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1372阅读:3341来源:国知局
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线材端部进行端子压接时,通常分为两个工艺步骤:一、在线材端部剥离一定长度的绝缘外皮;二、将待压接的端子套设于线材此端部,并通过压接动作,使得端子与线材无绝缘外皮包裹的部分压接在一起。

因为现有设备自动化程度有限,上述两工艺步骤大多分开进行,且均通过操作人员配合相关模具逐条线材进行加工,这样做不但使得产品的质量过多的依赖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且生产效率低下。

鉴于上述现有的线材在压接端子的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使得线材端部的端子压接可自动化的实现,有效的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包括送料装置、转换工作装置和推进装置,转换工作装置包括用于对来自送料装置的待压接端子进行夹取和压接的压接部,以及,用于对固定好的线材进行端部剥皮的剥线部;其中,压接部和剥线部固定在同一固定装置上,二者通过固定装置的转动实现往复的切换,推进装置用于控制固定装置在靠近或远离线材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固定块,两固定块通过同一转轴固定连接;

其中,固定块包括用于固定压接部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用于固定剥线部的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垂直设置,压接部关于线材对称设置的两压接块,以及剥线部关于线材对称设置的两切刀分别对称设置于两第一固定部和两第二固定部上。

进一步地,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还包括距离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压接块的压接深度,以及,切刀对线材外皮的切割深度;

其中,距离调节装置包括切刀与压接气缸和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连杆机构均与切刀与压接气缸连接,且连杆机构的末端设置有卡槽,压接块和切刀上均设置有与卡槽对应的卡块,在固定装置旋转的过程中,位于压接块和切刀上的卡块交替插入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地,连杆机构包括同步连杆和增力摆杆,同步连杆两端分别与切刀与压接气缸和增力摆杆转动连接,卡槽设置于增力摆杆末端,且增力摆杆靠近同步连杆一端转动固定。

进一步地,两固定块间设置有导向杆,用于对压接块和切刀的运动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还包括线材固定装置,用于对待进行剥皮和压端子的线材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上设置有铰接块,与推动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推动气缸的缸体与固定设置的支座铰接。

进一步地,送料装置通过端子轨道与压接部连接,压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对来自端子轨道的端子进行固定的承接部;

承接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模块,两模块分别通过两端子夹紧气缸推动,两模块贴合后,在贴合处形成如端子外形的缺口,用于对端子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端子夹紧气缸22固定于第一固定部上,且模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转换工作装置的设置,使得剥线部和压接部可以交替工作,节省了设备的空间,且通过二者共用的零部件有效的降低了设备成本,剥线部和压接部可通过目前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装置来实现,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系统和动力源可对二者的动作实现自动化的控制,从而使得线材端部的端子压接可自动化的实现,有效的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不含送料装置);

图5为图3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的结构示意图(不含送料装置);

图7为压接部和剥线部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推动气缸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送料装置1、端子轨道11、压接部2、模块21、端子夹紧气缸22、缺口23、剥线部3、推进装置4、固定装置5、固定块51、转轴52、第一固定部53、第二固定部54、导向杆55、铰接块56、推动气缸57、支座58、距离调节装置6、切刀与压接气缸61、连杆机构62、同步连杆62a、增力摆杆62b、固定装置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8,一种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包括送料装置1、转换工作装置和推进装置4,转换工作装置包括用于对来自送料装置1的待压接端子进行夹取和压接的压接部2,以及,用于对固定好的线材进行端部剥皮的剥线部3; 其中,压接部2和剥线部3固定在同一固定装置5上,二者通过固定装置5的转动实现往复的切换,为了保证设备的清洁性,本方案中采用气缸作为固定装置5转动的动力源,固定装置5上设置有铰接块56,与推动气缸57的活塞杆端部铰接,推动气缸57的缸体与固定设置的支座58铰接;推进装置4用于控制固定装置5在靠近或远离线材的方向上往复运动。

为了节省设备的成本,采用同一动力装置对压接部2和剥线部3提供动力,此方案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固定装置5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固定块51,两固定块51通过同一转轴52固定连接; 其中,固定块51包括用于固定压接部2的第一固定部53,以及,用于固定剥线部3的第二固定部54;第一固定部53和第二固定部54垂直设置,垂直的设置使得整个设备的布局和安装更加方便;压接部5关于线材对称设置的两压接块,以及剥线部3关于线材对称设置的两切刀分别对称设置于两所述第一固定部53和两所述第二固定部54上,通过上述设置,只需在固定的位置设置动力装置,而当第一固定部53和第二固定部54转动至与动力装置对应的位置时,即可通过同一动力装置分别为两压接块和两切刀提供相向运动的力,其中动力装置采用如下方式与两压接块和两切刀连接: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还包括距离调节装置6,用于调节压接块的压接深度,以及,切刀对线材外皮的切割深度;其中,距离调节装置包括切刀与压接气缸61和连杆机构62,切刀与压接气缸61即作为上述的动力装置,连杆机构62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连杆机构62均与切刀与压接气缸61连接,且连杆机构62的末端设置有卡槽,压接块和切刀上均设置有与卡槽对应的卡块,在固定装置5旋转的过程中,位于压接块和切刀上的卡块交替插入卡槽内,此方案无需借助多余的连接件,仅需在卡槽运动的过程中通过与卡槽接触的卡块侧面对卡块进行挤压,即可实现压接块和切刀的运动,固定块51间设置有导向杆55,用于对压接块和切刀的运动进行导向。

连杆机构62包括同步连杆62a和增力摆杆62b,同步连杆62a两端分别与切刀与压接气缸61和增力摆杆62b转动连接,卡槽设置于增力摆杆62b末端,且增力摆杆62b靠近同步连杆62a一端转动固定,上述连杆机构的设置可通过杠杆原理实现动力的放大,降低对动力源的要求,从而减低设备成本。

为了保证线材端子压接质量的稳定性,还包括线材固定装置7,用于对待进行剥皮和压端子的线材进行固定,此处的固定即包括线材的轴线位置,又包括线材伸出的长度。

本方案中,送料装置1采用振动筛,且在振动筛出口处设置推料气缸,用于保证每次准确送出一个待压接端子至压接部2,送料装置1通过端子轨道11与压接部2连接,压接部2上设置有用于对来自所端子轨道11的端子进行固定的承接部;承接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模块21,两模块21分别通过两端子夹紧气缸22推动,两模块21贴合后,在贴合处形成如端子外形的缺口23,用于对端子进行固定,根据不同形状的端子可设置不同的缺口形状,相对于直接通过压接部2即完成端子的固定又完成端子的压紧,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控制难度,端子夹紧气缸22固定于第一固定部53上,且模块21与导向杆55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四边形管状端子自动压接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固定装置5转动至剥线部3与线材固定装置7对应的方向上,将待压接端子的线材送入剥线部3,当送入的长度达到要求是,通过线材固定装置7将线材固定住,通过切刀与压接气缸61推动两同步连杆62a,两同步连杆62a带动增力摆杆62b绕固定之间转动,此时增力摆杆62b通过与切刀上卡块对应的卡槽,带动切刀沿导向杆55运动,两切刀沿线材径向方向切入线材内部,当切割深度达到预定要求时,切刀与压接气缸61停止运动,使得切刀保持此切割深度,此时,通过送料装置1向承接部输送一个待压接的端子,通过夹紧气缸22的推动,端子卡设于缺口23中;上述工作完成后,推进装置4带动整个固定装置5沿远离线材的方向运动,在切刀的阻挡将下线材的部分外皮被剥落,此时通过推动气缸57的推动作用,固定装置5旋转90°,使得压接部2转向与线材相对的方向上,通过推进装置4带动整个固定装置5沿靠近线材的方向运动,线材被插入端子内,此时两压接块上的卡块对应卡入增力摆杆62b的卡槽内,重复上述操作,即可通过对端子的挤压,使得产生形变从而固定于线材上,真个过程无需人工参与,降低了操作人员因操作水平的差异性而造成的产品质量波动,且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更具使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