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池和电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337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电池单池和电池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单池,该电池单池包括:构造成棱柱形的、具有盖罩面的单池壳体,在所述盖罩面上布置了负端子和正端子;以及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单池壳体内部的电极绕组,所述电极绕组具有拥有阴极接触件的阴极并且具有拥有阳极接触件的阳极。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按照本发明的电池单池的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表明的是,在将来,不仅在静止的应用情况(比如风力涡轮机,在被设计为混合动力车辆或者电动车辆的机动车中)而且在电子设备中(比如笔记本电脑或者移动电话)都使用新的电池系统,在可靠性、安全性、效率和使用寿命方面对所述新的电池系统提出很高的要求。

在此,尤其使用所谓的锂-离子-电池单池。这些锂离子-电池单池的突出之处除其他外在于高的能量密度、热稳定性和极低的自动放电。锂-离子-电池单池具有正电极和负电极,在充电过程中并且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能够在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处可逆地移入并且重又移出。这样的过程也被称为嵌入或者脱嵌。

电池单池通常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电极单元,所述电极单元以绕组的形式来构造。电极单元具有两个薄片状构造的电极、也就是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所述电极在中间放置分隔件的情况下被卷成也被称为胶质-卷(jelly-roll)的电极绕组。所述电极绕组的两个电极借助于收集器与所述电池单池的、也被称为端子的极进行电连接。

此外,电池单池具有比如由铝制成的单池壳体。该单池壳体通常棱柱形地、尤其是矩形地构造,并且耐压地构造。在将所述电极与所述端子连接之后,将电解质溶液填充到所述单池壳体中。

由ep2675000a1公开了一种所述类型的、具有多个电极绕组的电池单池。阳极和阴极在此在相反的侧面处平行于绕组轴线从所述电极绕组中伸出来,并且被连接到相应的收集器处。所述两个收集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电极绕组的绕组轴线地延伸,并且将所述阳极和阴极与所述端子连接。

由us2010/0028770a1公开了另一种所述类型的电池单池。电极绕组的电极具有接触件,所述接触件从所述电极绕组中伸出来并且与收集器相连接。在与所述收集器连接之前,所述接触件具有不同的长度。

为了使所述电极和所述单池壳体电绝缘而设置了绝缘体,所述绝缘体比如由塑料制成。在us2013/0288092a1中描述了一种具有相应用于电池单池的绝缘体的电极绕组。

锂-离子-电池单池对于环境影响、尤其对于空气和潮湿相对来说敏感。所提到的单池壳体提供了针对所提到的环境影响的保护。这样的电池单池中的多个电池单池能够合并成也被称为电池包的电池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提出一种电池单池,该电池单池包括一构造成棱柱形的、具有盖罩面的单池壳体,在所述盖罩面上布置了正端子和负端子。此外,所述电池单池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单池壳体内部的电极绕组,所述电极绕组具有拥有阳极接触件的阳极并且具有拥有阴极接触件的阴极。

按照本发明,所述阳极接触件和所述阴极接触件并排地从所述电极绕组朝所述单池壳体的准确地一个端面延伸,其中所述端面直角于所述盖罩面延伸。所述阳极接触件和所述阴极接触件由此朝所述单池壳体的同一个端面延伸。所述端子在此被安置在所述单池壳体的另一面上,也就是被安置在所述盖罩面上。所述阳极接触件和所述阴极接触件朝下述端面延伸,该端面与所述盖罩面邻接。

优选所述单池壳体构造为矩形,并且具有六个分别拥有三种不一样大的面积的面,其中所述六个面中的两个具有一样大的面积的面分别彼此对置。所述阳极接触件和所述阴极接触件朝下述端面延伸,所述端面在此与所述盖罩面邻接。

所述阳极接触件和所述阴极接触件有利地朝所述单池壳体的第一端面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与第一端面对置的第二端面具有所述单池壳体的面的最小的面积。

其上布置了所述端子的盖罩面和与该盖罩面对置的底面在此具有所述单池壳体的面的中等大小的面积。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阳极接触件或者阴极接触件与收集器进行了电连接,所述收集器在所述电极绕组与所述底面之间并且在所述电极绕组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延伸。所述收集器在此也与所述端子之一进行了电连接。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阳极接触件或者所述阴极接触件与在所述电极绕组和正面之间延伸的收集器进行了电连接。所述正面在此具有所述单池壳体的面的最大的面积。所述收集器在此也与所述端子之一进行了电连接。

优选所述单池壳体电绝缘地实施,比如由塑料制成。

所述单池壳体也能够导电地实施,比如由铝制成。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阳极接触件或者所述阴极接触件与所述导电的单池壳体进行了电连接。如果所述端子之一额外地与所述导电的单池壳体相连接,那么所述收集器也能够被取消。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在所述阴极接触件与所述阳极接触件之间设置了隔片,所述隔片朝所述单池壳体的端面延伸。

所述阴极和阳极在中间放置至少一个分隔件的情况下被卷绕成电极绕组。所述隔片在此有利地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来构成。

也提出一种电池系统,该电池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按本发明的电池单池。

按本发明的电池单池有利地用在电动车辆(ev)、混合动力车辆(hev)或者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phev)中。

发明优点

相对于从现有技术中所知道的电池单池(对于该电池单池来说阳极和阴极在相反的侧面上从所述电极绕组中伸出来),有利地减小了在所述单池壳体的内部对所述收集器来说所必需的空间需求。如此额外地获得的空间能够用于所述电极绕组的扩大,由此在所述单池壳体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所述电池单池的电容。相对于一种电池单池(对于该电池单池来说,阳极和阴极并排地朝所述盖罩面伸出,在所述盖罩面上布置了所述端子),也降低了用于所述收集器的空间需求。对于所述按本发明的电池单池来说,在连接到所述阳极和阴极的连接区域中所述收集器在同一个端面处延伸,所述端面具有矩形的单池壳体的面的最小面积。由此所述收集器在所述连接到所述阳极和阴极的连接区域中需要最小可能的体积。

所述两个收集器之一从所提到的端面(直接与盖罩面相邻)被导引到所述端子之一。所述两个收集器中的另一个收集器围绕着所述电极绕组被导引到另外的端子处。这个收集器在此实施得相对薄,并且在其围绕着所述电极绕组的路径上仅仅占用较小的空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助于附图和接下来的说明进行详细解释。附图示出:

图1无收集器的电池单池的、示意性的、透视的、半透明的图示;

图2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电极绕组的电池单池的、示意性的、透视的、半透明的图示;

图3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电极绕组的电池单池的、示意性的、透视的、半透明的图示;

图4在安装到单池壳体中之前电极绕组的端面的俯视图;

图5a在与收集器连接之前来自图4的电极绕组沿着剖切线v-v的部分剖面图;

图5b在与所述收集器连接之后来自图5a的电极绕组;

图6a在与收集器连接之前来自图5a的电极绕组的一种改动方案;

图6b在与所述收集器连接之后来自图6a的电极绕组;

图7电极绕组的制造的示意图;

图8电池单池的示意性剖面图,该电池单池具有用于所述电极绕组的保持件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9电池单池的示意性的剖面图,该电池单池具有用于所述电极绕组的保持件的第二实施方式;

图10电池单池的示意性的剖面图,该电池单池具有用于所述电极绕组的保持件的第三实施方式;并且

图11电极绕组的另一种改动方案的示意性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池单池2包括单池壳体3,该单池壳体构造为棱柱形、在此构造为矩形。所述单池壳体3当前导电地构造,并且比如由铝制成。也能够考虑,所述单池壳体3不导电地制造,尤其是由电绝缘的材料、比如塑料制成,或者用电绝缘的材料来涂覆。

所述电池单池2包括负端子11和正端子12。通过所述端子11、12能够截取由所述电池单池2所提供的电压。此外,所述电池单池2也能够通过所述端子11、12来充电。

所述电池单池2的、构造为矩形的单池壳体3具有六个拥有三种不一样大的面积的面,其中两个具有一样大的面积的面分别彼此对置。具有最大的面积的面下面被称为第一正面33和第二正面34。具有最小的面积的面下面被称为第一端面35和第二端面36。余下的具有中等大小的面积的面下面被称为盖罩面31和底面32。

所述端子11、12彼此隔开地布置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上。在此,所述负端子11与所述第一端面35相邻,并且所述正端子12与所述第二端面36相邻。在所述端子11、12与所述盖罩面31之间能够设置绝缘体。

在所述电池单池2的单池壳体3的内部布置了电极绕组10,该电极绕组具有两个电极,也就是一个阴极14和一个阳极16。所述阴极14和所述阳极16实施为薄片状,并且在中间放置第一分隔件18和第二分隔件19的情况下围绕着绕组轴线a被卷成所述电极绕组10。所述电极绕组10如此布置在所述单池壳体3中,使得所述绕组轴线a垂直于所述端面35、36地延伸。

也能够考虑,所述电池单池2包括多个电极绕组10,所述电极绕组在电方面并联连接或者在足够的绝缘的情况下串联连接。此外,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内部存在着电解质。

所述阳极16具有多个阳极接触件26,所述阳极接触件与所述电池单池2的负端子11进行电连接。所述阴极14具有多个阴极接触件24,所述阴极接触件与所述电池单池2的正端子12进行电连接。所述阳极接触件26和所述阴极接触件24并排地在同一个端面上从所述电极绕组10中伸出来,并且从所述电极绕组10朝所述单池壳体3的第一端面35延伸。

为了将所述阳极16与所述负端子11电连接起来而设置了第一收集器41。所述第一收集器41具有第一区域42,该第一区域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面35并且在所述第一端面35的附近延伸并且与所述阳极16的阳极接触件26相连接。所述第一收集器41的第一区域42朝所述盖罩面31延伸并且转变为第二区域43,所述第二区域平行于所述盖罩面31延伸。所述第一收集器41的第二区域43与所述负端子11相连接。在所述电池单池2的第一收集器41与单池壳体3之间设置了电绝缘体。

为了将所述阴极14与所述正端子12电连接起来而设置了第二收集器51。所述第二收集器51具有第一区域52,该第一区域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面35在所述第一端面35的附近延伸并且与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相连接。所述第二收集器51具有第二区域53,该第二区域与所述正端子12相连接。

按照所述电池单池2的、在图2中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收集器51具有中间区域55,该中间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52并且与所述第二区域53相连接。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中间区域55在此平行于所述正面33、34地延伸。当前,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中间区域55布置在所述电极绕组10与所述第一正面33之间。在所述电池单池2的第二收集器51与单池壳体3之间设置了电绝缘体。

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中间区域55也能够布置在所述电极绕组10与所述第二正面34之间。也能够设置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两个平行地延伸的中间区域55,所述中间区域布置在所述电极绕组10的两侧。

按照所述电池单池2的、在图3中示出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收集器51具有下部区域56,该下部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52相连接。此外,所述第二收集器51具有后部区域57,该后部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53相连接。在此,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下部区域56与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后部区域57相连接。

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下部区域56由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第一区域52平行于所述底面32在所述电极绕组10与所述底面32之间朝所述第二端面36延伸。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后部区域57从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第二区域53平行于所述第二端面36在所述电极绕组10与所述第二端面36之间朝所述底面32延伸。此外,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后部区域57与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下部区域56相连接。在所述电池单池2的第二收集器51与单池壳体3之间同样设置了电绝缘体。

按照所述电池单池2的另一种在这里未示出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电的单池壳体3与所述正端子12进行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在所述第二收集器51与所述单池壳体3之间不需要绝缘体。

此外能够考虑,将所述正端子12和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与所述单池壳体3电连接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单池壳体3承担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功能、也就是所述阴极14与所述正端子12的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二收集器51能够完全取消。也能够考虑,所述第二收集器51将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第一端面35电连接起来。

在图4中示出了在安装到所述电池单池2的单池壳体3中之前,所述电极绕组10的端面的俯视图。所述阳极16的阳极接触件26几乎平行于所述绕组轴线a从所述电极绕组10中伸出来。沿着垂直于所述绕组轴线a的方向,所述阳极16的阳极接触件26彼此对齐地布置在一条线上。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几乎平行于所述绕组轴线a地从所述电极绕组10中伸出来。沿着垂直于所述绕组轴线a的方向,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彼此对齐地布置在一条线上。

在图5a中示出了出自图4的电极绕组10沿着剖切线v-v的部分剖面图。在此示出了在与所述第二收集器51连接之前所述电极绕组10的、具有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的部分。所述第二收集器51在此垂直于所述电极绕组10的绕组轴线a地延伸。

所述阴极14的各个阴极接触件24在此具有不同的长度。所述面对绕组轴线a的阴极接触件24拥有最小的长度。所述阴极接触件24的长度随着所述阴极接触件24离开所述绕组轴线a的间距的增加而增大。所述背离绕组轴线a的阴极接触件24拥有最大的长度。

在图5b中示出了在与所述第二收集器51连接之后出自图5a的电极绕组10。所述阴极14的各个阴极接触件24分别围绕着垂直于所述绕组轴线a的轴线延伸、弯曲并且相互叠置。所述阴极14的、背离绕组轴线a的阴极接触件24被放到所述第二收集器51上。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彼此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二收集器51相连接、尤其是相焊接。

所述阴极14的各个阴极接触件24的长度如此彼此协调,使得所述阴极接触件24的、背离电极绕组10的端部在将所述阴极接触件24与所述第二收集器51连接起来之后彼此对齐。

在图6a中示出了在与所述第二收集器51连接起来之前出自图5a的电极绕组10的一种改动方案。所述第二收集器51在此平行于所述电极绕组10的绕组轴线a地延伸。

在所述电极绕组10的所提到的改动方案中,所述阴极14的各个阴极接触件24具有不同的长度。面对所述绕组轴线a和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阴极接触件24具有最小的长度。所述阴极接触件24的长度随着所述阴极接触件24离开所述绕组轴线a且离开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间距的增加而增大。背离所述绕组轴线a和所述第二收集器51的阴极接触件24拥有最大的长度。

在图6b中示出了在与所述第二收集器51连接起来之后出自图6a的电极绕组10。所述阴极14的各个阴极接触件24彼此叠置。所述阴极14的面对绕组轴线a的阴极接触件24被放到所述第二收集器51上。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彼此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二收集器51相连接、尤其是相焊接。

在所述电极绕组10的所提到的改动方案中,所述阴极14的各个阴极接触件24如此彼此相协调,使得所述阴极接触件24的背离电极绕组10的端部在将所述阴极接触件24与所述第二收集器51连接起来之后彼此对齐。

在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所述电极绕组10的制造。绕组芯65围绕旋转轴线d转动。构造成薄片状的阴极14、构造成薄片状的第一分隔件18、构造成薄片状的阳极16和构造成薄片状的第二分隔件19被固定在所述绕组芯65上。所述绕组芯65的旋转轴线d与所述电极绕组10的绕组轴线a对齐。

通过所述绕组芯65的转动,将所述阴极14、所述第一分隔件18、所述阳极16和所述第二分隔件19卷绕到所述绕组芯65上。由此,所述分隔件18、19之一分别处于所述阴极14与所述阳极16之间。

第一激光束61将所述薄片状的阳极16的边缘区域切下。但是,在此所述阳极16的阳极接触件26保留下来。在分别使所述绕组芯65转动一整圈之后,所述阳极16的阳极接触件26之一保留下来。由此保证,所述阳极16的阳极接触件26如在图4中示出的那样彼此对齐地布置在一条线上。

所述阳极16的保留下来的阳极接触件26的长度在此随着每次旋转而扩大。由此所述阳极16的、面对旋转轴线d以及绕组轴线a的阳极接触件26具有最小的长度,并且所述阳极16的、背离旋转轴线d以及绕组轴线a的阳极接触件26拥有最大的长度。

第二激光束62将所述薄片状的阴极14的边缘区域切下。但是,在此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保留下来。在分别使所述绕组芯65转动一整圈之后,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之一保留下来。由此保证,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如在图4中示出的那样彼此对齐地布置在一条线上。

所述阴极14的保留下来的阴极接触件24的长度在此随着每次旋转而扩大。由此所述阴极14的、面对旋转轴线d和绕组轴线a的阴极接触件24拥有最小的长度,并且所述阴极14的、背离旋转轴线d和绕组轴线a的阴极接触件24如在图5a中示出的那样拥有最大的长度。

在完全卷起所述阴极14、所述阳极16和所述分隔件18、19之后,能够将所述绕组芯65移走。所述电极绕组10能够容易地被挤压到一起,由此将由于绕组芯65的缺少所引起的空腔闭合。

在图8中示出了电池单池2的示意性的剖面图,该电池单池具有用于电极绕组10的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所述收集器41、51没有完整地示出。

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实施为矩形的框架并且由不导电的材料、尤其是塑料制成。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包括第一纵侧面71和平行于所述第一纵侧面71延伸的第二纵侧面72。所述第一纵侧面71和所述第二纵侧面72在其端部上通过第一横侧面73和第二横侧面74彼此相连接。所述第一横侧面73和所述第二横侧面74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直角于所述纵侧面71、72地延伸。

所述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状保持件70的第一纵侧面71被固定在所述电池单池2的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上。从所述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的第一纵侧面71的端部,所述第一横侧面73和所述第二横侧面74直角地远离所述盖罩面31地朝所述单池壳体3的未示出的底面32延伸。所述第一横侧面73在此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未示出的第一端面35的附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横侧面74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未示出的第二端面36的附近延伸。所述第二纵侧面72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未示出的底面32的附近延伸。

所述电极绕组10被夹入到所述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框架状保持件70中。所述电极绕组10的绕组轴线a在此平行于所述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的纵侧面71、72地延伸。所述阳极16和阴极14在所述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的第一横侧面73的附近从所述电极绕组10中伸出来。

所述电池单池2的第一收集器41与所述负端子11进行了电与机械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收集器41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之间布置了第一间隔保持件67。所述第一间隔保持件67由不导电的材料、尤其是由塑料制成,并且使所述第一收集器41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电绝缘。所述第一间隔保持件67由此以机械的方式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内部被固定在所述盖罩面31上。

所述电池单池2的第二收集器51与所述正端子12进行了电和机械的连接。在所述第二收集器51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之间布置了第二间隔保持件68。所述第二间隔保持件68由不导电的材料、尤其是由塑料制成,并且使所述第二收集器51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电绝缘。所述第二间隔保持件68由此以机械的方式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内部被固定在所述盖罩面31上。

所述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的第一纵侧面71与所述第一间隔保持件67并且与所述第二间隔保持件68进行机械的连接。所述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的第一纵侧面71在此与卡夹连接相类似地被压入到所述间隔保持件67、68的相应的空隙中,并且形状配合地被保持在那里。也能够考虑,所述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件70与所述间隔保持件67、68一体地构造。

在图9中示出了电池单池2的示意性的剖面图,所述电池单池具有用于未示出的电极绕组10的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0。所述收集器41、51未完整地示出。

所述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0以至少很大程度上封闭的罐的形式实施,并且由不导电的材料、尤其是由塑料制成。所述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0包括盖罩区域81和底部区域82。

所述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0的盖罩区域81被固定在所述电池单池2的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上。在所示出的图示中,所述底部区域82远离所述盖罩区域81地布置。所述底部区域82在连接所述未示出的电极绕组10之后被挤压到所述盖罩区域81上,并且形状配合地卡锁在所述盖罩区域81处。未示出的电极绕组10此后被所述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以罐的形式构造的保持件80所包围。

所述电池单池2的第一收集器41与所述负端子11进行了电和机械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收集器41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之间布置了第一间隔保持件67。所述第一间隔保持件67由不导电的材料、尤其是由塑料制成,并且使所述第一收集器41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电绝缘。所述第一间隔保持件67由此以机械的方式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内部被固定在所述盖罩面31处。

所述电池单池2的第二收集器51与所述正端子12进行了电与机械的连接。在所述第二收集器51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之间布置了第二间隔保持件68。所述第二间隔保持件68由不导电的材料、尤其是由塑料制成,并且使所述第二收集器51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电绝缘。所述第二间隔保持件68由此以机械的方式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内部被固定在所述盖罩面31处。

所述按照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件80的盖罩区域81与所述第一间隔保持件67并且与所述第二间隔保持件68进行了机械连接。所述盖罩区域81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卡夹连接相类似地被压入到所述间隔保持件67、68的相应的间隙中,并且形状配合地被保持在那里。也能够考虑,所述盖罩区域81与所述间隔保持件67、68一体地构造。

在图10中示出了电池单池2的示意性的剖面图,所述电池单池具有用于未示出的电极绕组10的、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件90。所述收集器41、51未完整地示出。

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件90实施为矩形的、面状的物体,并且由不导电的材料、尤其是由塑料制成。所述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件90被顶部侧91、平行于所述顶部侧91延伸的底部侧92、第一外侧93和第二外侧94限定。所述第一外侧面93和所述第二外侧面94彼此平行地并且直角于所述顶部侧91和所述底部侧92地延伸。

所述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件90的顶部侧91被固定在所述电池单池2的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处。所述第一外侧面93和所述第二外侧面94直角地远离所述盖罩面31朝所述单池壳体3的未示出的底面32延伸。所述第一外侧面93在此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未示出的第一端面35的附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外侧面94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未示出的第二端面36的附近延伸。所述底部侧92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未示出的底面32的附近延伸。

所述未示出的电极绕组10围绕着所述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件90卷绕。所述电极绕组10的绕组轴线a在此直角于所述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件90的顶部侧91延伸,并且直角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延伸。所述阳极16、所述阴极14以及所述分隔件18、19因此围绕着所述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件90的外侧面93、94放置。

所述电池单池2的第一收集器41与所述负端子11进行电与机械的连接。在所述第一收集器41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之间布置了第一间隔保持件67。所述第一间隔保持件67由不导电的材料、尤其是由塑料制成,并且使所述第一收集器41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电绝缘。所述第一间隔保持件67由此以机械的方式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内部被固定在所述盖罩面31处。

所述电池单池2的第二收集器51与所述正端子12进行电与机械的连接。在所述第二收集器51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之间布置了第二间隔保持件68。所述第二间隔保持件68由不导电的材料、尤其是由塑料制成,并且使所述第二收集器51与所述单池壳体3的盖罩面31电绝缘。所述第二间隔保持件68由此以机械的方式在所述单池壳体3的内部被固定在所述盖罩面31处。

所述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件90的顶部侧91与所述第一间隔保持件67并且与所述第二间隔保持件68进行了机械连接。所述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件90的顶部侧91在此与卡夹连接相类似地被压入到所述间隔保持件67、68的相应的间隙中,并且形状配合地被保持在那里。也能够考虑,所述按照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件90与所述间隔保持件67、68一体地构造。

在图11中以示意性的透视图示出了电极绕组10的另一种改动方案。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和所述阳极16的阳极接触件26并排地在同一个端面处从所述电极绕组10中伸出来。所述阳极16的阳极接触件26和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在此近似平行于所述绕组轴线a从所述电极绕组10中伸出来。

在所述阴极接触件24与所述阳极接触件26之间,在此所述第一分隔件18及第二分隔件19的部件在同一个端面上从所述电极绕组10中伸出来。所述第一分隔件18及第二分隔件19的所提到的部件在此平行于所述阴极接触件24及阳极接触件26延伸,并且平行于所述绕组轴线a朝所述单池壳体3的第一端面35延伸。

所述第一分隔件18及第二分隔件19的、从电极绕组10中伸出来的部件在此用作隔片21,并且使所述阴极14的阴极接触件24与所述阳极16的阳极接触件26电绝缘。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以及在其中所强调的方面。更确切地说,在通过权利要求所说明的范围之内,大量的、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处理的范围内的改动方案是可能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