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型号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4012发布日期:2019-04-23 23:5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型号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型号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对一般电器产品来说一旦其制造完成,则其所使用的电池型号也就固定下来,在日常电器中,很多电器需要使用电池,但各种电器所采用的电池型号、尺寸不尽相同,往往会因为电器使用的电池型号不对而无法使用电器。其实,多数电池的供电电压是相同的,不同的仅仅是外部形状,然而对一些偶尔使用的电器,突然之间很难找到规定使用的电池,电器的使用者会感到由于该电器所规定使用的电池较难获得或价格较高或使用不频繁或应用范围较窄等因素,影响该电器的使用效率或造成该电器的使用不便,因此希望该电器产品具有可以使用多种型号电池的功能,如果能设计一种可以把多种不同型号的电池转换为该电器规定使用电池的装置,则可以解决电器无法使用规定使用电池之外的其他型号电池的而产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型号转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型号转换装置,包括绝缘外壳,所述外壳包括主壳体和滑盖,所述主壳体为圆筒形且下端设有拱形缺口,所述缺口边缘设有卡槽,所述滑盖为拱形且边缘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卡住所述卡槽将所述主壳体和所述滑盖连为一体,所述主壳体和所述滑盖内壁均设有弹性层,所述主壳体一端固定有正极导体,另一端固定有负极导体,所述负极导体向内一端固定金属弹簧,所述主壳体内所述正极导体至所述负极导体之间形成半径和高度均可变化的圆柱形电池容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缺口和所述滑盖的弧度均为90°~120°。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为橡胶材料层或海绵材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一端设有正极固定槽,所述正极导体为铜电极,所述铜电极一端固定于所述正极固定槽内,另一端设有铜帽。

进一步地,所述主壳体一端设有负极固定槽,所述负极导体为锌电极,所述锌电极固定于所述负极固定槽内,且所述锌电极向内一端中部固定所述金属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滑盖的长度为所述主壳体长度的2/3~4/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型号转换装置,外壳的外部形状为需求型号电池的形状,固定不变,电池容纳腔装入原电池后,其一端的金属弹簧和侧壁的弹性层均会随着原电池的挤压发生适应性变形,使原电池固定于电池容纳腔内,且原电池的正极连接正极导体,原电池的负极通过连接金属弹簧与负极导体导通,将其他型号的电池转换为需求电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减少购买电池的型号,不破坏电器产品结构,使用其他型号电池满足电器产品的电池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型号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外壳1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型号转换装置装入电池后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主壳体、3-滑盖、4-正极导体、5-负极导体、6-金属弹簧、7-铜帽、8-弹性层、9-电池容纳腔、10-卡槽、11-卡扣、12-七号干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型号转换装置,包括绝缘外壳1,所述外壳包括主壳体2和滑盖3,

所述主壳体1为圆筒形,所述主壳体1上端设有正极固定槽,下端设有负极固定槽,所述主壳体1侧壁下端设有拱形缺口,所述缺口的弧度均为90°~120°,且所述缺口边缘设有卡槽10,所述正极固定槽内固定正极导体4,所述负极固定槽内固定负极导体5,所述正极导体4和所述负极导体5的形状均为阶梯轴,本实施例中正极导体4为铜电极,所述负极导体5为锌电极,所述正极导体4和所述负极导体5均还可以选择其他金属导电材料,所述正极导体4向外一端设有铜帽7,所述铜帽7作为转换之后的电池的正电极,所述负极导体5向内一端中部固定连接金属弹簧6,所述负极导体5为转换之后的电池的负电极。

所述滑盖3为拱形且与所述缺口的形状相同,所述滑盖3的长度为所述主壳体2长度的2/3~4/5,方便电池的装入和取出,所述滑盖3边缘设有卡扣11,所述卡扣11卡住所述卡槽10将所述主壳体2和所述滑盖3连为一体,所述主壳体1和所述滑盖3内壁均设有弹性层8,本实施中所述弹性层8为橡胶材料层,也还可以选择海绵材料层等其他弹性材料,所述主壳体2内所述正极导体4至所述负极导体5之间形成半径和高度均可变化的圆柱形电池容纳腔9。

请参考图3,举例说明本装置的将七号干电池转换为五号干电池使用方法。

将所述主壳体设计为五号干电池的形状(直径14mm,高度49mm),打开所述滑盖3,将一节七号干电池12装入所述电池容纳腔9,所述七号干电池12的正极连接所述正极导体4,所述七号干电池12的负极通过所述弹簧6与所述负极导体5导通,且所述弹簧6的弹性作用将所述七号干电池12固定于所述电池容纳腔9内,安装所述滑盖3,所述七号干电池12外壁挤压所述外壳1内壁的弹性层8,所述弹性层8发生适应性形变,即完成七号干电池到五号干电池的转换。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