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相开关面板与基座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0240发布日期:2019-03-30 07:5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相开关面板与基座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相开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相开关面板与基座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单相开关包括基座、面板等零部件。

常规设计中,单相开关的面板与基座的盖合往往采用在面板设计挂钩结构、在基座设计挂槽结构来配合固定,结构虽然简单,该结构存在如下的缺陷:

开关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却很容易徒手或简单工具橇开开关的面板。由于开关内部存在可以触及的导电部件,特别是老人或儿童不小心触及后,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虽然有些开关会采用螺钉将面板与基座固定的结构形式,但是在开关安装时如果固定螺钉漏装,是不易直观检查,同样达不到螺钉固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相开关面板与基座固定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关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却很容易徒手或简单工具橇开开关的面板。由于开关内部存在可以触及的导电部件,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相开关面板与基座固定结构,包括面板、基座和至少一个固定螺钉;所述基座置于所述面板的下端,并与所述面板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面板和基座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螺孔,所述固定螺钉一一对应的置于所述螺孔内,并穿过所述面板与基座连接;

所述面板对应每个螺孔处均设置有凹槽,所述螺孔处于所述凹槽的下端;所述凹槽的深度值大于所述固定螺钉的螺帽的高度值;所述凹槽的内径大于所述固定螺钉的螺帽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得面板和基座连接稳固;避免徒手或简单工具橇开开关的面板,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还可以直观发现固定螺钉是否拧紧,有效避免固定螺钉没拧紧或者漏装,保障面板和基座连接的稳固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螺孔包括处于面板上的上分孔和处于基座上的下分孔,所述上分孔处于所述下分孔的上方,且所述上分孔和下分孔处于同一轴线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分孔处于面板上,下分孔处于基座上,固定螺钉依次伸入上分孔和下分孔内,通过固定螺钉使得面板和基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开关键,所述开关键可转动的与所述面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螺孔依次布置在所述面板的边缘。

进一步,所述基座的上端部嵌入所述面板内,所述面板的内侧端面紧贴所述基座上端部边缘。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基座的上端部嵌入所述面板内,便于自动对基座和面板进行连接,以及螺孔对应,提升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相开关面板与基座固定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相开关面板与基座固定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螺钉拧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螺钉松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面板,2、基座,3、固定螺钉,4、螺孔,5、凹槽,6、开关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单相开关面板与基座固定结构,包括面板1、基座2和至少一个固定螺钉3;所述基座2置于所述面板1的下端,并与所述面板1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面板1和基座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螺孔4,所述固定螺钉3一一对应的置于所述螺孔4内,并穿过所述面板1与基座2连接;

所述面板1对应每个螺孔4处均设置有凹槽5,所述螺孔4处于所述凹槽5的下端;所述凹槽5的深度值大于所述固定螺钉3的螺帽的高度值;所述凹槽5的内径大于所述固定螺钉3的螺帽的直径。

本实施例在面板1上增加固定螺钉3的新型固定结构,使得面板1和基座2连接稳固;避免徒手或简单工具橇开开关的面板,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再者,本技术方案在安装过程中如果出现固定螺钉3没有拧紧,固定螺钉3的螺帽凸出所述凹槽5,可以直观发现固定螺钉3是否拧紧,有效避免固定螺钉3没拧紧或者漏装,保障面板1和基座2连接的稳固性。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螺孔4包括处于面板1上的上分孔和处于基座2上的下分孔,所述上分孔处于所述下分孔的上方,且所述上分孔和下分孔处于同一轴线上。

上分孔处于面板1上,下分孔处于基座2上,固定螺钉3依次伸入上分孔和下分孔内,通过固定螺钉3使得面板1和基座2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上设置有开关键6,所述开关键6可转动的与所述面板1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螺孔4依次布置在所述面板1的边缘。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的上端部嵌入所述面板1内,所述面板1的内侧端面紧贴所述基座2上端部边缘。

基座2的上端部嵌入所述面板1内,便于自动对基座2和面板1进行连接,以及螺孔对应,提升安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