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1317发布日期:2019-06-19 00:03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拖拉机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拖拉机数据线。



背景技术:

线束(wire harness)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控制系统等。线束一般由导线、绝缘护套、接线端子以及包扎材料组成。线束是指由铜材料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机动车线束主要包括发动机线束和整车线束,其中,发动机线束除传感器线束和ECU线束外,还有连接其他电路的线束,例如进气预热线束、发电机励磁线束等。

但是现有的机动车线束布线方式不合理,线束的集中度不高,线束的两端分别连接一个或者多个连接器。一个连接器连接多根电缆时,连接端的电缆容易出现混乱,从而影响整个线束的传输稳定性。特别是对于多个线束连接的装置而言,布线方式不合理,没有对线束进行有效的分类;从而容易造成排线混乱,传输稳定性差。并且会对后期的维修、维护造成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拖拉机数据线,该数据线可以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机动车线束布线方式不合理,没有对线束进行有效的分类从而容易造成排线混乱,传输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拖拉机数据线,包括有主线路,所述主线路设有首端线路、中间端线路和末端线路;

所述首端线路具有十三条首端支线路,十三条首端支线路分别为首端第一支线路~首端第十三支线路;首端第一支线路和首端第二支线路分别连接有一第一接线端子片,首端第三支线路~首端第十一支线路的每一条支线路上均连接有一第二接线端子片,首端第十二支线路和首端第十三支线路均分别连接有一电源插接件;

所述中间端线路具有三条中间端支线路,三条中间端支线路分别为中间端第一支线路~中间端第三支线路,该中间端第一支线路~中间端第三支线路均分别连接有一连接器,三个连接器分别为第四连接器~第六连接器;

所述末端线路具有三十三条末端支线路,三十三条末端支线路分别为末端第一支线路~末端第三十四支线路;该末端第一支线路~末端第三十四支线路均分别连接有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分别为第七连接器~第四十连接器,该第七连接器~第四十连接器与末端第一支线路~末端第三十四支线路一一对应导通连接;

所述首端第三支线路~首端第六支线路、首端第七支线路和首端第八支线路、首端第九支线路~首端第十一支线路、末端第一支线路~末端第四支线路、末端第五支线路~末端第十五支线路均一一对应收集在套管中进行分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片呈葫芦状结构设置,且该第一接线端子片具有一圆形固定孔;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片呈长方形结构设置,且该第二接线端子片具有一椭圆形固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连接器和第五连接器的插接口内中部设有一导向插接板,该导向插接板两侧分别设有两排插接端子排。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四连接器和第五连接器一端设有一用于固定线束的线束固定部,该第四连接器和第五连接器的两侧设有多个扣合弹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七连接器~第九连接器、第十一连接器、第二十一连接器、第三十五连接器、第三十八连接器和第三十九连接器结构相同,该第七连接器的插接头呈方形结构设置,该插接头内具有四个插接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十二连接器~第二十连接器的结构相同,该第十二连接器的插头具有插接槽和插接孔,该插接孔为设于插头四角的四个,该插接槽位于插头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主线路上分开设置的首端线路、中间端线路和末端线路,借此可以有效地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防止了容易造成排线混乱导致传输稳定性差的情况;加之每一线路上的支线路再通过套管作进一步有规律的分类,使得插接同一模块的线路汇集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得后期的维修、维护更加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B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C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D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P4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P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连接器P1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主线路 11、首端线路

12、中间端线路 13、末端线路

21、圆形固定孔 22、椭圆形固定孔

23、导向插接板 24、插接端子排

25、线束固定部 26、扣合弹臂

27、插接脚 28、插接槽

29、插接孔 30、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可以进行有效分类的拖拉机数据线,该数据线包括有主线路10和设于主线路10上的首端线路11、中间端线路12和末端线路13。

其中:所述首端线路11具有十三条首端支线路,十三条首端支线路分别为首端第一支线路A1~首端第十三支线路A13;首端第一支线路A1和首端第二支线路A2分别连接有一第一接线端子片P1,首端第三支线路A3~首端第十一支线路A11的每一条支线路上均连接有一第二接线端子片P2,首端第十二支线路A12和首端第十三支线路A13均分别连接有一电源插接件P3。在此需要进一步地说明该多个连接器和首端支线路的连接关系,(参见图2所示)该首端第一支线路A1连接有一第一接线端子片P1、首端第二支线路A2连接有一第一接线端子片P1,该首端第三支线路A3、首端第四支线路A4、首端第五支线路A5、首端第六支线路A6、首端第七支线路A7、首端第八支线路A8、首端第九支线路A9、首端第十支线路A10和首端第十一支线路A11均连接有一第二接线端子片P2,该首端第十二支线路A12和首端第十三支线路A13均连接有一电源插接件P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片P1呈葫芦状结构设置,且该第一接线端子片P1具有一圆形固定孔21;所述第二接线端子片P2呈长方形结构设置,且该第二接线端子片P2具有一椭圆形固定孔22。通过设置两种结构不一样的接线端子片,当其与电源连接时一方面可以起到一个识别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的固定孔起到可靠连接的效果;使用方便、连接简单。

所述中间端线路12具有三条中间端支线路,三条中间端支线路分别为中间端第一支线路B1~中间端第三支线路B3,该中间端第一支线路B1~中间端第三支线路B3均分别连接有一连接器,三个连接器分别为第四连接器P4~第五连接器P6;具体地说,该中间端第一支线路B1与第四连接器P4连接,该中间端第二支线路B2与第五连接器P5连接,该中间端第三支线路B3与第六连接器P6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连接器P4和第五连接器P5的插接口内中部设有一导向插接板23,该导向插接板23两侧分别设有两排插接端子排24。且该第四连接器P4和第五连接器P5一端设有一用于固定线束的线束固定部25,该第四连接器P4和第五连接器P5的两侧设有多个扣合弹臂26。设置的线束固定部25可以保证线束与连接器之间的稳固连接,多个扣合弹臂26则可以使得连接器与相应的插座插接时更为牢固,保证了传输时的稳定性。

所述末端线路13具有三十三条末端支线路,三十三条末端支线路分别为末端第一支线路C1~末端第三十四支线路C34;该末端第一支线路C1~末端第三十四支线路C34均分别连接有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分别为第七连接器P7~第四十连接器P40,该第七连接器P7~第四十连接器P40与末端第一支线路C1~末端第三十四支线路C34一一对应导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七连接器P7、第八连接器P8、第九连接器P9、第十一连接器P11、第二十一连接器P21、第三十五连接器P35、第三十八连接器P38和第三十九连接器P39结构相同,该第七连接器P7的插接头呈方形结构设置,该插接头内具有四个插接脚27。所述第十二连接器P12~第二十连接器P20的结构相同,该第十二连接器P12的插头具有插接槽28和插接孔29,该插接孔29为设于插头四角的四个,该插接槽28位于插头的中部。

需要具体说明的是,(参见图3至图5所示)该第七连接器P7连接在末端第一支线路C1上、第八连接器P8连接在末端第二支线路C2上、第九连接器P9连接在末端第三支线路C3上、第十连接器P10连接在末端第四支线路C4上、第十一连接器P11连接在末端第五支线路C5上、第十二连接器P12连接在末端第六支线路C6上、第十三连接器P13连接在末端第七支线路C7上、第十四连接器P14连接在末端第八支线路C8上、第十五连接器P15连接在末端第九支线路C9上、第十六连接器P16连接在末端第十支线路C10上、第十七连接器P17连接在末端第十一支线路C11上、第十八连接器P18连接在末端第十二支线路C12上、第十九连接器P19连接在末端第十三支线路C13上、第二十连接器P20连接在末端第十四支线路C14上、第二十一连接器P21连接在末端第十五支线路C15上、第二是二连接器P22连接在末端第十六支线路C16上、第二十三连接器P23连接在末端第十七支线路C17上、第二十四连接器P24连接在末端第十八支线路C18上、第二十五连接器P25连接在末端第十九支线路C19上、第二十六连接器P26连接在末端第二十支线路C20上、第二十七连接器P27连接在末端第二十一支线路C21上、第二十八连接器P28连接在末端第二十二支线路C22上、第二十九连接器P29连接在末端第二十三支线路C23上、第三十连接器P30连接在末端第二十四支线路C24上、第三十一连接器P31连接在末端第二十五支线路C25上、第三十二连接器P32连接在末端第二十六支线路C26上、第三十三连接器P33连接在末端第二十七支线路C27上、第三十四连接器P34连接在末端第二十八支线路C28上、第三十五连接器P35连接在末端第二十九支线路C29上、第三十六连接器P36连接在末端第三十支线路C30上、第三十七连接器P37连接在末端第三十一支线路C31上、第三十八连接器P38连接在末端第三十二支线路C32上、第三十九连接器P39连接在末端第三十三支线路C33上、第四十连接器P40连接在末端第三十四支线路C34上。

更为详细地说,所述首端第三支线路A3、首端第四支线路A4、首端第五支线路A5和首端第六支线路A6;首端第七支线路A7和首端第八支线路A8;首端第九支线路A9、首端第十支线路A10和首端第十一支线路A11;末端第一支线路C1、末端第二支线路C2、末端第三支线路C3和末端第四支线路C4;末端第五支线路C5、末端第六支线路C6、末端第七支线路C7、末端第八支线路C8、末端第九支线路C9、末端第十支线路C10、末端第十一支线路C11、末端第十二支线路C12、末端第十三支线路C13、末端第十四支线路C14和末端第十五支线路C15均分别一一对应收集在套管30中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将插接在同一模块上的线路收集在一起,对线路进行进一步的分类;使得后期的维修和维护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主线路10上分开设置的首端线路11、中间端线路12和末端线路13,借此可以有效地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防止了容易造成排线混乱导致传输稳定性差的情况;加之每一线路上的支线路再通过套管30作进一步的分类,使得插接同一模块的线路汇集在一起;这样可以使得后期的维修、维护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