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复合防水及阻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152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电复合防水及阻水电缆。



背景技术:

对电力电缆的防水要求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以前对防水的要求主要限于海底电缆、超高压电缆和通信电缆的应用上。随着对绝缘吸水和水树的研究及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防水性能对中高压电力电缆的重要性。在地下水位较高或常年多雨的地区,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电缆提出了径向防水的要求,防止水分从护套内渗入。例如,在水上光伏电站建设中,项目中不可避免地要把电缆放入江河,在近30年的使用中,要求电缆能防水并安全使用。项目中不仅要求电力电缆防水,而且光纤电缆也要防水。针对这种复杂环境中,对电缆的综合要求,迫切需要对产品工艺结构进行创新。

传统的防水电缆均采用铝塑复合层综包工艺,这种工艺要求铝塑复合宽度很难控制,在生产同一根电缆,容易产生不是宽了,就是窄了;而且电缆的硬度大,不易弯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柔软性能好,具有优异的弯曲性能、产品结构简单、防水效果好的光电复合防水及阻水电缆。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电复合防水及阻水电缆,具有成缆缆芯以及包覆于成缆缆芯外的包覆层;所述成缆缆芯与包覆层之间的空隙形成填充层;所述成缆缆芯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和金属屏蔽层;所述包覆层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综合防水层、双钢带铠装层和外护套;所述成缆缆芯围绕一根芯数为24芯的光纤缆芯绞合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综合防水层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紧密粘连的包带、第一内护防水层、铝塑金属复合带和第二内护防水层,且综合防水层里挤包设有内衬层;所述铝塑金属复合带为绕包而成,并通过360度热处理,保证搭盖部分全部相互粘连。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双钢带铠装层的内外两侧分别具有第一阻水带和第二阻水带。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体为紧压系数不小于0.9的圆形单线绞合紧压铜导体。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屏蔽层均为由交联型材料挤包的半导电层。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绝缘层为挤包紧密的绝缘厚度标称值为10.5mm,且绝缘层任意一处的薄点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9.35mm,绝缘的偏心度不大于15%的交联聚乙烯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屏蔽层由一层重叠绕包的软铜带组成,且软铜带标称厚度δ大于等于0.1mm,δmin不小于标称值的90%,铜带间的搭盖率为铜带宽度的5%~15%。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内护防水层、第二内护防水层和外护套均为聚乙烯护套料挤包成型。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双钢带铠装层由双层镀锌钢带隙搭盖绕包形成,其间隙率为45~5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发明的成缆缆芯围绕一根芯数为24芯的光纤缆芯绞合而成,光纤缆芯的位置以不损伤光纤为原则放在成缆缆芯的中心,设计一种新型绕包铝塑复合层,铝塑复合层的厚度控制在0.05~0.30mm之间,搭盖率控制在5%~40%,通过360度热处理,保证搭盖部分全部相互粘连,使得产品的柔软性更好,具有优异的弯曲性能,产品结构简单、防水效果好,加工方便。

(2)本发明的不需要专用的挤铝机或绕包机,制造设备简单,不需要专用设备。

(3)本发明的具有铝塑金属复合带、内护防水和外护套三层防水结构,产品成本低,产品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导体、2.导体屏蔽、3.绝缘、4.绝缘屏蔽、5.金属屏蔽、6.填充、7.包带、8.光纤、9.内护防水、10.铝塑金属复合带、11.内护防水、12.阻水带、13.双钢带铠装层、14.阻水带、15.外护防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发明具有成缆缆芯以及包覆于成缆缆芯外的包覆层;成缆缆芯与包覆层之间的空隙形成填充层6;成缆缆芯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1、导体屏蔽层2、绝缘层3、绝缘屏蔽层4和金属屏蔽层5;包覆层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综合防水层、双钢带铠装层13和外护套15;成缆缆芯围绕一根芯数为24芯的光纤缆芯8绞合而成。

综合防水层由内至外依次包括紧密粘连的包带7、第一内护防水9层、铝塑金属复合带10和第二内护防水11层,且综合防水层里挤包设有内衬层;铝塑金属复合带10为绕包而成。

双钢带铠装层13的内外两侧分别具有第一阻水带12和第二阻水带14。

导体1为紧压系数不小于0.9的圆形单线绞合紧压铜导体1。

导体屏蔽层2和绝缘屏蔽层4均为由交联型材料挤包的半导电层。

绝缘层3为挤包紧密的绝缘厚度标称值为10.5mm,且绝缘层3任意一处的薄点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9.35mm,绝缘的偏心度不大于15%的交联聚乙烯材料。

金属屏蔽层5由一层重叠绕包的软铜带组成,且软铜带标称厚度δ大于等于0.1mm,δmin不小于标称值的90%,铜带间的搭盖率为铜带宽度的5%~15%。

第一内护防水9层、第二内护防水11层和外护套15均为聚乙烯护套料挤包成型。

双钢带铠装层13由双层镀锌钢带隙搭盖绕包形成,其间隙率为45~50%。

(实施例2以26/35kv3×95mm2规格为例)

1导体1

铜导体1符合gb/t3956-2008的规定,导体1采用圆形单线绞合紧压铜导体1,紧压系数不小于0.9。导体1表面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2导体屏蔽层2

导体屏蔽层2为挤包的半导电层,挤包的半导电料是交联型材料。半导电层均匀地包覆在导体1上,表面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无尖角、颗粒、烧焦和擦伤的痕迹。

3绝缘层3

绝缘层3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挤包紧密,表面平整,绝缘厚度标称值为10.5mm,绝缘任意一处最薄点的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绝缘的偏心度不大于15%。

4绝缘屏蔽层4

绝缘屏蔽层4为挤包的半导电层,挤包的半导电料是交联型材料。半导电层光滑,无尖角、颗粒、烧焦和擦伤的痕迹。

5金属屏蔽层5

金属屏蔽层5由一层重叠绕包的软铜带组成,铜带标称厚度为≥0.1mm,铜带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铜带间的搭盖率为铜带宽度的15%(标称值),最小搭盖率应不小于5%。软铜带应符合gb/t11091-2005的规定。

6内护防水层

内护套采用聚乙烯护套料挤包成型,聚乙烯性能应符合gb/t15065-2009的规定。护套厚度应符合gb/t12706.3-2008的规定,其最薄处厚度不小于标称值80%-0.2mm。

7综合防水层

在金属屏蔽层5和铠装层间设综合防水层,在综合防水层里应挤包内衬层。

综合防水层由铝塑复合带绕包+聚乙烯挤包组成。聚乙烯挤包应光滑、圆整,无焦料,疙瘩、气孔、砂眼和裂口等缺陷。

铝塑复合带为绕包而成,厚度及性能应符合yd/t723.2-2007的规定。

综合防水层应紧密粘连。

8铠装层

铠装层采用双层镀锌钢带,间隙搭盖绕包,绕包平整光滑,间隙率为45—50%。钢带应符合yb/t024-2008的规定。

钢带铠装层内外各加一层阻水带。

9外护套15

外护套15采用聚乙烯护套料挤包成型,聚乙烯性能应符合gb/t15065-2009的规定。护套厚度应符合gb/t12706.3-2008的规定,其最薄处厚度不小于标称值80%-0.2mm。

10光纤缆芯8

光纤缆芯8芯数为24芯,光纤的位置放在缆芯的中心,以不损伤光纤为原则。

本发明的生产过程中:铝塑复合层的厚度控制在0.05~0.30mm之间,搭盖率控制在5%~40%,通过360度热处理,保证搭盖部分全部相互粘连。使得电缆的弯曲性好、加工方便,而且电缆圆整性也好。

本发明的技术性能指标:

1、一般特性指标:符合gb/t12706-2008标准要求。

2、径向防水试验间接考核指标:

充气试验:充入50~100pa干燥空气或氮气后均衡6小时,电缆任一端气压不下降。

3、成品电缆综合防水层外包覆层防水试验通过gb/t12706.3-2008中第19.22条款规定的透水试验。

4、综合防水层的pe护套与铝塑复合带间任何部分的平均剥离强度在20℃下应不小于0.5n/mm(试验方法为gb/t12706.3-2008中附录f的要求)。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