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28572发布日期:2020-04-24 21:33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开关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用于车辆的开关装置,对于某些涉及安全功能相关的操作按钮,系统是不希望用户容易触发的,因此为了防误操作要求,按压力一般都需要比较大。另一方面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开关装置使用频次相对较低,设定较高的按压力会有更好的操作质感。但是对于非安全功能并且用户经常按压的操作按钮,则希望提高灵敏度、降低按压力。同时如果在车载游戏模式下,使用常规的车辆的开关装置控制游戏的话,过高的按压力会增加操作难度,而且长时间在较高的按压力下会造成手部的疲劳,严重影响游戏体验。由此可知,用于车辆的开关装置具有的固定的按压力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开关装置的结构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开关装置,可以控制操作按钮的按压力的大小,进而提高开关装置使用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按压自适应功能,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开关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开关装置,包括: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包括按压部、第一传递部和第二传递部,所述第一传递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按压部相连,所述按压部上设有按压面;弹性配合件,所述弹性配合件位于所述操作按钮的远离所述按压面的一侧,所述弹性配合件上设有弹性驱动部和弹性配合部,所述弹性驱动部上设有导电件,所述弹性配合部上设有第一配合件,所述弹性驱动部常止抵在所述第一传递部上以支撑所述第一传递部,所述弹性配合部常止抵在所述第二传递部上以支撑所述第二传递部;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设在所述弹性配合件的远离所述操作按钮的一侧,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第二配合件和断开的控制触点,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配合或脱离以使所述弹性配合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脱离或接触,所述操作按钮被按压时所述导电件导通所述控制触点;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与所述线路板相连,当所述操作按钮被按压时,所述感应组件检测所述操作按钮被按压后的位置信号,所述线路板根据位置信号控制所述操作按钮被按压的位置对应的所述弹性配合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开关装置,通过设置第二传递部、弹性配合部和电磁体,并且弹性配合部常止抵在第二传递部以支撑第二传递部,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配合或脱离以使弹性配合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脱离或接触。从而用户在使用车辆时可以根据不用的按压力需求,控制第二配合件与第一配合件处于配合或脱离的状态,进而控制按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操作按钮的按压力。通过使设置感应组件,使感应组件与线路板相连,当操作按钮被按压时,感应组件检测操作按钮被按压后的位置信号,线路板根据位置信号控制操作按钮被按压的位置对应的弹性配合部和第二传递部接触。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操作按钮的被按压的位置相对其他位置发生过大的摆动,使操作按钮被按压的位置具有可靠支撑,进而可以提高用户按压操作按钮的手感。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关装置使用的灵活性,使开关装置更加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开关装置的按压自适应功能,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感应组件包括电容感应器,所述电容感应器设在所述按压部上且与所述线路板电连以向所述线路板传递电容值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二传递部和所述弹性配合部分别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配合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配合件与多个所述弹性配合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弹性配合部上设有所述第一配合件,所述电容感应器包括多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多个所述第一电容感应电极与多个所述第二传递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电容感应电极与所述线路板相连以向所述线路板传递电容值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感应组件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位于所述弹性配合件的远离所述按压部的一侧,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朝向所述按压部发射光线且接收反射光线,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与所述线路板电连以向所述线路板传递反射光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二传递部和所述弹性配合部分别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配合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配合件与多个所述弹性配合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弹性配合部上设有所述第一配合件,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与多个所述第二传递部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传递部与对应的所述弹性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件和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沿所述第二传递部的延伸方向顺次排布,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设在所述线路板上,所述线路板、所述第二配合件、所述弹性配合部和所述第二传递部上分别设有适于光线通过的第一通光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所述按压部上设有多个适于光线通过的透光部,多个透光部与多个第二传递部一一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弹性驱动部止抵在所述第一传递部上时,所述弹性驱动部与所述第一传递部面接触,和/或当所述弹性配合部止抵在所述第二传递部上时,所述弹性配合部与所述第二传递部面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线路板上设有发光件,所述线路板根据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发光件的发光颜色和/或发光亮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所述弹性驱动部止抵在所述第一传递部上且所述弹性配合部止抵在对应所述第二传递部上时,所述导电件与所述控制触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二配合件之间的垂直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相互连接的开关支架和底座,所述操作按钮与所述开关支架卡扣连接固定,所述弹性配合件和所述线路板分别被扣合在所述开关支架和所述底座限定的空间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开关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开关装置,从而用户在使用车辆时可以根据不用的按压力需求,控制第二配合件与第一配合件处于配合或脱离的状态,进而控制按压操作按钮的按压力。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操作按钮的被按压的位置相对其他位置发生过大的摆动,使操作按钮被按压的位置具有可靠支撑,进而可以提高用户按压操作按钮的手感。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关装置使用的灵活性,使车辆更加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开关装置的按压自适应功能,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身份识别装置,所述身份识别装置包括摄像头和识别控制器,所述识别控制器与所述线路板相连以在将接收的摄像头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向所述线路板发送控制信号,所述线路板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配合或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开关装置的分解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车辆调节操作按钮按压力的系统流程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驾驶员驾驶车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开关装置;

1、操作按钮;11、按压部;a、按压面;b、透光部;c、按钮卡扣;

12、第一传递部;13、第二传递部;

2、弹性配合件;

21、弹性驱动部;211、导电件;22、弹性配合部;221、第一配合件;

3、线路板;31、第二配合件;32、控制触点;33、发光件;34、连接线束;

4、感应组件;41、电容感应器;411、第一电容感应电极;

412、第二电容感应电极;42、第一光电传感器;43、第二光电传感器;

5、开关支架;

6、底座;

d、第一通光孔;e、第二通光孔;

1000、车辆;

101、转向盘开关;102、中控开关;103、中空扶手控制开关;104、窗控开关;

105、左前开关;106、顶棚开关;107、车体;108、车门;109、座椅;

110、踏板机构;111、中控显示屏;112、语音系统;113、换挡机构;

114、转向盘;115、仪表;

200、身份识别装置;201、摄像头;202、识别控制器;

300、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00的开关装置100。其中开关装置100可以为转向盘开关101、中控开关102、窗控开关104和顶棚开关106等。

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00的开关装置100,包括:操作按钮1、弹性配合件2、线路板3和感应组件。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操作按钮1包括按压部11、第一传递部12和第二传递部13,第一传递部12和第二传递部13间隔设置且分别与按压部11相连,按压部11上设有按压面a。其中第一传递部12和第二传递部13可以均设在按压部11的远离按压面a的一侧上。

弹性配合件2位于操作按钮1的远离按压面a的一侧,弹性配合件2上设有弹性驱动部21和弹性配合部22,弹性驱动部21上设有导电件211,弹性配合部22上设有第一配合件221,弹性驱动部21常止抵在第一传递部12上以支撑第一传递部12,弹性配合部22常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上以支撑第二传递部13。

由此可知,在操作按钮1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弹性驱动部21始终支撑第一传递部12,进而支撑操作按钮1。弹性配合部22始终支撑第二传递部13,进而支撑操作按钮1。由此可以提高弹性配合件2对操作按钮1的支撑作用,即弹性配合件2对操作按钮1的支撑弹力增大,从而用户在使用开关装置100的时候,需要用较大的力才能按压动操作按钮1,由此可以增强用户使用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感受,增强开关装置100的防误操作效果。例如,当开关装置100为转向盘开关时,若误操作则会产生一定的驾驶危险,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开关装置100安全性高。

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操作按钮1可以克服弹性驱动部21和弹性配合部22的弹性支撑力而被按压以触发开关装置100的开关功能。操作按钮1也可以利用弹性驱动部21和弹性配合部22为操作按钮1提供弹性支撑力以便于操作按钮1在被按压后失去外力的情况下可以恢复原位。

线路板3设在弹性配合件2的远离操作按钮1的一侧,线路板3上设有第二配合件31和断开的控制触点32,第一配合件221和第二配合件31配合或脱离以使弹性配合部22和所述第二传递部13脱离或接触。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导电件211导通控制触点32。从而可知,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至导电件211导通断开的控制触点32时,断开的控制触点32被电连接而闭合,进而可以触发开关装置100的开关功能。

同时可知,当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配合时,弹性配合部22与第二传递部13脱离配合,此时弹性配合部22不能为操作按钮1提供弹性支撑力,则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所需的外力就相对较小。当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脱离时,弹性配合部22与第二传递部13接触配合,此时弹性配合部22处于支撑第二传递部13的状态,进而可以为操作按钮1提供弹性支撑力,则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所需的外力就相对较大。

综上可知,用户在使用车辆时可以根据不用的按压力需求,控制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处于配合或脱离的状态,进而控制按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进而提高了开关装置100使用的灵活性,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例如,当司机为男士时,希望开关装置100的操作触感明显,则可以控制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脱离。当司机为女士时,希望按压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小一些,则可以控制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配合。又例如,当司机正在控制车辆行驶时,可以控制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脱离。当车辆的系统进入车载游戏网络时,而开关装置100则用做操作键盘时,可以控制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配合以减小操作按钮1所需的按压力,进而便于用户操作、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较高的按压力下造成手部的疲劳,提高开关装置100的灵敏性和舒适性,提高用户的游戏体验。同时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便于制造。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传递部13、弹性配合部22和第二配合件31分别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每个弹性配合部22上均设有第一配合件221时,则用户可根据需求控制多个第二配合件31与对应的多个第一配合件221处于脱离或配合的状态,由此来调节按压操作按钮1以触发开关装置100的开关功能的按压力的大小,使得开关装置100的使用灵活性更高,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可以理解的是,若操作按钮1较小时,则设置上述的结构较为不便,从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的结构更加适用于操作按钮1的按压面a较大的结构中,进而能够有效地保证操作按钮1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感应组件与线路板3相连,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感应组件检测操作按钮1被按压后的位置信号,线路板3根据位置信号控制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和第二传递部13接触。由此可知,当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配合时,可以保证第二配合件31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上以支撑第二传递部13,进而为操作按钮1提供弹性支撑力。

已知,对于操作按钮1而言,被按压的位置会相对其他位置受力大一些,从而若被按压的位置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没有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上,从而会使操作按钮1的被按压的位置相对其他位置发生过大的摆动。然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可以利用感应组件检测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进而控制被按压的位置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脱离,进而使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和第二传递部13接触,由此可以保证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上以为操作按钮1提供弹性支撑力,进而使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具有可靠支撑。从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可以提高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的手感,并且所产生的力感也是最有效的,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提高开关装置100使用的灵活性,使开关装置100更加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开关装置100的按压自适应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情况下,同一个用户按压同一个操作按钮1时,按压习惯(按压位置和力度)大体相同,从而当用户驾驶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的车辆1000,并且根据实际的行车需求再次按压同一个操作按钮1时,可以提高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的手感。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与第一传递部12所在的区域正对时,由于弹性驱动部21常止抵在第一传递部12上以为操作按钮1提供弹性支撑力,并且弹性驱动部21不会因为第一配合件221和第二配合件31处于配合或脱离的状态而与第一传递部12脱离配合,从而可以有效地支撑被按压位置而避免操作按钮1发生过大的摆动,则此时无需改变开关装置100中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配合或脱离的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若操作按钮1较小时,则设置上述的结构较为不便,从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的结构更加适用于操作按钮1的按压面a较大的结构中,进而能够有效地保证操作按钮1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1000的开关装置100,通过设置第二传递部13、弹性配合部22和第二配合件31,并且弹性配合部22常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以支撑第二传递部13,第一配合件221和第二配合件31配合或脱离以使弹性配合部22和所述第二传递部13脱离或接触。从而用户在使用车辆1000时可以根据不用的按压力需求,控制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处于配合或脱离的状态,进而控制按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通过使设置感应组件,使感应组件与线路板3相连,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感应组件检测操作按钮1被按压后的位置信号,线路板3根据位置信号控制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和第二传递部13接触。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操作按钮1的被按压的位置相对其他位置发生过大的摆动,使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具有可靠支撑,进而可以提高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的手感。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关装置100使用的灵活性,使开关装置100更加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开关装置100的按压自适应功能,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如图1-图3、图5、图6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感应组件包括电容感应器41,电容感应器41设在按压部11上且与线路板3电连以向线路板3传递电容值信号。其中电容感应器41用于感应电容的变化。从而可以理解的是,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被按压的位置处的电容值则会发生变化。由此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感应组件是利用电容感应器41检测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当操作按钮1的某一个位置被按压时,电容感应器41会检测操作按钮1不同位置的电容值,并将电容值信号传递给线路板3,然后线路板3可根据位置信号控制操作按钮1的对应位置处的第一配合件221和第二配合件31脱离,由此可以使与第二配合件31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上,进而为操作按钮1的被按压的位置提供可靠的支撑力。进而保证开关装置100使用的灵活性,保证开关装置100的智能化效果,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第二传递部13和弹性配合部22分别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第二配合件31为多个,多个第二配合件31与多个弹性配合部22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弹性配合部22上设有第一配合件221。如图1-图3所示,电容感应器41包括多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多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与多个第二传递部13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与线路板3电连以向线路板3传递电容值信号。具体地,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线路板3根据位置信号控制电容值变化最大的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脱离。其中,电容感应电极是一种在轻薄基材上印刷电路的用于触摸电容感应的电极,也叫触摸电极。

由此可知,当线路板3根据位置信号控制其中的一个第二配合件31与对应的第一配合件221配合时,则可以使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与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脱离配合,而其他的弹性配合部22仍然支撑在第二传递部13上以为操作按钮1提供弹性支撑力。由此可知,在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的车辆1000中,用户可根据需求向线路板3输入更多不同的控制信号,进而可以控制多个第二配合件31与多个第一配合件221处于配合或脱离的不同状态,从而能够使部分或者全部的弹性配合部22与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脱离配合,由此来调节按压操作按钮1以触发开关装置100的开关功能的按压力的大小,使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以触发开关装置100的开关功能的按压力可以为多个,使得开关装置100的使用灵活性更高,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弹性配合部22提供给与其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的弹性支撑力可以不同,进而在生产开关装置100时,可以根据开关装置100的实际应用需要来设定每个弹性配合部22提供给与其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的弹性支撑力,这样可以实现不同的组合来实现更多的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的数值范围。

同时由于多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处,从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感应组件主要就是用于检测操作按钮1的与多个第二传递部13所在区域正对的位置是否被按压,由于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与第一传递部12所在的区域正对时,被按压的位置始终能够被可靠支撑。从而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不但可以保证开关装置100的智能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开关装置100的按压自适应功能,而且有利于降低开关装置100的制造成本,减小电容感应器41的占用空间。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开关装置100包括多个第二传递部13,从而感应组件可以有效地检测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具体是与多个第二传递部13中的哪一个所在区域正对,进而控制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脱离以保证被按压的位置被可靠地支撑。可以理解的是,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传递部13所在区域对应的中间位置,或者位于多个第二传递部13所在区域对应的中间位置时,可以将不同位置处的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检测到的电容值的变化量进行比较,判断哪个区域电容值的变化量大,进而确定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

可选地,如图1-图3所示,电容感应器41还包括第二电容感应电极412,第二电容感应电极412设在按压部11上且位于对应的第一传递部12处,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与线路板3电连以向线路板3传递电容值信号。由此可知,当多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和第二电容感应电极412分别将检测的电容值信号传递给线路板3时,若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处的电容值变化最大,则线路板3无需改变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处于配合或脱离的状态,此时,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与第一传递部12所在的区域正对,被按压的位置始终被可靠地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位于第一传递部12和其中一个第二传递部13所在区域对应的中间位置时,可以将对应的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检测到的电容值和第二电容感应电极412检测到的电容值的变化量进行比较,判断哪个区域电容值的变化量大,进而确定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同理,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位于第一传递部12和多个第二传递部13所在区域对应的中间位置,即按压操作按钮1的中心位置时,可以将多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检测到的电容值和第二电容感应电极412检测到的电容值的变化量进行比较,判断哪个区域电容值的变化量大,进而确定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从而可知,第二电容感应电极41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开关装置100的智能化程度,使开关装置100的按压力调节更加合理、准确。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多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和第二电容感应电极412为一体成形件。并且整体套设在第一传递部12和第二传递部13上。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感应组件包括第一光电传感器42,第一光电传感器42位于弹性配合件2的远离按压部11的一侧,第一光电传感器42朝向按压部11发射光线且接收反射光线,第一光电传感器42与线路板3电连以向线路板3传递反射光信号。进而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可以根据反射光信号情况判断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并且控制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脱离。其中光电传感器是采用光电元件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一般由光源、光学通路和光电元件三部分组成。它首先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光信号的变化,然后借助光电元件进一步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由此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感应组件是利用第一光电传感器42器检测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当操作按钮1的某一个位置被按压时,第一光电传感器42会检测操作按钮1不同位置的反射光信号并将反射光信号传递给线路板3,线路板3可根据位置信号控制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脱离。由此可以使与第二配合件31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上,进而为操作按钮1的被按压的位置提供可靠的支撑力。进而保证开关装置100使用的灵活性,保证开关装置100的智能化效果,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需要说明的是,反射光信号可以为光线的能量、光线的能量差、光线的反射时间和光线的反射路程等。

如图5-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第二传递部13和弹性配合部22分别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第二配合件31为多个,多个第二配合件31与多个弹性配合部22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弹性配合部22上设有第一配合件221,第一光电传感器42为多个,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42与多个第二传递部13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二传递部13与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第二配合件31和第一光电传感器42沿第二传递部13的延伸方向顺次排布,第一光电传感器42设在线路板3上,线路板3、第二配合件31、弹性配合部22和第二传递部13上分别设有适于光线通过的第一通光孔d。可选地,不同位置的第一通光孔d正对设置。

由此可知,当线路板3根据位置信号控制其中的一个第二配合件31与对应的第一配合件221配合时,则可以使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与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脱离配合,而其他的弹性配合部22仍然支撑在第二传递部13上以为操作按钮1提供弹性支撑力。由此可知,在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的车辆1000中,用户可根据需求向线路板3输入更多不同的控制信号,进而可以控制多个第二配合件31与多个第一配合件221处于配合或脱离的不同状态,从而能够使部分或者全部的弹性配合部22与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脱离配合,由此来调节按压操作按钮1以触发开关装置100的开关功能的按压力的大小,使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以触发开关装置100的开关功能的按压力可以为多个,使得开关装置100的使用灵活性更高,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弹性配合部22提供给与其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的弹性支撑力可以不同,进而在生产开关装置100时,可以根据开关装置100的实际应用需要来设定每个弹性配合部22提供给与其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的弹性支撑力,这样可以实现不同的组合来实现更多的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的数值范围。

同时由于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42与多个第二传递部13一一对应设置,从而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感应组件主要就是用于检测操作按钮1的与多个第二传递部13所在区域正对的位置是否被按压,由于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与第一传递部12所在的区域正对时,被按压的位置始终能够被可靠支撑。从而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不但可以保证开关装置100的智能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开关装置100的按压自适应功能,而且有利于降低开关装置100的制造成本,减小电容感应器41的占用空间。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开关装置100包括多个第二传递部13,从而感应组件可以有效地检测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具体是与多个第二传递部13中的哪一个所在区域正对,进而控制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脱离以保证被按压的位置被可靠地支撑。可以理解的是,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传递部13所在区域对应的中间位置,或者位于多个第二传递部13所在区域对应的中间位置时,可以将不同位置处的第一光电传感器42检测到的反射光信号进行比较,进而判断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

已知,通常情况下,操作按钮1的按压面a具有喷涂的涂层和镭雕,并且镭雕多位于按压面a的中心区域以便实现外观美观和背光的效果,如图9所示,即除了镭雕处可以透光,按压面a的其他部分均被涂层覆盖无法透光。又由于线路板3、第二配合件31、弹性配合部22和第二传递部13上分别设有适于光线通过的第一通光孔d,从而可知,每个第一光电传感器42发射的光线均是通过对应的第一通光孔d传播的,这样第一光电传感器42的发射光路线和反射光路线就不会被任何障碍物阻挡,又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对信号的保真性和抗干扰性能有很大帮助。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光电传感器42可以利用光电测距的原理来检测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具体为: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光电传感器42发射的光线会沿着对应的第一通光孔d照射到按压部11的设置涂层部分上而无法通过,进而被反射回去,反射光线也是沿着对应的第一通光孔d而最后被第一光电传感器42接收的。可以理解的是,当操作按钮1的某个位置被按压时,该位置以及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会在按压力的作用下朝向开关装置100内部运动,则此时光在发射和反射过程中的行程会发生变化,通过电信号的转换计算可以获得光线在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的时间差或者行程变化值,由此来判断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提高精度,减少光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我们可以采用激光或电磁波来实现。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按压部11上设有多个适于光线通过的透光部b,多个透光部b与多个第二传递部13一一对应。从而可知,如图5所示,第一光电传感器42发射的光线沿着对应的第一通光孔d照射到按压部11上后,若对应的透光部b没有被遮挡,即操作按钮1的该区域未被按压,则光线会穿过对应的透光部b而发散到外部而不会反射。若操作按钮1的某个区域被按压,如图6和图7所示,则说明透光部b被用户遮挡,从而光线在照射到按压部11上后会被反射回去。这样被反射回去的光线就可以通过对应的第一光电传感器42进行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与第一光电传感器42的电信号进行比对,即可确认两者(被反射回来的光线和发射的光线)的光能量及能量差,由此确定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区域。可选地,每个透光部b与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上的第一通光孔d正对设置。可选地,第一光电传感器42可以使用不可见的红外线,可靠性比较高。

具体地,第一光电传感器42包括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敏二极管,形成为背贴式元器件,并且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光电传感器42的主体部分伸入对应的线路板3上的第一通光孔d内,由此可以进一步使第一光电传感器42的发光路线和反射光路线不会被任何障碍物阻挡,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对信号的保真性和抗干扰性能有很大帮助。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感应组件还包括第二光电传感器43,第二光电传感器43设在线路板3上且与第一传递部12对应设置,第二光电传感器43可沿着第一传递部12的延伸方向朝向按压部11发射光线且接收反射光线,第二光电传感器43向线路板3传递反射光信号,并且第一传递部12与弹性驱动部21、控制触点32以及第二光电传感器43沿第一传递部12的延伸方向顺次排布,线路板3、弹性驱动部21和第一传递部12上分别设有适于光线通过且正对设置的第二通光孔e,光线可通过控制触点32的断开处通过。由此可知,若判断出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与第一传递部12所在的区域正对时,则线路板3无需改变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脱离或配合的状态,被按压的位置始终被可靠地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位于第一传递部12和其中一个第二传递部13所在区域对应的中间位置时,可以将对应的第一光电传感器42检测到的反射光信号和第二光电传感器43检测到的反射光信号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同理,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位于第一传递部12和多个第二传递部13所在区域对应的中间位置,即按压操作按钮1的中心位置时,可以将多个第一光电传感器42检测到的反射光信号和第二光电传感器43检测到的反射光信号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从而可知,第二光电传感器43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开关装置100的智能化程度,使开关装置100的按压力调节更加合理、准确,使开关装置100的按压自适应功能更完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弹性驱动部21止抵在第一传递部12上时,弹性驱动部21与第一传递部12面接触,和/或当弹性配合部22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上时,弹性配合部22与第二传递部13面接触。由此可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为,当弹性驱动部21止抵在第一传递部12上时,弹性驱动部21与第一传递部12面接触,并且当弹性配合部22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上时,弹性配合部22与第二传递部13面接触。还可以为,当弹性驱动部21止抵在第一传递部12上时,弹性驱动部21与第一传递部12面接触,但是当弹性配合部22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上时,弹性配合部22与第二传递部13并非面接触。还可以为,当弹性配合部22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上时,弹性配合部22与第二传递部13面接触,但是当弹性驱动部21止抵在第一传递部12上时,弹性驱动部21与第一传递部12并非面接触。

由此可知,当弹性驱动部21与第一传递部12面接触时,可以提高弹性驱动部21和第一传递部12之间的配合效果,增强弹性驱动部21支撑第一传递部12的可靠性。当弹性配合部22与第二传递部13面接触时,可以提高弹性配合部22和第二传递部13之间的配合效果,增强弹性配合部22支撑第二传递部13的可靠性。从而可以理解,当弹性驱动部21止抵在第一传递部12上时,弹性驱动部21与第一传递部12面接触,并且当弹性配合部22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上时,弹性配合部22与第二传递部13面接触,此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的可靠性最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件221为磁吸件,第二配合件31为电磁体,电磁体通电时,电磁体与磁吸件磁吸配合以使弹性配合部22和第二传递部13脱离配合。由此可知,当控制电磁体断电,如图1所示,则电磁体不具有磁吸力,弹性配合部22处于支撑第二传递部13的状态,此时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所需的外力较大。但是当控制电磁体通电,如图2所示,从而可使电磁体具有磁吸力,电磁体与磁吸件能够克服弹性驱动部21的弹力而磁吸配合,进而使弹性配合部22与第二传递部13脱离配合,此时弹性配合部22不能为操作按钮1提供弹性支撑力,则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所需的外力就相对较小。由此,用户在使用车辆时可以根据不用的按压力需求,控制电磁体是否通电,进而控制按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进而提高了开关装置100使用的灵活性,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可选地,磁吸件和电磁体分别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电磁体与多个弹性配合部32一一对应设置。由此可知,当控制其中的一个电磁体通电时,则该电磁体只能和与其对应设置的弹性配合部22上的磁吸件配合以使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与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脱离配合,而其他的弹性配合部22仍然支撑在第二传递部13上以为操作按钮1提供弹性支撑力。由此可知,在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的车辆中,用户可根据需求控制多个电磁体的不同通断电状态,从而能够使部分或者全部的弹性配合部22与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脱离配合,由此来调节按压操作按钮1以触发开关装置100的开关功能的按压力的大小,使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以触发开关装置100的开关功能的按压力可以为多个,使得开关装置100的使用灵活性更高,能够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弹性配合部22提供给与其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的弹性支撑力可以不同,进而在生产开关装置100时,可以根据开关装置100的实际应用需要来设定每个弹性配合部22提供给与其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的弹性支撑力,这样可以实现不同的组合来实现更多的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的数值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磁吸件为铁材料件。从而可以能够保证磁吸件具有磁性的可靠性,同时使得磁吸件的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进而有利于降低开关装置100的制造成本。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磁吸件也可以为其他材料件,只要保持磁吸件始终具有磁性,且在电磁体通电时能够与电磁体可靠磁性配合即可。

如图1、图2、图5、图6和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线路板3上设有发光件33,线路板3根据控制信号调节发光件33的发光颜色和/或发光亮度。已知,发光件33的设置可以使得操作按钮1按压面a上的镭雕可以透光,便于用户观察开关装置100的具体控制的功能,保证开关装置100的外观美观性。同时可知,线路板3可根据控制信号调节发光件33的发光颜色和/或发光亮度,进而可以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例如,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视觉需求,控制发光件33的发光颜色和/或发光亮度。又例如发光件33的发光颜色和/或发光亮度也可以与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不同来进行匹配,即当弹性驱动部21支撑在第一传递部12上,弹性配合部22支撑在第二传递部13上时,此时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较大,可以控制发光件33的发光颜色较深和/或发光亮度较高。当弹性配合部22与第二传递部13脱离配合时,则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会下降,则可以控制发光件33的发光颜色变浅和/或发光亮度降低。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传递部13、弹性配合部22、第二配合件31同时为多个且每个弹性配合部22上设有第一配合件221时,则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范围更大,从而发光件33的发光颜色和/或发光亮度范围也可以对应增大。从而用户可以根据发光颜色和/或发光亮度来直观的感受按压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不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当弹性驱动部21止抵在第一传递部12上且弹性配合部22止抵在对应第二传递部13上时,导电件211与控制触点32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一配合件221与第二配合件31之间的垂直距离。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第一配合件221与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之间的垂直距离较小而在按压操作按钮1时,导电件211还未与控制触点32接触而第一配合件221却止抵在第二配合件31上而使得导电件211无法继续移动、进而使开关装置100的开关功能失效。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的结构设置,能够有效地保证开关装置100工作的可靠性。

如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开关装置100还包括相互连接的开关支架5和底座6,操作按钮1与开关支架5卡扣连接固定,弹性配合件2和线路板3分别被扣合在开关支架5和底座6限定的空间内部。由此使得开关装置100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同时可知开关装置100可以通过底座6安装到车辆1000中。其中,开关支架5与底座6可以为螺钉连接或者卡扣连接。

具体地,操作按钮1上设有按钮卡扣c,开关支架5上设有配合卡凸,配合卡凸适于伸入到对应的按钮卡扣c中,进而实现操作按钮1与开关支架5的可靠的卡扣连接固定效果。

具体地,如图10所示,操作按钮1为多个。多个操作按钮1均卡扣连接在开关支架5上,弹性配合件2上设有多个弹性驱动部21和多个弹性配合部22,每个操作按钮1可对应一个弹性驱动部21和三个弹性配合部22。

如图1-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通过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从而用户在使用车辆1000时可以根据不用的按压力需求,控制第二配合件31与第一配合件221处于配合或脱离的状态,进而控制按压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操作按钮1的被按压的位置相对其他位置发生过大的摆动,使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具有可靠支撑,进而可以提高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的手感。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关装置100使用的灵活性,使车辆1000更加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开关装置100的按压自适应功能,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如图11-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车辆1000还包括身份识别装置200,身份识别装置200包括摄像头201和识别控制器202,识别控制器202与线路板3相连以在将接收的摄像头201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向线路板3发送控制信号,线路板3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配合件(221)和第二配合件(31)配合或脱离。由此可知,开关装置100最初的按压力,可以利用身份识别装置200识别用户身份后进行初步的控制,并且可以记录驾驶员的身份信息以便于在驾驶员下次使用车辆1000时,能够直接识别出。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车辆1000的智能化程度,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可选地,如图11、图13和图15所示,身份识别装置200位于车辆1000的转向盘的12点钟位置处。已知该处正对着驾驶员,离驾驶员脸部最近,且不受其他障碍物阻挡,能够第一时间采集到最真实的人脸影像,是整车中布置摄像头201的最佳位置。当然身份识别装置200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保证身份识别装置200采集人脸和识别人脸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即可。

可选地,身份识别装置200还可以包括与识别控制器202相连的指纹采集器、瞳孔采集器或语音采集器中的至少一个,指纹采集器、瞳孔采集器或语音采集器用于采集用户的对应信息,识别控制器202与线路板3相连以在将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向线路板3发送控制信号,线路板3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第一配合件(221)和第二配合件(31)配合或脱离。由此,有利于增强身份识别装置200的灵敏性和精确新。

下面参考图1、图5-图7和图10-图15对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车辆1000进行详细说明。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说明仅具有示例性,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下述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对其中的技术方案或者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组合或者替换、修改,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车体107、车门108、座椅109、踏板机构110(分别是离合、刹车和油门)、中控显示屏111、语音系统112、换挡机构113、转向盘114、仪表115、身份识别装置200和多个开关装置1040。其中多个开关装置100具体为:转向盘开关101、中控开关102、中空扶手控制开关103、窗控开关10、左前开关105和顶棚开关106。

需要说明的是:

转向盘114:用于操纵车辆1000转向的控制器,通常上面附有转向盘开关101,用于操作车辆1000电器系统,以便提高便利性和安全性。

中控开关102:位于车体107内中间的控制面板,通常用于控制音响、多媒体、空调等系统。

中控扶手控制开关103:位于扶手处,通常和换挡机构113挨在一起,用于控制驾驶模式、方向键(鼠标式)或其它功能。

窗控开关104:位于车门108的扶手处,用于控制车窗。本文所述窗控开关104还可能用于其它功能,比如位置记忆系统等。

左前开关105:位于左前空调出风口处,主要用于控制车灯、调节外后视镜等。

顶棚开关106:位置顶棚内后视镜旁边,主要用于控制天窗、开关阅读灯等。

具体地,开关装置100包括操作按钮1、弹性配合件2、线路板3、感应组件、开关支架5和底座6。

其中操作按钮1包括按压部11、第一传递部12和三个第二传递部13。第一传递部12以及三个第二传递部13分别间隔设置且均与按压部11相连。按压部11上设有按压面a,第一传递部12和第二传递部13均设在按压部11的远离按压面a的一侧上。并且,第一传递部12与三个第二传递部13的延伸长度相同、延伸方向平行。按压部11上设有按钮卡扣c,开关支架5上设有配合卡凸,配合卡凸适于伸入到对应的按钮卡扣c中,进而实现操作按钮1与开关支架5的可靠的卡扣连接固定效果。开关支架5和底座6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弹性配合件2和线路板3分别支撑在底座6上,进而在开关支架5与底座6固定连接后,可以将弹性配合件2以及线路部压在开关支架5上,进而使开关装置100形成一个完整的、牢靠的结构。操作按钮1为活动塑胶件,大多为pc塑料(聚碳酸酯塑料),按压面a表面具有喷涂的涂层和镭雕以便实现外观美观和背光的效果。

弹性配合件2为硅胶材料件,其整体覆盖在线路板3上。并且弹性配合件2位于操作按钮1的远离按压面a的一侧,弹性配合件2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弹性驱动部21和三个弹性配合部22,三个弹性配合部22与三个第二传递部13一一对应设置。其中弹性驱动部21上设有导电件211,每个弹性配合部22上设有第一配合件221,第一配合件221为磁吸件,具体地,第一配合件221可以为设在在弹性配合部22上的铁质粒子。导电件211为粘贴在弹性驱动部21下表面的导电粒子(例如金粒、蓝粒、碳粒等,通过模压一体成型在弹性配合部22上)弹性驱动部21常止抵在第一传递部12上以支撑第一传递部12,每个弹性配合部22常止抵在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上以支撑第二传递部13。

线路板3设在弹性配合件2的远离操作按钮1的一侧,线路板3上设有三个第二配合件31和断开的控制触点32。第二配合件31为电磁体。断开的控制触点32与导电件211间隔设置,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导电件211导通控制触点32,进而相当于将断开的控制触点32闭合以导通电路,从而可以将开关信号通过连接线束34输出,进而实现开关装置100的开关功能的触发。三个第二配合件31与三个弹性配合部22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每个第二配合件31与对应的第一配合件221间隔设置,线路板3根据位置信号控制每个第二配合件31是否通电,当第二配合件31通电时,第二配合件31与对应的第一配合件221磁吸配合以使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与第二传递部13脱离配合。

线路板3上还设有发光件33,其中发光件33为led灯,发光件33发出的光可通过按压面a上的镭雕照射出去,进而实现操作按钮1的背光效果。线路板3根据控制信号调节发光件33的发光颜色和发光亮度。当然线路板3还可以具有更多的处理模块以实现智能控制与通讯,并带有自检、休眠、自我诊断等功能,通过连接线束34与整车系统对接。

如图1所示,当弹性驱动部21止抵在第一传递部12上且弹性配合部22止抵在第二传递部13上时,导电件211与控制触点32之间的垂直距离s1小于每个第一配合件221与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之间的垂直距离s2。由此可以确保操作按钮1按压s1行程范围内时,三个弹性配合部22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接触到对应第二配合件31,由此可以保证弹性驱动部21可以导通开关装置100的开关功能。

感应组件与线路板3相连,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感应组件检测操作按钮1被按压后的位置信号,并且将位置信号传递给线路板3,线路板3根据位置信号控制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断电。

具体地,感应组件包括电容感应器41,电容感应器41包括三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和一个第二电容感应电极412,三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与三个第二传递部13一一对应设置,第二电容感应电极412与第一传递部12对应设置,三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和一个第二电容感应电极412为一体件且套设在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和第一传递部12上。每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与线路板3电连以向线路板3传递电容值信号,多个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和第二电容感应电机412分别与线路板3电连以向线路板3传递电容值信号,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线路板3根据位置信号控制电容值变化最大的第一电容感应电极411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断电。

感应组件还包括三个第一光电传感器42和一个第二光电传感器43,三个第一光电传感器42与三个第二传递部13一一对应设置,第二光电传感器43与第一传递部12对应设置。

每个第一光电传感器42可朝向按压部11发射光线且接收反射光线,每个第一光电传感器42设在线路板3上以向线路板3传递反射光信号,每个第二传递部13与对应的弹性配合部22、第二配合件31和第一光电传感器42沿第二传递部13的延伸方向顺次排布,线路板3、第二配合件31、弹性配合部22和第二传递部13上分别设有适于光线通过且正对设置的第一通光孔d。

第二光电传感器43可沿着第一传递部12的延伸方向朝向按压部11发射光线且接收反射光线,第二光电传感器43设在线路板3上以向线路板3传递反射光信号,并且第一传递部12与弹性驱动部21、控制触点32以及第二光电传感器43沿第一传递部12的延伸方向顺次排布,线路板3、弹性驱动部21和第一传递部12上分别设有适于光线通过且正对设置的第二通光孔e,光线可通过控制触点32的断开处通过。

按压部11上设有四个适于光线通过的透光部b,其中的三个透光部b与三个第二传递部13一一对应设置,每个透光部b与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上的第一通光孔d正对设置。另外一个透光部b与第一传递部12对应设置,并且该透光部b与第二通光孔e正对设置。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线路板3根据位置信号控制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断电。

具体地,每个第一光电传感器42和第二光电传感器43分别包括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敏二极管,形成为背贴式元器件,并且第一光电传感器42的主体部分伸入对应的线路板3上的第一通光孔d内,第二光电传感器43的主体部分伸入对应的线路板3上的第二通光孔e内。由此可以使第一光电传感器42和第二光电传感器43的发光路线和反射光路线不会被任何障碍物阻挡,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对信号的保真性和抗干扰性能有很大帮助。

由于电容感应技术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光电感应技术的精度受限于现有技术,同时两种技术在原理上不相同,所安装的结构区域也不一样,因此可以互不干扰、互为补充。因此两者相结合可以提高感应组件识别的准确度和精度。

身份识别装置200包括摄像头201和识别控制器202,识别控制器202与线路板3相连以在将接收的摄像头201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后向线路板3发送控制信号,线路板3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每个第二配合件31是否通电。其中识别控制器202可用于人脸识别以识别驾驶员为男性或者女性,同时也可以记录人脸信息以便于与后续驾驶车辆1000的用户进行比对。身份识别装置200位于车辆1000的转向盘的12点钟位置处。已知该处正对着驾驶员,离驾驶员脸部最近,且不受其他障碍物阻挡,能够第一时间采集到最真实的人脸影像,是整车中布置摄像头201的最佳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1000中各个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按钮1的具体按压力,用户可以进行单独设定。进而在用户下次使用车辆1000时,身份识别装置200可以根据采集的人脸信息与历史记录进行比对,确定用户的身份,进而使车辆1000中各个开关装置100直接进入用户之前设定的按压力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限定弹性驱动部21对第一传递部12的弹性支撑力f1=0.8n,限定三个弹性配合部22对与其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的弹性支撑力分别为f2=2.2n、f3=1.7n和f4=1.2n。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每个开关装置100具有三个系统限定的档位,分别为默认档(车辆1000初始状态默认的档位)、可选档(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的按压力度自动调节的档位)和游戏档(车载游戏环境)。

当开关装置100处于默认档时,默认档中包括两个档位,一个大力档(默认男性)和一个小力档(默认女性)。

当身份识别装置200识别驾驶员为男性时,则车辆1000默认进入大力档,此时线路板3接收的控制信号为控制三个第二配合件31中与具有f4弹性支撑力的弹性配合部22对应设置的第二配合件31通电,则其他的两个弹性配合部22均止抵在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上以提供弹性支撑力,此时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f0满足:f0=f1+f2+f3=4.7n。此档的按压力比较适合转向盘开关等防误操作要求高的区域或者用户定义的开关区域。

当身份识别装置200识别驾驶员为女性时,则车辆1000默认进入小力档,此时线路板3接收的控制信号为控制三个第二配合件31中与具有f4弹性支撑力的弹性配合部22和具有f3弹性支撑力的弹性配合部22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二配合件31通电,则另外一个弹性配合部22止抵在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上以提供弹性支撑力,此时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f0满足:f0=f1+f2=3n。此档的按压力比较适用于女性用户设置的开关区域或者中控开关102区域。

当开关装置100处于可选档时,可选档包括最高档和中间档。

当用户选择最高档时,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应为最大值,此时线路板3接收的控制信号为控制三个第二配合件31均断电,进而使每个弹性配合部22都能止抵在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上以提供弹性支撑力,此时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f0满足:f0=f1+f2+f3+f4=5.9n,此档的按压力比较适用于防误操作要求比较高的开关区域,例如转向盘开关101、手部容易碰到但不希望按动的区域比如中控扶手控制开关103、窗控开关104等。

当用户选择中间档时,可根据个人喜好重新进行设定,进而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选择性的传递给线路板3不同的控制信号以控制具有f2弹性支撑力的弹性配合部22和具有f4弹性支撑力的弹性配合部22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二配合件31中的一个或者两个断电,此时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f0满足f0=f1+f3+f4=3.7n、f0=f1+f2+f4=4.2n、f0=f1+f3=2.5n和f0=f1+f4=2n中的任一个。此档的按压力具有四种,比较适用于用户想要设置的开关区域,或者中控开关102区域。

当开关装置100处于游戏档时,线路板3接收的控制信号为控制三个第二配合件31均通电,则三个弹性配合部22均与对应的第二传递部13脱离配合,此时只有弹性驱动部21止抵在第一传递部12上以为整个操作按钮1提供弹性支撑力。则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f0满足:f0=f1=0.8n。此档,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最小,可以提高开关装置100的灵敏度,提高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的舒适性。此档的按压力比较适用于车载游戏系统启动后,车内可用于游戏控制的开关。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在驾驶员上车启动车辆1000后,摄像头201自动采集驾驶员的人脸信息并反馈给识别控制器202,系统识别身份后,与历史记录或设置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有记录则系统默认调出用户上次使用或设置的参数,并且通过转向盘开关101(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转向盘开关101的ecu为整车的开关装置100的控制器,同时也是转向盘114上的开关装置100的ecu)发送can信号,can总线再分发至整车的不同开关装置100的线路板3,各个开关装置100按照设定的条件控制内部的第二配合件31的通断电,由此减小需要按压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至相应的设置档位,实现自动调整按压力的目的。如果系统没有该驾驶员的历史记录(车辆1000为新车或用户为新的驾驶员)时,身份识别装置200利用摄像头201采集的人脸信息识别驾驶员的性别后进入默认档位。即男性默认大力档、女性默认小力档。而在车载游戏环境下,系统会调出默认的最小按压力的档位,即游戏档以实现更轻便的开关操作力。需要说明的是:ecu是电脑控制模组,也有叫电子控制单元。

在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当车辆1000的按压力档位设置完成后,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根据需要按压某个开关装置100的操作按钮1时,此时感应组件开始工作以实现开关装置100的按压自适应功能。

具体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的每个操作按钮1的按压面a限定出四个区域,限定与第一传递部12正对的区域为区域1,与三个第二传递部13正对的区域分别为区域2、区域3和区域4。其中区域1与区域2和区域3相邻,区域4与区域2和区域3相邻。

当操作按钮1被按压时,感应组件的电容感应器41、第一光电传感器42和第二光电传感器43分别向线路板3发射反射光信号和电容值信号,然后线路板3根据位置信号控制被按压区域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断电以为该区域提供可靠的支撑。具体判断过程如表1所示。

表1: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的判定过程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用户在使用车辆1000时可以根据不用的按压力需求,控制第二配合件31是否通电,进而控制按压操作按钮1的按压力。同时当用户驾驶车辆1000,并且根据实际的行车需求再次按压同一个操作按钮1时,可以有效地避免操作按钮1的被按压的位置相对其他位置发生过大的摆动,使操作按钮1被按压的位置具有可靠支撑,进而可以提高用户按压操作按钮1的手感。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关装置100使用的灵活性,使车辆1000更加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开关装置100的按压自适应功能,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

同时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开关装置100增设的元器件少,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且便于制造。可以理解的是,当操作按钮1的按压面a较小时,通常情况下用户的手指300与整个按压面a接触,从而无需调节各个区域对应的第二配合件31的通断电情况。若操作按钮1较小时,设置上述的结构也较为不便,从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装置100的结构更加适用于操作按钮1的按压面a较大的结构中,进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弹性驱动部21和三个弹性驱动部21有效地支撑操作按钮1,进而保证操作按钮1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从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操作按钮1为按压面a较大的按钮。同时可知,车辆1000的成本低,工艺简单,维修和保养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