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屏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1035发布日期:2019-07-06 10:4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屏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以及显示屏体。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自发光、短反应时间、高发光效率、可制作柔性面板、广色域等特性,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新兴平面显示装置产品,但受到水氧影响易失效,所以需要良好的封装结构来保护OLED器件,现有OLED器件封装技术主要是有机物和无机物交替的薄膜封装技术,通过沉积多层有机/无机薄膜以延长水氧在薄膜中扩散的路径,但即使是多层薄膜也无法保证完全没有孔隙,不能完全阻挡水汽进入。尤其是当OLED面板应用在柔性显示装置中,例如中大尺寸的面板,封装结构会因为多次弯折导致封装结构的正面缺陷增多,如正面封装结构中的空隙增加,由于封装结构的缺陷增多,水氧很容易借助封装结构中的缺陷浸入OLED显示器件层,从而导致显示屏体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氧浸入显示器件层中,导致显示屏体失效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件的显示发光面上的第一阻隔层;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阻隔层远离所述显示发光面的表面的封装层;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发光面的表面的第二阻隔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无机阻隔层;和/或,所述第二阻隔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无机阻隔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层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一有机层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之间或单个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阻隔层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之间或单个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层包括:一层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和在所述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层叠在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上的一层第一有机层;或,层叠设置的一层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一层所述第一有机层以及一层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和/或,所述第二阻隔层包括:一层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和在所述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层叠在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上的一层第二有机层;或,层叠设置的一层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一层所述第二有机层以及一层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

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无机阻隔层、所述第二无机阻隔层的材质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类金刚石、单晶氧化镁、氧化铝和钛氧化物。

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层、所述第二有机层的材料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聚酰胺、聚烯烃共聚物、聚丙烯酸和苯乙烯与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为0.1-0.5um;和/或,所述第二阻隔层的厚度为0.5-1u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封装结构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封装层周边的边缘封装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边缘封装层包括:依次包覆在所述封装层周边的干燥作用层以及第三有机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包括:在所述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无机层和第四有机层。

在一实施例中,述封装层包括:在所述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一层所述无机层、一层所述第四有机层以及一层所述无机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包括在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第四有机层以及第二无机层;其中,所述第二无机层将所述第四有机层包覆在所述第一无机层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干燥作用层包覆所述第一无机层与所述第二无机层的结合缝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有机层包覆在所述干燥作用层的周边,并覆盖所述干燥作用层在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一无机层的表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阻隔层覆盖所述封装层以及所述边缘封装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屏体,所述显示屏体包括:基板;设置在所述基板一侧的显示器件发光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器件发光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上的封装结构,所述封装结构的结构采用如前述所述的封装结构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显示器件的显示发光面上的第一阻隔层、层叠设置在所述第一阻隔层远离所述显示发光面的表面的封装层以及层叠设置在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显示发光面的表面的第二阻隔层,当环境中的水汽在进入显示器件中的过程中,首先第二阻隔层阻挡水氧进入,然后封装层进一步的阻挡第二阻隔层未能阻挡的水氧,最后第一阻隔层还能够起到第二阻隔层以及封装层未能阻挡的水氧;因此第二阻隔层、封装层以及第一阻隔层对水氧起到三重阻挡作用,大大降低了水氧入侵显示器件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显示屏体因水氧侵入而导致显示失效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至图10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显示器件的显示发光面上的第一阻隔层1、设置在第一阻隔层1远离显示器件的表面上的封装层2以及设置在封装层2远离第一阻隔层1的表面的第二阻隔层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结构,当环境中的水汽在进入显示器件中的过程中,首先第二阻隔层3阻挡水氧进入,然后封装层2进一步的阻挡第二阻隔层3未能阻挡的水氧,最后第一阻隔层1还能够起到第二阻隔层3以及封装层2未能阻挡的水氧;因此第二阻隔层3、封装层2以及第一阻隔层1对水氧起到三重阻挡作用,大大降低了水氧入侵显示器件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显示屏体因水氧侵入而导致显示失效的概率。

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层1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无机阻隔层11,第二阻隔层3也包括至少一层第二无机阻隔层31,如图2-图5所示,第二阻隔层3中的第二无机阻隔层31以及第一阻隔层1中的第一无机阻隔层11能够依次起到阻隔水氧的作用,能够更好地阻挡水氧进入显示器件,从而降低了显示屏体因水氧侵入而导致显示失效的概率。

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阻隔层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有机层12,第二阻隔层3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层第二有机层32,其中第一有机层12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无机阻隔层11之间或者单个第一无机阻隔层11的一侧;第二有机层32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无机阻隔层31之间或者单个第二无机阻隔层31的一侧,如图3-图5所示。当显示屏体被重物冲击时或者显示屏体进行弯折时,第二阻隔层3上的第二有机层32、第一阻隔层1上的第一有机层12能够对冲击力起到依次缓冲作用,降低显示屏体因重物冲击或者弯折而产生缺陷的概率,从而减少水氧进入显示器件的机会,进而降低了显示屏体因水氧进入而导致显示失效的概率。

至于第一阻隔层1包括的第一无机阻隔层11的层数、第一有机层12的层数以及第一无机阻隔层11和第一有机层12之间的层叠关系;第二阻隔层3包括的第二无机阻隔层31的层数、第二有机层32的层数以及第二无机阻隔层31和第二有机层32之间的层叠关系,可以如图2所示的情况,即第一阻隔层1包括一层第一无机阻隔层11,第二阻隔层3包括一层第二无机阻隔层31以及层叠设置在第二无机阻隔层31上的第二有机层32。还可以如图3所示的情况,即第一阻隔层1包括一层第一无机阻隔层11以及叠加设置在第一无机阻隔层11上的第一有机层12;第二阻隔层3包括一层第二无机阻隔层31以及叠加设置在第二无机阻隔层31上的第二有机层32。还可以如图4所示的情况,即第一阻隔层1包括一层第一无机阻隔层11以及叠加设置在第一无机阻隔层11上的第一有机层12;第二阻隔层3包括两层第二无机阻隔层31以及一层第二有机层32,其中,第二有机层32夹设在两层第二无机阻隔层31之间。还可以如图5所示的情况,即第一阻隔层1包括一层第一无机阻隔层31,第二阻隔层3包括两层第二无机阻隔层31以及一层第二有机层32,其中,第二有机层32夹设在两层第二无机阻隔层31之间。

应当理解,第一阻隔层1包括的第一无机阻隔层11的层数、第一有机层12的层数以及第一无机阻隔层11和第一有机层12之间的层叠关系,第二阻隔层3包括的第二无机阻隔层31的层数、第二有机层32的层数以及第二无机阻隔层31和第二有机层32之间的层叠关系,可以如图2-图5所示的情况,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只要第一阻隔层1以及第二阻隔层3的结构符合前述所述的“第一阻隔层1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无机阻隔层11,第二阻隔层3也包括至少一层第二无机阻隔层31”或“第一阻隔层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层第一有机层12,其中第一有机层12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无机阻隔层11之间或者单个第一无机阻隔层11的一侧;第二阻隔层3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层第二有机层32,其中第二有机层32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二无机阻隔层31之间或者单个第二无机阻隔层31的一侧”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第一阻隔层1包括的第一无机阻隔层11的层数、第一有机层的层数以及无机阻隔层11和第一有机层12之间的层叠关系,第二阻隔层3包括的第二无机阻隔层31的层数、第二有机层32的层数以及第二无机阻隔层31和第二有机层32之间的层叠关系不作限定。

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无机阻隔层11、第二无机阻隔层31的材料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类金刚石、单晶氧化镁、氧化铝和钛氧化物;第一有机层12、第二有机层32的材料选自以下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聚酰胺、聚烯烃共聚物、聚丙烯酸和苯乙烯与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物。

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既能够使得封装结构对水氧起到三重阻挡作用,还能够使得封装结构的厚度不是太大,优选第一阻隔层的厚度为0.1-0.5um,第二阻隔层的厚度为0.5-1um。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封装层2包括在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依次叠加设置的无机层和第四有机层,如图6、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结构,封装层2中的无机层和第四有机层能够阻挡水氧浸入显示器件中,和第一阻隔层1以及第二阻隔层3形成三重阻挡水氧的结构,大大降低了水氧入侵显示器件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显示屏体因水氧侵入而导致显示失效的概率。

应当理解,封装层2包括的无机层以及第四有机层22的层数,可以如图6所示的情况,即封装层包括一层第一无机层21和叠加设置在第一无机层21上的第四有机层22。也可以如图7所示的情况,即封装层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一层第一无机层21、一层第四有机层22和一层第二无机层23。然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因此只要封装层2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无机层和第四有机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封装层2包括的无机层以及第四有机层的层数不作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显示器件的封装结构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封装层2周边的边缘封装层4,其中,边缘封装层4能够在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向上以及向下延伸,如图8-图10所示,边缘封装层4能够阻挡水氧从侧面浸入显示器件,尤其是当显示屏体被弯折时,边缘部分容易形成缺陷,水氧能够借着缺陷而浸入显示器件,因此边缘封装层加强了对显示器件的保护,进一步降低因水氧浸入显示器件而导致显示屏体显示失效的概率。

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边缘封装层包括依次包覆在封装层2周边的干燥作用层41以及第三有机层42,如图9、图10所示。其中,干燥作用层41能够对从侧面浸入显示器件的水氧起到干燥吸收作用,从而阻挡水氧从侧面浸入显示器件,第三有机层42能够对施加在显示屏体上的力进行缓冲,尤其是当显示屏体被弯折时,第三有机层42能够对应力进行缓冲,从而保护显示屏体的边缘膜层。

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干燥作用层41的材料选自透明吸水性树脂、透明水凝胶、透明薄活性金属膜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优选使用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或者聚丙烯酸聚合物。

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三有机层42的材料选自聚酰胺树脂、聚烯烃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封装层2包括在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依次叠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21、第四有机层22以及第二无机层23,其中第二无机层23将第四有机层22包覆在第一无机层21的表面上;其中,干燥作用层41包覆在第一无机层21与第二无机层23的结合缝隙处,如图10所示。第四有机层22被第一无机层21以及第二无机层22包覆,使得第四有机层22的周围的均设有无机层,从而阻挡了水氧浸入第四有机层22中,进而阻挡了水氧从第四有机层22浸入显示器件中;而且第一无机层21和第二无机层23的缝隙处设置干燥作用层41,由于缝隙的存在,干燥作用层41与封装层的结合力更强,使得显示屏体在弯折的过程中,干燥作用层41不至于和封装层分离,从而减少封装层边缘的缺陷,减少水氧从侧面浸入显示器件的路径,从而更加降低了水氧浸入显示器件的概率,降低因水氧浸入显示器件而导致显示屏体显示失效的概率。

在一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边缘封装层4中的第三有机层42包覆干燥作用层41,并覆盖干燥作用层41远离第一无机层21的表面,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干燥作用层41被第三有机层42包覆且覆盖,当显示屏体弯折时,第三有机层42能够在侧面以及正面缓冲应力,从而第三有机层42能够在侧面以及正面保护干燥作用层41。

在一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二阻隔层3覆盖封装层2以及边缘封装层4的表面,如图10所示。第二阻隔层3覆盖边缘封装层4,使得阻隔层能够阻挡水氧从边缘封装层4在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的上方浸入边缘封装层4,从而浸入显示器件;在第二阻隔层3以及边缘封装层4的双重阻挡水氧的作用下,大大降低了水氧从边缘浸入显示器件的概率,进一步降低了因水氧浸入显示器件而导致显示屏体显示失效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屏体,包括基板6,设置在基板6上的显示器件层5以及设置在显示器件层5远离基板6的表面上的封装结构,其中,封装结构的结构采用如前述所述的封装结构的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屏体,在具有三重甚至多重阻隔水氧的结构的作用下,能够很好的保护显示器件层5不被环境中的水氧进浸入,从而降低了因水氧浸入显示器件而导致显示屏体显示失效的概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一种显示屏体的具体结构包括基板6,设置在基板6上的显示器件层5,设置在显示器件层5的发光面上的第一阻隔层1,设置在第一阻隔层1远离显示器件层5的表面上的封装层2以及设置在封装层2上的第二阻隔层3,其中,封装层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21、第四有机层22以及第二无机层23,其中第二无机层23将第四有机层22包覆在第一无机层21的表面上;其中,干燥作用层41包覆在第一无机层21与第二无机层23的结合缝隙处,干燥作用层41的四周设置一层第三有机层42,第三有机层42覆盖干燥作用层41远离第一无机层21的表面;其中,干燥作用层41在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的下表面与基板6的靠近显示器件层5的表面接触,第三有机层42在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的下表面与基板6的靠近显示器件层5的表面接触,且第三有机层42在显示器件发光方向上的上表面与第二阻隔层3靠近封装层2的表面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屏体,干燥作用层41能够从侧面阻挡水氧浸入显示器件中,第一阻隔层1、第二阻隔层3以及封装层2能够对从显示器件正面浸入的水氧起到三重阻挡作用,进而阻挡了水氧从各个方向浸入显示器件中,大大降低了水氧入侵显示器件的概率,从而降低了显示屏体因水氧侵入而导致显示失效的概率。除此之外,设置在干燥作用层更41四周的第三有机层42还能够缓冲应力,从而能够从侧面保护显示屏体的各膜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