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溃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7063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钮溃缩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钮溃缩结构。



背景技术:

公告号为CN204102772U的中国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旋钮按键装置,该旋钮按键装置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PCB板的旋钮部和支撑所述PCB板的底盖,所述PCB板上设置有镂空结构,所述旋钮按键装置包括用于在所述旋钮部朝向所述PCB板移动时能够将所述镂空结构切断的切断结构,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使镂空结构断裂,从而利用有限的空间来满足有效的溃缩。该旋钮按键装置通过使镂空结构断裂来完成溃缩动作,然而,这种溃缩方式一方面会对PCB板造成破坏,另一方面,由于镂空结构的存在,PCB板的电路设计会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旋钮溃缩结构,该溃缩结构结构简单,可减少对PCB板的破坏,而且能使PCB板的电路设计更加灵活。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溃缩结构,包括旋钮组件、PCB板和后壳体,所述旋钮组件与PCB板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内部的边缘处设有若干个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的两端分别为接触端和固定端,所述第一弹片在接触端和固定端之间设有倾斜面,所述接触端与PCB板接触,用于支撑PCB板,所述固定端与后壳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当所述旋钮组件受外力撞击时,所述PCB板脱离所述接触端并与所述倾斜面接触,所述旋钮组件和PCB板沿所述倾斜面向后壳体的内部溃缩,所述第一弹片受PCB板挤压而发生形变。

优选地,所述倾斜面与所述后壳体的底面形成有夹角β,所述夹角β的开口方向面向PCB板,所述夹角β的大小为95-110度°。

优选地,所述后壳体的底面设有第二弹片、与第二弹片形状相适应的镂空槽,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与后壳体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片的另一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PCB板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垂直于所述第二弹片表面;当PCB板向后壳体的内部溃缩时,所述支撑柱向后退,所述第二弹片发生形变并通过所述镂空槽从所述后壳体的底面伸出。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片的形状为U型。

优选地,所述后壳体包括上边缘和下边缘,所述第一弹片设置在所述上边缘和下边缘处。

优选地,所述上边缘和下边缘在与所述第一弹片的位置对应处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为所述第一弹片的形变提供充足空间。

优选地,所述旋钮溃缩结构还包括前壳体,所述后壳体的上边缘和下边缘设有若干凸出件,所述凸出件设有扣孔,所述前壳体在扣孔位置对应处设有与扣孔配合的卡扣,使前壳体和后壳体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钮溃缩结构通过设置在后壳体内的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和支撑柱来完成PCB板的整体溃缩,能有效减少对PCB板的破坏,提高PCB板的重复利用率,同时还能使PCB板的电路设计更加灵活。而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钮溃缩结构的结构简单,有利于普及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旋钮溃缩结构的立体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旋钮溃缩结构的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在进行溃缩动作前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旋钮溃缩结构的剖视图,图中未图示前壳体;

图4是在完成溃缩动作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旋钮溃缩结构的剖视图,图中未图示前壳体。

附图标记:

1-旋钮组件、2-PCB板、3-后壳体、31-第一弹片、311-接触端、312-固定端、313-倾斜面、32-第二弹片、33-支撑柱、34-凸出件、341-扣孔、342-导向槽、35-镂空槽、36-缺口、37-上边缘、38-下边缘、4-前壳体、41卡扣、42-伸出孔、43-止挡件、44-导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旋钮溃缩结构,包括旋钮组件1、PCB板2、后壳体3和前壳体4。旋钮组件1和PCB板2固定连接,优选地,旋钮组件1和PCB板2的固定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继续如图1所示,后壳体3包括上边缘37和下边缘38,上边缘37和下边缘38设有若干凸出件34,凸出件34设有扣孔341和导向槽342。前壳体4的前端面设有伸出孔42,前壳体4的外侧面设有卡扣41、止挡件43和导向条44。卡扣41的设置位置与扣孔341的位置相对应,伸出孔42的设置位置与旋钮组件1的位置相对应,导向条44的设置位置与导向槽342的位置相对应。

在安装所述旋钮溃缩结构时,旋钮组件1穿过伸出孔42,以方便用户对旋钮组件1进行操作;卡扣41与扣孔341配合安装在一起,使得前壳体4和后壳体3固定连接;导向条44和导向槽342配合,方便对准前壳体4和后壳体3的安装位置;止挡件43会与凸出件34抵接,以防止由于安装失误使前壳体4嵌入后壳体3内部。

如图1、图2所示,后壳体3的上边缘37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片31,下边缘38也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片31。需要注意的是,上边缘37处的第一弹片31的个数或下边缘38处的第一弹片31的个数可根据旋钮溃缩结构的具体结构来决定,同样地,每两个第一弹片31之间的相隔距离也根据旋钮溃缩结构的具体结构来决定。第一弹片31的两端分别为接触端311和固定端312,第一弹片31在接触端311和固定端312之间设有倾斜面313。固定端312与后壳体3底面固定连接,接触端311与PCB板2接触,接触端311用以支撑PCB板2。

如图3所示,倾斜面311与后壳体3的底面形成有夹角β,夹角β的开口方向面向PCB板2,夹角β的大小为95-110度°,优选地,夹角β为100°。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夹角β的大小是指,在所述旋钮溃缩结构进行溃缩动作前夹角β的角度范围。需要注意的是,角度β的大小不宜过大,当夹角β过大时,在PCB板2向后壳体3的内部溃缩的过程中,第一弹片31受到的挤压力也会越大,这样会导致固定端312与后壳体3的底面断开,使得PCB板2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安装位置。夹角β也不宜过小,因为当夹角β过小时,若要使PCB板2向后壳体3的内部溃缩,旋钮组件1需要受到更大的外力撞击。旋钮组件1受到的外力通常来自于用户,若夹角β过小,旋钮组件1对用户的伤害将增大。

如图1-4所示,后壳体3的上边缘37和下边缘38在与第一弹片31的位置对应处设有缺口36,缺口36用于为第一弹片31的形变提供充足空间。缺口36的形状优选为L型。

如图2所示,后壳体3的底面还设有第二弹片32、与第二弹片32形状相适应的镂空槽35,第二弹片32和镂空槽35设置后壳体3底面的中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片32的形状不唯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片32的形状为U型。第二弹片32的一端与后壳体3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片32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柱33,支撑柱33垂直于第二弹片32表面,支撑柱33与PCB板2接触,用以支撑PCB板2。镂空槽35用于为第二弹片32的活动腾出充足空间,当PCB板2向后壳体3的内部溃缩时,支撑柱33向后退,第二弹片32发生形变并通过镂空槽35从后壳体3的底面伸出。

如图3所示,当旋钮溃缩结构处于正常状态时,即旋钮溃缩结构没有进行溃缩动作时,支撑柱33和第一弹片31的接触端311支撑PCB板2,第二弹片32的表面与后壳体3的底面平行。如图4所示,当旋钮溃缩结构受外力撞击时,旋钮溃缩结构进行溃缩动作,PCB板2脱离第一弹片31的接触端311,旋钮组件1和PCB板2沿倾斜面313向后壳体3的内部溃缩,第一弹片31受PCB板2挤压而发生形变,所述第一弹片31的形变为弹性形变,第一弹片31的接触端311通过缺口36向后壳体3的外部伸出。在旋钮溃缩结构进行溃缩动作的过程中,支撑柱33始终与PCB板2接触,因此当PCB板2向后壳体3的内部溃缩时,支撑柱33会向后退,第二弹片32发生形变并通过镂空槽35从后壳体3的底面伸出,所述第二弹片32的形变为弹性形变。

为了使旋钮组件1和PCB板2恢复到原来的安装位置,用户可按压支撑柱33的底部,即按压第二弹片32伸出到后壳体3底面外侧的部分,由于按压力和弹力的作用,旋钮组件1和PCB板2会沿着倾斜面313滑动并恢复到原来的安装位置,第一弹片31和第二弹片32也会恢复到未进行溃缩动作前的位置,第一弹片31的接触端311与PCB板2接触。

本实施例的旋钮溃缩结构通过设置在后壳体3内部的第一弹片31、第二弹片32和支撑柱33来完成PCB板2的整体溃缩,能有效减少对PCB板2的破坏,提高PCB板2的重复利用率,同时还能使PCB板2的电路设计更加灵活。而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旋钮溃缩结构的结构简单,有利于普及使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