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560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自动化设备,尤指一种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



背景技术:

一般车辆大多装设有音频缆线或电源延长线等缆线。但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因路况颠颇而产生较大的震动,在此情况下,为确保缆线信号能够维持顺畅传输,车用缆线的使用大多在线材表面对贴一张3~5mm厚的贴胶泡棉,以通过贴胶泡棉对缆线形成减震、耐磨的作用。

在传统缆线的制造过程中,缆线外部的贴胶泡棉是利用人工将贴胶泡棉对折后,再包覆在缆线外,其制作时间长且速度慢。此外,当贴胶泡棉尺寸较大时,其对折及包覆作业愈困难,不但拉长作业时间,且愈容易在对接口产生较大的错位,甚至导致贴胶泡棉的胶面外露,进而在包装过程中使产品相互沾黏,或产品与包装材料沾黏,不但浪费人力和材料,也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其贴胶泡棉的对贴口能够完全对齐而无落差,从而使缆线包覆贴胶泡棉的作业达到快速、准确及标准化的功效,以提升产品的良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用以将一贴胶泡棉包覆在一缆线外,该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包括:

一架体;

一致动器,该致动器设置在该架体上;

一对定位板,该对定位板对应设置在该架体的两侧;

一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设置在该架体上,该连杆机构受到该致动器的驱动而能够作来回运动;以及

一对夹板,该对夹板安装在该架体上并位于该对定位板之间,各该夹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边及一第二侧边,各该夹板的第一侧边枢设在该架体上,各该夹板的第二侧边垂直延伸有多个挡齿,该对夹板的第二侧边受该连杆机构的带动而能够作相对开启及夹合运动,其中,该对夹板的该多个挡齿在该对夹板作相对夹合时会相互交错而在该贴胶泡棉的上方形成一挡墙。

进一步的,该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还包括一外壳,该外壳罩合该架体并外露出该对定位板及该对夹板。

进一步的,各该定位板的一顶部设有一卡孔,该卡孔对应位于该对夹板的中心线上方。

进一步的,该定位板的截面呈一Y字型。

进一步的,该连杆机构包含连接该致动器的一支撑板及连接该支撑板的一第一连杆组及一第二连杆组,该第一连杆组及该第二连杆组分别对应设置在该架体的两侧,该第一连杆组抵接在该支撑板的底部,该第二连杆组分别对应连接该对夹板。

进一步的,该第二连杆组的一端分别枢接在该对夹板上、另一端分别枢接在该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该第二连杆组的一端分别枢接在该对夹板的第二侧边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各该夹板的该多个挡齿间隔排列在该第二侧边并朝接近该定位板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该多个挡齿的顶面分别具有多个止滑纹。

进一步的,各该夹板的第一侧边通过一绞链而枢设在该架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较于传统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将缆线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定位板顶部的卡孔中,以相对位于贴胶泡棉的中心位置;此外,当连杆机构带动夹板相互夹合时,夹板两侧的挡齿会相互交错而在贴胶泡棉的上方形成挡墙;据此,贴胶泡棉相互对合后的一侧边会位在挡墙的内侧,使对接口侧缘不致产生落差而外露出胶面,借此达到较佳的对接(对齐)效果,从而使缆线包覆贴胶泡棉的作业达到快速、准确及标准化的功效,以提升产品的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内部的一侧方向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内部的另一侧方向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内部的平面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贴胶泡棉及缆线的定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板夹合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板压合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板压合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板压合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贴胶泡棉对折贴合在缆线外部的立体外观图。

其中,附图标记:

1 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

2 贴胶泡棉

3 缆线

10 架体

20 致动器

30 定位板

31 卡孔

40 连杆机构

41 支撑板

42 第一连杆组

43 第二连杆组

50 夹板

500 挡墙

51 第一侧边

52 第二侧边

521 挡齿

522 止滑纹

53 绞链

60 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4,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外壳内部两侧方向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平面侧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1,包括一架体10、一致动器20、一对定位板30、一连杆机构40及一对夹板50。实际实施时,该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1还包括一外壳60,该外壳60罩合该架体10并外露出该对定位板30及该对夹板50。

该架体10结合并支撑该对定位板30、该连杆机构40及该对夹板50。又,该致动器20如气压缸或马达等装置,用于驱动该连杆机构40。

该对定位板30对应设置在该架体10的两侧。另外,该连杆机构40设置在该架体10上,该连杆机构受到该致动器20的驱动而能够作来回运动。

再者,该对夹板50安装在该架体10上并位于该对定位板30之间。各该夹板5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侧边51及一第二侧边52,各该夹板50的第一侧边51枢设在该架体10上;各该夹板50的第二侧边52垂直延伸有多个挡齿521。此外,该对夹板50的第二侧边52受该连杆机构40的带动而能够作相对开启及夹合运动;其中,该对夹板50两侧的挡齿521在该对夹板50作相对夹合时会相互交错而在上方形成一挡墙500。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各该定位板30的一顶部均设有一卡孔31,该卡孔31对应位于该对夹板50的中心线上方。较佳地,该定位板30的截面大致呈一Y字型。

更进一步地说,各该夹板50的第一侧边51通过一绞链53而枢设在该架体10上;又,各该夹板50的挡齿521间隔排列在该第二侧边52并朝接近该定位板30的方向延伸;此外,该多个挡齿521的顶面还分别具有多个止滑纹522,该多个止滑纹522的设置可对放置于其上的对象提供摩擦力,以防止对象产生移动。

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连杆机构40包含连接该致动器20的一支撑板41及连接该支撑板41的一第一连杆组42及一第二连杆组43;其中,该第一连杆组42及该第二连杆组43分别对应设置在该架体10的两侧,又,该第一连杆组42抵接在该支撑板41的底部,该第二连杆组43分别对应连接该对夹板50。据此,当该支撑板41受到该致动器20的驱动而移动时,该第一连杆组42及该第二连杆组43会分别受到该支撑板41的带动而产生连动,并借此带动该对夹板50作相对夹合和开启的相对运动。

更具体而言,该第二连杆组43的一端分别枢接在该对夹板50上、另一端分别枢接在该支撑板41上。较佳地,该第二连杆组43的一端分别枢接在该对夹板50的第二侧边52的中间位置。

请继续参照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贴胶泡棉及缆线的定位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缆线的贴胶泡棉设备1用以将一贴胶泡棉2包覆在一缆线3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缆线3可为一电子线或一复合线等。

如图5所示,欲对该缆线3进行包覆作业时,首先驱动该致动器20以带动该连杆机构40,使该对夹板50移动至适当位置,以利于操作者将该贴胶泡棉2放置在该对夹板50上;此时,该贴胶泡棉2的离型纸需先除去,以利于进行贴合。接着,将该缆线3的两端分别放置在各该定位板30顶部的卡孔31中。据此,该缆线3通过该对定位板30的定位而能够相对位于该贴胶泡棉2的中心位置。

请另参照图6至图9,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夹板夹合时的动作示意图、夹板压合时的动作示意图及平面示意图及夹板压合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致动器20再带动该连杆机构40运动,使该对定位板30下移至该贴胶泡棉2上方。后续,该连杆机构40带动该对夹板50产生相对夹合动作。

请再参照图7及图8,当该对夹板50相互夹合时,该对夹板50两侧的挡齿521会相互交错而在该贴胶泡棉2的上方形成一挡墙500;较佳地,该贴胶泡棉2相互对合后的一侧边会位于该挡墙500的内侧。据此,该贴胶泡棉2的侧缘可不致超出该对夹板50而外露出胶面,借此达到较佳的对接(对齐)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9,如前所述,该贴胶泡棉2通过该对夹板50对折并贴合,以包覆在该缆线3外部,另外,由于该贴胶泡棉2贴合后的对接侧边会抵靠在该对夹板50的挡墙500内侧,以确保平齐的对贴效果。

请参照图10,显示本实用新型的贴胶泡棉对折贴合在缆线外部的立体外观图。该贴胶泡棉2以对折贴合的方式包覆在该缆线3外,借此提供该缆线3减震、耐磨等的保护。如图所示,该贴胶泡棉2的对贴口能够完全对齐而无落差,从而使该缆线3包覆贴胶泡棉2的作业达到快速、准确及标准化的功效,进而提升产品良率。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