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分类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203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电缆分类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电缆分类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连接通常采用转接头,由于转接头通常为金属结构,相邻的转接头之间通过绝缘层相互分离,相邻的线缆之间经常会出现相互缠绕,造成线路比较混乱,不方便进行维护,在其中某些线缆出现问题时,通常需要整体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电缆分类连接装置,能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电路转接板对电路进行连接,方便电力线缆的连接,能够实现多线缆的集中连接,方便维护操作。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力电缆分类连接装置,包括2个边条形成的支架,在所述的边条上分别设置有过线孔,2个所述的边条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横梁相互连接,在2个所述的边条之间设置有升降板,在2个所述的边条上分别设置有支块,在2个所述的边条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间隔排布的沉孔,在所述的沉孔内侧分别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的支块一端插接在所述沉孔内侧,所述的压缩弹簧自然状态下所述的支块部分伸出所述的沉孔外侧,所述的升降板的下端面贴合在所述的支块上端面上,在所述的升降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为阶梯槽,在所述的安装槽内设置有电路转接板,在所述的电路转接板两端外侧分别设置有固定耳,所述的固定耳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升降板上,在所述的升降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安装槽位置相对应的布线槽,所述的布线槽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杆,在所述的固定杆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呈L形的定位杆,两个所述的固定杆上的所述的定位杆的方向相反,在其中一侧所述的固定杆的定位杆上套装有插销,在所述的插销末端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杆水平移动时所述的插销上的固定孔能够套装在相对应的定位杆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升降板下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凸缘,所述的定位凸缘为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布线槽两侧的2组,在所述的定位凸缘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孔,2个所述的固定杆分别插接在相应所述的定位凸缘上的定位孔内侧,在其中2个所述的定位凸缘内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弹簧,2个所述的定位弹簧分别位于2个所述的固定杆相反的两个端部一侧。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安装槽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弹性金属片,所述的弹性金属片为中部向所述的电路转接板方向拱起的条形结构。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所述的固定耳上设置有条形孔,所述的固定耳通过贯穿所述的条形孔的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升降板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升降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的条形孔和所述的升降板上的通孔,在该所述的螺栓末端设置有螺母。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固定耳下端面与所述的升降板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该所述的压缩弹簧套装在所述的螺栓上。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边条上端面上设置有螺柱,在所述的边条上方设置有端盖,所述的螺柱贯穿所述的端盖并通过螺母固定。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边条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螺柱位置相对应的凹孔。

进一步的,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在所述的凹孔侧壁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的定位销贯穿所述的凹孔的侧壁并插接在所述的螺柱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可伸缩的支块结构,能够方便升降板的安装和高度的调节,从而能够调整相邻的升降板之间的空间大小,用于不同的线缆接头的安装,同时利用电路转接板,方便对线缆的分类连接,有助于提高线缆的连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本发明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边条,102.过线孔,103.横梁,104.升降板,105.支块,106.电路转接板,107.固定耳,108.布线槽,109.固定杆,110.定位杆,111.插销,112.固定孔,113.定位凸缘,114.定位弹簧,115.弹性金属片,116.条形孔,117.压缩弹簧,118.螺柱,119.端盖,120.凹孔,121.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电力电缆分类连接装置,包括2个边条101形成的支架,在所述的边条101上分别设置有过线孔102,2个所述的边条101上下两端分别通过横梁103相互连接,在2个所述的边条101之间设置有升降板104,在2个所述的边条101上分别设置有支块105,在2个所述的边条101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间隔排布的沉孔,在所述的沉孔内侧分别设置有压缩弹簧117,所述的支块105一端插接在所述沉孔内侧,所述的压缩弹簧117自然状态下所述的支块105部分伸出所述的沉孔外侧,所述的升降板104的下端面贴合在所述的支块105上端面上,在所述的升降板104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为阶梯槽,在所述的安装槽内设置有电路转接板106,在所述的电路转接板106两端外侧分别设置有固定耳107,所述的固定耳107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升降板104上,在所述的升降板104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安装槽位置相对应的布线槽108,所述的布线槽108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杆109,在所述的固定杆109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呈L形的定位杆110,两个所述的固定杆109上的所述的定位杆110的方向相反,在其中一侧所述的固定杆109的定位杆110上套装有插销111,在所述的插销111末端设置有固定孔112,所述的固定杆109水平移动时所述的插销111上的固定孔112能够套装在相对应的定位杆110上,在所述的升降板104下端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凸缘113,所述的定位凸缘113为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布线槽108两侧的2组,在所述的定位凸缘113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孔,2个所述的固定杆109分别插接在相应所述的定位凸缘113上的定位孔内侧,在其中2个所述的定位凸缘113内侧分别设置有定位弹簧114,2个所述的定位弹簧114分别位于2个所述的固定杆109相反的两个端部一侧。

本实施例中,使支块压缩压缩弹簧117时,支块能够位于沉孔内侧,从而可以将位于上部的支块压入沉孔内侧,从而方便安装多组升降板结构。本实施例中,使线缆连接在电路转接板上,由于在升降板下端设置有布线槽,可以将线缆通过布线槽分类铺设到电路转接板上,从而方便对线缆进行区分,进而能够方便进行分类,在进行维护时,不需要将多股线缆整体更换,大大降低线缆的维护成本。

本实施例中,使两个固定杆相反的两个端部分别设置定位弹簧,能够使两个固定杆在定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向反向移动,本实施例中,使两个固定杆上的定位杆位置相对应,在移动两个固定杆时,使插销上的定位孔能够插接在相应的固定杆上的定位杆上,在定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固定杆相对移动时,使定位杆相对错开,进而使插销相对锁定在两个固定杆之间,使布线槽内的线缆保持稳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电路转接板受到外力作用时,导致连接结构断路,优选地,在所述的安装槽内壁上分别设置有弹性金属片115,所述的弹性金属片115为中部向所述的电路转接板106方向拱起的条形结构。利用弹性金属片结构,将电路转接板与安装槽相对悬空,在升降板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弹性金属片的缓冲作用下,能够使电路转接板受到的作用力大大减小,从而使其不容易受损。

为了使升降板能够相对电路转接板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的固定耳107上设置有条形孔116,所述的固定耳107通过贯穿所述的条形孔116的螺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的升降板104上。通过采用条形孔结构,能够使固定耳相对升降板水平移动,从而在实现固定耳相对升降板的垂直方向上的定位的同时,使升降板受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时,使固定耳可以相对升降板水平移动,从而减小电路转接板受到的冲撞力。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优选地,在所述的升降板104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的螺栓依次贯穿所述的条形孔116和所述的升降板104上的通孔,在该所述的螺栓末端设置有螺母。

进一步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固定耳107下端面与所述的升降板104上端面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17,该所述的压缩弹簧117套装在所述的螺栓上。通过设置该压缩弹簧结构,使固定耳相对升降板在垂直方向移动时,能对固定耳受到的作用力进行缓冲,避免固定耳受到升降板的垂直方向的作用力冲撞而受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对电缆转接板进行保护,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边条101上端面上设置有螺柱118,在所述的边条101上方设置有端盖119,所述的螺柱118贯穿所述的端盖119并通过螺母固定。利用端盖结构,将电路转接板置于端盖下方,避免其受到碰撞时产生断路。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边条101下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的螺柱118位置相对应的凹孔120。利用设置在边条上的凹孔,使两个支架结构纵向相互对齐,将位于上部的边条上的凹孔与位于下部的边条上的螺柱相互对齐,使位于下部的边条上的螺柱插接在位于上部的边条上的凹孔内,实现上下两个支架的堆叠。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螺柱能够更好地插接在凹孔内侧,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的凹孔120侧壁上设置有定位销121,所述的定位销121贯穿所述的凹孔120的侧壁并插接在所述的螺柱118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