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1348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塑模具,具体是涉及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



背景技术:

在一些有护套的线缆制造时,都离不开挤塑设备,因为线缆护套需要挤塑设备挤制而成,挤塑设备上最关键的部位就是挤塑模具,特别是一些直径超细的导线,比如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在进行护套挤塑时,对挤塑模具的要求非常高,由于挤塑模具是在高温下工作,因此挤塑模具的模嘴消耗比较大,一但模嘴磨损过大,挤制出的线缆不合格就要报废模具,重新更换新的模具,整个报废模具浪费太大,而且传统的模具在安装和拆卸时非常繁琐,为此,我们提出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采用了新的结构设计出安装和拆卸简单,而且维修保养方便的挤塑模具,解决了以往挤塑模具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设计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包括模具底座、连接管和挤塑外模,所述模具底座由连接管固定连接有挤塑外模,所述挤塑外模中心设有外模内仓,所述外模内仓一端设有内仓锥面,所述外模内仓一端由螺纹连接有挤塑内模,所述挤塑内模中心设有穿丝孔,所述挤塑内模一端由螺纹连接有第二模嘴,所述第二模嘴中心设有过铜丝孔,所述挤塑内模一端设有内模锥面,所述挤塑外模一端中心由螺纹连接有第一模嘴,所述第一模嘴中心设有成品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内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和外模内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锥面和内仓锥面之间设有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过铜丝孔和成品出口为同心孔。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采用了新的结构,设计出安装和拆卸非常简单,而且维修保养只需更换模嘴,非常方便的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维修保养的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的A-A剖面图。

图中:1-模具底座、2-连接管、3-挤塑外模、4-挤塑内模、401-穿丝孔、402-内模锥面、5-第一模嘴、501-成品出口、6-第二模嘴、601-过铜丝孔、7-进料孔、8-外模内仓、801-内仓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2所示,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包括模具底座1、连接管2和挤塑外模3,所述模具底座1由连接管2固定连接有挤塑外模3,所述挤塑外模3中心设有外模内仓8,所述外模内仓8一端设有内仓锥面801,所述外模内仓8一端由螺纹连接有挤塑内模4,所述挤塑内模4中心设有穿丝孔401,所述挤塑内模4一端由螺纹连接有第二模嘴6,所述第二模嘴6中心设有过铜丝孔601,所述挤塑内模4一端设有内模锥面402,所述挤塑外模3一端中心由螺纹连接有第一模嘴5,所述第一模嘴5中心设有成品出口501。

所述连接管2内设有进料孔7,所述进料孔7和外模内仓8连通,挤塑料从进料孔7内进入外模内仓8,所述内模锥面402和内仓锥面801之间设有缝隙,调节内模锥面402和内仓锥面801之间的缝隙,能控制挤塑料挤出量的大小,所述过铜丝孔601和成品出口501为同心孔,它们为同心孔能保证成品线缆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优点: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采用了新的结构,设计出安装和拆卸非常简单,而且维修保养非常方便的数字信号传输线缆用超细铜丝挤塑模具,在使用时,先将模具底座1固定安装在挤塑机上,在将第一模嘴5和第二模嘴6分别安装在挤塑外模3和挤塑内模4上,在将挤塑内模4安装到外模内仓8,将内模锥面402和内仓锥面801之间先预留适当缝隙,将超细铜丝穿过穿丝孔401和过铜丝孔601,从成品出口501处出来,挤塑料从进料孔7进入外模内仓8,从内模锥面402和内仓锥面801之间的缝隙出来,包裹在超细铜丝外部,可以拧动挤塑内模4,通过螺纹来调节内模锥面402和内仓锥面801之间缝隙大小,来控制出料的多少,从而将超细铜丝包裹挤塑料后外径调整到需要的尺寸,操作简单方便,在过铜丝孔601和成品出口501有磨损需要更换时,只需要将第一模嘴5和第二模嘴6拆卸更换,不需要更换整个模具,本实用新型安装拆卸简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维修保养方便,节约了经济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