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防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8893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线防水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线防水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线连接结构用于将不同的电源线进行连接,以实现电力传输。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铜扣将电源线进行连接实现相互导电,然后再连接处设置橡胶连接套将连接处进行覆盖,防止误触,发生漏电伤害。但是,在水环境或者潮湿环境中,电源线的连接成了一个较大的问题,现有的连接结构使用灌胶进行绝缘密封,但是,一旦绝缘层破裂或脱落,水会渗入电机中。

因此,需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密封的电线防水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电线防水连接结构,其包括电线和绝缘体,所述电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第一线束和包裹在第一线束外的第一绝缘套,所述第一线束包括第一连接端,其裸露在所述第一绝缘套外并通过浸锡处理;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第二线束和包裹在第二线束外的第二绝缘套,所述第一线束包括第二连接端,其裸露在所述第二绝缘套外并通过浸锡处理;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搭焊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绝缘体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密封在其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绝缘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空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置于该空腔内,并在所述空腔内通过灌胶的方式填充有灌封胶形成胶封体,所述胶封体将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包裹于其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封体将第一连接端处的部分所述第一绝缘套包裹在其中,所述胶封体将第二连接端处的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套包裹在其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空腔开设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端面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与所述空腔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封体与所述壳体的第一端面平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穿线孔和所述空腔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空腔和所述穿线孔连通,所述电线依次穿过所述穿线孔和所述密封槽并置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密封槽内填充有所述灌封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槽个数与所述穿线孔个数对应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线防水连接结构,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别浸锡,并通过搭焊进行固定连接,消除了线束之间的空隙,避免液体进入;通过绝缘体将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进行包裹,实现密封,起到有效的防水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线防水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线防水连接结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线防水连接结构中壳体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电线防水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电线防水连接结构包括壳体1、胶封体2和相连的两组电线,第一电线3的第一线束31和第二电线4的第二线束41通过铜扣5扣接在一起,实现连接,外部灌胶形成胶封体2进行密封。该种连接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防水问题,铜扣连接后,第一线束31和第二线束41中还有间隙,当壳体1或胶封体2破裂时,水会经过间隙渗入电机内,容易造成电力故障。

参考图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线防水连接结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一种电线防水连接结构包括绝缘体100和两组电线200,每组电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线210和第二导线220,第一导线210包括第一线束和包裹在第一线束外的第一绝缘套211,第一线束包括第一连接端212,其裸露在该第一绝缘套211外并通过浸锡处理,从而消除线束之间的空隙;第二导线220包括第二线束和包裹在第二线束外的第二绝缘套221,所述第一线束包括第二连接端222,其裸露在所述第二绝缘套221外并通过浸锡处理,从而消除线束之间的空隙。第一连接端212和第二连接端222通过搭焊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电连接,绝缘体100将第一连接端212和第二连接端222密封在其内部。

绝缘体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具体包括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第一端面111上开设有一空腔120,第二端面112上开设有两个穿线孔130,穿线孔130与空腔120连通,电线通过穿线孔130进入空腔120内。

第一导线210的第一连接端212从第一端面111直接置入空腔120内,第二导线220第二连接端222穿过穿线孔130并置于空腔120内,在该空腔内通过灌胶的方式填充灌封胶,使得灌封胶充满空腔120,从而形成胶封体140,胶封体140与壳体110的第一端面平齐。胶封体140将第一连接端212和第二连接端222包裹于其内部,并将第一连接端212处的部分第一绝缘套211和第二连接端222处的部分第二绝缘套221包裹在其中,实现了对该第一连接端212和第二连接端222的密封防水作用。

穿线孔130的孔径与根据电线的外部之间进行设置,使得线体刚好可以顺畅穿过穿线孔而不置于让灌封胶流出。

穿线孔130和空腔120之间还设置有密封槽150,密封槽150个数与所述穿线孔个数对应相同。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密封槽150,每个密封槽150与空腔120和对应的穿线孔130连通,第二导线220依次穿过穿线孔130和对应的密封槽150并置于空腔120中,密封槽150内填充有灌封胶,防止液体从穿线孔进入其中。当穿线孔个数大于1时,密封槽150单独与相应的穿线孔130连通,灌封胶进入每个密封槽150对相应的穿线孔进行单独封堵,密封槽之间互不影响,当其中一个密封槽150中灌封胶破裂,不会影响其他穿线孔处的密封。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线防水连接结构中壳体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绝缘体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具体包括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第一端面111上开设有一空腔120,第二端面112上开设有两个穿线孔130,穿线孔130与空腔120之间还设置有两个密封槽150,空腔120、穿线孔130和密封槽150三者相连通,电线依次穿过穿线孔130和密封槽150即可进入空腔120内。空腔120底部倒圆角121,有利于灌封胶充满空腔,避免出现灌封胶流不到的尖角。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