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电源分接端子排和分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55007发布日期:2019-03-19 23:53阅读:1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流电源分接端子排和分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源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直流电源分接端子排和分接方法。



背景技术:

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等电气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站内直流电源提供电源保障。在变电站内,电气二次设备按照电气间隔进行组屏布置,例如,一个110kv线路间隔内的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电能表、交换机共同组一面屏柜。这种组屏方式提高了变电站内二次屏柜的空间利用率。但是,屏柜内每个装置都需要直流电源供电,这就导致敷设的直流电缆过多,盘线复杂,不利于运维人员检修、维护直流电缆,同时过多电缆堆积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给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带来隐患。

公告号为cn105576528b的文献公开了一种交直流电源转接箱和综自改造方法,其中该交直流电源转接箱包括:控制总电源转接部分,包括多路控制电源进线接口、多路控制电源出线接口和用于连接所述多路控制电源进线接口和所述多路控制电源出线接口的第一端子排,用于为开关柜屏顶控制总电源小母线进线电缆与一体化电源屏控制电源出线电缆之间提供转接接口。虽然该文献在变电站综自改造工程中,更换交直流电源屏时,利用交直流电源转接箱可实现在开关柜不停电的前提下,完成一体化电源屏安装更换工作,从而减少改造工程中设备停电次数,优化施工流程,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施工效率,但该文献需要的电缆敷设量比较大,有待优化提高。

公告号为cn207677503u的文献公开了一种发电厂自动控制柜24伏直流电源供电装置,包括电源输入空气开关、24伏直流电源模块和电源分配板,其中电源分配板将两路24伏直流主电源和两路24伏直流备用电源进行分配和监视,两路24伏直流主电源负端短接后通过分配板电路引接至端子排,通过二极管并接后输出一路24伏风扇电源;两路24伏直流备用电源通过击穿二极管并接后输出一路24伏辅电源;当某个24伏直流电源断电后,电源分配板监视端子节点动作,输出失电报警信号。虽然该文献在单路220伏交流电源断电后,供电装置能不间断输出24伏直流电源,确保自动控制柜不断电,能输出失电报警信号触点,便于用户及时发现和处理失电故障。但是,该直流电源直接将电源提供给供电装置,电缆投资成本比较大,而且供电装置比较多,不方便运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流电源分接端子排和分接方法,利于运维、能够减少电缆敷设量,节省电缆投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流电源分接端子排,直流电源通过直流电缆与端子排进行连接,所述端子排包括绝缘面板、铜端子、铜短接片和压接件,所述铜端子数目为多个,正极区包括若干个所述铜端子,负极区包括若干个所述铜端子,所述正极区和所述负极区通过绝缘挡板分离,每个所述铜端子被嵌入在所述绝缘面板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铜端子通过所述短接片和所述压接件进行连通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直流电缆包括正极缆芯和负极缆芯,正极区的所述铜端子与所述正极缆芯连接,负极区的所述铜端子与负极缆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铜端子形状为圆形螺纹柱,所述铜端子的材质为铜。

进一步的,所述铜短接片形状为椭圆形,所述铜短接片的两端设有通孔,所述铜端子贯穿所述通孔,所述铜端子设有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压接件为螺帽,所述螺帽和所述铜端子通过螺纹对应连接。

进一步的,正极区的所述铜端子和负极区的所述铜端子分别与空气开关对应连接。

一种直流电源分接端子排的分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电气屏柜内的二次设备的电源输入端通过短引线分别与屏柜内的空气开关的一端连接,一个二次设备对应一个空气开关;

步骤2:将电气屏柜外的直流电源通过一根直流电缆连接至端子排的正极区和负极区的区域内的任意的两个铜端子处,正极区的铜端子与正极缆芯连接,负极区的铜端子与负极缆芯连接,铜端子与缆芯通过压接件压紧固定;

步骤3:将空气开关的另一端与端子排的正极区和负极区的铜端子进行连接,保证二次设备在空气开关处具有等电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分接端子排和分接方法,屏柜内多个二次设备能共用直流电源,变电站内一个屏柜仅需接引一根直流电缆,避免了以往屏柜内多电缆堆砌现象,降低了电缆发热引起火灾的风险,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使得变电站的运行、维护都能简洁、高效。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分接端子排和分接方法,正极区和负极区的铜端子通过短接片和压接件进行连通和固定,通过这种端子短接方式,使得端子排中短接端子具有等电位,电气屏柜内的二次设备的电源输入端通过短引线分别与屏柜内的空气开关的一端连接,一个二次设备对应一个空气开关,方便装置的退出与投运,使得各二次设备对应的空气开关的上口具有等电位。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分接端子排和分接方法,直流电源通过直流电缆与端子排进行连接,将铜端子分为正极区和负极区,正极区接电源正极,负极区接电源负极,提高了变电站内二次屏柜的空间利用率,减少了直流电缆的使用量,节约了变电站建设投资成本,达到减少电缆敷设和使用数量的目的,电缆使用量的减少,施工单位电缆敷设工作量也随之减少,有利于缩短变电站建设周期。同时提高了电缆运维检修的效率,提高了变电站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直流电源分接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绝缘面板和铜端子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铜短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压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二次设备直流电源回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端子排,2、铜端子,3、铜短接片,4、压接件,5、绝缘面板、6、直流电缆,7、绝缘挡板,8、通孔,9、空气开关下口,10、二次设备,11、空气开关上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直流电源分接端子排,直流电源通过直流电缆6与端子排1进行连接,所述端子排1包括绝缘面板5、铜端子2、铜短接片3和压接件4,所述铜端子2数目为多个,对铜端子2按阿拉伯数字升序进行标号“1,2……,n”。

其中:若干铜端子2设定为正极区,将来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另外若干铜端子设定为负极区,将来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铜端子标号的多少与电气屏柜内需要直流电源供电的二次设备的数量有关。

实施例2

如图2、图3、图4所示,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改进,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正极区和所述负极区通过绝缘挡板7进行分离绝缘,每个所述铜端子2被嵌入在所述绝缘面板5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铜端子2通过所述铜短接片3和所述压接件4进行连通和固定。

其中:所述铜短接片3的形状为椭圆形,所述铜短接片3的两端设有通孔8,铜短接片3的材质为铜,所述铜端子2形状为圆形螺纹柱,所述铜端子的材质为铜。所述铜端子2上设有螺纹。铜端子2和铜短接片3的连接方式为:所述铜端子2插入所述通孔8,贯穿所述通孔8,从而将铜端子2和铜短接片3进行连通,所述压接件4为螺帽,所述螺帽和所述铜端子2通过螺纹对应连接,压接件4通过螺帽内部的螺纹与所述铜端子2的螺纹进行螺纹连接,将铜端子2进行固定。

直流电源通过一根直流电缆6连接至端子排正极区和负极区的区域内的铜端子任意一个端子处,通过压接件4进行压紧固定。其中,一根直流电缆内包括两个线芯,分别为正极缆芯和负极缆芯,正极区的所述铜端子与所述正极缆芯连接,负极区的所述铜端子与负极缆芯连接。通过这种端子连接方式,使得端子排中的铜端子具有等电位。变电站内一个屏柜仅需接引一根直流电缆,避免了以往屏柜内多电缆堆砌现象,降低了电缆发热引起火灾的风险,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使得变电站的运行、维护都能简洁、高效。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2基础上的改进,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

正极区的所述铜端子和负极区的所述铜端子分别与空气开关对应连接,电力屏柜内各电气二次设备电源输入端通过短引线连接至屏柜内的各空气开关。一个二次设备10对应一个空气开关,方便二次设备的退出与投运,各空气开关下口9对应连接至二次设备的电源输入端,空气开关的上口11连接至端子排上的正极区、负极区的铜端子2处。通过这种方式,使得二次设备空气开关的上口11具有等电位。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3基础上的改进,与实施例3不同的是:

一种直流电源分接端子排的分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电气屏柜内的二次设备的电源输入端通过短引线分别与屏柜内的空气开关的下口9一端连接,一个二次设备对应一个空气开关;

步骤2:将电气屏柜外的直流电源通过一根直流电缆连接至端子排的正极区和负极区的区域内的任意的两个铜端子处,正极区的铜端子与正极缆芯连接,负极区的铜端子与负极缆芯连接,铜端子与缆芯通过压接件压紧固定;

步骤3:将空气开关的另一端上口处与端子排的正极区和负极区的铜端子进行连接,保证二次设备在空气开关上口11处具有等电位。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