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抗器线圈绕线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5026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电抗器线圈绕线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抗器线圈绕线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电抗器线圈的绕线通常是选择适当直径的绕线模固定在绕线机上,然后将导线绕制在绕线模上。绕线模有许多种,其中一种是将两个挡板和一个方块形的铁盒打上孔,直接安装到绕线机上,绕好线圈后,拆下挡板,取下绕好线圈的方块形的铁盒,直接用锤子敲出铁盒,使其与线圈分离。这样不仅会容易损坏线圈绝缘层,还会使绕线模变形,造成不能使用。2015年4月8日公布的CN 204257395 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布的电抗器线圈绕线组合模具使用了角型钢和挡板配合的设计,通过更换不同大小的挡板,绕线模具可以变换不同尺寸,但是因为挡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限位板上,在线圈取下来之前并不能改变模具的大小,因此仍不能解决绕完线后模具不易取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绕完线后能方便与线圈分离取出的电抗器线圈绕线组合模具。

为了达到上面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抗器线圈绕线组合模具,包括上下对置的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由上至下分别由一对槽钢结构的上层铁板和下层铁板构成两层绕线单元;其中,两层绕线单元各自的两个槽钢结构槽口分别相互对设,从而两层绕线单元分别由外围结构围成横向的两个矩形口,且所述两个矩形口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挡板、下挡板,以及上层铁板和下层铁板在相互邻接的部件之间通过贴合面穿设的螺栓固定为一体;所述挡板、下挡板,以及上层铁板和下层铁板位于中央竖向开设用于设置绕线轴的圆孔。

具体说,本发明电抗器线圈绕线模具包括分设在两端的两个挡板,两块相同的上层铁板和两块相同的下层铁板。上层铁板为槽钢形状,包括上层铁板第一伸出端、上层铁板第二伸出端和上层铁板主体。下层铁板也为槽钢形状,包括下层铁板第一伸出端、下层铁板第二伸出端和下层铁板主体。

两块上层铁板主体相互平行,两块下层铁板主体也相互平行,上层铁板第二伸出端即其下边的伸出端与下层铁板第一伸出端即其上伸出端互相贴合,并通过螺丝连接上层铁板和下层铁板,上层铁板主体与下层铁板主体相互垂直。上挡板与两块上层铁板用螺丝固定,并与上层铁板主体垂直,两块上层铁板铁板伸出端之间留有空隙。两块下层铁板与下挡板垂直连接,下层铁板伸出端之间同样留有空隙。

采用这种设计,绕好线圈后只要先将挡板拆下,再将连接四块铁板的螺丝拆除,即可改变绕线模的直径,线圈就能直接与绕线模分离,不会损坏线圈绝缘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抗器线圈绕线组合模具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挡板的俯视图。

图3是挡板的主视图。

图4是挡板的左视图。

图5是上层铁板的俯视图。

图6是上层铁板的主视图。

图7是上层铁板的左视图。

图8是下层铁板的俯视图。

图9是下层铁板的主视图。

图10是下层铁板的左视图。

图中:1,上挡板;2,下挡板;3,上层铁板;4,下层铁板;5,第一圆孔;6,第二圆孔;7,上层铁板第一伸出端;8,上层铁板第二伸出端;9,下层铁板第一伸出端;10,下层铁板第二伸出端;11上层铁板主体;12,下层铁板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如图1到10所示,本发明的电抗器线圈绕线组合模具包括形状相同的上挡板1和下挡板2,两块相同的上层铁板3和两块相同的下层铁板4。上层铁板3为槽钢形状,包括上层铁板第一伸出端7、上层铁板第二伸出端8和上层铁板主体11。下层铁板也为槽钢形状,包括下层铁板第一伸出端9、下层铁板第二伸出端10和下层铁板主体12。

上层铁板第二伸出端8与下层铁板第一伸出端9相贴合,上层铁板主体11和下层铁板主体12相互垂直,之后通过上层铁板第二伸出端8的螺纹孔与下层铁板第一伸出端9上的螺纹孔用螺丝将上层铁板3和下层铁板4相连接。

上挡板1垂直连接在两个上层铁板3上,上层铁板第一伸出端7贴合在上挡板1上,并通过上层铁板第一伸出端7上的螺纹孔和上挡板1上的螺纹孔用螺丝将两者连接。下层铁板4和下挡板2的也是同样的方式,即通过下层铁板第二伸出端10上的螺纹孔与下挡板2上相应位置上的螺纹孔用螺丝将两者固定。

所述铁板的宽度和高度并无限制,可根据所需绕制的线圈规格进行设计。但下层铁板4伸出端的长度之和不能大于上层铁板3的宽度,同样,上层铁板3伸出端的长度之和也不能大于下层铁板4的宽度以避免上层铁板3和下层铁板4不能顺利连接。

在上挡板1和下挡板2中心位置开有第一圆孔5,在下挡板伸出端或上挡板伸出端相应位置也开有相同大小的第二圆孔6,用来连接绕线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