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箱式蓄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200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箱式蓄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箱式蓄电池组。



背景技术:

电池有自己的最佳工作温度,一般在25℃左右电池性能表现良好。当使用环境温度过高时会导致电池失水严重和鼓胀变形,大大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导致电池容量严重不足,性能急剧下降。在对电池温度进行恒定控制时,能量的消耗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不能为了使电池组达到较佳的工作温度而牺牲大量的电池容量。在我国,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季节的环境温度差异很大,如何有效地解决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散热问题已成为电池应用领域的一大难题。

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05957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控温系统,包括蓄电池、连线、蓄电池存放装置,蓄电池存放装置中存放的蓄电池之间以及蓄电池与蓄电池存放装置之间有相变材料间隔。通过相变材料在高温环境中吸收热量、在低温环境中释放热量来达到目的。但该技术方案为被动式控温,当环境温度持续较高或较低时,相变材料缓冲能力有限,无法达到控温目的。

授权公告号为CN20535510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低温应用的锂离子蓄电池壳体,包括外壳体、位于外壳体顶部并与其配合使用的顶盖,还设有发热组件和紧贴外壳体外围设置的隔热保温层,若干锂离子蓄电池位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发热组件位于相邻所述锂离子蓄电池间;所述发热组件包括成对设置的隔板,以及位于相邻两个隔板间的加热板,所述隔板为网状结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发热组件加热以满足锂离子蓄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应用,但无法适用于高温环境下。

授权公告号为CN20233299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保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通信机组蓄电池恒温箱,包括箱体、蓄电池组、控温装置,所述蓄电池组置于箱体内,所述控温装置安装于箱体的侧面。该技术方案中控温装置为机柜空调,只适用于较大型且固定使用的蓄电池组,并不适用于规模较小或在运动状态下使用的蓄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缺乏合适的可控温的蓄电池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箱式蓄电池组。

一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箱式蓄电池组,包括箱体和多个并排装填在箱体内的单体蓄电池,相邻单体蓄电池之间、单体蓄电池和箱体之间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为中空结构,导热板的内腔具有折流挡板,从而形成蛇形换热介质通道,所述导热板两端设有与蛇形换热介质通道连通的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所述换热介质进口和换热介质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储液箱,所述管路上设有循环泵。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由金属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箱体包括槽体和盖体,所述导热板设于槽体内。

更优选的,所述盖体上设有提手。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所有侧面均设有隔热层。

优选的,所述的箱式蓄电池组,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于其中一个单体蓄电池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储液箱内设有制热/制冷装置。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的厚度不大于10mm。

本实用新型箱式蓄电池组通过导热板的设置帮助蓄电池进行温度控制,且导热板内部具有蛇形换热介质通道,热交换充分、迅速,控温效果好,升温和降温都能达到,低温和高温环境下均可使用,整个箱式蓄电池组体积并没有增加很多,不仅适用于静态环境,还适用于电动车等动态环境,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箱式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导热板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热板的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热板的密封垫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箱式蓄电池组,包括箱体1和多个并排装填在箱体内的单体蓄电池(图中未画出),相邻单体蓄电池之间、单体蓄电池和箱体1之间设有导热板2。

箱体1包括槽体11和盖体12(图1中两者未完全盖合),导热板2设于槽体11内。为了方便操作,盖体12上设有提手13。为了增加保温隔热的效果,箱体1的所有侧面,即槽体11的底面和四个侧面以及盖体12的内侧面,均设有隔热层14。隔热层14可以采用聚氨酯发泡材料。隔热层14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箱式蓄电池组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降低能耗。

导热板2为中空结构,其内腔具有折流挡板25,从而形成蛇形换热介质通道26,导热板2两端设有与蛇形换热介质通道26连通的换热介质进口27和换热介质出口28,换热介质进口27和换热介质出口28通过管路连接储液箱3。在一种优选情况下,所有导热板2先通过管路进行串联,然后位于第一块导热板2上的换热介质进口27通过进液管4连接储液箱3,最后一块导热板2上的换热介质出口28通过出液管5连接储液箱3。进液管4连接储液箱3的底部,出液管5连接储液箱3的顶部,然后循环泵6设置于进液管4上。导热板2由金属材料制成,以获得好的导热性。导热板2的厚度不大于10mm。

在一种优选情况下,导热板2由底板21和盖板22盖合形成,两者中间设有密封垫23。底板21和盖板22中间均向内凹陷,盖合时组成导热板2的内腔,底板21和盖板22上的折流挡板25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折流挡板25。底板21和盖板22的边缘均设有多个盖合时成对设置的螺孔24,使用螺栓将底板21和盖板22相互固定密封。换热介质进口27和换热介质出口28均设置在底板21上,这样两者能够保持结构完整,不漏液。

本实用新型箱式蓄电池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画出),温度传感器固定于其中一个单体蓄电池的表面。

储液箱3内设有制热/制冷装置7,用于对储液箱3内的换热介质进行升温或降温。储液箱3的顶面还设有注液口31,注液口31具有密封塞。需要时可以通过注液口31添加换热介质或者更换换热介质的种类。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箱式蓄电池组一般使用水作为换热介质,当然在寒冷的地方使用时也可以用油作为换热介质,将储液箱3加满换热介质后,由制热/制冷装置7对储液箱3中的换热介质进行升温或降温,通过循环泵6驱动换热介质从进液管4进入第一块导热板2上的换热介质进口27,然后换热介质在蛇形换热介质通道26流过对蓄电池进行升温或降温,然后从换热介质出口28出去依次经过后续导热板2,直到从最后一块导热板2上的换热介质出口28出来经出液管5回到储液箱3中,完成循环。本实用新型箱式蓄电池组适用范围广泛,在温度高的环境下通过对换热介质进行降温然后循环过程中换热介质对蓄电池进行降温处理,在温度低的环境下通过对换热介质进行升温然后循环过程中换热介质对蓄电池进行升温处理。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蓄电池的温度,然后将温度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控制制热/制冷装置7工作并同时控制循环泵6工作来控制换热介质的流速,达到精确控制温度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