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6146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感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感器,具体讲涉及一种采用铜箔绕组的电感器。



背景技术:

电感器一般由骨架、绕组、屏蔽罩、封装材料、磁芯或铁芯等组成。额定电流作为电感的一个主要参数,是指电感器在允许的工作环境下能承受的最大电流值。一些高功率电路对电感器的额定电流要求比较高,因此出现了大电流电感器。

本发明人长期大量观察、研究、分析发现现有的电感器存在以下不足:1、电感器不能控制其额定电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限制了其适用范围。2、功耗较大,电路的稳定性不高,影响电路的有效功率。3、电感器本体的电磁转换低,本体池漏的电磁波对外围电子元件的干扰大。4、制造成本和人工成本高。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感器,以增强电路的稳定性、降低功耗、保证额定电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上述问题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电感器,所述电感器包括磁芯和缠绕在所述磁芯上的线圈绕组;

所述线圈绕组包括U型绕组和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绕组两侧相对设置的b型绕组、d型绕组。

所述电感器设置在金属外壳内,所述金属外壳为纵截面是U字形的空腔,在所述空腔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

所述磁芯表面均匀布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在缠绕有所述线圈绕组部分。

所述U型绕组为由铜箔线绕制的横截面为U字形的绕组结构;所述U型绕组两端设有焊接点。

所述b型绕组和d型绕组分别为由铜箔线绕制的横截面为b字形或d字形的绕组结构;

所述b型绕组一端引出成型作为所述电感器的引脚,另一端与所述U型绕组一端的所述焊接点相连;

所述d型绕组一端引出成型作为所述电感器的引脚,另一端与所述U型绕组另一端的所述焊接点相连。

所述引脚从所述磁芯引出外露的部分为浸锡部位。

所述线圈绕组与磁芯粘合成一体,粘合的方式为点胶式粘合。

所述电感器设有全封闭的磁屏蔽结构。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提供的电感器,电路的稳定性高、功耗低并且保证了额定电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

2、本申请提供的电感器,交流电阻小、高度低、散热好,体积小。

3、本申请提供的电感器设有与循环水系统相连的空腔,通过在空腔中注入水,将电感器散发出来的热量通过水带走,再不断地通入循环水,重复使用,造价低、冷却效果好。

4、本申请提供的电感器设有带散热孔的磁芯,散热效果好、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器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b型绕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绕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d型绕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感器与金属外壳结构示意图;

其中,1-磁芯;2-U型绕组;3-b型绕组;4-d型绕组;5-金属外壳;6-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电感器,所述电感器包括磁芯1和缠绕在所述磁芯1上的线圈绕组;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线圈绕组包括U型绕组2和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绕组2两侧相对设置的b型绕组3、d型绕组4。

如图5所示,所述电感器设置在金属外壳内,所述金属外壳5为纵截面是U字形的空腔6,在空腔6的一端连接有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水管。

所述磁芯1表面均匀布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在缠绕有所述线圈绕组部分。

所述U型绕组2为由铜箔线绕制的横截面为U字形的绕组结构;所述U型绕组2两端设有焊接点。

所述b型绕组3和d型绕组4分别为由铜箔线绕制的横截面为b字形或d字形的绕组结构;

所述b型绕组3一端引出成型作为所述电感器的引脚,另一端与所述U型绕组2一端的所述焊接点相连;

所述d型绕组4一端引出成型作为所述电感器的引脚,另一端与所述U型绕组2另一端的所述焊接点相连。

所述引脚从所述磁芯引出外露的部分为浸锡部位。

所述线圈绕组与磁芯1粘合成一体,粘合的方式为点胶式粘合。

所述电感器设有全封闭的磁屏蔽结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