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接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012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电子元件接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元件公、母接头套组连接的结构,特别涉及针对公、母接头的套组结合的省力结构加以改良的结构。



背景技术:

按,一般电子产品利用传输线传输信号或电源时,二个组装式的电子零件之间,大都利用公、母接头来连接传输线,而用于输送电源的传输线,为了确保电源输送的效率、避免因间隙产生过热的温度,公、母接头的套组接触必须达到确实的密接状态,因此公、母接头的结合往往会呈现迫紧的套组状态,不好施力、不易组装、紧迫难拔,便成为装配时产生的问题,尤其是遥控飞机、汽车等玩具,因为公母接头的尺寸体积小,手指不易拿持施力,因此组装或拆解并不方便施力,稍有不慎,也有可能将传输线扯断,而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乃针对前述现有实用新型问题深入探讨,并凭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的道,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接头连接结构,以改善现有实用新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电子元件接头连接结构,其令电子元件的传输线串接用的公母接头,能通过省力、轻巧的

结构辅助,减少公母接头插套或拆拔的施力,增进传输线串接的便利性及效率。

缘于达成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元件接头连接结构,其包含用于串接电子元件的公接头及母接头,该公接头及母接头相对的一端设有一能够插设连接的插套部及插座部,其特征在于:

该公接头两个外侧面各凸设有一翼片,各该翼片外端设有一向内弯折的折 片部,而该母接头两个外侧面分别形成有一第一齿排,当该公接头的插套部插置于该母接头的插座部时,在两个该翼片部被向内压后,两个该折片部的外端部能够卡抵于该第一齿排的对应位置,而且两个该折片部能够随着两个该翼片向内压合而推动该母接头往该公接头的方向移动。

所述的电子元件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齿排具有若干齿沟,以供对应的折片部的外端部嵌设定位。

所述的电子元件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折片部的外端部对应该折片部呈一斜角结构。

所述的电子元件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该翼片相邻该折片部的外缘预定位置设有一指压部,该指压部具有凹凸的纹路。

所述的电子元件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母接头上下相对外表面中间预定位置各凸设一拱桥状的弧片,并在对应该弧片下方的外表面上由外向内形成一连通该插座部的缺口,同时该公接头相对两个该弧片的两个外表面上各形成有一第二齿排,各该第二齿排具有若干齿沟,当该公、母接头套组结合,两个该第二齿排位于两个该缺口内。

所述的电子元件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母接头两个外表面的缺口呈一大一小的结构,同时该公接头两个外表面对应的第二齿排宽度也呈一大一小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当该公、母接头套组结合后,该二第二齿排位于该二缺口内,欲拆解公、母接头时,系将该二弧片往下压,令该二弧片的外端卡抵于对应的齿沟内而能将该公接头往外推,使公母接接头的拆解方便且省力。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当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母接头插套后、压合前的使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公母接头插套压合后的使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公母接头插套组合后的平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公母接头插套组合后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公母接头利用弧片推动分离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公接头10;插套部11;翼片12;折片部13;外端部131;指压部14;第二齿排15;齿沟151;母接头20;插座部21;第一齿排22;齿沟221;缺口23;弧片24。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第一~四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接头连接结构,其构成包含一用于串接电子传输线的公接头10及母接头20,其中:

该公接头10对应该母接头20一端设有一插套部11,另一端两个外侧面各凸设有一翼片12,各该翼片12外端设有一向内约呈九十度弯折的折片部13,且各该折片部13端缘的外端部131,系对应该折片部13呈一斜角结构。又该二翼片12相邻该折片部13的外缘适当处设有一指压部14,该指压部14具有凹凸的纹路,有助于使用者手指与该二翼片12施压接触。再者该公接头10上、下外缘面中间适当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二齿排15,各该第二齿排15具有若干齿沟151。

该母接头20系于对应该公接头10一端内缘设一插座部21,并于两个外侧面分别形成一第一齿排22,各该第一齿排22具有若干齿沟221,可供该公接头10二侧折片部13的外端部131嵌设定位。又该母接头20相对该二第二齿排15的二外表面中间适当处,分别由外向内形成一连通该插座部21的缺口23,并于相邻该缺口23内端的外表面上凸设一拱桥状的弧片24,该二弧片24具有弹性,施力下压时可向前伸直。

承上述,当该公、母接头10、20要插套组合时,系先将该公接头10的插套部11外端插置于该母接头20的插座部21前端,使用者再以手指压抵二侧的指压部14,令该二折片部13的外端部131卡抵于该第一齿排22对应的齿沟221内,随着该二翼片12再向内压合时,能令该二折片部13推动该母接头20往该公接头10的方向移动。当使用者手指放开,令该二翼片12向外恢复至定位后,再将该二折片部13向内压合,反复上述动作,便可使公、母接头10、20完全插套结合,不便操作简便且更为省力。另外,当该公、母接头10、20插套组合时,该公接头10二外表面的第二齿排15设于该母接头20对应的缺口23内, 而为避免使用者将公、母接头10、20插套的方向装错,该二第二齿排15及缺口23的宽度,可呈一大一小的结构。

再者,当欲将该公、母接头10、20拆解时,由于当该公、母接头10、20套组后,该二第二齿排15位于该二缺口23内,使用者仅需将该二弧片24往下压,令该二弧片24的外端卡抵于对应的齿沟151内,随着下压力量的加大,便能将该公接头10往外推,反复施以上述步骤,便能使公、母接头10、20完全分离。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