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2335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极端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线端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极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电网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广,电器电子设备越来越丰富,在很多应用场合避免不了要用到接线端子,在一些振动机械、汽车汽车等振动设备上,接线端子都是用螺丝拧在电极上,一方面安装起来费时费力,效率低,另外一方面在持续不规则振动的作用下,连接位置容易出现松动,导致电性连接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极端子,用来实现快速安装,保证了在振动作用下电性连接稳定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极端子,包括电极本体、电极触杆、压簧和接线端子,所述电极本体上设有电极柱,且所述电极柱内部设有圆柱空腔,所述电极触杆下端与圆柱空腔连接,所述压簧套在电极柱上,在压簧张力作用下,压簧上端常态下与电极触杆接触,下端与电极本体接触,所述接线端子可与电极触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上设有卡接孔,接线端子通过卡接孔与电极触杆连接,此时压簧上端则与接线端子的下端接触。

优选的,所述电极触杆上端设有膜片弹簧,下端设有挡环,且电极触杆通过挡环与圆柱空腔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簧的横截面最大尺寸大于卡接孔的直径尺寸。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极端子,包括电极本体、电极触杆、压簧和接线端子,所述电极本体上设有电极柱,且所述电极柱内部设有圆柱空腔,所述电极触杆下端与圆柱空腔连接,所述压簧套在电极柱上,在压簧张力作用下,压簧上端常态下与电极触杆接触,下端与电极本体接触,所述接线端子可与电极触杆连接;所述接线端子上设有卡接孔;所述电极触杆上端设有膜片弹簧,下端设有挡环,且电极触杆通过挡环与圆柱空腔连接所述压簧的横截面最大尺寸大于卡接孔的直径尺寸,将接线端子上的卡接孔往膜片弹簧上按压,膜片弹簧会向下变形直到接线端子套入电极触杆上,然后在压簧的作用下稳定连接,实现快速安装;所述接线端子通过卡接孔与电极触杆连接,在压簧张力的作用下,此时压簧上端则与接线端子的下端接触,且通过压簧可以平衡来自振动机械传来的机械振动,保证了接线端子与电极触杆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该电极端子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接线端子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电极本体;2、电极触杆;3、压簧;4、接线端子;10、电极柱;10-1、圆柱空腔;20、膜片弹簧;21、挡环;40、卡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极端子,用来实现快速安装,保证了在振动作用下电性连接稳定可靠。

具体的说,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电极本体1、电极触杆2、压簧3和接线端子4,如图1所示,所述电极本体1上设有电极柱10,且所述电极柱10内部设有圆柱空腔10-1,所述电极触杆2下端与圆柱空腔10-1连接,所述压簧3套在电极柱10上,在压簧3张力作用下,压簧3上端常态下与电极触杆2接触,下端与电极本体1接触,所述接线4可与电极触杆2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接线端子4上设有卡接孔40,接线端子4通过卡接孔40与电极触杆2连接,此时压簧3上端则与接线端子4的下端接触。

如图1所示,所述电极触杆2上端设有膜片弹簧20,下端设有挡环21,且电极触杆2通过挡环21与圆柱空腔10-1连接。所述压簧3的横截面最大尺寸大于卡接孔40的直径尺寸。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具体工作方式进行阐述:

该电极端子,包括电极本体1、电极触杆2、压簧3和接线端子4,所述电极本体1上设有电极柱10,且所述电极柱10内部设有圆柱空腔10-1,所述电极触杆2下端与圆柱空腔10-1连接,所述压簧3套在电极柱10上,在压簧3张力作用下,压簧3上端常态下与电极触杆2接触,下端与电极本体1接触,所述接线端子4可与电极触杆2连接;所述接线端子4上设有卡接孔40;所述电极触杆2上端设有膜片弹簧20,下端设有挡环21,且电极触杆2通过挡环21与圆柱空腔10-1连接,所述压簧3的横截面最大尺寸大于卡接孔40的直径尺寸,将接线端子4上的卡接孔40往膜片弹簧20上按压,膜片弹簧20会向下变形直到接线端子4套入电极触杆2上,然后在压簧3的作用下稳定连接,实现快速安装;所述接线端子4通过卡接孔40与电极触杆2连接,在压簧3张力的作用下,此时压簧3上端则与接线端子4的下端接触,且通过压簧3可以平衡来自振动机械传来的机械振动,保证了接线端子4与电极触杆2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