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05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6年2月15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6-025932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全部引用日本专利申请2016-025932作为参考。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装置中,被称为ffc(柔性扁平电缆)的扁平电缆有时用于传输信号。该ffc的两侧都被由金属制成的屏蔽组件覆盖,并且导体(即,信号线)与外部环境电气隔离。

存在已知的传输线,其包括:通过捆绑平面形状的多根信号线而形成的条带状的扁平电缆,以及覆盖所述扁平电缆的屏蔽部件。所述扁平电缆在自末端起待降低的噪音的一半波长的位置呈直角弯曲状(参见日本特许公开专利申请2013-191971(专利文献1))。



技术实现要素:

可以认为上述位于ffc两侧的屏蔽部件对屏蔽来自外部的干扰和防止信号失真是有效的。而且,这些位于两侧的屏蔽部件有利于防止由ffc和存在于电子装置中的金属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ffc的特性阻抗的变化。然而,屏蔽ffc的双侧可抬高成品的成本。而且,ffc有时沿其布线中途弯曲,而且根据其如何弯曲ffc,可以导致正在传输的信号的恶化。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保持传输信号良好品质且避免成本增加的显示装置。

[1]鉴于公知技术的状态并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两个电路板以及电缆。所述电缆将所述电路板连接在一起,且所述电缆包括:具有第一面和位于所述第一面相对侧的第二面的片状布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的第一绝缘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部上且屏蔽电磁波的屏蔽组件。所述电缆具有弯向第二面侧的弯曲部。由自所述弯曲部朝向布线组件一端的方向与自所述弯曲部朝向所述布线组件另一端的方向形成的角度α为0°<α<180°。

对于该种方式,使一侧被屏蔽的所述电缆的特性阻抗的波动最小化,且可以保持信号的品质。

[2]根据上述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角度α为27°≤α<180°。

[3]根据上述显示装置的任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角度α为60°≤α<180°。

[4]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电缆的弯曲数为偶数。

[5]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屏蔽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面的整个表面上。

[6]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屏蔽组件仅仅设置在第一和第二面中的第一面之上。

[7]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电路板包括:驱动板,其被配置为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所述显示部;以及,控制板,其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板。

[8]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电缆包括:第二绝缘部,其覆盖所述第二面的至少一部分。

[9]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金属组件,其形成所述显示装置的组件。相对于所述布线组件,所述电缆的所述第二绝缘部的一部分更靠近所述金属组件。

[10]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电缆包括:第三绝缘部,其覆盖所述屏蔽组件的至少一部分。

[11]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金属组件,其形成所述显示装置的组件。相对于所述布线组件,所述电缆的所述第三绝缘部的一部分更靠近所述金属组件。

[12]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面对所述金属组件的所述第三绝缘部的面积(area)大于面对所述金属组件的所述第二绝缘部的面积。

[13]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金属组件,其形成所述显示装置的组件。相对于所述布线组件,所述屏蔽组件更靠近所述金属组件。

[14]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沿垂直于所述电缆的主表面的方向看,所述角度α为0°<α<180°。

[15]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沿平行于所述电缆的主表面的方向看,所述角度α为0°<α<180°。

[16]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金属组件,其形成所述显示装置的组件。面对所述金属组件的屏蔽组件的面积大于面对所述金属组件的所述第二面的面积。

[17]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金属组件,其形成所述显示装置的组件。在所述电缆的第二面面对所述金属组件的范围内,所述电缆和所述金属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

[18]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预定距离是所述电缆的特性阻抗的波动小于或等于10%的距离。

例如,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金属支撑件(metalsupport),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金属支撑件上。在其中没有设置所述屏蔽组件侧的电缆的表面与所述支撑件相对的范围内,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电缆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电缆的特性阻抗的波动小于或等于10%的距离。

[19]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金属组件上。

[20]根据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预定距离是所述电缆的特性阻抗的波动小于或等于10%的距离。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可以采用通过除了显示装置之外的其他模式实现。例如,具有包含于装置内的板和与这些板连接的电缆的连接结构本身可以构成发明。而且,实现电缆连接结构的方法可以构成发明。

附图说明

现在对构成本原始公开内容的一部分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a、图1b、图1c和图1d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ffc的结构;

图2a和图2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作为电子装置的例子的显示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ffc路径的例子,示出的ffc的未屏蔽侧向内弯曲;

图4a和图4b示出了图1所示的ffc路径的例子,示出的未屏蔽侧向内弯曲;

图5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ffc路径的例子,示出了具有弯曲部的fcc,所述弯曲部包括多次弯曲(3次);

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ffc路径的例子,示出了具有弯曲部的fcc,所述弯曲部包括多次弯曲(2次);

图7a和图7b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ffc路径的例子,示出了具有弯曲部的fcc,所述弯曲部包括多次弯曲(2次);

图8a和图8b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示于图3和图5中的ffc路径的例子,示出的ffc的弯曲部用胶带固定;

图9a和图9b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示于图5中的ffc路径的例子,示出的ffc采用胶带固定于金属片上;

图10a和图10b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ffc路径的例子,示出的ffc被设置为避开障碍物;以及

图1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特性阻抗的变化系数和角α之间的关系表;以及

图12示出了从沿平行于ffc的主表面的方向来看图4b所示的ffc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对所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从该公开内容中显而易见的是,所提供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仅用于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适当地组合两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结构也在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内。附图只不过是给出的例子以描述实施例,而且从一个图到下一个图的形状、尺寸、比例等可以变化。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是关于该实施例的ffc10的俯视图的例子。图1b是ffc10的剖面图(横截面)的例子。然而,为了更便于观看附图,图1b(以及图1c和图1d)中的剖面图不包括剖切截面(cutsections)上的影线。

ffc10是电缆的例子,所述电缆一端连接于连接器20(第一连接器),且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器30(第二连接器)。连接器20和连接器30电连接于安装在电子装置内部的电路板。因此,ffc10(例如,电缆)将所述电路板连接在一起,且被用于所述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使用ffc10的连接称为电缆连接结构。ffc10具有:具有第一面和位于所述第一面相对侧的第二面的片状布线组件(导体组件1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第一面侧)的屏蔽组件(屏蔽部件12)。作为示例,ffc10具有:扁平(片状)导体组件11、屏蔽部件12(例如,屏蔽组件)以及绝缘膜13(例如,第一绝缘部)。导体组件11包括多个导体(信号线),所述多个导体沿与所述导体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宽度方向)排列。导体或导体组件11是传输信号的布线组件的例子。导体组件11具有:第一面(图1b中的导体组件11的上表面以及图1c中的导体组件11的下表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面相对侧的第二面(图1b中的导体组件11的下表面以及图1c中的导体组件11的上表面)。绝缘膜13设置于导体组件11的第一面上。屏蔽组件设置于绝缘膜13上并屏蔽电磁波。而且,在导体组件11的两侧或两面中,第一面的整个表面被屏蔽部件12(例如屏蔽组件)覆盖,所述屏蔽部件12是屏蔽电磁波的部件,而(两侧的)第二面未被屏蔽部件12覆盖。即,ffc10仅在一侧被屏蔽。因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屏蔽部件12(例如,屏蔽组件)由屏蔽电磁波的部件或材料制成。而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屏蔽部件12(例如,屏蔽组件)设置在第一面的整个表面之上。而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屏蔽部件12(例如屏蔽组件)仅仅设置于第一面和第二面中的第一面上。

更确切地,如图1b所示,导体组件11的两侧被绝缘膜13(例如,第一绝缘部)和绝缘膜14(例如,第二绝缘部)覆盖。被(绝缘膜13和绝缘膜14中的)绝缘膜13覆盖的一侧的面进一步被屏蔽部件12覆盖。屏蔽部件12被绝缘膜15(例如,第三绝缘部)覆盖。因此,在ffc10外部看到的是,位于一侧的绝缘膜15和位于另一侧的绝缘膜14。在下文中,在参见ffc10的外部视图时,位于绝缘膜15侧的面,即位于被屏蔽部件12覆盖的导体组件11侧的面也将被称为屏蔽面16,以及位于绝缘膜14侧的面,即,位于未被屏蔽部件12覆盖的导体组件11侧的面也将被称为未屏蔽面17。图1a主要示出了屏蔽面16。屏蔽面16还对应于(相当于)设置导电部件一侧的面,而未屏蔽面17还对应于(相当于)设置导体组件11(例如,布线组件)一侧的面。因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ffc10(例如,电缆)包括设置在导体组件11(例如,布线组件)和屏蔽部件12(例如,屏蔽组件)之间的绝缘膜13(例如,第一绝缘部)。此外,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ffc10(例如,电缆)包括覆盖导体组件11的第二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绝缘膜14(例如,第二绝缘部)。此外,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如图1b所示,ffc10(例如,电缆)包括覆盖屏蔽部件12(例如,屏蔽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绝缘膜15(例如,第三绝缘部)。

在ffc10连接于连接器20和连接器30的状态下,屏蔽部件12连接于连接器20和连接器30的接地端子。因此,屏蔽部件12通常经由这些接地端子接地。连接器20和连接器30在图1b中未示出。

图1c和图1d是剖面图,其示出了金属片40的一部分和ffc10的一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例子。金属片40是包含于电子装置内的部件,所述电子装置具有使用ffc10的连接结构。例如,电子装置是图2a和图2b所示的显示装置100。

图2a和图2b各自示出了从显示装置100后侧看的显示装置100的内部结构的简化例子。显示装置100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的金属片40,金属片40覆盖液晶面板105(用虚线表示)的一侧(后侧);并且各种电路板(其上安装有电源线路的电源板101、控制整个装置的数字板102、上面安装有用于液晶面板的驱动电路的面板驱动板103(用于在数字板102控制下驱动显示面板(显示部)的显示驱动板)等)安装在金属片40的后面。因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电源板101、数字板102以及面板驱动板103(例如,电路板)设置于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上。ffc10用于连接这些板中的至少一对。在图2a和图2b的例子中,ffc10连接数字板102和面板驱动板103,其允许板102和板103之间的信号传输。由ffc10在板102和板103之间传输的信号是高频波。104是将电源板101连接至数字板102的电缆。对于该种模式,可以说ffc10的范围的至少一部分沿金属片40设置。显示装置100可以被称为液晶显示装置,因为其以液晶面板105作为其显示面板。然而,作为替代,显示装置100可以以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等作为其显示面板。尽管图2a和图2b中未示出,但显示装置100具有覆盖液晶显示面板105后侧的后壳(参见图10b中的80)。后壳80相当于设置在显示面板一侧的壳体。上述各种电路板、ffc10、金属片40等也可以被称为容纳在后壳80内。面板驱动板103也可以表示为传输驱动信号至显示面板的驱动板,以及数字板102也可以表示为控制驱动板的控制板。

如图1c所示,ffc10以屏蔽面16面对金属片40侧的方向设置。这里,屏蔽面16可以接触或不接触金属片40。因此,将屏蔽面16设置为面向仅在一侧上屏蔽的ffc10的金属片40侧,有助于在未屏蔽面17接触或靠近金属片40时避免诸如信号的特性阻抗波动或信号失真或信号波形钝化的问题。此外,与使用双面被屏蔽的ffc时相比,可以以较低费用获取该效果。因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路板包括:被配置为将驱动信号传输至液晶面板105(例如,显示部)的面板驱动板103(例如,驱动板),以及被配置为控制面板驱动板103的数字板102(例如,控制板)。此外,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包括形成显示装置100的组件的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

根据它们的结构,连接器20和连接器30的上侧可以具有上述接地端子。这里所指的上侧是:在连接器20和连接器30已经在板上连接的状态下,我们称板所在的那一侧为下侧时的上侧。当使用连接器20和连接器30时,为了让屏蔽部件12连接至上述连接器20和连接器30的接地端子,ffc10的屏蔽面16将不可避免地面朝上,且未屏蔽面17将面朝下。然而,在这种状态下,沿金属片40安装的ffc10将最终处于未屏蔽面17面对金属片40侧的取向。鉴于此,在该实施例中,ffc10被弯曲以尽可能地避免未屏蔽面17面对金属片40侧的情况。由于ffc10是柔性的,所以其可以被弯曲。弯曲ffc10的概念包含折叠ffc10以及弯曲ffc10而不折叠。

图3示出了设置于金属片40上且自连接于电路板pb的连接器20延伸的ffc10的一部分和该部分周围的区域的例子。该部分包括ffc10弯曲的部分(弯曲部10a)。例如,电路板pb相当于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任何板。如图3所示,在屏蔽面16面朝上(金属片40所在侧的相对侧)的状态下,ffc10自连接器20延伸。在该状态下,ffc10具有弯向第二面侧的弯曲部10a,即弯曲部10a被弯曲成使得未屏蔽面17位于内侧。在图3的例子中,弯曲部10a成90°角弯曲。

“弯曲角”是由ffc10在弯曲后朝向的方向相对于ffc10在弯曲前朝向的方向形成的角度。在该实施例中,除弯曲角以外,还将使用术语“折痕角”或“折叠线角”。折痕角或折叠线角是指由通过ffc10的弯曲而沿ffc10的宽度产生的直线(折痕或折叠线cl)和ffc10朝向的方向(ffc侧面线)所形成的角。弯曲角是折痕角的两倍。在图3的例子中,折痕角θ=45°,因此,弯曲角是2θ或90°。

当采用图3所示方式中的弯曲部10a时,ffc10处于这样的取向:尽管在靠近连接器20的极小的范围内未屏蔽面17面向金属片40侧,但在该范围之外屏蔽面16面向金属片40侧。这就使由ffc10传输的信号的特性阻抗的波动或失真或波形钝化的问题最小化,且保持信号品质。自然地,ffc10可以采用与图3所示的ffc10同样的弯曲方法,即使ffc10另一端靠近连接器30的区域的地方也可以采用与图3所示的ffc10同样的弯曲方法。图3可以说是示出了在ffc10的屏蔽面16与金属片40相对的范围(与屏蔽面相对的表面积)内的表面积a大于未屏蔽面17与金属片40相对的范围(与未屏蔽面相对的表面积)内的表面积b。换言之,如图3所示,ffc10具有弯曲部10a,该弯曲部10a被弯曲使得屏蔽面16(第一面)与金属片40相对的范围内的表面积a大于未屏蔽面17(第二面)与金属片40相对的范围内的表面积b。更具体地,在表面积a中,如图1c所示,ffc10相对于金属片40设置,同时在表面积b中,如图1d所示,ffc10相对于金属片40设置。特别地,在表面积a中,屏蔽面16直接面对金属片40,同时在表面积b中,未屏蔽面17直接面对金属片40。因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图3所示的表面积b中,如图1d所示,ffc10(例如,电缆)的部分绝缘膜14(例如,第二绝缘部)设置为:相对于导体组件11(例如,布线组件),更靠近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而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图3所示的表面积a中,如图1c所示,ffc10(例如,电缆)的部分绝缘膜15(例如,第三绝缘部)设置为:相对于导体组件11(例如,布线组件),更靠近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而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面对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的绝缘膜15(例如第三绝缘部)的表面积a(例如,区域)大于面对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的绝缘膜14(例如,第二绝缘部)的表面积b(例如,区域)。而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图3所示的表面积a中,如图1c所示,屏蔽部件12(例如,屏蔽组件)相对于导体组件11(例如布线组件),更靠近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而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表面积a中,导体组件11的第一面(或屏蔽面16)面对金属片40,同时在表面积b中,导体组件11的第二面(或未屏蔽面17)面对金属片40。因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导体组件11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面对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同时面对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的第一面的表面积a大于面对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的第二面的表面积b。

如果如图3所示弯曲角是90°,则信号线弯曲前后的方向将是垂直的。因此,在依据垂直信号线的电流产生的返回电流之间将几乎没有串音(cross-talk,串扰),而且也几乎没有由串音(串扰)而产生的噪音。

同时,如果弯曲ffc10以使未屏蔽面17位于内侧,那么应当避免将弯曲角设定为180°。180°的弯曲角意味着折痕角θ=90°,且信号线的方向通过弯曲改变了180°。在类似这样的情况下,在弯曲导致信号线并行重叠的部分将发生返回电流循环(returncurrentlooping),且上述串音将产生噪音。而且,这个循环(looping)将产生反电动势,降低信号电平,以及产生特性阻抗波动等。为了避免类似缺陷,在该实施例中,当用未屏蔽面17完成朝向内侧的弯曲时,设置折痕角θ的上限,且ffc10在符合该上限的情况下弯曲。这里所指的上限是小于90°的特定角。即,在弯曲部10a弯向第二面侧(弯曲以使未屏蔽面17位于内侧)的状态下,由自弯曲部10a(ffc10的一端)朝向导体组件11(例如,布线组件)的一端的方向,与自弯曲部10a(ffc10的另一端)朝向导体组件11(例如,布线组件)的另一端的方向所形成的角α是特定角(0°<α<180°)。这里,角α表示为180°减去弯曲角(2θ)。因此,“角α=0°”是指弯曲角为180°的情况。相反地,“角α=180°”是指弯曲角为0°的情况,即,ffc10不弯曲的情况。未屏蔽面17位于内侧时的弯曲部也称为第一弯曲部。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ffc10(例如,电缆)具有弯向第二面侧的弯曲部10a。而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由自弯曲部10a朝向导体组件11(例如,布线组件)或ffc10的一端的方向与自弯曲部10a朝向导体组件11(例如,布线组件)的另一端的方向或ffc10从弯曲部10a起的角α为0°<α<180°。

如果ffc10以屏蔽面16在内侧的情况下被弯曲,那么不需要折痕角θ的上限,且θ可以是90°。这是因为当ffc10在内侧具有屏蔽面16的情况下弯曲时,有六层,即:绝缘膜13、屏蔽部件12、绝缘膜15、绝缘膜15、屏蔽部件12和绝缘膜13,在信号线(导体组件11)由于弯曲而平行重叠的部分,夹持于弯曲前后的导体组件11之间。即,由于流过信号线(导体组件11)的信号是高频波,所以,因屏蔽部件12的所谓的集肤效应(skineffect),返回电流仅仅流向屏蔽部件12的表面层,且返回电流不通过绝缘膜15。因此,几乎没有上述串音。当屏蔽面16位于内侧时,弯曲部也称为第二弯曲部。

图4a和图4b示出了包括弯曲部10a的ffc10的一部分。图4a和图4b所示的弯曲部10a相当于第一弯曲部,正如图3所示的弯曲部10a。与图3相同,图4a和图4b所示的ffc10也是自连接至电路板pb的连接器(例如,连接器20)延伸并沿金属片40设置的ffc10的部分,但在图4a和图4b中,未示出周围元件,即电路板pb、连接器20和金属片40。图3的折痕角θ不同于图4a和图4b。图4a是折痕角θ小于45°(弯曲角2θ小于90°)时的例子,以及图4b是折痕角θ为大于45°(弯曲角2θ为大于90°)时的例子。

在图4a和4b中,实线箭头c1和c2是在弯曲部10a处弯曲前后的电流(流向构成导体组件11的导体之一的电流)的例子。虚线箭头c3是与由箭头c2表示方向的电流平行的分量和由箭头c1表示方向的电流平行的分量的例子。如图4a所示,当折痕角θ小于45°时,弯曲前后具有平行取向的电流分量(由箭头c1和c3表示的电流分量)朝向无反电动势产生的方向,所以,将没有由串音等产生的噪音,并且将没有特别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如图4b所示折痕角θ大于45°时,弯曲前后具有平行取向的电流分量(由箭头c1和c3表示的电流分量)朝向产生反电动势的方向。因此,可以产生串音的影响和特性阻抗的波动。

这里,假设如果ffc10的特性阻抗的波动在相对于参考值100ω的±10%的范围内,则这是可允许的信号传输品质。实质上,特性阻抗的变化率(coefficientofvariation变化系数)等于ffc10的固有特性阻抗的参考值变化率加上因弯曲而引起的特性阻抗的变化率。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在设定弯曲部10a(第一弯曲部)的弯曲角时,必须考虑ffc10的固有特性阻抗参考值的变化率。

图11是角α和因在弯曲部10a(第一弯曲部)的角α处弯曲的特性阻抗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表。在图11中,角α=180°时的变化率是最小值0%,且在角α=0°时的变化率是最大值-16%。参见图11,如果固有特性阻抗参考值的变化率是0%,那么如上所述,在特性阻抗的变化率允许达到±10%范围的条件下,可以说角α优选为至少27°且小于180°的数值范围。因为角α是未屏蔽面17已经弯曲以致其面对自身的状态下的角,所以这是排除了ffc10未弯曲(角α=180°)状态的数值范围。另外,如果我们考虑到在ffc10的固有特性阻抗中将存在与参考值的特定量的变化率的因素,则因弯曲而引起的特性阻抗的变化率优选为约±5%。因此,参见图11,我们可以说至少60°且小于180°的数值范围甚至更好。因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角α优选为27°≤α<180°。而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角α更优选为60°≤α<180°。而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ffc10(例如,电缆)的特性阻抗的波动小于或等于10%。

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角α被定义为:自弯曲部10a朝向导体组件11的一端的方向与自弯曲部10a朝向导体组件11的另一端的方向间的角度。具体的,角α被定义为:自弯曲部10a沿导体组件11的导体或信号线朝向导体组件11的一端的方向,与自弯曲部10a沿导体组件11的导体或信号线朝向导体组件11的另一端的方向之间的角度。因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不管观看方向如何,角α基本上唯一地被确定或定义,且是特定角度(例如,0°<α<180°、27°≤α<180°或60°≤α<180°)。然而,角α也可以被定义为:例如,如图4a和4b所示,从沿垂直于ffc的屏蔽面16或未屏蔽面17(例如,主表面)的垂直方向看,自弯曲部10a朝向导体组件11的一端的方向与自弯曲部10a朝向导体组件11的另一端的方向之间的角度。在该种情况下,在平面视图中角α也可以是特定角度(例如,0°<α<180°、27°≤α<180°或60°≤α<180°)。而且,角α还可以定义为:例如,从沿平行于ffc的屏蔽面16或未屏蔽面17(例如,主表面)的方向看,自弯曲部10a朝向导体组件11的一端的方向,与自弯曲部10a朝向导体组件11的另一端的方向之间的角度。图12是从沿平行于屏蔽面16的方向看如图4b所示的ffc10的侧视图。如图12所示出,角α可以定义为:从平行方向看侧视图中的箭头c1和c2之间的角度。在该种情况下,侧视图中的角α也可以是特定角度(例如,0°<α<180°、27°≤α<180°或60°≤α<180°)。

图4a和图4b都仅仅示出了自连接器延伸的ffc10的端部附近的区域(图4a和图4b中未示出),正如图3所示,且实际上,ffc10的大多数处于由于弯曲部10a而使屏蔽面16面对金属片40侧的取向。即,图4a和图4b与图3相似,因为它们示出了与屏蔽面相对的表面积大于与未屏蔽面相对的表面积的弯曲部10a的例子。图5至图10(下面所述)也可以认为是配置为使面对屏蔽面的表面积大于面对未屏蔽面的表面积的ffc10的弯曲部10a的例子。图3、图4a和图4b、以及图5至图10b(下面所述)均示出了至少包含第一弯曲部的弯曲部10a的例子。图5、图6a、图6b、图7a、图7b、图8b、图9a以及图9b(下面所述)均示出了结合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的弯曲部10a。

第二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设置于金属片40上且自连接至电路板pb的连接器(例如,连接器20)以及围绕该部分的区域延伸的ffc10的一部分的例子。如图5所示,ffc10在屏蔽面16面朝上(金属片40所在侧的相对侧)的状态下自连接器20延伸。在该状态下,在图5的例子中,ffc10至少具有弯曲部10a,弯曲部10a包括:弯曲角为90°且未屏蔽面17位于内侧的一个弯曲(成45°折痕角以产生折痕线cl1的弯曲),弯曲角为180°且屏蔽面16位于内侧的一个弯曲(成90°折痕角以产生折痕线cl2的弯曲),以及弯曲角为90°且未屏蔽面17位于内侧的一个弯曲(成45°折痕角以产生折痕线cl3的弯曲)。

对于如图5所示的包括多个弯曲的该结构,保持ffc10自连接器延伸的方向,同时改变ffc10的前面和后面,其使面对屏蔽面的表面积的比例(面对屏蔽面的面积与面对未屏蔽面的表面积的比例)尽可能多的增加。

第三实施方式

图6a和图6b均示出了设置于金属片40上的ffc10的一部分以及围绕该部分的区域的例子。在图6a的例子中,ffc10至少具有弯曲部10a,弯曲部10a结合了:未屏蔽面17面朝上(金属片40所在侧的相对侧)的状态下,在延伸的中间位置,以弯曲角为90°且未屏蔽面17位于内侧的弯曲(成45°折痕角产生折痕线cl4的弯曲),以及弯曲角为180°且屏蔽面16位于内侧的弯曲(成90°折痕角产生折痕线cl5的弯曲)。

在图6b的例子中,ffc10至少具有弯曲部10a,弯曲部10a结合了:在未屏蔽面17面朝上(金属片40所在侧的相对侧)的状态下,在延伸的中间位置,以屏蔽面16为内侧的弯曲角180°的弯曲(成90°折痕角产生折痕线cl6的弯曲),以及弯曲角为90°且未屏蔽面17位于内侧的弯曲(成45°折痕角产生折痕线cl7的弯曲)。

对于如图6a和图6b所示的结合多个弯曲的该结构,fcc10保持屏蔽面16面对金属片40侧,同时ffc10的延伸方向可以改变90°的状态。图6a和图6b示出了电缆弯曲数量是偶数的弯曲部10a的例子。因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ffc10的弯曲数量是偶数。

图7a和图7b都是图6a的变形例。即,图6a和图7a的对照揭示了前者(图6a)产生折痕线cl4且未屏蔽面17位于内侧的弯曲的折痕角为45°,同时后者(图7a)的折痕角是大于45°(尽管角度是上述上限之下)。而且,图6a和7b的对照揭示了前者(图6a)产生折痕线cl4且未屏蔽面17位于内侧的弯曲的折痕角为45°,同时后者(图7b)的折痕角为小于45°。

对于如图7a和图7b所示的结合多个弯曲的该结构,保持ffc10的屏蔽面16面对金属片40侧的状态(尽管在图7b的例子中,存在未屏蔽面17面对金属片40侧的小范围),同时ffc10的延伸方向可以在符合上述未屏蔽面17位于内侧的弯曲的折痕角的上限范围内改变。

第四实施方式

图8a示出了通过粘附胶带50将弯曲部10a固定至图3所示的ffc10的弯曲部10a的例子。图8b示出了通过粘附胶带50将弯曲部10a固定至图5所示的ffc10的弯曲部10a的例子。用于该固定的胶带50可以是乙烯基电气带(vinylelectricaltape)、聚酯薄膜带(polyesterfilmtape)、强化纤维胶带(filamenttape)、黏胶标签(adhesivelabel)等。

当胶带50粘附于ffc10时,胶带50接触未屏蔽面17的表面积保持尽可能的小。这是因为如果胶带50大面积的接触未屏蔽面17,ffc10的特性阻抗因胶带50的基底或粘合剂或压敏粘合剂的介电常数影响将倾向于波动。从该观点来看,在图8a和图8b的例子中,胶带50粘合至未屏蔽面17的表面积尽可能保持小,使得胶带50与屏蔽面16接触的表面积可以大于胶带50与未屏蔽面17接触的表面积。

也可以将胶带50附接至图6a、图6b、图7a或图7b所示的ffc10的弯曲部10a,由此固定弯曲部10a。然而,如果胶带50附接于图6a、图6b、图7a或7b所示的ffc10的弯曲部10a,那么其基本上将固定于未屏蔽面17上,这与上述胶带50与屏蔽面16接触的表面积大于胶带50与未屏蔽面17接触的表面积的概念相反。

图9a和图9b均示出了用胶带50将图5所示的ffc10固定至金属片40的例子。图9a是采用足够长的胶带50将ffc10固定至金属片40,以在屏蔽面16接触金属片40的范围内自未屏蔽面17的上面横跨ffc10宽度的例子。在该种情况下,因为胶带50在屏蔽面16接触金属片40的范围内使用,所以胶带50的影响将不会引起ffc10的特性阻抗的任何较大的波动。

图9b是在屏蔽面16接触金属片40的范围内,通过在屏蔽面16和金属片40之间插入胶带50将ffc10固定于金属片40的例子。图9b的胶带50是双面胶带。在该种情况下,由于胶带50接触屏蔽面16,所以避免了由胶带50影响所引起的ffc10的特性阻抗的波动。

第五实施方式

图10a类似于图3等,因为其示出了沿金属片40设置且自连接至电路板pb的连接器(例如,连接器20)延伸的ffc10的一部分以及围绕该部分的区域(如自显示装置100的后面侧看)的例子。当然,如图2a和图2b所示,ffc10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电路板pb。这些电路板pb可以包括:被配置为传输驱动信号至液晶面板105(例如,显示部)的面板驱动板103(例如,驱动板),以及被配置为控制面板驱动板103的数字板102(例如,控制板)。图10b示出了自显示装置100的侧面来看的图10a所示的结构。图10b也示出了部分后壳80的剖面图。在图10a和图10b的例子中,存在作为ffc10的路径(routing布线)的障碍物的事物,例如金属片40后面侧的凸台60和肋部70。图10b中的41是通过拉、折叠或者其他的加工方式加工金属片40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突起。突起41支撑金属片40后面侧的电路板pb。金属片40相当于其上设置电路板的金属支撑。在该种情况下,为了在障碍周围规划ffc10的路径,在某些情形下,ffc10在未屏蔽面17面对金属片40侧的范围内可以更长(比图3的例子长)。在类似的情形下,设置ffc10以使在未屏蔽面17面对金属片40的范围内ffc10和金属片40之间的距离(未屏蔽面17和金属片40之间的距离dx)至少是ffc10的稳定的特性阻抗所需的特定距离。更具体地,ffc10是这样的,在未屏蔽面17面对金属片40的范围内,上述距离dx是ffc10的特性阻抗变化率为10%或低于10%的距离。因此,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ffc10(例如,电缆)的第二面(或未屏蔽面17)面对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的范围内,ffc10(例如,电缆)和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之间的距离dx大于或等于特定距离(例如,预定距离)。特别地,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特定距离(例如,预定距离)是ffc10的特性阻抗的变化率(或波动率)小于或等于10%的距离。而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电路板pb(例如,电路板)设置在金属片40(例如,金属组件)上。

例如,未屏蔽面17与金属片40之间的距离dx和ffc10的特性阻抗zx的关系由如下公式1所示。

[公式1]

在公式1中,z0是未屏蔽面17和金属片40紧密接触时的特性阻抗,以及,d0是绝缘膜14的厚度。εr1是绝缘薄膜的介电常数。z∞是无金属片40时的特性阻抗(例如,作为参考值(100ω)的ffc10的特性阻抗),以及εrx是在未屏蔽面17和金属片40之间距离dx的范围内的介电常数。这里,如果z0=86ω、d0=60μm、εr1=3.5,且未屏蔽面17和金属片40之间的距离dx内的范围是空气(介电常数εrx≈1),那么例如为了确保zx为95,距离dx必须约为0.375mm。zx=95ω是当ffc10的特性阻抗的参考值为100时变化率为5%,所以这相当于符合在上述10%或低于10%的变化率范围内的特性阻抗的例子。即,在图10a和10b的例子中,设置ffc10以确保该距离dx。另外,可以通过在ffc10和金属片40之间插入适当的隔离片(spacer间隔件)并保持ffc10的方向(限制ffc10的弯曲)来确保该距离dx。如果存在隔离片,上述εrx也将包括该隔离片的介电常数。例如,如果隔离片和空气存在于未屏蔽面17和金属片40之间的距离dx范围内,那么上述εrx将是空气的介电常数加上隔离片的介电常数。

虽然只有选定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从本公开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

由于如目前所述恰当地结合弯曲,所以ffc10沿图2a或图2b所示的路径设置在板之间。图2a和图2b是例子,且ffc10可以沿不同于这些附图所示的某一路径设置。在任何情况下,规定ffc10沿金属片40设置范围的路径以使面对屏蔽面的表面积将大于面对未屏蔽面的表面积。

图2b示出了:从显示装置100的后面侧看,将数字板102连接至左侧的面板驱动板103的ffc10,以及从显示装置100的后面侧看,将数字板102连接至右侧的面板驱动板103的ffc10。这两个ffc10是左右对称的。以左右对称的方式采用两个ffc10将数字板102连接于面板驱动板会产生高品质的视频显示,而在从数字板102传输到面板驱动板103的信号中无任何时间滞差。

根据它们的结构,连接器20和连接器30可以在它们下侧具有接地端子。这里所指的下侧是:在连接器20和连接器30连接在板上的状态下,当板所在的一侧被称为下侧时的下侧。当采用这些连接器20和连接器30时,为了将屏蔽部件12连接至连接器20和连接器30的接地端子,ffcs10使得屏蔽面16面朝下且未屏蔽面17面朝上。在该种情况下,沿金属片40设置的ffc10可以定位为使屏蔽面16总是面朝金属片40。

该实施例的典型特征可以说是因为视频显示的分辨率和图像品质增加而增加了重要性。例如,对于用于全高清和其他类似视频显示的lvds(lowvoltagedifferentialsignaling低压差分信号)标准,连接数字板102和面板驱动板103的ffc的输入是525mbps,这对于1比特(bit)的传输需要约1.9nsec。另一方面,关于甚至更高品质4k电视的通信标准,连接数字板102和面板驱动板103的ffc的输入是3gbps,这对于1比特的传输需要约0.33nsec。

这里,假定我们考虑每比特的传播距离。如果我们使ffc具有的绝缘薄膜的介电常数εr为4至5,那么传播速度v需要为v=c0/sqrt(εr),其中v约为13cm/nsec。这里,光速c0=30cm/nsec,且sqrt(εr)是εr的平方根。上述lvds标准需要1.9nsec×13cm/nsec等于约24.7cm的传播距离。另一方面,对于依据上述4k电视的标准,需要0.33nsec×13cm/nsec等于约4.3cm的传播距离。

让我们假定,在沿ffc的中途1-cm长度内,存在阻抗波动(下降)的范围。对于上述lvds标准,由于每比特的传播距离约为24.7cm,所以对归因于该1-cm范围的1比特数据的影响可以说是1/24.7或约为4%。另一方面,依据上述4k电视的标准,由于每比特的传播距离约为4.3cm,所以对归因于该1-cm范围的1比特数据的影响可以说是1/4.3或约为23%。即,例如该想法得到的结论是,因为视频显示的分辨率和图像品质增加,所以对归因于发生ffc阻抗波动的范围(例如未屏蔽面17面对金属片40的范围,或者其上粘附有胶带50的未屏蔽面17的范围)的信号的负面影响变得更加显著,因此该实施例的重要性在未来可能继续增加。

内部安装有有关本发明的电缆连接结构的电子装置不限于显示装置100。该电子装置可以是任何具有金属片和在该金属片附近安装有ffc的电子装置。

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术语“包括(comprising)”和它的衍生词,如本文所用,为描述现有的所陈述的特征,组件(elements),组件(components),组(groups),整体(integers),和/或步骤的开放性词语,但并不排除存在其它未陈述的特征,组件,组件,组,整体和/或步骤。前述内容也适用于具有类似含义的词语,诸如术语“包含(including)”,“具有(having)”和它们的衍生词。而且,除非另有说明时,术语“零件(part)”,“部(section)”,“部分(portion)”,“部件(member)”或“组件(element)”以单数使用时可以具有单个组件或多个组件的双重含义。

如本文中所用,如下方向术语“向前(forward)”,“向后(rearward)”,“前(front)”,“后(rear)”,“上(up)”,“下(down)”,“上面(above)”,“下面(below)”,“向上(upward)”,“向下(downward)”,“顶(top)”,“底(bottom)”,“侧(side)”,“竖直(vertical)”,“水平(horizontal)”,“垂直(perpendicular)”和“横向(transverse)”以及其它类似方向术语适用于竖直位置的显示装置的这些方向。因此,应该相对于水平面的竖直位置的显示装置解释这些用于描述所述显示装置的方向术语。术语“左(left)”和“右(right)”,从显示装置的后面看自右侧参照时被用于表示“右(right)”,以及从显示装置的后面看自左侧参照时被用于表示“左(left)”。

如本文所用,术语“安装(attached)”或“安装(attaching)”包含:通过直接固定元件至另一元件而将所述元件直接固定于另一组件的结构;通过固定所述元件至转而固定于所述另一元件的中间部件将所述元件直接固定于另一元件的结构;以及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是一体的即一个元件本质上是另一元件的一部分的结构。该定义也应用于类似含义的词语,比如:“连接(joined)”,“连接(connected)”,“耦合(coupled)”,“安装(mounted)”,“结合(bonded)”,“固定(fixed)”以及它们的衍生词。最后,在本文中使用的程度术语,例如“基本上(substantially)”,“约(about)”and“近似(approximately)”意味着修改后术语的偏差量没有使最终结果发生显着的变化。

虽然只有选定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显而易见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请求保护范围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内从本公开可以对本文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例如,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只要该变化实质上不影响它们的预期的功能,各种组件的尺寸,形状,位置或取向可以根据需要和/或希望变化。除非特别声明,只要其变化实质上不影响它们的预期功能,那些显示直接连接或彼此接触的组件也可具有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结构。除非特别说明,否则一个组件的功能可以由两个执行,反之亦然。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被采用。没有必要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同时具有所有优点。每个区别于现有技术的特征,单独或与其它特征的组合,也应被视为申请人的进一步发明的独立描述,包括由这些特征所体现的结构和/或功能概念。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说明仅用于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由所附请求保护范围及其等同物所限定的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