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晶闸管组件及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190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晶闸管组件及装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晶闸管组件及装配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软起动器的晶闸管组件安装是将晶闸管和散热件直接放在工作台面上安装,安装定位主要靠工人人为主观感觉判断,并且在螺栓紧固时震动较大,容易造成安装定位失准,导致晶闸管和散热器接触不良,现有的手工安装方式工作效率低下,产品不良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晶闸管组件装配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晶闸管组件装配机,其包括底座101,在底座101上设有从X轴方向对晶闸管组件的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定位的X向定位机构,以及从Y轴方向对晶闸管组件的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定位的Y向定位机构180,X向定位机构包括限位柱112,限位柱112上设有压紧机构120,压紧机构120包括压紧板122,限位柱112从X轴方向对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定位,压紧机构120从Z轴方向对晶闸管组件压紧。

可选的,所述Y向定位机构包括对第二散热件2定位的定位块105,以及对第一散热件1定位的第二定位块111;所述定位块105设置在底座101上,所述第二定位块111设置在限位柱112上。

可选的,所述底座101在定位块105的一侧设有限位块103,限位块103从Y轴方向对第二散热件2和第二散热件2中的压条5定位。

可选的,所述底座101上设有导向轨102,导向轨102从X轴方向对第二散热件2中的压条5定位,同时从Z轴方向对第二散热件2定位。

可选的,所述底座101上设有限位块103和两个导向轨102,两个导向轨102与限位块103连接围成与第二散热件2中的压条5配合的导向槽104,所述导向轨102的高度高于限位块103,在导向轨102与限位块103连接处形成从Y轴方向对第二散热件2进行定位的定位台阶106。

可选的,所述压紧机构120包括气缸121以及与气缸121连接的压紧板122,限位柱112上设有用于固定气缸121的支撑板113。

可选的,所述压紧板122上设有导向柱123,支撑板113上设有与导向柱123配合的导向套124。

可选的,所述压紧板122为U字形结构,其底边的中部与气缸121连接,底边的两侧与导向柱123连接,其两个侧边的端部底侧设有压紧块125,压紧块125能够伸入第一散热件1的第一固定槽11中。

可选的,所述晶闸管组件包括晶闸管3,以及分别设置在晶闸管3两端的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一散热件1的一端设有第一接线片,所述Y向定位机构设有与第一散热件1另一端配合定位的第二限位块111;所述第二散热件2上设有第二接线片,第二接线片设置在与第一接线片相反的一侧,所述底座101上设有定位块105、导向轨102和限位块103,导向轨102和限位块103形成定位台阶106,定位台阶106和定位块105分别从两侧与第二接线片配合定位,第二接线片上设有与定位块105配合的台阶面27。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晶闸管组件,其包括晶闸管3,以及分别设置在晶闸管3两端的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上设有定位柱,晶闸管3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上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31,第一散热件1上设有压板4,第二散热件2上设有压条5,压板4和压条5通过螺栓61连接;所述第一散热件1在远离第二散热件2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固定槽11,在第一固定槽11的两侧设有第一散热片12,所述压板4设置在第一固定槽11中;所述第二散热件2上设有第二固定槽21,在第二固定槽21的两侧设有第二散热片22,所述压条5设置在第二固定槽21中;所述第二散热件2上设有第二接线片,第二接线片设置在与第一接线片相反的一侧,第二接线片为U形,其包括第二上接线部24、第二下接线部25以及连接在第二上接线部24、第二下接线部25之间的第二连接部26,第二连接部26与第二散热件2连接,第二下接线部25的首端与第二连接部26连接,第二下接线部25首端的宽度大于其末端的宽度,在第二下接线部25的侧边形成台阶面27。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机在装配时,通过Y向定位机构180和限位柱112对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从Y轴和X轴在水平面内进行定位,然后通过限位柱112上的压紧机构120将晶闸管组件压紧,不仅装配的效率、精确度高,而且能够避免螺栓61紧固时的震动导致定位失效,保证了使晶闸管组件间的接触的精确性、可靠性,有助于晶闸管的散热,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机结构简单、体积紧凑、成本较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晶闸管组件装配机,通过限位柱112、定位块105和定位台阶106的配合,在水平面内对第二散热件2仅保留一个供人工操作的自由度,人工定位过程非常简单,然后基于第一散热件2配合其它零件定位,最后将晶闸管组件压紧,在提高装配效率和精确度的同时,又无需额外结构复杂以及价格昂贵的设备,最大化地降低了生产所耗费的成本,而且在简单的调整后便可以对晶闸管组件的变种进行装配,通用性也比较强。此外,所述压紧机构120包括气缸121以及与气缸121连接的压紧板122,通过气缸121进行驱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晶闸管组件在晶闸管3中通过大电流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在软启动器软起时,通过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能够有效地散发晶闸管3所产生的热量,同时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也能够作为电流的载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晶闸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晶闸管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晶闸管组件装配机定位压条时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晶闸管组件装配机定位第二散热件和晶闸管时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晶闸管组件装配机定位第一散热件时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晶闸管组件装配机螺栓、绝缘套和压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晶闸管组件装配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7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晶闸管组件装配机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晶闸管组件装配机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晶闸管组件包括晶闸管3,以及分别设置在晶闸管3两端的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上设有定位柱(图中未示出),晶闸管3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配合的定位孔31,第一散热件1上设有压板4,第二散热件2上设有压条5,压板4和压条5通过螺栓61连接,螺栓61依次穿过压板4、第一散热件1、第二散热件2和压条5。

本实用新型的晶闸管组件在晶闸管3中通过大电流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特别是在软启动器软起时,通过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能够有效地散发晶闸管3所产生的热量,同时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也能够作为电流的载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件1在远离第二散热件2的一侧上设有第一固定槽11,在第一固定槽11的两侧设有第一散热片12,所述压板4设置在第一固定槽11中,所述螺栓61的外侧设有绝缘套62;所述第一散热件1上设有第一接线片,第一接线片包括与第一散热件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4以及向外水平延伸设置的第一接线部15;所述第二散热件2在远离第一散热件1的一侧上设有第二固定槽21,在第二固定槽21的两侧设有第二散热片22,所述压条5设置在第二固定槽21中;所述第二散热件2上设有第二接线片,第二接线片为U形,其包括第二上接线部24、第二下接线部25以及连接在第二上接线部24、第二下接线部25之间的第二连接部26,第二连接部26与第二散热件2连接,第二下接线部25的首端与第二连接部26连接,第二下接线部25首端的宽度大于其末端的宽度,在第二下接线部25的侧边形成台阶面27。

如图3-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晶闸管组件装配机包括底座101,在底座101上设有从X轴方向对晶闸管组件的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定位的X向定位机构,以及从Y轴方向对晶闸管组件的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定位的Y向定位机构180,X向定位机构包括限位柱112,限位柱112上设有压紧机构120,限位柱112从X轴方向对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定位,压紧机构120从Z轴方向将晶闸管组件压紧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机在装配时,通过Y向定位机构180和限位柱112对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从Y轴和X轴在水平面内进行定位,然后通过限位柱112上的压紧机构120将晶闸管组件压紧,不仅装配的效率、精确度高,而且能够避免螺栓61紧固时的震动导致定位失效,保证了使晶闸管组件间的接触的精确性、可靠性,有助于晶闸管的散热,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机结构简单、体积紧凑、成本较低。

优选的,所述底座101上设有限位块103和导向轨102,限位块103从Y轴方向对第二散热件2和第二散热件2中的压条5定位,限位块103可以抵在压条5的一端定位,也可以抵在第二散热件2的第二连接部26定位;导向轨102从X轴方向对第二散热件2中的压条5定位,同时从Z轴方向对第二散热件2定位,导向轨102可以抵在压条5的两侧定位,也可以抵在第二散热件2的底侧定位。

更优选的,所述导向轨102为两条,两条导向轨102与限位块103连接围成与第二散热件2中的压条5配合的导向槽104,导向槽104的一端敞开,压条5可以插入导向槽105中定位,所述导向轨102的高度高于限位块103,在导向轨102与限位块103连接处形成从Y轴方向对第二散热件2进行定位的定位台阶106。

优选的,所述Y向定位机构180包括对第二散热件2定位的定位块105,以及对第一散热件1定位的第二定位块111,定位块105能够抵在第二散热件2的一侧进行定位,第二定位块111能够抵在第一散热件1的一侧进行定位。其中,所述第一散热件1的一端设有第一接线片,所述定位块105与第一散热件1另一端配合限位,将第二散热件2抵在定位块105上即可完成对第二散热件2在Y轴方向上的定位,将第一散热件1抵在第二定位块111上即可完成对第二散热件2在Y轴方向上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晶闸管组件装配机,结构非常的简单,体积小巧,通过限位柱112、定位块105和定位台阶106的配合,在水平面内对第二散热件2仅保留一个供人工操作的自由度,人工定位过程非常简单,然后基于第一散热件2配合其它零件定位,最后将晶闸管组件压紧,在提高装配效率和精确度的同时,又无需额外结构复杂以及价格昂贵的设备,最大化地降低了生产所耗费的成本,而且在简单的调整后便可以对晶闸管组件的变种进行装配,通用性也比较强。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105设置在底座101上,所述第二定位块111设置在限位柱112上。当然,定位块101也可以设置在限位柱112上,或者,定位块105和第二定位块111都设置在底座101上,但是出于晶闸管组件结构上的考虑,为了避让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端部上所设置的第一接线片和第二接线片,本实施例中定位块105设置在底座101上,第二定位块111设置在限位柱112上结构更为紧凑、也更为节省材料,强度更高、更可靠。

优选的,所述压紧机构120包括气缸121以及与气缸121连接的压紧板122,限位柱112上设有用于固定气缸121的支撑板113。气缸121可以带动压紧板122向下运动将晶闸管组件压紧。当然,也可以采用电缸或油缸,但是本实施例中通过气缸121进行驱动,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压紧板122上设有导向柱123,支撑板113上设有与导向柱123配合的导向套124,通过导向柱123与导向套124配合,能够使压紧板122在气缸121驱动下的动作更稳定,使压紧板122两侧的动作更协调,避免在压紧过程中迫使晶闸管组件移动。

优选的,所述压紧板122为U字形结构,其底边的中部与气缸121连接,底边的两侧与导向柱123连接,其两个侧边的端部底侧设有压紧块125,压紧块125能够伸入第一散热件1的第一固定槽11中与压板4配合。定位更准确,而且结构也比较简单,节省成本。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112之间设有支撑架114;所述限位柱112之间设有加强板115,加强板115与支撑板113连接。支撑架114和加强板115能够加强限位柱112和支撑板113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压紧机构120包括与气缸121的气管连接的电子阀126,以及与电子阀126连接的转换开关127,以及电源开关129和电源指示灯128,电子阀126、转换开关127、电源开关129和电源指示灯128设置在底座101上。

当按下电源开关129,电子阀126得电,电源指示灯128亮;转换开关127控制电子阀126的气流(正、反向气流)输出;电子阀126连接气缸121,控制气缸121的气流方向。当按下转换开关127,电子阀126输出反向气流,气缸121带动压紧板122向上运动,将压条5安装在导向槽104内,然后将第二散热件2水平安装在导向轨102上,第二散热件2紧贴限位柱112进行前后水平限位,第二散热件2右侧紧贴定位块105进行左右水平限位,将晶闸管3安装在第二散热件2上,通过晶闸管3自带的定位孔31和第二散热件2的定位柱进行径向限位;然后将第一散热件1安装在晶闸管3上,通过晶闸管3自带的定位孔31和第一散热件1定位柱进行径向限位,第一散热件1紧贴限位柱112进行前后水平限位,第一散热件1右侧紧贴第二定位块111进行左右水平限位;然后将压板4安装在第一散热件1上,安装绝缘套62穿过第一散热件1和第二散热件2,安装螺栓61穿过绝缘套62,安装螺钉61的末端会伸入压条5中,拧紧螺栓61时会将压条5提升,然后将整个晶闸管组件锁紧;然后按下转换开关127,电子阀126输出正向气流,气缸121带动压紧板122向下运动压紧晶闸管组件。然后拧紧螺栓61连接压条5,锁紧整个晶闸管组件,完成安装。再次按下转换开关127使电子阀126输出反向气流,气缸121带动压紧板122向上运动,按下电源开关129,切断工装电源,取下安装完成的晶闸管组件。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