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超薄整流芯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45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大功率超薄整流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1)、金属基板(2)、4个左侧引脚(3)、4个右侧引脚(4)和环氧树脂塑封体(5),所述芯片(1)通过胶粘层(6)固定于金属基板(2)上表面,所述芯片(1)与每个左侧引脚(3)之间通过左金线(7)电连接,所述芯片(1)与每个右侧引脚(4)之间通过右金线(8)电连接,所述芯片(1)、金属基板(2)、左侧引脚(3)的内侧端和右侧引脚(4)的内侧端位于环氧树脂塑封体(5)内;

所述4个左侧引脚(3)从前向后依次为第一左侧引脚(31)、第二左侧引脚(32)、第三左侧引脚(33)和第四左侧引脚(34),所述4个右侧引脚(4)从前向后依次为第一右侧引脚(41)、第二右侧引脚(42)、第三右侧引脚(43)和第四右侧引脚(44);

所述第一左侧引脚(31)、第二左侧引脚(32)、第三左侧引脚(33)和第四左侧引脚(34)裸露出环氧树脂塑封体(5)部分均由左上水平部(9)、左折弯部(10)和左下水平部(11)首尾依次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右侧引脚(41)、第二右侧引脚(42)、第三右侧引脚(43)和第四右侧引脚(44)裸露出环氧树脂塑封体(5)部分均由右上水平部(12)、右折弯部(13)和右下水平部(14)首尾依次连接组成;

所述第一左侧引脚(31)和第三左侧引脚(33)的左上水平部(9)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左侧引脚(31)和第三左侧引脚(33)的左折弯部(10)高度相同,所述第二左侧引脚(32)和第四左侧引脚(34)的左上水平部(9)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左侧引脚(32)和第四左侧引脚(34)的左折弯部(10)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左侧引脚(31)、第三左侧引脚(33)的左上水平部(9)的长度大于第二左侧引脚(32)、第四左侧引脚(34)的左上水平部(9)的长度,所述第一左侧引脚(31)、第三左侧引脚(33)的左折弯部(10)的高度大于第二左侧引脚(32)、第四左侧引脚(34)的左折弯部(10)的高度;

所述第一右侧引脚(41)和第三右侧引脚(43)的右上水平部(12)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右侧引脚(41)和第三右侧引脚(43)的右折弯部(13)高度相同,所述第二右侧引脚(42)和第四右侧引脚(44)的右上水平部(12)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右侧引脚(42)和第四右侧引脚(44)的右折弯部(13)高度相同;

所述第一右侧引脚(41)、第三右侧引脚(43)的右上水平部(12)的长度大于第二右侧引脚(42)、第四右侧引脚(44)的右上水平部(12)的长度,所述第一右侧引脚(41)、第三右侧引脚(43)的右折弯部(13)的高度大于第二右侧引脚(42)、第四右侧引脚(44)的右折弯部(13)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超薄整流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侧引脚(31)、第三左侧引脚(33)的左上水平部(9)长度与第二左侧引脚(32)、第四左侧引脚(34)的左上水平部(9)长度相差0.2~2mm,所述第一右侧引脚(41)、第三右侧引脚(43)的右上水平部(12)长度与第二右侧引脚(42)、第四右侧引脚(44)的右上水平部(12)长度相差0.2~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功率超薄整流芯片,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左侧引脚(3)间隔为0.5mm~5mm,相邻所述右侧引脚(4)间隔为0.5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功率超薄整流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引脚(3)的左上水平部(9)和左折弯部(10)的夹角与左折弯部(10)和左下水平部(11)的夹角均为90°~120°,所述右侧引脚(4)的右上水平部(12)和右折弯部(13)的夹角与右折弯部(13)和右下水平部(14)的夹角均为90°~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功率超薄整流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左侧引脚(31)、第三左侧引脚(33)的左折弯部(10)的高度与第二左侧引脚(32)、第四左侧引脚(34)的左折弯部(10)的高度相差0.5mm~1.3mm,所述第一右侧引脚(41)、第三右侧引脚(43)的右折弯部(13)的高度大于第二右侧引脚(42)、第四右侧引脚(44)的右折弯部(13)的高度相差0.5mm~1.3mm。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