金属板材上的与保持凸部100的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两侧确保冲压模具的压入量102、102,这样,保持凸部100的宽度w不得不变窄,存在很难确保卡合面100a的面积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通过冲压加工得到的成形中,挤压高度的极限是板厚的1/2程度,由于从该状态开始通过精加工进行成形,因而保持凸部100的突出高度H存在极限,另外,由于卡合面100a相对于接合部101表面不得不成为以固定的角度倾斜的状态,因而存在设计自由度低这样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连接器:即使是反复进行插头相对于插口的插拔的情况,也能够抑制插头保持力的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且实现所期望目的的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具备:具有配设有插头侧连接零件的嵌合凸体的插头;以及在供上述嵌合凸体嵌入的嵌合槽的内侧部配设有插口侧连接零件的插口,在上述插头侧连接零件以及上述插口侧连接零件上分别具备在上述嵌合凸体外侧面或者嵌合槽内侧面露出并以在板厚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状态相接的接合部的连接器中,在插头侧的上述接合部以及插口侧的上述接合部形成在与相互卡合的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连续的保持突条部,插头侧的上述保持突条部的鼓出形状截面一直连续到上述接合部主体在与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两端,其中,该鼓出形状截面由将在上述嵌合凸体外侧面露出的接合部主体的插头插入侧折弯而成的卡合片和从该卡合片的另一端向插头插入侧倾斜的嵌合引导片构成,插口侧的上述保持突条部的鼓出形状截面一直连续到上述接合部主体在与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两端,其中,该鼓出形状截面由将在上述嵌合槽内侧面露出的接合部主体的插头拔出侧折弯而成的卡合片和从该卡合片的另一端向插头拔出侧倾斜的嵌合引导片构成。

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除了方案1的结构之外,在上述插头侧连接零件以及/或者上述插口侧连接零件具备与上述接合部主体相互对置配置的零件基部片,上述卡合片和上述零件基部片经由与上述嵌合引导片一体的连结片而连结

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除了方案1或者方案2的结构之外,在上述插头侧的保持突条部以及/或者上述插口侧的保持突条部的背面侧填充有形成上述嵌合凸体或者上述嵌合槽的内侧面部的绝缘性树脂。

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除了方案1至方案3中任一项的结构之外,上述插头侧保持突条部以及上述插口侧保持突条部的相对于上述接合部主体的突出高度、上述卡合片的插头插拔方向的倾斜度、上述嵌合引导片的插头插拔方向的倾斜度根据连接零件的数量、各连接零件的宽度来设定。

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除了方案二的结构之外,构造成在保持于上述嵌合槽的内侧面部的上述零件基部片经由上述连结片以及卡合片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有上述接合部主体,在上述接合部主体,一体地支撑有弹性接触片,形成于该弹性接触片的接点与配置在上述嵌合凸体的与插头侧接合部相反一侧的面的零件基部片接触。

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是在方案1至方案5所述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插头侧连接零件以及上述插口侧连接零件是通过在板厚方向上对将导电性金属板材冲裁成所期望的形状而成的冲裁构件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上述插头侧保持突条部以及插口侧保持突条部形成如下的形状:在板厚方向上将上述冲裁构件的构成接合部主体的部分的端边缘以所期望的角度折弯而形成上述卡合片,并且从上述冲裁构件的卡合片起将另一端侧在板厚方向上折弯而形成嵌合引导片,使得上述卡合片和上述嵌合引导片构成的鼓出形状截面一直连续到上述接合部主体在与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两端。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连接器如上所述,在具备:具有配设有插头侧连接零件的嵌合凸体的插头;以及在供上述嵌合凸体嵌入的嵌合槽的内侧部配设有插口侧连接零件的插口,在上述插头侧连接零件以及上述插口侧连接零件上分别具备在上述嵌合凸体外侧面或者嵌合槽内侧面露出并以在板厚方向上相互对置的状态相接的接合部的连接器中,在插头侧的上述接合部以及插口侧的上述接合部形成在与相互卡合的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连续的保持突条部,插头侧的上述保持突条部的将在上述嵌合凸体外侧面露出的接合部主体的插头插入侧折弯而成的卡合片和从该卡合片的另一端向插头插入侧倾斜的嵌合引导片构成的鼓出形状截面一直连续到上述接合部主体在与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两端,插口侧的上述保持突条部的将在上述嵌合槽内侧面露出的接合部主体的插头拔出侧折弯而成的卡合片和从该卡合片的另一端向插头拔出侧倾斜的嵌合引导片构成的鼓出形状截面一直连续到上述接合部主体的与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两端,从而能够通过弯曲加工来形成保持突条部,并且能够较大地取得卡合面的面积,分散所作用的拔出力,因而能够抑制保持突条部的磨损,并防止保持力的降低。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插头侧连接零件以及/或者上述插口侧连接零件具备与上述接合部主体相互对置配置的零件基部片,上述卡合片和上述零件基部片经由与上述嵌合引导片一体的连结片而连结,从而能够将连结片兼用作嵌合引导片,能够以较少的工序形成保持突条部。

再有,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插头侧的保持突条部以及/或者上述插口侧的保持突条部的背面侧填充有形成上述嵌合凸体或者上述嵌合槽的内侧面部的绝缘性树脂,从而能够防止保持突条部的变形。

再有,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插头侧保持突条部以及上述插口侧保持突条部的相对于上述接合部主体的突出高度、上述卡合片的插头插拔方向的倾斜度、上述嵌合引导片的插头插拔方向的倾斜度根据连接零件的数量、各连接零件的宽度来设定,从而能够实现插头相对于插口的插拔力的最佳化。

另外,在本发明中,就上述插头侧触点而言,在保持于上述嵌合槽的内侧面部的上述零件基部片经由上述连结片以及卡合片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有上述接合部主体,在上述接合部主体一体地支撑有弹性接触片,形成于该弹性接触片的接点会与配置在上述嵌合凸体的与插头侧接合部相反一侧的面的零件基部片接触,从而在嵌合作业时,接合部挠曲而能够容易插入,在嵌合后,利用弹性接触片的弹性,插口侧的接合部向对象侧被加力,使两保持突条部牢固地卡定。

在方案1至方案5的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中,上述插头侧连接零件以及上述插口侧连接零件是通过在板厚方向上对将导电性金属板材冲裁成所期望的形状而成的冲裁构件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上述插头侧保持突条部以及插口侧保持突条部形成如下的形状:在板厚方向上将上述冲裁构件的构成接合部主体的部分的端边缘以所期望的角度折弯而形成上述卡合片,并且从上述冲裁构件的卡合片起将另一端侧在板厚方向上折弯而形成嵌合引导片,使得由上述卡合片和上述嵌合引导片构成的鼓出形状截面一直连续到上述接合部主体在与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两端,从而由于保持突条部的形成不使用冲压模具,因而无需设置压入量,能够在接合部主体的整个宽度内形成保持突条部,能够确保宽广的卡合面积。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一例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图1(a)是在插口中嵌合插头后的状态,图1(b)是其脱离的状态。

图2是表示图1中的插头的从下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同上的插头侧连接零件的一例的主视图,图3(b)是其侧视图,图3(c)是表示其接合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中的插口的立体图。

图5(a)是表示同上的插口侧连接零件的一例的俯视图,图5(b)是其侧视图,图5(c)是其A-A线向视剖视图,图5(d)是表示该接合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表示连接零件的其它方式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现有的连接器中使用的保持凸部的成形工序的立体图。

图中:

A—连接器,1—嵌合凸体,2、3—插头触点用连接零件,4—插头锁定用连接零件,5—嵌合槽,6、7—插口触点用连接零件,9—插口,10—插头主体,11—底板部,12—侧壁部,13—端壁部,14—零件基部片,15—基板连接端子片,16—插头侧接合部,17—连结片,20—插口主体,21—底板部,22~25—周壁部,26—中央凸部,27—触点插入部,30—零件基部片,31—基板连接端子片,32—连结片,33—插口侧接合部,34—弹性接触片,35—插口侧保持突条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图中符号A是基板对基板用连接器等的连接器。

如图1所示,该连接器A具备:在嵌合凸体1配设有插头侧连接零件2、3的插头4;以及在供嵌合凸体1嵌合的嵌合槽5的内侧配设有多个插口侧连接零件6、7的插口8,且通过使插头4和插口8嵌合,从而会将插头侧连接零件2、3和插口侧连接零件6、7进行连接。

如图2所示,插头4具备绝缘树脂制的插头主体10,在该插头主体10上通过插入成形而一体插入有构成插头侧触点的插头侧连接零件(以下,称为插头触点用连接零件)2、3。

插头主体10具备:从底板部11突出的相互平行的突条状的一对侧壁部12、12;以及连结两侧壁部12、12的端部之间的端壁部13、13,侧壁部12、12以及端壁部13、13构成俯视为矩形框状的嵌合凸体1,在各侧壁部12、12上插入有插头触点用连接零件2、3。

如图3所示,插头触点用连接零件2、3是将导电性金属板材冲裁成规定的形状从而形成冲裁构件,并将其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弯曲加工来一体形成的,并具备:保持为在侧壁部12、12的单面侧露出的状态的平板状的零件基部片14;从零件基部片14的一端(图3中的上端)朝向垂直向外折弯的形状的基板连接端子片15、15;与零件基部片14相互对置配置的接合部16;以及将零件基部片14和接合部16的端部之间进行连结的连结片17。

在接合部16通过将冲裁构件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弯曲加工从而形成有在与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连续的保持突条部(以下,称为插头侧保持突条部)18。

该插头侧保持突条部18具备:将在嵌合凸体1(侧壁部12)外侧面露出的接合部主体16a的插头插入侧折弯而成的卡合片18a;以及从卡合片18a的另一端向插头插入侧倾斜的嵌合引导片18b,卡合片18a和嵌合引导片18b所构成的鼓出形状截面在接合部主体16a的与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两端连续。

如图3(c)所示,卡合片18a从接合面主体16a的端部以成为规定的角度θ1的方式折弯,其外表面朝向插头拔出侧。

另一方面,嵌合引导片18b通过从卡合片18a的前端朝向插头插入侧以圆弧状弯曲而形成,并与将卡合片18a和零件基部片14进行连结的连结片17成为一体。

此外,插头触点用连接零件2、3基于各自的用途而端子宽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宽度窄的插头触点用连接零件2成为信号传输用的触点,宽度宽的插头触点用连接零件3成为电源用的触点。

另外,该插头侧保持突条部18由于是将冲裁构件在板厚方向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因而其相对于接合部主体16a的突出高度h1、卡合片18a的插头插拔方向的倾斜度θ1、以及嵌合引导片18b的插头插拔方向的倾斜度θ2能够根据连接零件的数量、连接零件的宽度而容易地变更。

并且,通过将这样的插头触点用连接零件2、3在设置于成形模具的状态下进行树脂成型,从而在插头侧保持突条部18的背面侧填充有形成嵌合凸体1的绝缘树脂。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插口8具备:由绝缘性树脂材料构成的插口主体20;以及构成口侧触点的插口侧连接零件(以下,称为插口触点用连接零件)6、7,该插口通过在插口主体20插入插口侧连接零件6、7而形成。

插口主体20具备:从平板状的底板部21的外侧边缘立起形状的周壁部22~25;以及配置于底板部11中央部的中央凸部26,在周壁部22~25和中央凸部26之间形成有供嵌合凸体1插入的矩形框槽状的嵌合槽5。

另外,在插口主体20以跨过周壁部22~25和中央凸部26的方式形成有在下表面开口的凹孔状的触点插入部27、27…。

如图5所示,插口触点用连接零件6、7是通过将导电性金属板材冲裁成规定的形状而形成冲裁构件,并将其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弯曲加工从而一体形成的,并具备:固定于插口主体20的零件基部片30;从零件基部片30的一端(下端)垂直向外折弯的形状的基板连接端子片31、31;从零件基部片30的另一端以圆弧状折回的连结片3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于连结片32的另一端的插口侧接合部33;以及支撑于接合面部33的下端的弹性接触片34。

该插口触点用连接零件6、7通过从下表面侧插入到插口主体20的触点插入部26、26…,从而零件基部片30固定于周壁部22~24,接合面部在周壁部22~25的内周面侧露出,并且弹性接触片34会从中央凸部26的外侧面突出。

零件基部片30形成为矩形状,在其两侧边缘部突出设有固定用突片30a、30a。并且,通过将零件基部片30贯穿到在形成于插口主体20的触点插入部27所形成的贯穿槽,从而该固定用突片30a、30a进入贯穿槽的内边缘,零件基部片30会固定于周壁部22~25。

此外,插口触点用连接零件6、7基于各自的用途而零件基部片30的宽度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宽度窄的触点用连接零件6成为信号传输用的触点,宽度宽的插头触点用连接零件7成为电源用的触点。

另外,在电源用的插口触点用连接零件7,相对于宽度宽的零件基部片30分别经由圆弧状的连结片32、32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有多个(本实施例为一对)的插口侧接合部33、33,在各插口侧接合部33分别以叉状支撑有弹性接触片34、34。

在各插口侧接合部33,通过将冲裁构件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弯曲加工从而形成在与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连续的保持突条部(以下,称为插口侧保持突条部35)。

该插口侧保持突条部35的将各接合部主体33a的插头拔出侧折弯而成的卡合片35a和从卡合片35a的另一端向插头插入侧倾斜的嵌合引导片35b所构成的鼓出的截面一直连续到接合部主体33a的与插头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两端。

如图4(d)所示,卡合片35a相对于接合面主体33a以成为规定的角度θ3的方式折弯,其外表面、即卡合面朝向插头插入侧。

嵌合引导片35b是通过将冲裁构件的卡合片35a侧部分相对于零件基部片30以U字状折回而形成的,并与连结卡合片35a和零件基部片30的圆弧状的连结片32成为一体。

此外,该插口侧保持突条部35由于是将冲裁构件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的,因而其相对于接合部主体33a的突出高度h2、卡合片35a的插头插拔方向的倾斜度θ3、以及嵌合引导片35b的插头插拔方向的倾斜度θ4能够根据连接零件的数量、连接零件的宽度而容易地变更。

弹性接触片34由从接合面主体16a的下端向倾斜方向延伸的弹性基部34a、和从弹性基部34a的前端朝斜上折回形状的弹性接触部34b构成,弹性接触部34b的前端侧以圆弧状折弯,在弹性接触部34b的前端部形成接点34c。

该弹性接触片34配置成弹性基部34a横穿嵌合槽5,从其前端朝斜上折回的弹性接触部34b的前端侧从中央凸部26的外侧面向嵌合槽5内突出,会与插头侧的零件基部片14接触。

这样构成的连接器A使插头侧保持突条部18以及插口侧保持突条部35的嵌合引导片18b、35b相互导向的同时,嵌合凸体1嵌合于嵌合槽5,插头侧接合部16和插口侧接合部33彼此在板厚方向上对置,弹性接触片34的接点34c与零件基部片14接触。

此时,由于插口侧接合部33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于零件基部片30,插口侧保持突条部35被插头侧保持突条部18的嵌合引导片18b推压,因而插口侧接合部33挠曲,在该状态下嵌合凸体1嵌合于嵌合槽5内。

另一方面,在嵌合凸体1嵌入嵌合槽5内,若弹性接触片34与零件基部片14接触,则支撑弹性接触片34的插口侧接合部33朝向插头侧接合部16侧被加力,插头侧保持突条部18的卡合片18a和插口侧保持突条部35的卡合片35a牢固地卡合,防止插头4相对于插口8的脱落。

在该连接器A中,由于插头侧保持突条部18以及插口侧保持突条部35是通过将导电性金属板材冲裁成规定的形状并将冲裁构件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弯曲加工从而形成为在与插头4插拔方向相交的方向的整个宽度内连续的突条状,因而这样能够较大地取得宽度,并通过分散作用于保持突条部18、35的拔出力,从而即使反复进行插头4相对于插口8的插拔,也能抑制保持突条部18、35的磨损,维持插头4相对于插口8的保持力。

另外,插头侧保持突条部18以及插口侧保持突条部35通过弯曲加工而形成,卡合片18a、35a的长度不依赖于导电性金属板材的板厚而能够自由设定,因而,在设定相对于接合部16的突出高度h1、h2、卡合片的插头插拔方向的倾斜度θ1、θ3、嵌合引导片的插头4插拔方向的倾斜度θ2、θ4时的自由度高。

另外,通过根据连接零件的极数或者各连接零件的宽度来设定相对于接合部16的突出高度h1、h2、卡合片的插头4插拔方向的倾斜度θ1、θ3、嵌合引导片的插头4插拔方向的倾斜度θ2、θ4,从而能够使插头4相对于插口8的插拔力最佳化。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将插头侧连接零件以及插口侧连接零件分别适用于触点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如图6所示,还可以使加强零件40、41为插头侧连接零件以及插口侧连接零件。此外,对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符号,省略说明。

此外,插头连接零件40是将导电性金属板材冲裁成规定的形状并形成冲裁构件再将其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弯曲加工从而一体地形成,仅由在端壁部13的外侧面露出的接合部16构成。

另外,插口侧连接零件41是将导电性金属板材冲裁成规定的形状并形成冲裁构件在将其在板厚方向上进行弯曲加工从而一体地形成,具备配置在周壁部的外侧面侧的零件基部片42,并成为经由从零件基部片42的上端以圆弧状折回的连结片32支撑插口侧接合部33的构造,会与插头锁定用连接零件40相互卡合。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基板对基板用连接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适用于基板对电缆用连接器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