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740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能降低电磁干扰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连接器传输的信号越来越趋向于高频高速,因此对电连接器的屏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屏蔽结构具有更好,更稳定的接地效果,以满足现今社会对电连接器高频传输性能的需求。现有的一种具有屏蔽结构的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多个信号端子及至少一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具有一固定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向后延伸的一焊接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焊接部焊接至一电路板上以接地,一屏蔽壳套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用以屏蔽外界对信号端子的讯号干扰,从而形成屏蔽结构。然而,由于所述焊接部仅是焊接至所述电路板上以接地,若是所述焊接部焊接不良或松动,都会影响所述信号端子的信号传输,从而影响所述电连接器高频传输性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针对
背景技术
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电磁干扰的电连接器,通过将接地端子与屏蔽壳抵接形成接地结构,增强电连接器的接地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位于所述基部前端的一舌板;一屏蔽壳,套设于所述基部与舌板外并形成一对接空间;多个上排端子和多个下排端子固设于所述基部,分别具有一接触部显露于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一焊接部延伸出所述基部外,一连接部位于接触部和焊接部之间;多个上排端子和多个下排端子分别具有至少一上排接地端子和至少一下排接地端子,所述上排接地端子的连接部和下排接地端子的连接部分别延伸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裁切面与屏蔽壳抵接。作为上述技术手段的进一步改进,延伸部包括一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水平向后弯折形成一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外侧的裁切面与屏蔽壳抵接。进一步,基部凹设一凹槽,所述第一弯折部固持于基部内,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凹槽内,第二弯折部外侧的裁切面与屏蔽壳于凹槽内抵接。进一步,第二弯折部相对第一弯折部远离连接部。进一步,基部凹设一凹槽,所述延伸部的后板缘显露于凹槽,所述屏蔽壳具有至少一弹臂延伸入凹槽,后板缘与弹臂前后抵接。进一步,弹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臂于屏蔽壳上下对称设置并进入凹槽内,两个弹臂的裁切面分别与上排接地端子的后板缘和下排接地端子的后板缘抵接。进一步,延伸部自连接部水平横向延伸。进一步,一上接地片和一下接地片分别固设于舌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接地片和下接地片分别具有一第一段和一第二段,第一段固设于舌板靠近基部处,第二段覆设于基部靠近舌板处,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具有一竖直段,竖直段贴合于基部和舌板的相接面。进一步,一中间屏蔽片位于多个所述上排端子和多个下排端子之间,所述中间屏蔽片具有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固持于所述舌板中且位于上排端子的接触部和下排端子的接触部之间,所述舌板的两侧分别凹设有一缺口,主体部对应缺口处设有扣持槽。进一步,两个接地脚分别自主体部的两侧向后延伸出基部,一金属外壳套设于屏蔽壳外,所述接地脚与金属外壳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上排接地端子的连接部和下排接地端子的连接部分别具有延伸部,延伸部的裁切面与屏蔽壳抵接,形成接地结构,增加电连接器的接地部位和接地面积,增强接地效果,确保电连接器的高频传输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局部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局部组合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局部组合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绝缘本体1下排接地端子24扣持槽33基部11接触部25屏蔽壳4凹槽111连接部26对接空间41舌板12焊接部27弹臂42上表面121延伸部28金属外壳5下表面122第一弯折部281上接地片61缺口123第二弯折部282下接地片62上排端子21中间屏蔽片3第一段63下排端子22主体部31第二段64上排接地端子23接地脚32竖直段65【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一屏蔽壳4,套设于绝缘本体1外形成一对接空间41,一金属外壳5,套设于屏蔽壳4外(如图3所示),多个上排端子21、多个下排端子22和一中间屏蔽片3固设于绝缘本体1,一对接地片包括一上接地片61和一下接地片62。绝缘本体1具有一基部11及位于基部11前端的一舌板12;基部11凹设有两个凹槽111分别位于基部11两侧,舌板12具有一上表面121和一下表面122,舌板12的两侧分别凹设有一缺口123。如图5所示,多个上排端子21和多个下排端子22固设于基部11,分别具有一接触部25显露于舌板12的上表面121和下表面122,一焊接部27延伸出基部11外,一连接部26位于接触部25和焊接部27之间;多个上排端子21和多个下排端子22包括两个上排接地端子23和两个下排接地端子24,上排接地端子23的连接部26和下排接地端子24的连接部26分别延伸一延伸部28,延伸部28自连接部26水平横向延伸,延伸部28包括一第一弯折部281,第一弯折部281水平向后弯折形成一第二弯折部282,第二弯折部282相对第一弯折部281远离连接部26,第一弯折部281固持于基部11内,第二弯折部282位于凹槽111内,第二弯折部282外侧的裁切面与屏蔽壳4抵接。如图2所示,中间屏蔽片3位于多个上排端子21和多个下排端子22之间,中间屏蔽片3具有一主体部31,主体部31固持于舌板12中且位于上排端子21的接触部25和下排端子22的接触部25之间,主体部31对应舌板12的缺口123处设有扣持槽33,两个接地脚32分别自主体部31的两侧向后延伸出基部11,接地脚32与金属外壳5抵接。如图6所示,上接地片61和下接地片62分别固设于舌板12的上表面121和下表面122,上接地片61和下接地片62分别具有一第一段63和一第二段64,第一段63固设于舌板12靠近基部11处,第二段64覆设于基部11靠近舌板12处,第一段63和第二段64之间具有一竖直段65,竖直段65贴合于基部11和舌板12的相接面。参见图7和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延伸部28具有一前板缘、一侧板缘和一后板缘,延伸部28的后板缘显露于凹槽111内,屏蔽壳4具有上下对称的两个弹臂42,弹臂42延伸入凹槽111内,弹臂42具有一前板缘、一侧板缘和一后板缘,上弹臂的前板缘与上排接地端子23的延伸部28后板缘于凹槽111内抵接,下弹臂的前板缘与下排接地端子24的延伸部28后板缘于凹槽111抵接(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此并不做详细说明。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下列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上排接地端子23的连接部26和下排接地端子24的连接部26分别具有延伸部28,延伸部28的裁切面与屏蔽壳4抵接,形成接地结构,增加电连接器的接地部位和接地面积,增强接地效果,确保电连接器的高频传输性能;(2)第一弯折部281固持于基部11内,使延伸部28更加稳固,第二弯折部282位于凹槽111内,使第二弯折部282有活动空间与屏蔽壳4进行弹性抵接,在组装屏蔽壳4时,第二弯折部282就不会挡止屏蔽壳4套设于绝缘本体1;(3)在另一实施例中,上弹臂的前板缘与上排接地端子23的延伸部28后板缘于凹槽111内抵接,下弹臂的前板缘与下排接地端子24的延伸部28后板缘于凹槽111抵接,不仅增加了电连接器的接地部位和接地面积,增强接地效果,而且弹臂42延伸入凹槽111内可以挡止绝缘本体1前后位移,使绝缘本体1固定更加稳固;(4)上接地片61和下接地片62分别固设于舌板12的上表面121和下表面122,屏蔽外界对信号端子的讯号干扰,从而形成屏蔽结构,确保电连接器的高频传输性能;(5)中间屏蔽片3的两个接地脚32分别自主体部31的两侧向后延伸出基部11,接地脚32与金属外壳5抵接,形成接地结构,增强电连接器的接地效果。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