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BC电池的栅线结构设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81981发布日期:2018-06-12 22:27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IBC电池的栅线结构设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制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IBC电池的栅线结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殆尽,温室效应、酸雨等人为灾害的频繁出现,因此开发新能源已成为从事能源的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目标,而太阳能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开发方向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能最简单和广泛的方法,所以提高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是光伏制造者的首要任务,交叉背接触电池(IBC)作为目前高效太阳能电池的代表已经成为行业的研究重点。IBC电池,是指电池正面无电极,正负两极金属栅线呈指状交叉排列于电池背面。IBC电池最大的特点是PN结和金属接触都处于电池的背面,正面没有金属电极遮挡的影响。因此具有更高的短路电流Isc,同时背面可以容许较宽的金属栅线来降低串联电阻Rs,从而提高填充因子FF;加上电池前表面场(FrontSurfaceField,FSF)以及良好钝化作用带来的开路电压增益,使得这种正面无遮挡的电池不仅光电转换效率高,而且看上去更美观,同时,全背电极的组件更易于装配。但由于IBC电池的正负电极均在背面,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合理的并易于产业化生产的栅线结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IBC电池的栅线结构设计方法,达到提升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提高光电转换效率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IBC电池的栅线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交错分布的正栅线电极1与副栅线2;所述的副栅线2为细线,所述的副栅线2均汇聚到边缘一条垂直于副栅线2的负电极3上;所述的每根正栅线电极上均有垂直于正电极的细栅线4,细栅线4为“蜈蚣脚”结构,均匀分布,数量为5~50跟;所述的“蜈蚣脚”5均匀分布在细栅线4上,数量大于等于10;所述的每根副栅线上均有垂直于副栅线的细栅线6,细栅线6为直线结构,均匀分布,数量为5~50根;所述的细栅线4和细栅线6采用相间排列;所述的正栅线电极数量大于等于2;所述副栅线数量大于等于1;所述的正副栅线与电极均用绝缘胶或激光刻蚀进行隔离。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升开路电压与短路电流,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本发明优选的一种IBC电池的栅线结构图2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栅线结构的电池片串联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采用附图1所示的一种IBC电池的栅线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交错分布的三根正栅线电极1与两根副栅线2;所述的副栅线为细线,所有的副栅线均汇聚到边缘一条垂直于副栅线的负电极3上;所述的每根正栅线电极上均有垂直于正电极的细栅线4,细栅线4为“蜈蚣脚”结构,均匀分布,数量为15跟;所述的蜈蚣脚5为均匀分布,数量20根;所述的每根副栅线上均有垂直于副栅线的细栅线6,细栅线6为直线结构,均匀分布,数量为15根;所述的细栅线4和细栅线6采用相间排列;所述的正副栅线与电极均用绝缘胶进行隔离。表1为采用常规栅线结构和本发明提供的栅线结构制备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实验对比数据。通过表1的实验对比数据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栅线结构制备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开路电压提高了0.03V,短路电流提高了0.05A,光电转换率提高了0.22%。表1为采用常规栅线结构和本发明提供的栅线结构制备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实验对比数据UocIscRsRshFFNCellIRev2常规0.6288.8970.0021169.4678.6918.07%0.141本发明0.6318.9470.0021179.7378.8618.29%0.129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