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264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USB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因其电气性能稳定而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领域,而USB电连接器因其传输速度快、支持热插拔等诸多优势而成为一种使用较为广泛的电连接器之一。USB(Universal Serial Bus)电连接器通常包括上下两排端子,上排端子注塑在上塑胶本体中,下排端子注塑在下塑胶本体中,上、下塑胶本体之间还设有金属片,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上、下塑胶本体与金属片没有相互固定,在后续制程中容易出现上、下塑胶本体脱离掉落或是两者之间的位置有偏差,使得最终产品的性能不良。

因而,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上主体部、下主体部以及设于所述上主体部和所述下主体部之间的金属片,所述上主体部包括上接地端子,所述上接地端子弯折设有第一固持脚,所述下主体部包括下接地端子,所述下接地端子弯折设有第二固持脚,所述金属片设与所述第一固持脚卡持的第一卡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固持脚卡持的第二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持脚包括颈部段和尾部段,所述尾部段的宽度大于所述颈部段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主体部包括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成排设置,所述多个端子中至少包括两个所述上接地端子,两个所述上接地端子为成排端子中最外侧的两个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持脚包括颈部段和尾部段,所述尾部段的宽度大于所述颈部段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下主体部包括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成排设置,所述多个端子中至少包括两个所述下接地端子,两个所述下接地端子为成排端子中最外侧的两个端子。

进一步的,所述上主体部包括上绝缘本体和多个上导电端子,所述上导电端子的数量多于所述上接地端子的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上导电端子和所述上接地端子与所述上绝缘本体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下主体部包括下绝缘本体和多个下导电端子,所述下导电端子和所述下接地端子与所述下绝缘本体一体注塑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自所述金属片的相对两侧边向内凹陷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电连接器为USB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上接地端子上弯折设有第一固持脚,在下接地端子上弯折设有第二固持脚,金属片上设与所述第一固持脚卡持的第一卡槽以及与所述第二固持脚卡持的第二卡槽,通过第一、第二固持脚与第一、第二卡槽的配合,可将上、下主体部固定在金属片上,避免上、下主体部在后续制程中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主体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上主体部的端子的排布示意图;

图4为图3中上接地端子的侧视图;

图5为图2中下主体部的端子的排布示意图;

图6为图5中下接地端子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主体部;11-上主体部;111-上绝缘本体;112-上排端子;1121-上导电端子;1122-上接地端子;113-第一固持脚;1131、1231-颈部段;1132、1232-尾部段;12-下主体部;121-下绝缘本体;122-下排端子;1221-下导电端子;1222-下接地端子;123-第二固持脚;13-金属片;131-第一卡槽;132-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插座电连接器,更具体的,其为符合USB Type C标准的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至电路板上,与带有插头的外部连接设备连接以进行数据的传输。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包括上主体部11、下主体部12以及设于所述上主体部11与所述下主体部12之间的金属片13,所述金属片13的相对两侧边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卡槽131和第二卡槽132。

所述上主体部11包括上绝缘本体111和设于所述上绝缘本体111的上排端子1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排端子112是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注塑于所述上绝缘本体11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将所述上绝缘本体111注塑成型后,将所述上排端子112插接安装固定于所述上绝缘本体111上。

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上排端子112包括成排设置的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包括上导电端子1121和上接地端子11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排端子112包括4根上接地端子1122和8根上导电端子1121,其排布方式依次为1根接地端子、2根导电端子、1根接地端子、4根导电端子、1根接地端子、2根导电端子、1根接地端子。最外侧的两根上接地端子1122设有第一固持脚113,所述第一固持脚113包括颈部段1131和尾部段1132,所述尾部段1132的宽度大于所述颈部段1131的宽度,以使得颈部段1131位于金属片13的第一卡槽131内,而尾部段1132卡持于第一卡槽131下方。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下主体部12包括下绝缘本体121和设于所述下绝缘本体121上的下排端子1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排端子122是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注塑于所述下绝缘本体121内。

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下排端子122包括成排设置的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包括下导电端子1221和下接地端子12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排端子122包括4根下接地端子1222和8根下导电端子1221,其排布方式与上排端子11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最外侧的两根下接地端子1222设有第二固持脚123,所述第二固持脚123包括颈部段1231和尾部段1232,所述尾部段1232的宽度大于所述颈部段1231的宽度,以便与金属片13的第二卡槽132卡持固定。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上接地端子1122上弯折设有第一固持脚113,在下接地端子1222上弯折设有第二固持脚123,金属片13上设与所述第一固持脚113卡持的第一卡槽131以及与所述第二固持脚123卡持的第二卡槽132,通过第一、第二固持脚113、123与第一、第二卡槽131、132的配合,可将上、下主体部11、12固定在金属片13上,避免上、下主体部11、12在后续制程中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