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0826发布日期:2019-09-24 23:4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干扰连接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干扰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高清影像时代的到来,对于连接与设备之间的连接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高清信号高速稳定的传输,连接器本身的信号抗干扰能力必须加强;连接器信号传输时,电磁干扰的来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1、连接器外部电子元件的电磁干扰,屏蔽此类电磁干扰的常规做法是在连接器主体外包覆一金属外壳;2、连接器信号高速传输时,连接器内部端子间产生的电磁干扰,针对此类电磁干扰的处理方式,乃在于对复数端子的布局及定义,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连接器端子定义:端子1、3、5分别为信号端子、信号端子、接地端子,端子5、7、9分别为信号端子、信号端子、接地端子,通过一对信号端子搭配一接地端子的设置有效地降低了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端子间产生的电磁干扰,但是当需要传输高频信号时,此种搭配在消除连接器内部之电磁干扰上稍显薄弱,因此如何解决高频传输中连接器内部电磁干扰的问题,成为业界亟待解决的事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干扰连接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干扰连接器结构,包括塑胶主体、设置在所述塑胶主体内的复数端子以及包覆在所述塑胶主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顶部后端设置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位于所述复数端子的后部,用于屏蔽来自后方的电磁干扰;

所述遮挡板的两侧向连接器内部弯折延伸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复数端子的最外侧与所述金属外壳的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连接器结构中,所述复数端子包括至少一排并列设置在同一平面的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设置在所述塑胶主体的腔体内形成标准的插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连接器结构中,所述信号端子等间距排列,各信号端子之间的间距为D。

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连接器结构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对应的最外侧信号端子的间距均等于D。

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连接器结构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对应的最外侧信号端子的间距均大于D。

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连接器结构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与对应的最外侧信号端子的间距均小于D,但大于零。

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连接器结构中,所述塑胶主体的后端对应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位置形成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

所述第一侧板嵌设在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二侧板嵌设在所述第二插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连接器结构中,所述遮挡板为金属遮挡板,且与所述金属外壳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连接器结构中,所述遮挡板为金属遮挡板,且与所述金属外壳互为独立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连接器结构,通过在复数端子的后部增加金属遮挡板,可有效屏蔽来自连接器后方的电磁干扰,而通过在复数端子两侧的最外侧信号端子与金属外壳而定侧板之间分别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当于在最外侧信号端子对旁设置了接地端子,可将高频传输时最外侧信号端子对产生的电磁干扰吸收释放掉,有效地降低了信号端子间的电磁干扰,提升了高频信号传输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器端子定义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抗干扰连接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塑胶主体10,复数端子20,金属外壳30,遮挡板40,第一侧板50,第二侧板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抗干扰连接器结构,通过在传统的连接器结构的金属外壳上增加带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遮挡板,解决了传统工艺在高频传输中连接器内部电磁干扰的问题。

所述抗干扰连接器结构,包括塑胶主体10、设置在所述塑胶主体10内的复数端子20以及包覆在所述塑胶主体10外的金属外壳30,所述金属外壳30的顶部后端设置有遮挡板40,所述遮挡板40位于所述复数端子20的后部,用于屏蔽来自后方的电磁干扰。

其中,所述抗干扰连接器结构中,所述复数端子20包括至少一排并列设置在同一平面的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设置在所述塑胶主体10的腔体内形成标准的插接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端子等间距排列,各信号端子之间的间距为D。

为了降低信号端子间的电磁干扰,优选的,所述遮挡板40的两侧向连接器内部弯折延伸有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图3中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仅为示例,可任意调换,不做限定);所述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分别位于所述复数端子20的最外侧与所述金属外壳30的侧板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复数信号端子的最外侧设置一相较于金属外壳30侧板更接近于最外侧信号端子的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相当于是在最外侧的信号端子对旁设置了接地端子,此举能有效地降低了信号端子间的电磁干扰。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与对应的最外侧信号端子的间距大小决定着抗干扰效果是否为最佳效果。

具体的,当所述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与对应的最外侧信号端子的间距均等于D时,抗干扰效果最佳;而当所述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与对应的最外侧信号端子的间距均大于D,或当所述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与对应的最外侧信号端子的间距均小于D,但大于零时,抗干扰效果次之。

优选的,在所述抗干扰连接器结构中,所述塑胶主体10的后端对应于所述第一侧板50和第二侧板60的位置形成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

所述第一侧板50嵌设在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二侧板60嵌设在所述第二插槽内。

在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遮挡板40为金属遮挡板,但其与所述金属外壳30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是互为独立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或需求而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干扰连接器结构,通过在复数端子的后部增加金属遮挡板,可有效屏蔽来自连接器后方的电磁干扰,而通过在复数端子两侧的最外侧信号端子与金属外壳而定侧板之间分别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当于在最外侧信号端子对旁设置了接地端子,可将高频传输时最外侧信号端子对产生的电磁干扰吸收释放掉,有效地降低了信号端子间的电磁干扰,提升了高频信号传输的质量。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