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自增强导电率接地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7518发布日期:2020-01-21 23:37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自增强导电率接地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地针,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自增强导电率接地针。



背景技术:

在电力施工、检测检验、线路维修等场景需要使用进行临时接地的工具,在作业完成后又需要将其拆卸带走,其中一种头部为锐角的接地棒在行业内被称作接地针,接地针作为一种临时接地器件在这些场景应用尤为广泛。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类型接地针,大多为包括头部呈圆锥状的针体,尾部带有把手,方便插入地面进行接地的接地针,其形式多为单根或多根表面镀锌接地针。

这种接地针由于自身表面积限制接地电阻较接地网、接地板等电阻较大,导电能力低,表面镀锌层易遭到破坏,抗电化学腐蚀性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强单根接地针的导电能力、减缓电化学腐蚀并且携带方便的便携式自增强导电率接地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自增强导电率接地针,包括接地针基体,接地针基体上部设计有水平的把手,接地针基体下端带有接地针头,接地针基体上部两侧设计有接地线固定板,接地线固定板上开有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针基体上端设计有电解液储存筒,电解液储存筒上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接地针基体中心位置开有纵向的中心孔,中心孔与电解液储存筒相通,所述接地针基体上开有电解液喷口。

此结构中,所述电解液喷口包括所述接地针基体外周开有的凹槽和接地针基体上开有的横向通孔,所述横向通孔与所述凹槽相通。

此结构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发生仓,二氧化碳发生仓为下端部带有外螺纹,上端部带有内螺纹向上开口的中空圆柱体,中空圆柱体内安装有二氧化碳气瓶,二氧化碳气瓶与中空圆柱体之间通过防震硅胶圈固定,中空圆柱体底部开有导气孔,中空圆柱体底部还安装有穿刺针,穿刺针为中空结构,穿刺针的外周套有硅胶密封圈,穿刺针、导气孔和高压二氧化碳气瓶的瓶口同轴,导气孔与所述电解液储存筒相通,二氧化碳发生仓上端螺纹连接有旋转挤压手柄。

此结构中,所述凹槽为纵向的矩形凹槽。

此结构中,每个矩形凹槽的上、中、下位置分别设置有横向通孔。

此结构中,所述矩形凹槽为8个,横向通孔为24个,每个矩形凹槽长300mm,宽1mm,深1mm,每个横向通孔横截面的直径为1mm,所述中心孔横截面的直径为4mm。

此结构中,所述接地针头上端部圆柱体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接地针基体横截面直径1mm。

此结构中,所述旋转挤压手柄周边上设计有16条防滑条,旋转挤压手柄上方为呈向中心收缩的平顶倒锥体。

此结构中,所述电解液储存筒4内装有电解液,所述电解液为浓度为10%~40%的硝酸钾溶液。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在于: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自喷式电解液增强导电率和矩形凹槽防堵塞的喷射扩散结构,这种结构的设计及电解液的使用,能极大降低在干旱地区使用接地针的接地电阻,提高其作为临时接地器件的接地性能,缩小与永久接地网、接地板之间的差距,所以使用本实用新型接地具有电阻低,导电率大等特点,能够减缓电化学腐蚀并且携带方便,安全可靠,避免误触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附图中:1、旋转挤压手柄;2、防震硅胶圈;3、二氧化碳气瓶;4、电解液储存筒;5、把手;6、接地线固定板;7、接地针基体;8、横向通孔;9、接地针头;10、矩形凹槽;11、中心孔;12、二氧化碳发生仓;13、防滑条;14、穿刺针;15、硅胶密封圈;16、导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如图1、2、3、4、5所示,一种便携式自增强导电率接地针,包括接地针基体7,接地针基体7上部设计有水平的把手5,接地针基体7下端带有接地针头9,接地针基体7上部两侧设计有接地线固定板6,接地线固定板6上开有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针基体7上端设计有电解液储存筒4,电解液储存筒4上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接地针基体7中心位置开有纵向的中心孔11,中心孔11与电解液储存筒相通,所述接地针基体7上开有电解液喷口。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解液喷口包括所述接地针基体7外周开有的凹槽和接地针基体7上开有的横向通孔8,所述横向通孔8与所述凹槽相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发生仓12,二氧化碳发生仓12为下端部带有外螺纹,上端部带有内螺纹向上开口的中空圆柱体,中空圆柱体内安装有二氧化碳气瓶3,二氧化碳气瓶3与中空圆柱体之间通过防震硅胶圈2固定,中空圆柱体底部开有导气孔16,中空圆柱体底部还安装有穿刺针14,穿刺针14为中空结构,穿刺针14的外周套有硅胶密封圈15,穿刺针14、导气孔和二氧化碳气瓶的瓶口同轴,导气孔与所述电解液储存筒相通,二氧化碳发生仓12上端螺纹连接有旋转挤压手柄1。由于外周套有硅胶密封圈15,具有弹性,操作时,穿刺针能够刺破二氧化碳气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为纵向的矩形凹槽10。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矩形凹槽的上、中、下位置分别设置有横向通孔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矩形凹槽为8个,横向通孔为24个,每个矩形凹槽长300mm,宽1mm,深1mm,每个横向通孔8横截面的直径为1mm,所述中心孔横截面的直径为4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地针头9上端部圆柱体横截面的直径大于所述接地针基体7横截面直径1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挤压手柄1周边上设计有16条防滑条13,旋转挤压手柄1上方为呈向中心收缩的平顶倒锥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解液储存筒4内装有电解液,所述电解液为浓度为10%~40%的硝酸钾溶液。为了防止饱和溶液冷却造成的意外结晶堵塞喷口,加入溶液浓度根据环境温度最大配比:环境温度大于等于0度小于10度时,使用浓度不大于10%的硝酸钾溶液。环境温度大于等于十度小于二十度时使用浓度不大于20%的硝酸钾溶液,大于20度小于30度时使用浓度不大于30%的硝酸钾溶液,30度以上时使用浓度不大于40%的硝酸钾溶液。

本实用新型实用的二氧化碳气瓶是市面通用的12克一次性高压二氧化碳气瓶作为动力源,推动储存在电解液储存筒中的电解液,通过中心孔注射到电解液喷口中;电解液喷口为以接地针基体中心圆周均匀分布的八个长300mm,宽1mm,深1mm的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作用是为了电解液扩散提供缝隙和通道,增大电解液接触面积,并可以防止横向通孔被泥土堵塞。每个矩形凹槽的上、中、下位置分别连接有直径1mm的横向通孔,共8*3=24个,横向通孔连接到接地针中心的中心孔,中心孔直径4mm,中心孔上端连接至电解液储存筒;电解液储存筒上部带有螺纹,连接上方的二氧化碳发生仓底端。二氧化碳发生仓为下端外部带有螺纹,上端内部带有螺纹的单开口中空圆柱体,为防止割手,圆柱体外边缘均已切角处理。二氧化碳发生仓下端内部封闭,中心处带有穿刺针,穿刺针周围套有与之平齐的硅胶密封圈。二氧化碳发生仓内部装有头部向下的一次性高压二氧化碳气瓶,一次性高压二氧化碳气瓶周围套有防震硅胶圈与发生仓内部贴合并保持竖直,且瓶口与穿刺针同轴。二氧化碳发生仓上端螺纹连接旋转挤压手柄,旋转挤压手柄下部外圈带有螺纹,下端内部呈向上缩口状,用于嵌合不同生产厂家制造的气瓶的不同底部。旋转挤压手柄侧边带有16个突起的防滑条,用于增强旋转时的摩擦力。旋转挤压手柄上方呈向中心收缩的平顶倒角椎体,以期可以单手掌心握持旋转。

位于下方的接地针头的头部为20度锐角的圆锥体,圆锥体上端最大处横截面的直径为23mm,向上延伸成横截面直径为23mm、高度为20mm的圆柱体,圆柱体上端向中心处收缩至22mm,形成长770mm圆柱形接地针基体。接地针头部略大于接地针基体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插入土地时矩形凹槽内泥土的囤积。接地针基体上还分布有八个矩形凹槽。

接地针上方带有与之垂直的把手,把手外部套有聚氨酯绝缘防滑套,把手与防滑套之间采用单组分黑色704硅橡胶粘接。

制作工艺:

接地针主体采用不锈钢316l材料在模具内离心铸造支撑制成接地针基体壁厚4mm中空结构,离心旋转的中心点为接地针的中心轴,把手与电解液储存筒均为一体结构,其中把手由于离心铸造时位于远端,故把手为实心材料,完成后为了减小接地针自身电阻,接地针主体中心压铸入紫铜材料;紫铜材料凝固后进行中心钻孔处理,电解液储存筒上端内表面进行攻丝。

接地针矩形凹槽及内部孔,使用cnc数控加工中心进行铣钻加工成型。

使用说明:

首先将接地针刺入土地中,然后旋开电解液储存筒倒入电解液,这里先将接地针刺入土地中,后倒入电解液的顺序能够避免电解液由于重力原因从中心孔和横向通孔流淌出来,倒入电解液之后将二氧化碳发生仓与电解液储存筒旋转并拧紧,电解液可选用硝酸钾等高导电率化学肥料以保证对环境的友好。接着将旋转挤压手柄旋转取下,与二氧化碳发生仓分离,拿出新的一次性高压二氧化碳气瓶,一次性高压二氧化碳气瓶中部外周套上防震硅胶圈,放入二氧化碳发生仓内,最后安装旋转挤压手柄,不断向下旋转的旋转挤压手柄压住一次性高压二氧化碳气瓶,直至一次性高压二氧化碳被穿刺针刺破,高压二氧化碳沿穿刺针的导气孔喷向电解液储存筒,将电解液储存筒中的电解液通过中心孔,向24个横向通孔喷出,24个横向通孔直接喷入泥土一定长度,同时又沿着矩形凹槽扩散,最终形成一类立体圆柱形放射状导电区域,极大的提高单根接地针的导电能力,降低了接地电阻,使用后可以使用清水清洗并用毛刷简单将矩形凹槽中的泥土刷除即可。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