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非对称防呆结构的信号连接器及其绝缘座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1306发布日期:2018-12-21 20:0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具有非对称防呆结构的信号连接器及其绝缘座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信号连接器,尤指在其使用的公绝缘座体及/或母绝缘座体上,相对应的两侧壁分别设有至少一非对称的防呆结构的信号连接器。



背景技术:

信号连接器(Connector)泛指所有应用在电子信号及电源传输上的连接组件及其附属配件,是所有电子装置中电流与信号传输的桥梁,其质量不仅对电流与信号传输的可靠度有着极为关键且重要的影响,亦与电子系统的正常运作息息相关。

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发达,信号连接器已成为各类电子装置在进行数据传输及与其他外围设备连接时不可或缺的必要构成组件,且随着各类电子装置愈来愈轻薄短小的设计趋势,各式信号连接器的构型亦不得不朝着愈来愈精密微小的方向发展,以使其能被顺利地安装至各类电子装置中,然而,在各式信号连接器的结构日趋精密化的同时,却也弱化了各该信号连接器的结构强度,造成各该信号连接器容易因连接上的不稳定而影响传输性能,或容易因用户的操作方式不当而缩短了各该信号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A及1B所示,为一款现有Micro-Fit规格的信号连接器,该信号连接器包括一连接器母座11及一连接器插头12,该连接器母座11上邻近顶端的右侧向外凸设有一嵌卡部111,该连接器母座11的顶端则向内凹设有多个插接槽(图中未示),各该插接槽内分别安装定位有一支连接端子,该连接器插头12的底端则向下延伸凸设有多个呈中空状的导柱121,各该导柱121内分别安装定位有一支信号端子,该连接器插头12上邻近底端的右侧则向外凸设有一卡勾部122,该卡勾部122的中段部系连接至该连接器插头12上邻近底端的一侧位置,该卡勾部122的一端朝下方延伸,且该卡勾部122上面向各该导柱121的一侧凹设有一嵌卡槽123。

现为便于说明起见,特将该连接器插头12与该连接器母座11的右侧相互对应的插接状态(如图1A所示的状态)称之为「正向方式」插接;反之,当该连接器插头12的右侧对应至该连接器母座11的左侧的状态(如图1B所示的状态)则称之为「反向方式」插接。如此,复请参阅图1A所示,当该连接器插头12以正向方式,插入至该连接器母座11时,该卡勾部122的一端将会先抵触到该嵌卡部111,并沿着该嵌卡部111的斜面S111向下及向右侧位移,俟该卡勾部122的一端越过该嵌卡部111上的斜面S111后,该卡勾部122上的该嵌卡槽123,即能与该嵌卡部111相互嵌卡而接合成一体,据此,即能确保该连接器插头12及该连接器母座11内的连接端子及信号端子能相互连接而彼此电气导通,且稳定地保持在该电气导通的连接状态。

诚如前述,业者在设计各式连接器时,为了避免用户将该连接器插头12以左右颠倒的方式,反向插入至该连接器母座11中,业者一般均会在各该连接器上增设一防呆机制,令该连接器插头12仅能以正向方式插入至该连接器母座11中,目前,虽然在各式连接器上的防呆机制众多,例如:在该连接器母座11的插接槽中设计倒角、凹槽或凸柱。然而,由于该连接器母座11的构型较小,故使用者在进行插接时,并不容易以肉眼分辨出该防呆机制,且即便使用者以正确的方向,将该些导柱121朝该些插接槽插入时,该些导柱121仍可能因未精确对准该些插接槽而无法插入,令使用者误以为插接方向错误,而必需通过反复多次尝试后始能判断出正确的插接方向为何。

复请参阅图1A及1B所示,为了解决前述问题,业者乃在图1B所示的该连接器母座11邻近顶缘的左侧上向外凸设一防呆部112,以在该连接器插头12以「反向」方式,插入至该连接器母座11的过程中(如图1B所示),令该防呆部112能抵制该卡勾部122,使该卡勾部122无法继续前进,从而使得该连接器插头12无法插入至该连接器母座11中。如此,使用者即能据以得知插接方向错误的情事。然而,此一设计却衍生出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为该卡勾部122具弹性且可活动地连接在该连接器插头12上邻近底缘的右侧面,若使用者以「正向」方式,将该连接器插头12「正向」地插入至该连接器母座11时,该卡勾部122能利用其自身的弹性变形,而嵌卡接合至该嵌卡部111,令该连接器插头12及该连接器母座11得以插接成为一体而相互电气导通。但是,若使用者以「反向」方式,将该连接器插头12「反向」地插入至该连接器母座11时,若其施加予该连接器插头12的插入力道又过大,该卡勾部122极易因猛烈撞击该防呆部112,而导致该卡勾部122瞬间产生过大的形变,从而破坏该卡勾部122的结构强度,轻则令其变形而影响其弹性恢复力,重则可能令其结构断裂而发生不堪使用的情事。

因此,如何针对该连接器母座的结构进行改良,以在能保留该防呆机制设计及增加使用便利性的前提下,完全解决相关的防呆组件间易因相互碰撞而发生会毁损的问题,即成为本实用新型在此即欲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信号连接器的防呆设计仍有改善之处,创作人凭借着多年来从事设计、开发及制造各式信号连接器的丰富实务经验,经过多次的研究与测试后,终于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非对称防呆结构的信号连接器及其绝缘座体,期能提供一更便利且更坚固耐用的信号连接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非对称防呆结构的信号连接器,包括一母绝缘座体、多支母连接端子、一公绝缘座体及多支公连接端子,其中,该母绝缘座体的一侧凹设有一插接空间,且该母绝缘座体内相对应的二个内壁分别设有至少一母防呆结构,该些母防呆结构的构形彼此并不相同,该些母连接端子组装于该母绝缘座体上,其一端位于该插接空间中,其另一端则贯穿该母绝缘座体的另一侧,而延伸至该母绝缘座体的另一侧外,该公绝缘座体的一侧凸设有一插接头,且该公绝缘座体相对应的二个外壁分别设有至少一公防呆结构,该些公防呆结构的构形彼此并不相同,但却与对应的该些母防呆结构的构形相同,在该插接头伸入至该插接空间的状态下,对应的各该公防呆结构及各该母防呆结构能相互嵌插而结合成一体,该些公连接端子分别组装至该公绝缘座体上,其一端能外露出该插接头,其另一端则贯穿该公绝缘座体的另一侧,而露出在该公绝缘座体的另一侧外,在该插接头伸入至该插接空间的状态下,各该公连接端子的一端能分别与对应的各该母连接端子的一端相触接而相互电气导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非对称防呆结构的母绝缘座体,该母绝缘座体的一侧凹设有一插接空间,且多支母连接端子能组装于该母绝缘座体上,该些母连接端子的一端位于该插接空间中,其另一端则贯穿该母绝缘座体的另一侧,而延伸至该母绝缘座体的另一侧外,该母绝缘座体的特征在于,该母绝缘座体内相对应的二个内壁分别设有至少一母防呆结构,且该些母防呆结构的构形彼此并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非对称防呆结构的公绝缘座体,该公绝缘座体的一侧凸设有一插接头,且多支公连接端子能组装于该公绝缘座体上,该些公连接端子的一端能外露出该插接头,其另一端则贯穿该公绝缘座体的另一侧,而露出在该公绝缘座体的另一侧外,该公绝缘座体的特征在于,该公绝缘座体相对应的二个外壁分别设有至少一公防呆结构,该些公防呆结构的构形彼此并不相同。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信号连接器的正向插入示意图;

图1B为现有信号连接器的反向插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连接器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连接器的母绝缘座体内尚未安装母连接端子时的底面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连接器的母绝缘座体内已安装母连接端子时的底面透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连接器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组立俯视示意图;及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连接器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仰视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

连接器母座………11

嵌卡部………111

防呆部………112

连接器插头………12

导柱………121

卡勾部………122

嵌卡槽………123

斜面………S111

信号连接器………2

母绝缘座体………20

插接空间………200

插槽导引壁面………2011

母导引壁面………2001

母连接端子………21

公绝缘座体………22

公连接端子………23

母防呆结构………202

公导引壁面………2201

公防呆结构………222

母插接槽………201

插接头………220

插接板………221

插板导引壁面………2211

固定座………3

间隙………G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非对称防呆结构的信号连接器及其绝缘座体,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3所示,该信号连接器2包括一母绝缘座体20、多支母连接端子21、一公绝缘座体22与多支公连接端子23,其中,该些母连接端子21能组装至该母绝缘座体20上,以形成一母连接器本体,该些公连接端子23则能组装至该公绝缘座体22上,以形成一公连接器本体,又,该母连接器本体与公连接器本体能相互插接成一体,以相互传送信号或电力。

承上,请参阅图3及4所示,该母绝缘座体20的一侧(如:底侧)凹设有一插接空间200,该插接空间200内包括多排的母插接槽201,且每一排的该些等母插接槽201彼此间隔且相互平行排列(如第4图所示),又,各该母连接端子21分别嵌插至各该母插接槽201中,且各该母连接端子21的一端能分别定位在各该母插接槽201中(如第5图所示),各该母连接端子21的另一端则能贯穿该母绝缘座体20的另一侧(如:顶侧),而延伸至该母绝缘座体20的另一侧外,以电气连接至一第一电子装置内的电路板(图中未示)。

复请参阅图2所示,一公绝缘座体22的一侧(如:顶侧)凸设有一插接头220,该插接头220包括多排的插接板221,其中,每一排的该些插接板221彼此间隔且相互平行排列,请参阅图5所示,且各该插接板221的构形与各该母插接槽201的构型相匹配,以在该公绝缘座体22的该插接头220插接至该母绝缘座体20的该插接空间200的状态下,各该插接板221能分别嵌插至各该母插接槽201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公绝缘座体22的另一侧尚能设有一固定座3,该固定座3能够根据生产与使用需求,而调整其构形,此外,该公绝缘座体22能完全伸入至该母绝缘座体20的该插接空间200中,以能缩减组装后的信号连接器2的体积,在该公绝缘座体22设有固定座3的情况下,当该公绝缘座体22与母绝缘座体20相插接后,则仅有该固定座3会外露出该母绝缘座体20。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优选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2所示,各该公连接端子23分别嵌插在相邻的该些插接板221间,其中,复请参阅图5所示,各该公连接端子23的一端分别定位在相邻的该些插接板221之间,请参阅图6所示,各该公连接端子23的另一端则贯穿该公绝缘座体22的另一侧(如:底侧),而露出在该公绝缘座体22的另一侧外,以电气连接至一第二电子装置内的电路板(图中未示),在该公绝缘座体22的该插接头220插接至该母绝缘座体20的该插接空间200的状态下,各该公连接端子23的一端能分别与对应的各该母连接端子21的一端相触接而相互电气导通,从而令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二电子装置能相互电气导通,彼此进行信号传输。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优选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2~4所示,各该母防呆结构202分别凸设在该母绝缘座体20内壁,对应于该插接空间200及任二排相邻母插接槽201间的间隙G的位置,该些母防呆结构202的构形彼此并不相同,各该公防呆结构222则分别凹设在该公绝缘座体22外壁,对应于任二排相邻公连接端子23间的间隙的位置,该些公防呆结构222的构形彼此并不相同,但却与对应的该些母防呆结构202的构形相同,以令对应的各该母防呆结构202及各该公防呆结构222能相互嵌插而结合成一体,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该母防呆结构202能为凸肋形式,该公防呆结构222则为凹槽形式,但在其它实施例中,该母防呆结构202能为凹槽或其它形式,该公防呆结构222亦能为凸肋或其它形式,只要该母防呆结构202能与该公防呆结构222相匹配即可。

如此,复请参阅图4及5所示,该母绝缘座体20及该公绝缘座体22仅能在各该母防呆结构202分别对应至各该公防呆结构222的状态下(即,正向方式),各该插接板221始能分别嵌插至各该母插接槽201中,而令各该公连接端子23的一端能分别与对应的各该母连接端子21的一端相触接而相互电气导通,从而使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二电子装置稳定地电气导通,相互传输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优选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2~4所示,为了令使用者能更容易地将该公绝缘座体22的该插接头220对准且插入至该母绝缘座体20的该插接空间200中,该插接头220的端缘(如:顶缘)外壁形成有一公导引壁面2201,该公导引壁面2201令该插接头220朝其顶缘呈现渐缩的构形,该母绝缘座体20的端缘(如:底缘)内壁则形成有一母导引壁面2001,该母导引壁面2001令该插接空间200朝其底缘呈现渐扩的构形,如此,当该插接头220的顶缘被位移至该插接空间200的底缘,且被朝该插接空间200内推送时,该插接头220顶缘渐缩的该公导引壁面2201,将能循着该插接空间200底缘渐扩的该母导引壁面2001,在各该母防呆结构202分别对应至各该公防呆结构222的状态下,顺势且轻易地插入至该插接空间200中。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优选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2~4所示,为了在该插接头220被插入至该插接空间200中的过程中,令各该插接板221能分别平顺且稳定地嵌插入各该母插接槽201中,且令各该公连接端子23的一端能分别稳固地与对应的各该母连接端子21的一端相触接而相互电气导通,从而使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二电子装置能稳固且稳定地电气导通,相互传输信号,各该插接板221的端缘外壁形成有一插板导引壁面2211,该插板导引壁面2211令各该插接板221朝其端缘呈现渐缩的构形,该母插接槽201的端缘内壁则形成有一插槽导引壁面2011,该插槽导引壁面2011令该母插接槽201朝其端缘呈现渐扩的构形。如此,当各该插接板221的端缘被位移至对应的各该母插接槽201的端缘,且被朝对应的各该母插接槽201内推送时,各该插接板221端缘渐缩的插板导引壁面2211,即能循着该母插接槽201端缘渐扩的该插槽导引壁面2011,在各该母防呆结构202分别对应至各该公防呆结构222的状态下,顺势地插入至该母插接槽201中,且因对应的该些插接板221与该些母插接槽201间的相互嵌接,而令该母绝缘座体20及该公绝缘座体22间相互插接的状态及其中各该母连接端子21与各该公连接端子23间相互触接而电气导通的状态变得更为稳定且稳固,而不易因故而彼此松脱分离。

另,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优选实施例中,复请参阅图4及5所示,为了令使用者能更容易地将各该母防呆结构202分别对准且插入至对应的各该公防呆结构222,各该母防呆结构202在邻近该母绝缘座体20的端缘(如:顶缘)的部位呈端缘渐缩的构形,如此,只要各该母防呆结构202的端缘能分别对准在对应的各该公防呆结构222的范围内,各该母防呆结构202即能朝各该公防呆结构222被顺利地嵌插至对应的各该公防呆结构222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轻易想到的等效变化,均应属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