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7465发布日期:2020-03-24 21:5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触点压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气开关设备的开关触点件的触点压紧装置,其具有第一止挡和第二止挡,在所述第一止挡和第二止挡之间延伸有弹簧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止挡相对于第二止挡能运动,第二止挡构成用于第一止挡的支座,并且所述止挡中的至少一个止挡提供用于所述弹簧元件的转动支承装置。

这种触点压紧装置例如由实用新型cn2386525y已知。那里的触点压紧装置配设用于电气开关设备的开关触点件。在第一止挡和第二止挡之间延伸有弹簧元件。第一止挡相对于第二止挡能运动,其中,第二止挡构成用于第一止挡的支座。此外规定,配设了带有转动支承装置的止挡。

已知的触点压紧装置使用了复杂的轴向球轴承作为转动支承装置。一方面,通过这种已知结构实现了触点压紧装置的元件相对彼此平稳的旋转。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平稳性是通过相对于传统的触点压紧装置更大的质量和更大的结构空间造成的。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点压紧装置,其在紧凑的结构空间上在减重和足够的机械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在触点压紧装置上足够的可转动性。

按照本发明,上述技术问题在开始所述种类的触点压紧装置的情况下这样解决,即转动支承装置能连同第一止挡共同运动。

电气开关设备具有开关触点件,该开关触点件相对于另外的开关触点件能运动。通过开关触点件彼此间的相对运动实现电流路径的建立或者分断。为了实现开关触点件的充分的触点接触,使用触点压紧装置,其使得开关触点件以相对位置彼此稳固。待稳固的相对位置可以是电气开关设备的接通状态。在接通状态中,开关触点件相互触碰并且电流路径通过开关触点件接通。触点压紧装置把力作用到能相对彼此运动的开关触点件上,使得开关触点件彼此间的位置得以稳固。触点压紧装置可以优选地把开关触点件相对彼此夹紧并且相向运动或者说相互压紧。触点压紧装置为此例如是运动链的一部分,该运动链实现用于产生开关设备的开关触点件彼此间的相对运动的运动的传输。触点压紧装置的弹簧元件布置在第一止挡以及第二止挡之间,其中止挡彼此间能相对运动。通过止挡的相对运动可以进行弹簧元件的张紧或者说力的加载,使得以此引入弹簧元件中的能量可用于实现例如在运动链的静歇状态中开关设备的开关触点件的触点压紧。弹簧元件的张紧例如通过止挡的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进行。为了构成用于第一止挡的支座而使用了第二止挡,以此构成参照量,以便在所有止挡都具有可运动性的情况下仍实现弹簧元件的张紧或者松弛。以此实现的是,触点压紧装置本身作为运动链的运动部件(传动元件)使用。例如,触点压紧装置可以用于传输运动,例如传输线性运动。在此,基于在止挡之间的弹簧元件的作用,触点压紧装置可以作为所谓的迟滞元件发挥作用,该迟滞元件例如基于弹簧元件的弹性的可变形性在运动链内部造成运动的延迟的传送。然而根据弹簧元件的设计,该弹簧元件甚至可以具有这样的刚性,即在出现超行程的情况下,也即在开关设备的开关触点件相互接触之后,在运动链内部的进一步运动才不再传输直至开关触点件。因此还构成防止损坏运动链的保护。在此,触点压紧装置可以有利地设计,使得仅出现弹簧元件的单向的作用。就是说尤其在借助触点压紧装置的平动式传输运动的情况下,在以第一方向运动时出现弹簧元件的有效的作用,其中,在以相对于第一方向相反地定向的第二方向运动时,可以借助触点压紧装置进行运动的直接的传输(刚性的耦连)。

由于(例如在运动、安装等等期间)外力的作用,在运动链内部会出现旋转力。这是不利的,因为例如连接元件,如栓件、开口销钉等等会因此被剪断或者弯曲。例如,甚至螺旋连接也会由于这种转动载荷而逐渐松脱。通过使用转动支承装置,可以在触点压紧装置中实现这种力的去应力作用或者说消除。该转动支承装置因此可以用作空转装置,以便例如针对从外部引入的横向力保护弹簧元件。以此可以保持弹簧元件的弹性作用。此外,在触点压紧装置中也能吸收其他的力,使得不仅弹簧元件,而且例如另外的元件、例如运动链的螺旋连接装置、栓件、开尾销装置也被保护。

为止挡配备转动支承装置所实现的是,直接在弹簧元件的区域中可以进行空转或者力的消除。通过止挡的以及转动支承装置的共同运动,可以与弹簧元件的载荷状态无关地进行转动在弹簧元件上的脱耦。通过第一止挡与该转动支承装置共同的运动因此可以避免使用多个转动支承装置。以此减小了按照本发明的触点压紧装置的结构空间。此外,通过省去另外的转动支承装置减小了触点压紧装置的质量并且随之减小了在运动链中运动的质量。通过转动支承装置与第一止挡共同的运动,转动可以直接在弹簧元件处被拦截,或者说在转动支承装置中被消解。因此针对外力保护弹簧元件。有利的是,转动支承装置可以集成在第一止挡中,使得在第一止挡上不需要额外的结构空间以容纳转动支承装置。因此,转动支承装置可以尤其相对于第二止挡运动,其中第一止挡可以具有所述转动支承装置。此外,弹簧元件可以用于转动支承装置的稳固。

有利的是还可以规定,第一止挡由第二止挡导引。

第二止挡可以用于第一止挡的导引。以此可以实现的是,第二止挡作为用于第一止挡的相对运动的和用于转动支承装置的相对运动的参照基准使用。例如第二止挡可以按照壳体的形式设计,例如设计为空心筒形的壳体,该壳体尤其包围弹簧元件。第二止挡因此可以作为弹簧壳体起作用。第一止挡可以支撑在第二止挡上或者说壳体上并且由第二止挡导引。以此实现在第一止挡和第二止挡之间所规定的线性的相对运动。歪斜和倾斜被避免。例如,第一止挡可以插入第二止挡中。在此有利地可以规定,第二止挡按照缸体的形式设计,第一止挡按照活塞的形式设计,使得第一止挡能插入第二止挡中。通过第一和第二止挡的相对运动可以进行弹簧元件的张紧或者松弛。

在此可以规定,止挡彼此间能够沿轴向运动。

止挡的轴向可运动性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了线性的运动,以便引起弹簧元件的张紧或者松弛。有利地,第一和第二止挡的相对运动的运动轨迹能够相对于触点压紧装置在集成在运动链中的范围内所执行的运动同轴地、尤其全等地定向。以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实现的是,触点压紧装置一方面用于传输运动,另一方面,触点压紧装置用于将电气开关设备的开关触点件压紧到配合触点装置上。所述止挡中的至少一个止挡可以相对于运动轴线同轴地成形和定向。

有利的是还可以规定,第一止挡具有能转动的盘片,该盘片支撑在第二止挡上。

能转动的盘片提供的可能性在于,规定该能转动的盘片相对于第一止挡的另外的组件例如基于承载元件的相对运动。在此,能转动的盘片例如可以设计为完整的圆盘。然而也可以规定的是,仅使用环形件来构造所述能转动的盘片。此外盘片也可以仅部段式地设计,使得例如仅使用圆盘的扇形区域。有利的是,能运动的盘片利用外周侧的主体部段支撑在第二止挡上。有利的是,在此可以布置滑动装置以便减小在能转动的盘片和第二止挡之间的摩擦阻力。滑动装置例如可以通过在能转动的盘片上套筒式的材料覆层进行。例如,特氟龙条带或者铜套筒可以用作滑动元件。可以自端侧在盘片上进行弹簧元件的力导入,使得第一止挡相对于第二止挡的运动轴线以及弹簧元件的力导入基本上相互平行地定向。优选的是,弹簧元件可以间接或者直接地在端侧作用到能转动的盘片上,或者被施加在能转动的盘片上。

另外的有利设计方案规定,能转动的盘片与第一止挡的承载元件通过间隙配合连接。

第一止挡的承载元件用于能转动的盘片的定位。能转动的盘片可以套装在承载元件上或者被施加在承载元件上,以实现能转动的盘片相对于承载元件的转动。在此,为了实现转动,承载元件以及能转动的盘片可以通过间隙配合相互连接。在此,可以通过弹簧元件的力作用确保该间隙配合,使得通过弹簧元件阻止能转动的盘片和承载元件的远离或者松脱。弹簧元件用作间隙配合的保险装置。间隙配合可以造成能转动的盘片的轴向的以及径向的导引。

另外的有利设计方案可以规定,第一止挡具有导引轴,该导引轴至少部分由弹簧元件包围。

在第一止挡上使用导引轴实现的是,除了止挡的功能外还实现了弹簧元件的导向或者导引。弹簧元件例如可以至少部分地包围导引轴,使得弹簧元件被固定在导引轴上并且以此固定在第一止挡上。因此,弹簧元件不易松脱或者歪斜。此外,通过导引轴可以进行弹簧元件在能运动的盘片上保险的贴靠。

导引轴例如可以至少由能运动的盘片的部分构成。尤其在使用具有环形形状的能转动的盘片的情况下,盘片的中央区域可以被用于构成导引轴。导引轴因此可以例如由能运动的盘片的部分成形。然而,导引轴也可以至少部分地由承载元件构成。

有利的是还可以规定,导引轴由第二止挡导引。

导引轴有利地导向和导引弹簧元件。通过导引轴在第二止挡上的导引,稳固了导引轴的位置。第一止挡和第二止挡的相对运动以此也通过导引轴稳定。此外可以进行弹簧元件的更好的支承或者导引,使得弹簧元件不易不期望地弯曲或弯出。根据导引轴的结构,第一止挡在第二止挡上的导引可以通过承载元件和/或通过能转动的盘片和/或在导引轴上进行。

另外的有利设计方案可以规定,第一止挡和第二止挡伸缩式地导引。

第一止挡以及第二止挡相对彼此能运动。该运动优选可以是线性的相对运动。在止挡之间延伸有弹簧元件。通过使用能伸缩式的止挡,第一和第二止挡的相对运动能以更好的形式传输。通过伸缩,即通过第一和第二止挡的相互套插,额外地防止止挡彼此间的歪斜。为了额外改进导引可以规定,第一以及第二止挡在多个点处彼此间相互伸缩式地导引。例如,第二止挡可以按照壳体的形式包围第一止挡,其中,弹簧元件布置在第二止挡的内部。弹簧元件又可以在内周侧以及在外周侧由第一或者第二止挡覆盖并且最终导引。

有利地可以规定,弹簧元件具有压力级。

具有压力级的弹簧元件可以在机械方面简单地构建。例如,弹簧元件可以按照螺旋弹簧的形式设计,其中,当第一止挡和第二止挡相互靠近并且通过弹簧元件的压缩实现能量向弹簧元件的充载或者导入时,才进行向弹簧元件上的力作用。

此外可以有利地规定,支座具有用于第一止挡的衰减元件。

通过支座限制第一止挡的运动。支座优选地可以通过第二止挡提供,其中,在支座上使用衰减元件衰减了从第一止挡向第二止挡中力或者冲击的硬耦合。衰减元件可以设计为耗能元件。例如,衰减元件可以设计为盘形弹簧。盘形弹簧在弹簧系数较高的情况下具有很小的行程。通过支座能够向弹簧元件施加预应力。以此尤其可以稳固间隙配合。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外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气开关设备,其具有第一开关触点件以及第二开关触点件,其中,所述开关触点件彼此间能相对运动。在此,开关触点件的电接触应在机械以及电气方面稳定地进行。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执行可靠的开关过程的开关设备。按照本发明,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电气开关设备解决,其具有第一开关触点件和第二开关触点件,第一开关触点件和第二开关触点件彼此间能相对运动,用于开关触点件的相对运动的运动链具有按照上述设计方案之一所述的触点压紧装置。

电气开关设备是可以用于中断或者建立电流路径的设备。为此使用彼此间能相对运动的开关触点件,其中,至少一个开关触点件耦连在运动链上,以便能造成开关触点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通过该运动链产生相对运动,其中,触点压紧装置可以设计为该运动链的部分。因此通过触点压紧装置一方面可以实现开关触点件彼此间足够的接触压紧力,另一方面触点压紧装置利用布置在触点压紧装置中的弹簧元件防止机械过载,例如由开关触点件的对头相碰引起的机械过载。开关触点件例如可以相互端侧地对置并且利用它们的端侧面对头地相撞以形成接触。在此,触点压紧装置使得对头地相互碰撞的开关触点件稳固在电气开关设备的接通位置中。

触头间距在电气开关设备的开关触点件之间延伸,该触头间距根据电气开关设备的开关状态具有趋近无穷的或者趋近零的接触电阻。

有利的是,在开关触点件之间的触头间距可以布置在真空开关管内部。

通过使用真空排除了自由的电荷载体的存在,否则所述电荷载体将有可能在关断状态中经触点间距传输电流。真空开关管内部被相对于真空开关管的环境密封地封闭。开关触点件彼此间的相对运动通常通过真空开关管的壁传输。

下面示意性在附图中示出并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此:

图1示出剖切在关断状态中的电气开关设备的剖视图;

图2示出剖切在接通状态中的电气开关设备的剖视图;

图3示出由图1和图2已知的触点压紧装置详细的剖视图。

图1示出电气开关设备,其具有真空开关管1。真空开关管1具有电绝缘的主体。电绝缘的主体在此空心筒形地设计并且相对于主轴线2旋转对称地定向。真空开关管1的主体从端侧被导电的封盖液密地封闭,使得在真空开关管1的内部中密封地包围形成真空。电气开关设备还具有第一开关触点件3以及第二开关触点件4。这两个开关触点件3、4相同类型地构造。它们分别具有接触柄以及接触区域。开关触点件3、4自端侧相互对置地布置并且基本上相对于主轴线2同轴地定向,其中,开关触点件3、4的接触区域相互面对。第一开关触点件3相对于真空开关管1位置固定地定向。第二开关触点件4相对于第一开关触点件3能相对运动地定向。在开关触点件3、4的相互面对的端部(接触区域)之间布置有触点间距5。第一开关触点件3的接触柄以固定角度或者说角刚性地插入真空开关管1的对应的在端侧的封盖中。第二开关触点件4或者说第二开关触点件的柄部穿过真空开关管1的另一个导电的封盖。在此,借助波纹管6构成在端侧的封盖以及第二开关触点件4之间能可逆地变形的真空密封的连接部。相应地,第二开关触点件4沿主轴线2能运动,其中,可以进行相对于真空开关管1以及相对于第二开关触点件3的运动。第一开关触点件3与相导体7角刚性地连接,使得真空开关管1通过第一开关触点件3机械地支撑在相导体7上。此外,通过与相导体7的接触构成在第一开关触点件3以及相导体7之间导电的连接。第二开关触点件4通过合适的连接与另外的相导体8导电地相连。例如在附图中示出在第二开关触点件4以及另外的相导体8之间柔性的导电的连接。也可以规定使用另外的合适的接触装置,例如滑动触点、滑动接点等等,以便进行可运动的第二开关触点件4在另外的相导体8上的电连接,并且在此并不明显地妨碍第二开关触点件4的可运动性。有利的是,在真空开关管1外部进行第二开关触点件4的以及第一开关触点件3的电接触。通过这两个开关触点件3、4能建立或者断开在相导体7以及另外的相导体8之间的导电连接。

为了能造成第二开关触点件4的运动,配设有驱动设备9。驱动设备9可以发出驱动运动,以便造成第二开关触点件4的运动。为了以合适的方式传输、必要时转换或者影响所述运动,使用运动链10。运动链10从驱动设备9延伸直至第二开关触点件4。运动链10为此具有不同的传动元件。一方面配设有位置固定地支承的双臂式换向杠杆11,所述换向杠杆11利用第一杠杆臂经由连杆12与驱动设备10连接。换向杠杆11利用第二杠杆臂耦连在传动杆13上。传动杆13具有电绝缘的部段,从而保障了换向杆11以及运动链10的朝驱动设备9方向安置的其他元件相对于第二开关触点件4的电绝缘。传动杆13例如具有管件,该管件由电绝缘的材料、例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构成。

传动杆13利用其远离换向杠杆11的端部与触点压紧装置14连接。触点压紧装置14用于传输线性运动,该线性运动可以从传动杆13耦合到触点压紧装置14上。触点压紧装置14又与第二开关触点件4连接,使得从传动杆13耦合进来的运动通过触点压紧装置14能传输到第二开关触点件4上。触点压紧装置14具有第一止挡15以及第二止挡16。第一止挡15与传动杆13连接。在第一止挡15和第二止挡16之间布置有弹簧元件17。弹簧元件17用于传输源自第一止挡15的运动。第一止挡15由第二止挡16导引。第一止挡15按照活塞的形式在第二止挡16的筒形开口的内部导引。在此,弹簧元件17在预应力下在两个止挡15、16之间导引,其中,第二止挡16提供用于第一止挡15的支座18。通过支座18实现弹簧元件17在两个止挡15、16之间的预紧。第一止挡15相对于第二止挡16能运动,其中,这种运动通过弹簧元件17的张紧或者松弛进行。示例性地在图3中示出触点压紧装置14的更详细的结构。

在接通过程中,驱动力从驱动设备9释放到运动链10上。连杆12控制换向杠杆11,接着换向杠杆11将运动释放给传动杆13。由于能转动的耦连,超行程由于换向杠杆在连杆12或者传动杆13上的转动而被平衡。在接通运动时,通过第一止挡15把运动施加到(被预紧的)弹簧元件17上,弹簧元件由此移动第一止挡16。第二开关触点件4与第一止挡16角刚性地连接,使得运动也传输到第二开关触点件4上。第二开关触点件4利用其接触区域靠近第一开关触点件3的接触区域。触头间距5在其沿主轴线2的延伸量方面减小。在此,第二开关触点件4的以及触点压紧装置14的运动基本上沿主轴线2的方向进行。随着第一开关触点件3和第二开关触点件4的接触区域的接触,在相导体7以及另外的相导体8之间的电流路径接通。为了稳固开关触点件3、4的位置,在所述接触之后和在开关触点件3、4相对彼此的相对运动结束之后,通过驱动设备9造成超行程。由于第二开关触点件4在第一开关触点件3上刚性的止挡,第二止挡16被阻碍而不能继续运动。通过驱动设备9的继续驱动,第一止挡15被继续推进。由于第二止挡16的固定,发生弹簧元件17的张紧。在弹簧元件17充分张紧之后,驱动设备9被关停,传动杆13的位置以此固定。因此,在中间布置张紧的弹簧元件17的情况下,传动杆13继续将第一止挡15压紧第二止挡16,并且两个开关触点件3、4以此被相互挤压。在接通状态中,触点压紧装置14承担稳固两个开关触点件3、4彼此间的相对位置的功能。

电气开关设备的接通状态在图2中示出。相较于图1可见,第一止挡15已经离开支座18,其中,弹簧元件17已经经历张紧。

在断开过程(逆向地从图2至图1的运动)中,驱动设备9的驱动运动的方向改变,也即传动杆13通过连杆12和换向杠杆11以相反的方向沿主轴线2运动。以此首先使得弹簧元件17松弛,直至第一止挡15贴靠在第二止挡16的支座18上。弹簧元件17现在处于预应力下。随着第一止挡15止挡在第二止挡16的支座18上,由传动杆13引发的运动也通过触点压紧装置14直接传输到第二开关触点件4上。第二开关触点件4相对于第一开关触点件3运动,从而实现触点间距5的扩大。

根据图3说明如图1和图2已知的触点压紧装置14的结构。触点压紧装置14具有第二止挡16。第二止挡16按照缸体的形式设计,第一止挡16在其中轴向能移动地导引。在此,第一和第二止挡15、16的相对运动基本上沿主轴线2进行。用于第一止挡15的支座18在此设计为,在中间布置了盘形弹簧19(衰减元件)的情况下环形片使第二止挡16的筒开口收窄。通过支座18的弹性的设计,第一止挡15相对于支座18的止挡被缓冲。备选地也可以配设其他消耗元件替代使用盘形弹簧19。

为了能把第一止挡15耦连到传动杆13上,第一止挡15配备带有承载元件20。承载元件20一方面伸入第二止挡的内部中,另一方面,承载元件20穿过第二止挡16的缸体开口从第二止挡16伸出。借助螺纹或者连接板,传动杆13通过铰接装置间接或者直接地耦连在承载元件20上。在此,承载元件20基本上栓形地设计,其中,栓轴线基本上相对于主轴线2同轴地延伸。承载元件20配备有凸缘21,凸缘21径向地围绕承载元件20的栓体的周面延伸。在此,凸缘21的位置被选择为,使得凸缘21被第二止挡16包围。适宜地,该凸缘21可以用作在支座18上的止挡,阻止第一止挡15在弹簧元件17的驱动下从第二止挡16脱落。

承载元件20在端侧具有能转动的盘片22。能转动的盘片22用于弹簧元件17在第一止挡15上的贴靠。能转动的盘片22相对于主轴线2能转动地支承在承载元件20上。在此,能转动的盘片20设计为,使得能转动的盘片覆盖凸缘21的面对弹簧元件17的端侧面,并且还实现了对凸缘21的周侧的覆盖。连同凸缘21用于贴靠在支座上的表面一起设置了盘片22的齐平的终端部,以此无论凸缘21还是能转动的盘片22都贴靠在支座18上。在周侧,能转动的盘片22支撑在第二止挡16的空心筒凹空部的内壁上并且沿轴向能运动地导引。为了进行更好的导引,在周侧上在能转动的盘片22的圆周上布置有滑动环23。能转动的盘片22用于弹簧元件17的贴靠,弹簧元件17通过相对于第二止挡16的预压缩使得能转动的盘片22朝支座18挤压。在能转动的盘片22和承载元件20之间构造有间隙配合,以此构成能转动的盘片22在承载元件20上低成本的能转动的导引。

为了保证能转动的盘片22在第一止挡15的承载元件20上更好的径向以及轴向的导引,在能转动的盘片22上居中地设计带有导引轴24。导引轴24居中地在第二止挡16的筒凹空部内部延伸。在此,承载元件20的一部分也在导引轴24的内部延伸,导引轴24以此不仅至少局部地通过能转动的盘片22而且也至少局部地通过承载元件20构成。弹簧元件17在导引轴24的外周面以及第二止挡16的筒形凹空部的内周面之间位于环形间隙中。弹簧元件17在此以螺旋弹簧的形式设计,其中涉及的是所谓带有压力级的螺旋弹簧,即通过匝圈的接近实现弹簧元件17的张紧。

导引轴24在其远离第一止挡15的支座18的端部上设置有端侧的凹空部,第二止挡16以部段伸入该凹空部中。第一止挡15以及第二止挡16以此伸缩式相互连接,其中,在第一止挡15相对于第二止挡16的相对运动时,进行止挡15、16彼此间地套插。为了改善第一止挡15以及第二止挡16之间的滑动连接,在导引轴24的凹空部中在内周侧上布置另外的滑动套筒25。在第二止挡16上相对于第一止挡15的承载元件20的定向同轴地布置有螺纹杆26,触点压紧装置14借助所述螺纹杆26通过第二止挡16角刚性地与第二开关触点件4连接。

在接通过程中,在两个开关触点件3、4接触之前,弹簧元件17的预压缩被选择为,弹簧元件17将第一止挡15向支座18挤压,其中,第二止挡16由于支座17的支承构成用于第一止挡15的相对运动的基础。直至两个开关触点件3、4接触,弹簧元件17都保证两个止挡15、16的刚性的耦连。而且在该状态下还平衡了在第一止挡15中的转动。随着两个开关触点件3、4的电接触和在运动链10中继续发生的运动,第一止挡15相对于第二止挡16的相对运动导致弹簧元件17出现变形(弹簧元件17的张紧)。张紧的弹簧元件17现在可以造成在两个开关触点件3、4之间的接触压紧力。在关断过程中,进行运动链10的运动的方向的颠倒。首先进行弹簧元件17的松弛和止挡15,16的相互远离,直至第一止挡15碰到支座18上。该碰撞通过盘形弹簧19被缓冲。在第一止挡15贴靠在支座18上的情况下,由驱动设备9引发、通过运动链所传输的运动也被传输到第二开关触点件4上。第二开关触点件4从第一开关触点件3上松脱并且远离。

由于在运动链的延伸部中的各种传输元件和运动的换向或者转换,会导致在运动链10中横向力的出现,横向力加载在各单独的支承点或者换向点上。通过使用带有转动支承装置的第一止挡15,原本可能会一直延续至第二开关触点件4的转动就可以在触点压紧装置中被平衡。在第一止挡中的铰接装置用作空转装置,使得转动相对于开关触点件3、4脱耦。额外地,保护弹簧元件17不受转动载荷,转动载荷会改变弹簧元件17的弹性特性。转动支承装置在承载元件20以及能转动的盘片22之间布置在第一止挡15上,并且在第一止挡15运动时与其共同运动。以此与止挡15、16的相对位置无关地或者说与运动链的状态无关地通过弹簧元件17保证转动支承装置的负载或者稳固。相应地可以借助唯一一个能运动的转动支承装置进行在运动链中不期望的力的平衡。以此,不仅避免了在开关触点件3、4上不期望的运动,另一方面还使触点压紧装置14不受这样的力,其中,这些力的平衡可以在触点压紧装置14自身中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