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紧切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71559发布日期:2018-11-16 23:3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自动化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将绕线轮上释放出的金属丝进行切断成所需的长度的夹紧切线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种连接器需要用到若干段线径为0.05mm至0.07mm的笔直金属丝状线材,线材一般是将整卷的导电性能较好的金丝释放出之后,一般是刀片直接切断,切断后的线材端部弯曲不平整,不利于后续整束线材的焊接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线材切断后不利于焊接的技术不足,而提出一种夹紧切线机构。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夹紧切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有切线机构底板(1),以及分别设于切线机构底板(1)上的切刀机构(2),驱动切刀机构(2)的切线驱动机构(3)和用于向切刀机构(2)中送线的供线机构(4);

所述的切刀机构(2)包括有一个切刀座(21)、下刀块(22)、上刀块(23)、下夹线块(24)和上夹线块(25);所述的下刀块(22)设于切刀座(21)中,切刀座(21)中保留有下刀块上下活动空间,下刀块(22)与切刀座(21)之间设有驱动下刀块(22)向上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下刀块(22)顶部设有第一线槽(221);

所述的上刀块(23)设于切刀座(21)中位于下刀块(22)上方对应位置,上刀块(23)与切刀座(21)之间设有驱动上刀块(23)向上抬起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上刀块(23)底部设有与第一线槽(221)配合的第二线槽(231);上刀块(23)顶部与切线驱动机构(3)配合连接,切线驱动机构(3)驱动上刀块(23)向下移动;

所述的下夹线块(24)固定安装在切刀座(21)上,下夹线块(24)顶部设有与复位状态时的第一线槽(221)对接的第三线槽(241);

所述的上夹线块(25)设于切刀座(21)中位于下夹线块(24)上方对应位置,切刀座(21)中保留有上夹线块上下活动空间,上夹线块(25)与上刀块(23)之间还设有夹线弹簧,上夹线块(25)的底部设有与第三线槽(241)对应的第四线槽(251)。

所述的下夹线块(24)和上夹线块(25)之间设有驱动上夹线块(25)抬起的第三复位弹簧。

所述的第一线槽(221)设于下刀块(22)上的一个锥型凸台(222)顶部上;所述的第二线槽(231)设于上刀块(23)底部与所述的锥型凸台(222)相吻合的锥形凹槽(232)中。

所述的切线驱动机构(3)包括有固定于切线机构底板(1)上的杠杆支撑座(31)和切线气缸(32),在杠杆支撑座(31)上还设有一根连接上刀块(23)与切线气缸(32)的杠杆(33)。

所述的供线机构(4)包括有安装于切线机构底板(1)上的滑动模组(41),设于滑动模组(41)上的滑台(42),滑台(42)上设有夹线模组(43),滑台(42)还连接有驱动滑台(42)沿滑动模组(41)滑动,使夹线模组(43)夹持的线材向下夹线块(24)与上夹线块(25)之间推进的供线驱动机构(44)。

所述的供线驱动机构(44)由丝杆和电机构成的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刀块与上刀块配合夹紧线材需要切断的一段,下夹线块与上夹线块配合夹紧线材相邻的另一段,在切线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两段线材产生错位平移切断,切断后的线材端面平整,有利于后续焊接处理;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连续不间断高效进行切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刀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刀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供线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参照图1至图7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夹紧切线机构,包括有切线机构底板(1),以及分别设于切线机构底板(1)上的切刀机构(2),驱动切刀机构(2)的切线驱动机构(3)和用于向切刀机构(2)中送线的供线机构(4)。切刀机构(2)采用错位剪切的方式将线材6切断,切线驱动机构(3)为切刀机构(2)提供切线所需动力,供线机构(4)采用往复运动,每次向切刀机构(2)送入所需长度的一段线材,在切刀机构(2)夹紧线材后,供线机构(4)松开线材后退。

所述的切刀机构(2)包括有一个切刀座(21)、下刀块(22)、上刀块(23)、下夹线块(24)和上夹线块(25)。

所述的下刀块(22)设于切刀座(21)中,切刀座(21)中保留有下刀块上下活动空间,下刀块(22)与切刀座(21)之间设有驱动下刀块(22)向上复位的第一复位弹簧,下刀块(22)顶部设有第一线槽(221)。为了实现下刀块(22)能适当范围内进行上下活动,下刀块(22)上设有下限位台阶223和上限位台阶224,切刀座(21)上固定安装有置于下限位台阶223和上限位台阶224之间的限位块211。第一复位弹簧优选安装于下刀块(22)底部的盲孔中,常态下下刀块(22)处于弹升状态。

所述的上刀块(23)设于切刀座(21)中位于下刀块(22)上方对应位置,上刀块(23)与切刀座(21)之间设有驱动上刀块(23)向上抬起复位的第二复位弹簧,上刀块(23)底部设有与第一线槽(221)配合的第二线槽(231);上刀块(23)顶部与切线驱动机构(3)配合连接,切线驱动机构(3)驱动上刀块(23)向下移动;当切线驱动机构(3)动作时,上刀块(23)首先压缩第二复位弹簧,之后第二线槽(231)与线材6上方贴合压紧,最后下刀块(22)压缩第一复位弹簧下移。为了便于上刀块(23)能更好与下刀块(22)配合夹紧线材6,所述的第一线槽(221)设于下刀块(22)上的一个锥型凸台(222)顶部上;所述的第二线槽(231)设于上刀块(23)底部与所述的锥型凸台(222)相吻合的锥形凹槽(232)中。

所述的下夹线块(24)固定安装在切刀座(21)上,下夹线块(24)顶部设有与复位状态时的第一线槽(221)对接的第三线槽(241);也即是常态下第一线槽(221)与第三线槽(241)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线材6可以由供线机构(4)从第三线槽(241)顺利送入到第一线槽(221)上。

所述的上夹线块(25)设于切刀座(21)中位于下夹线块(24)上方对应位置,切刀座(21)中保留有上夹线块上下活动空间,上夹线块(25)与上刀块(23)之间还设有夹线弹簧,在上刀块(23)下移切线时,上刀块(23)通过夹线弹簧对上夹线块(25)施加向下的弹性压力,从而使得上夹线块(25)与下夹线块(24)配合夹紧线材6,在供线机构(4)松开线材后退时,线材6不会随供线机构(4)后退。

为了更好夹紧固定线材6,上夹线块(25)的底部设有与第三线槽(241)对应的第四线槽(251)。所述的下夹线块(24)和上夹线块(25)之间设有驱动上夹线块(25)抬起的第三复位弹簧;也即在常态下上夹线块(25)能适当抬起,方便供线机构(4)插入线材6。

所述的切线驱动机构(3)包括有固定于切线机构底板(1)上的杠杆支撑座(31)和切线气缸(32),在杠杆支撑座(31)上还设有一根连接上刀块(23)与切线气缸(32)的杠杆(33)。切线气缸(32)顶伸时,根据杠杆原理,杠杆(33)下压上刀块(23)。当上刀块(23)与下刀块(22)夹紧固定的线材6下移,而下夹线块(24)与上夹线块(25)夹紧固定的线材6相对固定,利用错位方式切断线材,线材切断后能保持笔直,不会出现弯曲变形,端面平整,有利于线束焊接。

供线机构(4)包括有安装于切线机构底板(1)上的滑动模组(41),设于滑动模组(41)上的滑台(42),滑台(42)上设有夹线模组(43),滑台(42)还连接有驱动滑台(42)沿滑动模组(41)滑动,使夹线模组(43)夹持的线材向下夹线块(24)与上夹线块(25)之间推进的供线驱动机构(44)。所述的供线驱动机构(44)由丝杆和电机构成的驱动机构。夹线模组(43)由气缸和带线槽的夹体构成,供料时,夹线模组(43)夹紧线材,供线驱动机构(44)驱动夹线模组(43)向切刀机构(2)方向推进;后退时,夹线模组(43)张开后移,往返运动,自动化供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