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线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65483发布日期:2018-07-18 02:1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钮线控器。



背景技术:

通常线控器上为了减少对显示空间的影响,按键做得较小,操作不方便,用户体验感不好,且线控器上的机械按键较集中,容易发生误触,线控器上的机械按键体积小,容易疲劳断裂,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易误触、使用寿命长的旋钮线控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钮线控器,包括底板和与盖设在底板上的外壳,底板与外壳之间依次设有电路板和旋钮连接器,外壳上设有可旋转的旋钮键,旋钮键的一端与旋钮连接器连接,外壳外侧面设有若干按键,还设有套设在旋钮键四周的按键板,按键板的背面紧贴按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旋钮键为中空且一端开放的圆柱体,旋钮键的开放端与旋钮连接器连接,旋钮键内部的空腔中设有显示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按键共四个,四个按键分别位于电路板的四角。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按键板上设有与按键位置对应的增强触摸手感的圆形凹槽。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按键板上设有若干增加弹性的条形槽。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外壳上设有按键孔,按键位于电路板上,按键通过按键孔突出于外壳的外侧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按键板的背面设有卡扣,外壳上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底板的内侧面设有若干支撑电路板的支撑柱。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按键板的背面设有螺纹孔,外壳上设有与螺纹孔位置对应的固定孔,还设有穿过固定孔将外壳和按键板固定的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此旋钮线控器,通过设置按键板增大按键的接触面积,不容易发生误触,且除旋钮键以外的位置全为按键,大大增加了按键的受力面积,按键的手感强,且可有效保护按键,按键的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钮线控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旋钮线控器,包括底板1和与盖设在底板1上的外壳2,底板1与外壳2之间依次设有电路板3和旋钮连接器4,外壳2上设有可旋转的旋钮键6,旋钮键6的一端与旋钮连接器4连接,外壳2外侧面设有若干按键7,还设有套设在旋钮键6四周的按键板9,按键板9的背面紧贴按键7。

具体的,通过设置按键板9增大按键7的接触面积,不容易发生误触,且除旋钮键6以外的位置全为按键7,大大增加了按键7的受力面积,按键7的手感强,且可有效保护按键7,按键7的寿命更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旋钮键6为中空且一端开放的圆柱体,旋钮键6的开放端与旋钮连接器4连接,旋钮键6内部的空腔中设有显示器,当用户对旋钮键6或按键7进行操作的时候,能从显示器上获得当前的操作状态,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按键7共四个,四个按键7分别位于电路板3的四角,充分利用了电路板3上的空间,且各个按键7之间的距离较远,提高了操作准确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按键板9上设有与按键7位置对应的增强触摸手感的圆形凹槽10。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按键板9上设有若干增加弹性的条形槽11,条形槽11将按键板9分隔成四个区域,各个区域分管一个按键7,提高了操作便利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外壳2上设有按键孔8,按键孔8的位置与按键7相互匹配,按键7位于电路板3上,按键7通过按键孔8突出于外壳2的外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按键板9的背面设有卡扣,外壳2上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底板1的内侧面设有若干支撑电路板3的支撑柱12,支撑柱12为电路板3提供了稳定的受力结构,使得电路板3更加稳定,提高了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按键板9的背面设有螺纹孔,外壳2上设有与螺纹孔位置对应的固定孔,还设有穿过固定孔将外壳2和按键板9固定的螺钉。

此旋钮线控器通过四个基础的按键7与旋钮键6结合,实现线控器的所有控制功能,四个按键7分别实现开关机、模式切换、定时、一键静音等功能,旋钮键6通过显示器上的旋钮连接器4与显示器连接为一体,实现选择确定与加减功能,整个旋钮线控器功能齐全且外观简洁,造型美观。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