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耐压低漏磁的CD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6620阅读:8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耐压低漏磁的CD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具有高耐压低漏磁的CD变压器。



背景技术:

CD变压器由两个“C”形铁心组和构成,其材料选用高磁通低铁损取向硅钢带卷绕而成,在气体保护环境下真空退火处理,采用低应力高粘度、真空浸漆烘干,或者环氧树脂浸透,切割后精密研磨,确保性能得到较好的恢复,外型主要分为单相、三相两种,具有低损耗和高磁饱和的优点。

对于CD变压器,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初次级的绝缘性,一般把初级线包和次级线包分别绕在CD铁芯的直线部分。但这种绕线方法会使变压器的漏感增加,降低能量传输效率。

为了减少CD变压器的漏感,提高能量传输效率,可采用图2的绕先方法,即把初级线包绕在两个直边的内侧,而把次级线包绕在初级的外侧,二者之间采用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层进行隔离。此方法减少了漏感并提高了能量传输效率,但会降低初次级的耐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耐压低漏磁的CD变压器,以提高CD变压器的初次级耐压同时不降低变压器的传输效率。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高耐压低漏磁的CD变压器,包括一个CD铁芯、初级线包和次级线包,其特征在于:

变压器初级端的初级线包分成初级端第一个线包和初级端第二个线包,同样,变压器次级端的次级线包分成次级端第一个线包和次级端第二个线包;

初级端第一个线包的同名端和初级端第二个线包的异名端相接,初级端第一个线包的异名端和初级端第二个线包的同名端作为CD变压器的输入端;同样,次级端第一个线包的同名端和次级端第二个线包的异名端相接,次级端第一个线包的异名端和次级端第二个线包的同名端作为CD变压器的输出端;

初级端第一个线包以及次级端第一个线包绕在CD铁芯一侧直线部分,且初级端第一个线包在上,次级端第一个线包在下,二侧的同名端都在线包的上端;

初级端第二个线包以及次级端第二个线包绕在CD铁芯另一侧直线部分,且初级端第二个线包在下,次级端第二个线包在上,二侧的同名端都在线包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具有高耐压低漏磁的CD变压器,将初级线包和次级线包都分成两个,然后,将二者的第一个线包绕在CD铁芯一侧直线部分,并且初级的在上次级的在下,同名端均在上端,第二个包绕在CD铁芯另一侧直线部分,并且次级的在上初级的在下,同名端均在下端,再将二者的的第一个线包的同名端与第二个线包的异名端连接,对于初级线包,未连接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作为输入端,对于次级线包,未连接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作为输出端。这样,由于初级线包次级线包上下绕在CD铁芯的一侧,这样二者之间间隔比较开,初次级耐压高,同时,二者都在分别都在一侧,漏磁也减小,能量传输效率也不会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CD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CD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高耐压低漏磁的CD变压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原理图;

图4是图3所示具有高耐压低漏磁的CD变压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在以下的描述中,当已知功能和设计的详细描述也许会淡化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时,这些描述在这里将被忽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高耐压低漏磁的CD变压器包括CD铁芯1、初级线包2和次级线包3。

变压器初级端的初级线包2分成初级端第一个线包201和初级端第二个线包202,同样,变压器次级端的次级线包3分成次级端第一个线包301和次级端第二个线包302;

如图3所示,初级端第一个线包的同名端201和初级端第二个线包202的异名端相接,初级端第一个线包201的异名端和初级端第二个线包202的同名端作为CD变压器的输入端;同样,次级端第一个线包301的同名端和次级端第二个线包302的异名端相接,次级端第一个线包301的异名端和次级端第二个线包302的同名端作为CD变压器的输出端。

如图2所示初级端第一个线包201以及次级端第一个线包301绕在CD铁芯 1一侧直线部分,且初级端第一个线包201在上,次级端第一个线包301在下,二侧的同名端(用数字1表示同名端,2表示异名端)都在线包的上端;

初级端第二个线包202以及次级端第二个线302包绕在CD铁芯1另一侧直线部分,且初级端第二个线包202在下,次级端第二个线包302在上,二侧的同名端都在线包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高耐压低漏磁的CD变压器的创新在于,将初级线包2和次级线包3都分成两个,然后,将二者的第一个线包201、301绕在CD铁芯1一侧直线部分,并且初级的201在上次级的301在下,同名端均在上端,第二个包绕202、302在CD铁芯1另一侧直线部分,并且次级的302在上初级202的在下,同名端均在下端,再将二者的的第一个线包201、301的同名端与第二个线包202、302的异名端连接,对于初级线包2,未连接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作为输入端,对于次级线包3,未连接的同名端与异名端作为输出端。这样,由于初级线包2次级线包3上下绕在CD铁芯1的一侧,这样二者之间间隔比较开,初次级耐压高,同时,二者都在分别都在一侧,漏磁也减小,能量传输效率也不会减小。

尽管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