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绕线机的线芯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2456发布日期:2019-04-30 18:2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速绕线机的线芯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芯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绕线机的线芯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储线环是电感线圈绕制过程中的必备工装,其主要作用是能控制导线有规则地绕到磁芯上。现在线芯的直径各式各样,且有着不断减小的趋势,常规的绕线机通常只能适应一种尺寸的线芯,为不同的线芯绕线只能更换绕线机。即使有可以为不同直径的线芯绕线的绕线机,其线芯的固定也有一定问题,其固定装置或者结构复杂或者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用于解决内径较小的线芯的绕线问题,提供一种高速绕线机的线芯夹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速绕线机的线芯夹持装置,包括传动件,所述的传动件的数量不少于2个,所述的传动件包括限位件、传动杆,所述的限位件同传动杆连接,所述的传动杆同电机连接。

传动件通过限位件来固定线芯,电机通过传动杆带动限位件装转动,进而由限位件带动线芯转动。

传动件可以有效的固定线芯,并带动线芯转动,2个以上的传动件可以提高在绕线过程中的线芯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件包括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所述第二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大于等于第一圆柱体的底面直径。第二圆柱体的底面较大,线芯可以稳定的放置在第二圆柱体上。

优选地,所述的限位件沿线芯的外边缘均匀设置,所述的第一圆柱体的侧面同线芯的侧面相切。第一圆柱体同线芯的外边缘相切可以有效的带动线芯转动。

优选地,所述的传动杆与限位件通过第一铰接件连接,所述的传动杆同电机通过第二铰接件连接。传动杆同电机和限位件分别铰接,传动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倾斜,进而调整几个限位件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线芯。

优选的,所述的传动杆为伸缩杆。

优选地,所述的传动件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支架包括基座和调节杆,所述的限位件在调节杆的上方,所述的电机在调节杆的下方。支架可以有效的防止传动件倾倒,使得线芯的更为稳定的固定在限位件上。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铰接件穿过调节杆同限位件连接,所述的调节杆前端设置有贯穿孔,所述的贯穿孔的面积大于铰接件的横截面的面积。调节杆移动进而带动传动杆移动。

优选地,所述的调节杆的数量为3,所述的传动件的数量为3,所述的调节杆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调节杆,所述的传动件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传动件,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调节杆分别同第一、第二和第三传动件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调节杆的顶部同固定件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调节杆的底部同基座连接。三个调节杆和传动件可以保质线芯在限位件上稳定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和第三调节杆通过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的第二和第三调节杆通过第二连接杆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同第三调节杆铰接于一处。调节杆之间连接,可以提高调节杆的稳定性,也可以在调节其中一根杆的时候带到其余的杆调整,方便操作。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调节杆分别通过转轴同基座连接。第一和第二调节杆可以在基座上较为自由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和第二调节杆与传动件连接的另一端同把手通过连接杆连接。把手可以提高调节杆调节的便捷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传动件通过限位件来固定线芯,电机通过传动杆带动限位件装转动,进而由限位件带动线芯转动;传动件可以有效的固定线芯,并带动线芯转动,2个以上的传动件可以提高在绕线过程中的线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速绕线机的线芯夹持装置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高速绕线机的线芯夹持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一种高速绕线机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限位件,2、传动杆,3、电机,41、第一铰接件,42、第二铰接件,5、基座,61、第一调节杆,62、第二调节杆,63、第三调节杆,7、固定件,81、第一连接杆,82、第二连接杆,83、连接杆,9、转轴,10、把手,110、线圈,111、第一传动件,112、第二传动件,113、第三传动件,120、线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列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一种高速绕线机的线芯夹持装置,包括传动件,所述的传动件的数量不少于2个,所述的传动件包括限位件1、传动杆2,所述的限位件1同传动杆2连接,所述的传动杆2同电机3连接。

传动件通过限位件来固定线芯,电机通过传动杆带动限位件装转动,进而由限位件带动线芯转动。

传动件可以有效的固定线芯,并带动线芯转动,2个以上的传动件可以提高在绕线过程中的线芯的稳定性。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实施例2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限位件1包括第一圆柱体11和第二圆柱体12,所述第二圆柱体12的底面直径大于等于第一圆柱体11的底面直径。所述的限位件1沿线芯120的外边缘均匀设置,所述的第一圆柱体11的侧面同线芯120的侧面相切。所述的传动杆2与限位件1通过第一铰接件41连接,所述的传动杆2同电机3通过第二铰接件42连接。

第二圆柱体的底面较大,线芯可以稳定的放置在第二圆柱体上。第一圆柱体同线芯的外边缘相切可以有效的带动线芯转动。传动杆同电机和限位件分别铰接,传动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倾斜,进而调整几个限位件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的线芯。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实施例3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传动件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支架包括基座5和调节杆,所述的限位件1在调节杆的上方,所述的电机3在调节杆的下方。所述的第一铰接件41穿过调节杆同限位件1连接,所述的调节杆前端设置有贯穿孔,所述的贯穿孔的面积大于铰接件的横截面的面积。

支架可以有效的防止传动件倾倒,使得线芯的更为稳定的固定在限位件上。调节杆移动进而带动传动杆移动。

实施例4

如图1~4所示,实施例4同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调节杆的数量为3,所述的传动件的数量为3,所述的调节杆包括第一61、第二62和第三调节杆63,所述的传动件包括第一111、第二112和第三传动件113,所述的第一61、第二62和第三调节杆63分别同第一111、第二112和第三传动件113连接,所述的第一61、第二62和第三调节杆63的顶部同固定件7连接,所述的第一61、第二62、第三调节杆63的底部同基座5连接。所述的第一61和第三63调节杆通过第一连接杆81铰接,所述的第二62和第三调节杆63通过第二连接杆82铰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杆81和第二连接杆82同第三调节杆63铰接于一处。所述的第一61和第二调节杆62分别通过转轴9同基座5连接。

支架可以有效的防止传动件倾倒,使得线芯的更为稳定的固定在限位件上。调节杆移动进而带动传动杆移动。三个调节杆和传动件可以保质线芯在限位件上稳定的转动。调节杆之间连接,可以提高调节杆的稳定性,也可以在调节其中一根杆的时候带到其余的杆调整,方便操作。第一和第二调节杆可以在基座上较为自由的转动。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实施例5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第一61和第二调节杆62与传动件连接的另一端同把手10通过连接杆83铰接。把手可以提高调节杆调节的便捷性。

实施例6

实施例6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传动杆2为伸缩杆。

实施例7

如图4所示,实施例7同实施例6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第一111、第二112和第三传动件113的限位件1将线芯120固定在限位件1的第二圆柱体12的顶面,所述的线圈110穿过线芯120。所述的限位件1的第一圆柱体11同线芯120相切。所述的传动件的电机3通过传动杆2带动限位件1转动,所述的限位件1带动线芯120转动,所述的线圈110上储存有线材,线圈110转动时为转动的线芯120绕线。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以上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