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式防倒供电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0615阅读:699来源:国知局
滑动式防倒供电接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能线路上用于对线路上预留的去皮裸露线段进行保护的滑动式防倒供电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能领域,安全是电力部门及电力工作者以及电能使用者时刻都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电力部门和电力工作者来说,供电时和设备、线路维护时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在进行线路维护检修过程中,一般需要作停电处理后再进行高空作业检修。但由于存在着在停电状态下一些企业会自行发电的情况,需要作防倒供电处理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此外,电力部门在野外进行用电作业时,需要从就近的电路网络取得电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一般的做法是在电网线路中的适当位置预留去皮裸露线段。在进行线路检修维护时,将去皮裸露线段暴露出来,然后将地线线夹夹于去皮裸露线段,如发生倒供电,通过地线将电能引回大地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当需要就近用电时,将引电线线夹夹于去皮裸露线段即可。而在非检修维护时段或无需临时用电时,需要将去皮裸露线段覆盖好,防止导电线受到污染或由于导线裸露而增加能耗。

现有的做法是在去皮裸露线段设置护套,如公告号为CN103779806B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网防倒供电的方法及系统,它包括有防护外壳5,其由多个部分组成,安装时需要打开整个外壳,其结构复杂,操作不便,需要人工到达导线上进行施工,起安全性较低,配合也不够精确,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停电安装、操作,这会严重影响电能用户的生产和生活。如能设计一种无需停电、且操作简单的设备,则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且可远距离操作的滑动式防倒供电接地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上盖和外壳下盖,所述外壳上盖上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外壳上盖和所述外壳下盖通过所述锁紧装置相互配合成为一个圆筒体,所述外壳下盖上设置有拉动定位装置,所述圆筒体套设于导线的裸露部位,当需要接入地线时,通过所述拉动定位装置拉动所述圆筒体使导线的裸露部位暴露出来,当接线完毕后,通过所述拉动定位装置拉动所述圆筒体而覆盖导线的裸露部位。

上述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壳上盖和外壳下盖两部分组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来书,其结构及其简单;通过锁紧装置对外壳上盖和外壳下盖之间的配合进行锁紧,保证了安全性;而通过拉动定位装置的设置,则可通过外围的操作杆远距离操作,当需要接入地线或向外引电时,通过所述拉动定位装置拉动所述圆筒体使导线的裸露部位暴露出来,即可进行电线夹夹紧导线的操作;当接线完毕后,通过所述拉动定位装置拉动所述圆筒体重新覆盖导线的裸露部位,其操作及其简单快捷,大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大大地提升了安全性;当向外做引电操作时,无需停电即可实现引电工作,其大大地提升了电能的控制与管理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分别铰接于所述外壳上盖两端上的两片弹簧夹,两片所述弹簧夹的横截面均呈圆弧状,在所述弹簧夹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卡座,在所述外壳下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座相配合的扣座,在所述弹簧夹上还设置有防锁条,所述外壳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防锁条相适配的防锁棱,所述弹簧夹的非铰接端设置有手柄。

上述方案可见,采用弹簧夹作为锁紧装置的设置形式,其结构简单可靠;防锁条和防锁棱之间、卡座和扣座之间的配合设置,则是为了防止弹簧夹开合时卡住而无法顺畅地打开或合拢,在弹簧夹合拢的过程中,首先是防锁条和防锁棱相接触,这回产生一个反作用力而使弹簧夹较难合拢,在继续合拢的过程中,卡座和扣座相接触,而卡座带有一定的角度设置,在合拢时会存在一个咬合力,从而保证合拢的稳定和安全性;当需要打开弹簧夹时,手工拉动手柄,首先是卡座和扣座相分离,此时,防锁条和防锁棱之间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整个弹簧夹将迅速地打开,从而防止卡住而无法打开弹簧夹,大大地增加了操作的便捷性。

再进一步地,所述拉动定位装置包括与设置于所述外壳下盖上的窗口相配合的铰接块,所述铰接块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外围的操作杆相配合的拉动环,所述铰接块铰接于所述外壳下盖上。

上述方案可见,拉动定位装置采用铰接的形式,利用铰接块与外壳下盖上的窗口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远距离操作,无需工作人员接近导线操作,可实现不断电施工,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大大地方便了电能管理与控制。

又进一步地,所述铰接块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弹性凸起,在所述外壳下盖上且相对设置所述窗口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卡钉。

上述方案可见,在铰接块的内侧面设置弹性凸起,在铰接块与窗口相合拢时,弹性凸起将会顶在导线的裸露部位处,实现防滑,使整个装置始终位于导线的裸露部位起到有效的保护;而卡钉的设置则是防止在操作杆对整个装置进行拉动的过程中,通过卡钉与导线的裸露部位的边界处的绝缘层相卡紧而防止整个装置在被拉动的过程中被拉离导线的裸露部位太远,保证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再又一步地,在所述窗口的端面处设置有窗口凸起,所述铰接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窗口凸起相适配的窗口凹槽;所述外壳上盖的与所述外壳下盖相配合的面上设置有盖凹槽,在所述外壳下盖的相应的配合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盖凹槽相适配的盖凸棱。

上述方案可见,无论是窗口凸起与窗口凹槽的配合设置,还是盖凹槽与盖凸棱之间的配合设置,都是为了使得整个装置的配合更加精确紧凑,保证整个装置的密封性和安全性。

此外,滑动式防倒供电接地装置还包括有防水胶套,在安装所述防倒供电接地装置时,先在导线的裸露部位两端缠上防水胶套,在安装所述防倒供电接地装置。

由此可见,针对具有不同线径的导线,设置防水胶套能够使得导线与圆筒体之间的配合更加适合,使本装置能够满足不同场合的应用,当然,防水胶套的设置也能防止水分进入到导线的裸露部位而对导线造成侵蚀。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夹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加强筋。

上述方案可见,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大大地提升弹簧夹的刚性和稳定性,也大大地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状态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状态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外壳上盖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外壳下盖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弹簧夹的第一种视角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弹簧夹的第二种视角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所述铰接块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上盖1和外壳下盖2,所述外壳上盖1上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外壳上盖1和所述外壳下盖2通过所述锁紧装置相互配合成为一个圆筒体,所述外壳下盖2上设置有拉动定位装置,所述圆筒体套设于导线的裸露部位,当需要接入地线时,通过所述拉动定位装置拉动所述圆筒体使导线的裸露部位暴露出来,当接线完毕后,通过所述拉动定位装置拉动所述圆筒体而覆盖导线的裸露部位。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分别铰接于所述外壳上盖1两端上的两片弹簧夹3,两片所述弹簧夹3的横截面均呈圆弧状,在所述弹簧夹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卡座4,在所述外壳下盖2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座4相配合的扣座5,在所述弹簧夹3上还设置有防锁条6,所述外壳上盖1上设置有与所述防锁条6相适配的防锁棱7,所述弹簧夹3的非铰接端设置有手柄8。所述拉动定位装置包括与设置于所述外壳下盖2上的窗口9相配合的铰接块10,所述铰接块10的下侧面上设置有与外围的操作杆相配合的拉动环11,所述铰接块10铰接于所述外壳下盖2上。

所述铰接块10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弹性凸起12,在所述外壳下盖2上且相对设置所述窗口9的另一侧上设置有卡钉13。在所述窗口9的端面处设置有窗口凸起14,所述铰接块10上设置有与所述窗口凸起14相适配的窗口凹槽15。所述外壳上盖1的与所述外壳下盖2相配合的面上设置有盖凹槽16,在所述外壳下盖2的相应的配合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盖凹槽16相适配的盖凸棱1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防水胶套,在安装所述防倒供电接地装置时,先在导线的裸露部位两端缠上防水胶套,在安装所述防倒供电接地装置。所述弹簧夹3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加强筋1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结构简单,而特别结构的设置,使全部作业通过操作杆均在地面接地完成,无需人工到达导线裸露部位,当做引电处理时则无需停电,从根本上消除装置的安全隐患,避免工作人员触电及高空坠落的人身伤害。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其安全性极好。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能设备领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