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自动端子机的上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3504发布日期:2020-03-27 14:1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用于自动端子机的上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自动端子机的上线机构。



背景技术:

线材端子,即线材端部包裹在线皮外的包件,而线材打端子被广泛应用于耳机行业,其操作简便。不同产品可根据线材尺寸,挑选设计合适的端子,以达到可靠性要求。出于生产效率以及质量的要求,需要实现压端子过程的机械化,而如何保证线材的持续、精确供料是实现压端子过程的机械化所必需的解决的技术问题,而用于供料的线材一般是缠绕在卷筒上的呈弯曲状,因此需要一种能将线材拉直的上线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自动端子机的上线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导正机构,所述连接杆的中部设置有校正机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输送线材的输送机构,所述导正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转盘和竖直设置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圆环形凹槽和第二圆环形凹槽,且所述第二圆环形凹槽的底面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圆环形凹槽的下侧的侧面平齐设置形成导正通道,所述连接杆上还设置有导正环,所述导正环对应所述第一转盘设置。

其中,导正环位于第一转盘的附近,其水平高度与第一转盘一致,且导正环与第一转盘的间隔较小,本实用新型进行上料操作时,卷筒上的线材经过导正环被引到导正机构,然后经由导正机构上的导正通道进入到校正机构,最后再进入到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对线材进行拉扯,以使卷筒上的线材在输送机构的拉动下,通过导正机构和校正机构持续进入到输送机构中,输送机构再将线材输送至压端子工作位。

其中,导正通道呈直线状,卷筒上的线材进行上料时,无论卷筒与导正机构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线材均会沿着第一转盘上的第一圆环形凹槽通过导正通道进入到第二圆环形凹槽中,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采用拉扯的方式对线材进行输送,因此输送机构对于线材的拉力会使得线材在经过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是被压紧在第一圆环形凹槽和第二圆环形凹槽的底部,从而可以初步地将线材压平,去除线材上较小的“n”形凸起,然后线材沿着第二圆环形凹槽的切线方向进入到校正机构中被压直,可以有效防止校正机构在压直线材的过程中将线材上较小的“n”形凸起被压倒重叠在线材上,造成线材的损坏。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校正机构包括一次设置的纵向校正机构和横向校正机构,所述纵向校正机构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安装条和第二安装条,所述第一安装条的一侧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上校正滚轮,所述上校正滚轮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上校正滚轮组,所述上校正滚轮的侧面设置有圆环形的校正凹槽,所述第二安装条对应所述上校正滚轮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下校正滚轮,所述下校正滚轮的侧面设置有圆环形的校正凹槽,所述下校正滚轮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下校正滚轮组,且所述下校正滚轮组与所述上校正滚轮组平行设置,所述上校正滚轮组与下校正滚轮组上的校正凹槽形成一纵向校正通道,所纵向校正通道与所述导正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

线材被输送至校正机构后,首先会进入到纵向校正机构中的纵向校正通道中,纵向校正机构上方和下方的上校正滚轮和下校正滚轮会对纵向校正通道中的线材进行挤压,从而将线材在纵向方向上压直,使得纵向校正通道中的线材整体位于同一水平平面内。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横向校正机构包括两并列设置的第三安装条和第四安装条,所述第三安装条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左校正滚轮,所述左校正滚轮的侧面设置有圆环形的校正凹槽,所述左校正滚轮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左校正滚轮组,所述第四安装条上对应所述左校正滚轮设置有若干右校正滚轮,所述右校正滚轮组的侧面设置有圆环形的校正凹槽,所述右校正滚轮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右校正滚轮组,所述右校正滚轮组与所述左校正滚轮组平行设置,且所述右校正滚轮组与所述左校正滚轮组上的校正凹槽形成横向校正通道,所述横向校正通道与所述纵向校正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

线材从纵向校正通道进入到横向校正机构中的纵向校正通道中后,横向校正机构左右两侧的左校正滚轮和右校正滚轮会对横向校正通道中的线材进行挤压,从而将线材在横向方向上压直,使得横向校正通道中的线材整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纵向校正机构与横向校正机构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得线材整体位于同一直线上,完成线材的拉直操作。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安装条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柱,所述第一安装条对应所述支撑柱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柱穿设与所述安装孔且延伸出所述安装孔,所述支撑柱的端部套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和第一安装条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条上还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调节螺纹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

其中,支撑柱与安装孔的直径相同,调节螺栓的端部与第一安装条相抵,通过调节调节螺栓可以调节第一安装条和第二安装条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纵向校正通道的大小,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线材的压直,同样的,横向校正机构也可以采用上述调节结构,以使其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线材的压直。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两输送轮,所述两输送轮并列设置,且所述两输送轮之间具有间隙形成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与所述横向校正通道和纵向校正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

两输送轮通过设置在底座上的驱动机构驱动,其将线材夹在中间,拉动线材沿着输送通道移动,同时,输送轮还能继续对线材进行压直操作,以进一步地压直线材。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输送通道远离所述横向校正通道的一端还设置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与所述输送通道、横向校正通道和纵向校正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

输送管位于压端子工位与输送通道之间,用于支撑离开输送通道的线材,且输送管与压端子工位之间的间隙较小,能使线材的悬空长度较小,从而使离开输送管的线材还能保持笔直,便于进行压端子操作。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采用拉扯的方式对线材进行输送,因此输送机构对于线材的拉力会使得线材在经过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是被压紧在第一圆环形凹槽和第二圆环形凹槽的底部,从而可以初步地将线材压平,去除线材上较小的“n”形凸起,然后线材沿着第二圆环形凹槽的切线方向进入到校正机构中被压直,可以有效防止校正机构在压直线材的过程中将线材上较小的“n”形凸起被压倒重叠在线材上,造成线材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自动端子机的上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自动端子机的上线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自动端子机的上线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自动端子机的上线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用于自动端子机的上线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11-输送机构,111-输送轮,112-输送管,2-连接杆,21-导正机构,211-第一转盘,2111-第一圆环形凹槽,212-第二转盘,2121-第二圆环形凹槽,22-纵向校正机构,221-第一安装条,222-第二安装条,223-上校正滚轮,224-下校正滚轮,225、235-校正凹槽,226-支撑柱226,227-调节螺栓227,23-横向校正机构23,231-第三安装条231,232-第四安装条232,233-左校正滚轮233,234-右校正滚轮2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一种用于自动端子机的上线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的端部设置有导正机构21,所述连接杆2的中部设置有校正机构,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用于输送线材的输送机构11,所述导正机构21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转盘21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转盘212,所述第一转盘211和第二转盘212的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圆环形凹槽2111和第二圆环形凹槽2121,且所述第二圆环形凹槽2121的底面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圆环形凹槽2111的下侧的侧面平齐设置形成导正通道,所述连接杆2上还设置有导正环,所述导正环对应所述第一转盘211设置。

其中,导正环位于第一转盘211的附近,其水平高度与第一转盘211一致,且导正环与第一转盘211的间隔较小,本实用新型进行上料操作时,卷筒上的线材经过导正环被引到导正机构21,然后经由导正机构21上的导正通道进入到校正机构,最后再进入到输送机构11,输送机构11对线材进行拉扯,以使卷筒上的线材在输送机构11的拉动下,通过导正机构21和校正机构持续进入到输送机构11中,输送机构11再将线材输送至压端子工作位。

其中,导正通道呈直线状,卷筒上的线材进行上料时,无论卷筒与导正机构21的相对位置是怎样的,线材均会沿着第一转盘211上的第一圆环形凹槽2111通过导正通道进入到第二圆环形凹槽2121中,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11采用拉扯的方式对线材进行输送,因此输送机构11对于线材的拉力会使得线材在经过第一转盘211和第二转盘212是被压紧在第一圆环形凹槽2111和第二圆环形凹槽2121的底部,从而可以初步地将线材压平,去除线材上较小的“n”形凸起,然后线材沿着第二圆环形凹槽2121的切线方向进入到校正机构中被压直,可以有效防止校正机构在压直线材的过程中将线材上较小的“n”形凸起被压倒重叠在线材上,造成线材的损坏。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校正机构包括一次设置的纵向校正机构22和横向校正机构23,所述纵向校正机构22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安装条221和第二安装条222,所述第一安装条221的一侧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上校正滚轮223,所述上校正滚轮223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上校正滚轮223组,所述上校正滚轮223的侧面设置有圆环形的校正凹槽225,所述第二安装条222对应所述上校正滚轮223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下校正滚轮224,所述下校正滚轮224的侧面设置有圆环形的校正凹槽225,所述下校正滚轮224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下校正滚轮224组,且所述下校正滚轮224组与所述上校正滚轮223组平行设置,所述上校正滚轮223组与下校正滚轮224组上的校正凹槽225形成一纵向校正通道,所纵向校正通道与所述导正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

线材被输送至校正机构后,首先会进入到纵向校正机构22中的纵向校正通道中,纵向校正机构22上方和下方的上校正滚轮223和下校正滚轮224会对纵向校正通道中的线材进行挤压,从而将线材在纵向方向上压直,使得纵向校正通道中的线材整体位于同一水平平面内。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横向校正机构23包括两并列设置的第三安装条231和第四安装条232,所述第三安装条231上可转动地设置有若干左校正滚轮233,所述左校正滚轮233的侧面设置有圆环形的校正凹槽235,所述左校正滚轮233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左校正滚轮233组,所述第四安装条232上对应所述左校正滚轮233设置有若干右校正滚轮234,所述右校正滚轮234组的侧面设置有圆环形的校正凹槽235,所述右校正滚轮234位于同一直线上形成右校正滚轮234组,所述右校正滚轮234组与所述左校正滚轮233组平行设置,且所述右校正滚轮234组与所述左校正滚轮233组上的校正凹槽235形成横向校正通道,所述横向校正通道与所述纵向校正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

线材从纵向校正通道进入到横向校正机构23中的纵向校正通道中后,横向校正机构23左右两侧的左校正滚轮233和右校正滚轮234会对横向校正通道中的线材进行挤压,从而将线材在横向方向上压直,使得横向校正通道中的线材整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

纵向校正机构22与横向校正机构23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得线材整体位于同一直线上,完成线材的拉直操作。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安装条222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柱226,所述第一安装条221对应所述支撑柱226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支撑柱226穿设与所述安装孔且延伸出所述安装孔,所述支撑柱226的端部套设置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于所述支撑柱226的顶端和第一安装条221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条222上还设置有调节螺纹孔,所述调节螺纹孔内设置有调节螺栓227。

其中,支撑柱226与安装孔的直径相同,调节螺栓227的端部与第一安装条221相抵,通过调节调节螺栓227可以调节第一安装条221和第二安装条22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调节纵向校正通道的大小,以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线材的压直,同样的,横向校正机构23也可以采用上述调节结构,以使其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线材的压直。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输送机构11包括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两输送轮111,所述两输送轮111并列设置,且所述两输送轮111之间具有间隙形成输送通道,所述输送通道与所述横向校正通道和纵向校正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

两输送轮111通过设置在底座1上的驱动机构驱动,其将线材夹在中间,拉动线材沿着输送通道移动,同时,输送轮111还能继续对线材进行压直操作,以进一步地压直线材。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输送通道远离所述横向校正通道的一端还设置有输送管112道,所述输送管112道与所述输送通道、横向校正通道和纵向校正通道位于同一直线上。

输送管112位于压端子工位与输送通道之间,用于支撑离开输送通道的线材,且输送管112与压端子工位之间的间隙较小,能使线材的悬空长度较小,从而使离开输送管112的线材还能保持笔直,便于进行压端子操作。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