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铜包钢电缆。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缆结构包括多根导体、包覆在每个导体外面的绝缘层、编织层和护套层四个部分,其中,导体与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
目前,大多数电缆的导体由裸铜丝制成,护套层使用的材料为普通聚氯乙烯塑料,这种电缆其自重较大,铜材料使用量大,造价相对较高。这种结构的电缆抗拉强度较差,导体容易发生断裂,护套层柔韧性较差,在大跨距、腐蚀严重的地区,这种常规的电力电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破损,缩短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另外,在汽车等承受反复弯曲的环境下,使用的电缆不仅要求高的弯曲耐久性,而且从容易进行配线的观点出发,也要求高的可挠性,现有的电缆尚不能同时实现高的弯曲耐久性和高的可挠性,从而降低了电缆的环境适应性。另外,在频繁移动中,当设备靠近电源线时,需要将电缆存储起来,当设备远离电源时,要将电缆舒展开来,在这个过程中,电缆不仅受到牵引作用的拉力或推力,而且产生电缆的弯曲应力和沿电缆的轴线的扭转应力,普通的电缆在收缩过程中,会产生随意方向的卷绕,有时电缆会纠缠在一起,引起局部点弯曲半径过小等现象,由于电缆的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频繁交叉出现,因而严重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铜材的消耗、具有与铜导体一样的导电性的、具有较强的抗拉性能的电缆结构。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铜包钢电缆,其包括若干缆芯单元和依次绕包在缆芯单元外侧的成缆包带、内护套、屏蔽铠装、外护套,缆芯单元和成缆包带之间的空隙内填有填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缆芯单元包括由至少两根钢丝扭绞而成的钢绞线,钢绞线的外围设有外包铜,外包铜外侧绕包绝缘包带。
优选地,所述的外包铜均匀的镀在钢绞线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屏蔽铠装层采用铜包钢丝编织铠装结构。
所述的外护套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
所述的填充材料由树脂构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铜包钢电缆用钢芯代替一部分铜的使用,大大降低了铜材的损耗,成本更加低廉,由于铜包钢导体柔软,起导电作用的还是钢芯表面的铜层,因此其导电性能与裸铜导体一样理想,但是机械强度要比裸铜导体好,可以满足大跨距或跨江等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铜包钢电缆截面图。
示意图中的标注说明:1-缆芯单元;2-填充材料;3-成缆包带;4-内护套;5-屏蔽铠装;6-外护套;11-钢绞线;12-绝缘层;13-绝缘包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铜包钢电缆,其包括五根缆芯单元1、填充材料2、成缆包带3、内护套4、屏蔽铠装5和外护套6。
所述的缆芯单元1包括中心位置的钢绞线11,钢绞线11由两根钢丝扭绞而成,钢绞线11的外侧镀铜形成外包铜12,外包铜12的外侧绕包绝缘包带13。所述的五根缆芯单元1采用成缆包带3包成一束,缆芯单元1和成缆包带3之间的空隙内填满填充材料2,所述的填充材料2由树脂构成。成缆包带3外侧依次绕包内护套4和外护套6,其中外护套由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成,外护套6和内护套4之间设置屏蔽铠装5,所述的屏蔽铠装采用铜包钢丝编织铠装结构,主要应用在既有机械冲击,又有电声干扰较高的矿井平巷和斜巷作主信号传输,利用钢芯的强度构成铠装层可防止机械冲击对电缆造成损害,用一种复合材料达到了两种应用效果。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