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4816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配件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外壳。



背景技术:

电磁继电器作为电路中的“自动开关”,已经是诸多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元件之一;电磁继电器大都包括电磁铁组件、触点组件及外壳,电磁铁组件及触点组件均装设在外壳内,电磁铁组件用于控制触点组件的导通或断开。

在电磁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外壳内的温度常常会升高,如此,外壳内的空气就会膨胀;此外,电磁继电器在使用过程中亦会产生额外的气体,实际使用时,需要将外壳与外界连通,以排出外壳内受热膨胀的气体或者额外产生的气体;如果外壳与外界连通,外界的潮湿空气就会进入外壳内,进而影响电磁继电器的正常使用,严重者还会导致电磁继电器外壳内的电子元件因短路而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外壳,容置盲孔内的配件经由容置盲孔、储水槽、透气孔与外界的空气连通,实现继电器的透气功能,外界的潮湿空气经由透气孔进入壳体内并凝结成水滴落入储水槽内,避免外界的潮湿空气携带的水汽进入容置盲孔内,实现继电器的防水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外壳,包括壳体,壳体具有上壁、下壁、连接上壁与下壁的侧壁,壳体设有容置盲孔、透气孔、连通容置盲孔与透气孔的储水槽,容置盲孔自下壁凹设而成,透气孔自侧壁凹设而成,壳体设有位于容置盲孔内的隔离板,隔离板与侧壁连接,隔离板与侧壁围设形成储水槽,透气孔与储水槽的底壁间隔设置,储水槽靠近上壁的一端与容置盲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隔离板包括底板部及侧板部,底板部与侧板部相交设置,底板部、侧板部及侧壁围设形成储水槽,透气孔与底板部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侧板部遮挡透气孔,沿下壁至上壁的方向,侧板部的顶端与底板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透气孔与底板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侧板部靠近上壁的一端与上壁之间具有间隙,储水槽靠近上壁的一端经由间隙与容置盲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设置于容置盲孔内的隔板部,隔板部连接上壁及侧板部,隔板部与侧板部之间具有通孔,通孔贯穿壳体,通孔连通间隙及容置盲孔。

优选地,所述壳体设有与上壁连接的突出部,突出部自上壁朝远离下壁的方向凸设而成,突出部设有让位槽,让位槽自突出部远离上壁的一侧凹设而成,让位槽连通储水槽及通孔。

优选地,所述让位槽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

优选地,所述侧板部与底板部垂直设置,底板部与侧壁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容置盲孔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

优选地,所述透气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将继电器的其它配件装设在容置盲孔内,然后将继电器安装在外界的电路板上,容置盲孔内的配件经由容置盲孔、储水槽、透气孔与外界的空气连通,实现继电器的透气功能,外界的潮湿空气经由透气孔进入壳体内并凝结成水滴落入储水槽内,避免外界的潮湿空气携带的水汽进入容置盲孔内,实现继电器的防水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壳体 2—上壁 3—下壁

4—侧壁 5—容置盲孔 6—透气孔

7—储水槽 8—隔离板 9—底板部

11—侧板部 12—隔板部 13—通孔

14—突出部 15—让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防水透气功能的外壳,包括壳体1,壳体1采用绝缘塑料制成,壳体1的主体形状为长方体状,壳体1具有上壁2、下壁3、连接上壁2与下壁3的侧壁4,壳体1设置有容置盲孔5、透气孔6、连通容置盲孔5与透气孔6的储水槽7,容置盲孔5自下壁3凹设而成,容置盲孔5未贯穿壳体1,透气孔6自侧壁4凹设而成,壳体1设置有位于容置盲孔5内的隔离板8,隔离板8与侧壁4连接,隔离板8与侧壁4围设形成储水槽7,透气孔6与储水槽7的底壁间隔设置,储水槽7靠近上壁2的一端与容置盲孔5连通,即储水槽7的上端与容置盲孔5连通。

实际使用时,将继电器的其它配件装设在外壳的容置盲孔5内,利用外壳防护继电器的其它配件,然后将组装完成后的继电器安装在外界的电路板上,容置盲孔5内的配件经由容置盲孔5、储水槽7、透气孔6与外界的空气连通,外壳内受热膨胀的气体或者在使用过程中额外产生的气体即可经由容置盲孔5、储水槽7、透气孔6排出到外壳之外,实现继电器的透气功能;外界的潮湿空气经由透气孔6进入壳体1内并凝结成水滴落入储水槽7内,避免外界的潮湿空气携带的水汽进入容置盲孔5内,实现继电器的防水功能。

所述隔离板8包括底板部9及侧板部11,底板部9与侧板部11相交设置,底板部9、侧板部11及侧壁4共同围设形成储水槽7,透气孔6与底板部9间隔设置;外界的潮湿空气经由透气孔6进入壳体1内后凝结成水滴,凝结成的水滴容设在透气孔6与底板部9之间的储水槽7内。本实施例中,侧板部11与底板部9垂直设置,底板部9与侧壁4垂直设置,储水槽7的上端与容置盲孔5连通,侧板部11的横截面形状为U型,底板部9为平板状,储水槽7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

所述侧板部11遮挡透气孔6,沿下壁3至上壁2的方向,侧板部11的顶端与底板部9之间的距离大于透气孔6与底板部9之间的距离,当外界的潮湿空气经由透气孔6进入壳体1内后,潮湿空气抵触在侧板部11上凝结成水滴,水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侧板部11(或侧壁4的内表面)落入储水槽7内,防止潮湿空气直接越过侧板部11的顶端进入容置盲孔5内。

所述侧板部11靠近上壁2的一端与上壁2之间具有间隙,即侧板部11的顶端不与上壁2连接,储水槽7靠近上壁2的一端经由间隙与容置盲孔5连通,相较于侧板部11的顶端与上壁2连接,无需在侧板部11上开设连通容置盲孔5与储水槽7的穿孔,降低壳体1的制造难度,从而降低壳体1的制造成本。

所述壳体1还包括设置在容置盲孔5内的隔板部12,隔板部12连接上壁2及侧板部11,隔板部12与侧板部11之间具有通孔13,隔板部12的横截面形状大致为U型,通孔13沿上下方向贯穿壳体1,通孔13连通间隙及容置盲孔5,即容置盲孔5经由通孔13、间隙、储水槽7与透气孔6连通,使得连通壳体1内外的空气流通路径呈弯折状,防止外界的灰尘等杂物经由空气流通路径进入壳体1内。

所述壳体1设置有与上壁2连接的突出部14,突出部14自上壁2朝远离下壁3的方向凸设而成,突出部14设有让位槽15,让位槽15自突出部14远离上壁2的一侧的外表面凹设而成,让位槽15连通储水槽7及通孔13。实际制造时,壳体1经由注塑一体成型,形成容置盲孔5的第一插芯,形成让位槽15、通孔13及储水槽7的第二插芯,形成透气孔6的第三插芯分别装入到模具的模腔内,使得第二插芯形成通孔13的部位与第一插芯的上端抵触,第二插芯形成储水槽7的部位与第三插芯抵触,然后向模具的模腔内注入熔融塑料,待模具冷却成型后,将第一插芯向下抽芯,第二插芯向上抽芯,第三插芯沿水平方向侧向抽芯,简化壳体1的制造工艺,提升壳体1的制造效率。待壳体1经由模具成型完成后,再将突出部14热熔封口,即将突出部14热熔实现对让位槽15的封口,避免容置盲孔5经由上壁2与外界连通。

所述让位槽15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本实施例中,让位槽15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当壳体1经由注塑成型后,相较于让位槽15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防止因第二插芯形成让位槽15的部位与壳体1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而产生磨屑。

所述容置盲孔5的横截面形状为非圆形,本实施例中,容置盲孔5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当壳体1经由注塑成型后,相较于容置盲孔5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防止装入在容置盲孔5内的其它配件相对壳体1转动,确保继电器配件位置组装的准确性。

所述透气孔6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当壳体1经由注塑成型后,第三插芯可以轻松从壳体1抽芯拔出。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