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液组件以及注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9932阅读:708来源:国知局
注液组件以及注液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液组件以及注液机。



背景技术:

在二次电池的生产过程中,注液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注液就是将电解液注入二次电池内部,从而使得电解液在二次电池的正极与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通常,电解液储存在储液罐中,在注液过程中,首先通过定量泵将一定量的电解液从储液罐输送至注液杯中,然后,打开注液阀,使注液杯与电池内部连通,在压力作用下,电解液经由注液杯注入电池内部。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注液组件12包括杯体124和杯盖125,杯体具有第一容置腔122,第一容置腔122用来容纳电解液,杯盖125盖合在杯体124上。在非注液过程中,为了保持二次电池抽真空后的负压状态以及避免电解液进入二次电池,杯盖125具有第二容置腔1251,第二容置腔1251的上端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开口1251a,下端开设有与第一容置腔122连通的第二开口1251b,第二容置腔1251内设置有单向阀15、密封套16、密封头17、限位块18以及弹性元件19。单向阀15为中空结构且内部具有一内腔152,单向阀15的上端呈开放状态,其内径稍大于注液针14的外径,以使注液针14可插入单向阀15内,单向阀15的下端底面封闭,靠近底面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液孔154,密封套16密封设置在单向阀15的上端的外围与第一开口1251a之间,单向阀15能够相对密封套16滑动,且在滑动的过程中,密封套16与第一开口1251a保持密封。密封头17固定在第一容置腔122的底壁且开设有与第二开口1251b对应的通孔172,单向阀15的下端密封的容置于该通孔172内,当单向阀15位于最上面的位置时,单向阀15的出液孔154与通孔172的侧壁相抵接并实现密封。

然而,上述注液组件12的结构复杂,一方面,这会造成注液组件12的维修难度较高,且日常维护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单向阀15的出液孔154距离杯体124的底部距离较大,当电解液输入至杯体124中时,电解液容易产生飞溅。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液组件以及注液机,结构简单,维修和维护相对容易,且缓解了电解液的飞溅现象。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注液组件,包括注液杯、堵液杆以及导液管,

所述注液杯包括进液孔、出液孔以及储液腔,电解液能够从所述进液孔进入所述储液腔内,并经由所述出液孔注入二次电池,

所述导液管的一端插接于所述进液孔内,另一端朝所述出液孔的一侧延伸。

所述注液杯还包括穿过孔,所述堵液杆的一端经由所述穿过孔伸入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堵液杆具有移动行程,在所述移动行程中,所述堵液杆密封所述出液孔。

优选的,所述注液杯包括杯体以及杯盖,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盖合形成所述储液腔,所述杯盖上开设有所述进液孔以及所述穿过孔,所述杯体上开设有所述出液孔。

优选的,所述储液腔为柱形腔,所述进液孔以及所述出液孔分别连通于所述储液腔的轴向的两端,所述导液管沿所述储液腔的轴向延伸,且所述导液管伸入所述储液腔的长度大于所述储液腔的轴向长度的1/2。

优选的,所述导液管为柔性管。

优选的,所述堵液杆包括堵液杆本体以及密封头,所述密封头设置于所述堵液杆本体的端部且为柔性体,在所述移动行程中,所述密封头密封所述出液孔。

优选的,所述堵液杆本体为实心杆。

优选的,所述出液孔为圆形孔,所述密封头为锥形结构,所述锥形结构的小端正对所述出液孔。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杯盖上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具有导向孔,在所述移动行程中,所述堵液杆在所述导向孔中移动。

优选的,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连接于所述杯盖,所述防护件上开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穿过孔连通,所述第二孔与所述进液孔连通,

所述堵液杆依次经由所述第一孔、所述穿过孔伸入所述储液腔内。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注液机,包括至少一组注液组件,所述注液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注液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注液组件,包括注液杯、堵液杆以及导液管,注液杯包括进液孔、出液孔、储液腔以及穿过孔,导液管的一端插接于进液孔中,另一端朝出液孔的一侧延伸,堵液杆的一端经由穿过孔伸入储液腔内,堵液杆具有移动行程,在移动行程中,堵液杆密封出液孔。该方案中,一方面,当二次电池处于非注液状态时,堵液杆朝出液孔的一侧移动并密封出液孔,此时,二次电池与出液孔被隔离,以此避免电解液注入二次电池内部,实现上述功能的注液组件的结构简单,维修和维护相对容易,另一方面,导液管的设置使得进入进液孔的电解液首先沿着导液管流动,由于导液管的导向作用以及限流作用,缓解了电解液直接由进液孔流入储液腔时与注液杯发生较大的冲击的现象,减少了电解液的飞溅。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注液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液组件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液组件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注液杯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图1中:

12-注液杯;

122-第一容置腔;

124-杯体;

125-杯盖;

1251-第二容置腔;

1251a-第一开口;

1251b-第二开口;14-注液针;

15-单向阀;

152-内腔;

154-出液孔;

16-密封套;

17-密封头;

172-通孔;

18-限位块;

19-弹性元件。

图2-4中:

2-注液杯;

2a-杯体;

2b-杯盖;

21-进液孔;

22-出液孔;

23-储液腔;

24-穿过孔;

3-堵液杆;

31-堵液杆本体;

32-密封头;

4-导液管;

5-导向件;

6-防护件;

61-第一孔;

62-第二孔;

7-二次电池。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2-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注液组件,包括注液杯2、堵液杆3以及导液管4。注液杯2内能够存储一定量的电解液,电解液经由注液杯2注入二次电池7。

具体地,注液杯2通常包括进液孔21、出液孔22以及储液腔23,电解液从进液孔21进入储液腔23内,并经由出液孔22注入二次电池7。

注液杯2还包括穿过孔24,堵液杆3的一端通过穿过孔24伸入储液腔23内,堵液杆3具有移动行程,在该移动行程中,堵液杆3能够密封出液孔22。堵液杆3的作用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二次电池7需要在注液前抽真空,当抽真空时,注液杯2的注液嘴正对二次电池7的注液口,注液嘴与出液孔22连通,此时,进液孔21、储液腔23以及出液孔22的连通通道为抽真空时的通道,当抽真空完成后,堵液杆3密封出液孔22,使此连通通道关闭,此时,二次电池7内部可以保持在负压状态;另一方面,当向注液杯2中输送电解液时,堵液杆3密封在出液孔22处,可以防止注液杯2内电解液未打到固定量时流入二次电池7内。

此外,本申请将导液管4的一端插接于进液孔21内,另一端朝出液孔22的一侧延伸,当电解液从进液孔21流入储液腔23时,电解液首先沿着导液管4流动,且由于导液管4的导向作用以及限流作用,缓解了电解液直接由进液孔21流入储液腔23时与注液杯2发生较大冲击的现象,减少了电解液的飞溅。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注液组件的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和维护,且电解液的飞溅现象得到缓解。

在以上的描述中,进液孔21和出液孔22在注液杯2上的开设位置不被限定,根据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注液杯2包括杯体2a以及杯盖2b,杯盖2b与杯体2a盖合形成储液腔23。杯盖2b上开设有进液孔21以及穿过孔24,杯体2a上开设有出液孔22。此方案中,进液孔21和出液孔22的布置合理,便于电解液的输入与输出。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进液孔21和出液孔22还可以全部设置在杯体2a上。注液孔21可以设置为阶梯结构,大端位于远离储液腔23的一侧,小端位于靠近储液腔23的一侧,以方便注液针与注液孔21的配合。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储液腔23为柱形腔,进液孔21以及出液孔22分别连通于储液腔23的轴向的两端,为了进一步减少电解液的飞溅,导液管4沿储液腔23的轴向延伸,且导液管4伸入储液腔23的长度大于储液腔23的轴向长度的1/2,这样一来,导液管4的出口端与杯体2a的距离进一步减小,在电解液流入储液腔23的较大一段行程中,电解液被局限在导液管4内,减小了电解液的重力加速度,因此,电解液飞溅的现象进一步得到缓解。

需要说明的是,导液管4可以采用刚性管,例如玻璃管或金属管等。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与进液孔21配合安装,还可以将导液管4设置为柔性管,例如铁氟龙管等耐腐蚀性的柔性管,此时,导液管4与进液孔21可采用过盈配合,且能够保证过盈量。

堵液杆3用于密封出液孔22,根据一个实施例,堵液杆3包括堵液杆本体31以及密封头32,密封头32设置于堵液杆本体31的端部且为柔性体,在堵液杆3的移动行程中,密封头32密封出液孔22。该方案中,考虑堵液杆3只通过其端部密封出液孔22,因此,为了简化设置,重点将密封头32的部位设置成柔性体,当密封头32密封出液孔22时,可以通过柔性体在接触力的作用下能够变形这一特性来增加密封性能,保证密封效果。

此外,为了使堵液杆3具有承受较大密封力的能力,本申请选用的堵液杆本体31为实心杆,由于实心杆的强度和刚度均较强,相应地,其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较强。当然,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情况下,堵液杆本体31也可以采用空心杆。进一步,为了减小由于制造偏差导致密封性差这一缺陷,本申请设置出液孔22为圆形孔,密封头32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小端正对出液孔22。这样设置后,当密封头32与出液孔22密封配合时,密封头32能够伸入出液孔22中,且锥形结构的密封头32可以弥补两者的制造偏差,保证两者即使存在制造偏差依然能够紧密接合。

其中,堵液杆本体31可以采用不锈钢等材料加工而成,密封头32可以采用氟橡胶或者三元乙丙橡胶等材料制成。

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堵液杆3在移动行程中的稳定性,注液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杯盖2b上的导向件5,导向件5具有导向孔,在堵液杆3的移动行程中,堵液杆3在导向孔中移动。一方面,导向件5可以为堵液杆3的移动提供导向,以减少在移动行程中的偏斜;另一方面,导向件5还可以避免堵液杆3与注液杯2直接接触,以此延长注液杯2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注液组件还包括防护件6,防护件6连接于杯盖2b,防护件6上开设有第一孔61和第二孔62,第一孔61与穿过孔24连通,第二孔62与进液孔21连通,堵液杆3依次经由第一孔61、穿过孔24伸入储液腔23内。此方案中,防护件6可以采用耐磨材料或耐腐蚀材料制成,由于在注液过程中,注液针或电解液等频繁与注液杯2接触,防护件6的增设可以减少注液针、电解液与注液杯2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注液针对注液杯2磨损和腐蚀。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注液机,该注液机包括至少一组注液组件,此注液组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注液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