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及大电流端子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7790发布日期:2020-09-15 19:2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及大电流端子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及大电流端子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高压连接器大电流端子应用市场,第一类为一体式的圆形端子,采用转簧、扭簧结构作为端子接触片,第二类为一体式的钣金片式端子,采用网格式接触片;这两种端子基本都是定制化电流端子,开模成本费用高,且在应对市场不同的电流大小需求时,很难匹配到过电流与结构均相符的连接器,第一类端子外壳一般采用机加工成型,效率低,该端子的内接触片一般采用铜合金模具冲压成型,开模成本高,第二类端子外壳采用钣金成型,该端子的内接触片采用模具冲压成型,端子外壳与内接触片一般是一对一的对应开发,开发周期长,不适用于不同空间结构的需求,不能灵活使用,且上述两种端子的过电流均是不能改变的,适用范围小,当有更高或更低的过电流需求时,需要重新开发新的端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通过模组式的结构设计可灵活改变端子间的过电流大小,满足实际电流的多样化需求,还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安全可靠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包括上下排列设置的第一桥接端子组和第二桥接端子组,所述第一桥接端子组和第二桥接端子组的中部通过铆合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桥接端子组朝向第二桥接端子组一面的前后端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凸起的第一接触点,所述第二桥接端子组朝向第一桥接端子组一面的前后端上均凸起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接触点上下一一对应的第二接触点,且所述第一接触点与所述第二接触点之间设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桥接端子组和第二桥接端子组的中部通过铆压片铆合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桥接端子组和第二桥接端子组均包括第一桥接端子接触片和第二桥接端子接触片,且所述第一桥接端子接触片和第二桥接桥接端子接触片的中部层叠设置并通过所述铆压片铆合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桥接端子接触片包括中部的第一铆合部、设于第一铆合部前端左半侧的左前桥以及设于第一铆合部后端右半侧的右后桥;所述第二桥接端子接触片包括中部的第二铆合部、设于第二铆合部前端右半侧的右前桥以及设于第二铆合部后端左半侧的左后桥;所述第一铆合部和第二铆合部层叠设置并通过所述铆压片铆合连接固定,且所述左前桥与右前桥左右排列设置,所述左后桥与右后桥左右排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左前桥和右前桥的对应位置处以及左后桥与右后桥的对应位置处均设有至少一个凸起的电接触点。

进一步的,所述左前桥、右前桥、左后桥与右后桥的形状均为波浪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铆合部和第二铆合部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铆压片卡合的铆压槽。

进一步的,所述铆压片的形状为工字形,所述铆压片中间的竖直部卡于设于所述铆压槽内,所述铆压片上下端的水平部均位于所述第一铆合部或第二铆合部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铆压槽的内侧两角处以及所述铆压片的内侧四角处均设有内凹的圆弧槽。

还提供了一种大电流端子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还包括分别插于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前后两端的铜排和压线端子,所述铜排和压线端子的一端均插入相应侧的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之间的间隙中,且所述铜排和压线端子的上下表面均分别与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接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利用上下排布并铆合在一起的第一桥接端子组和第二桥接端子组组成一个模组结构,用于铜排(端子)与端子之间的接触连接件,这样可根据过电流的大小在铜排(端子)与端子两者间设置一个或多个模组结构,即模组结构的数量可根据过电流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使端子与端子间的接触连接件的过电流是可变化的,从而实现了大电流端子可按照实际电流需要改变模组结构的数量来满足连接需求,做到按需分配;每一个模组结构均承载一定的过电流能力,通过不同数量级的模组结构组合来满足实际电流需求,灵活给市场提供不同过电流能力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且本设计中的模组结构,只需要前期开发出桥接端子接触片单元和铆压片单元,而后用弹簧机加工制成再组装即可,模具成本低;还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安全可靠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第一桥接端子接触片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第二桥接端子接触片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铆压片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大电流端子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100,包括上下排列设置的第一桥接端子组1和第二桥接端子组2,第一桥接端子组1和第二桥接端子组2的中部通过铆合连接固定,所述第一桥接端子组朝向第二桥接端子组2一面的前后端上均设有一个凸起的第一接触点11,第二桥接端子组2朝向第一桥接端子组1一面的前后端上均凸起设有一个与第一接触点11上下一一对应的第二接触点21,即两个第一接触点11和两个第二接触点21均位于铆压位置的两侧,用于分别与其前后两端需要电连接的铜排和压线端子进行抵接,且第一接触点11与第二接触点21之间设有间隙101,该间隙用于端子的插入口;上述结构中,利用上下排布并铆合在一起的第一桥接端子组和第二桥接端子组组成一个模组结构,用于铜排(端子)与端子之间的接触连接件,这样可根据过电流的大小在铜排(端子)与端子两者间设置一个或多个模组结构,即模组结构的数量可根据过电流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使端子与端子间的接触连接件的过电流是可变化的,从而实现了大电流端子可按照实际电流需要改变模组结构的数量来满足连接需求,做到按需分配;每一个模组结构均承载一定的过电流能力,通过不同数量级的模组结构组合来满足实际电流需求,灵活给市场提供不同过电流能力的低成本解决方案,且本设计中的模组结构,只需要前期开发出接触片单元,而后用弹簧机加工制成即可,模具成本低;其利用两端的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相向压住对插进来的片式端子,从而形成有效且可靠的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端子组1和第二桥接端子组2的中部通过铆压片3铆合连接固定,通过铆压片将第一桥接端子组1和第二桥接端子组2固定住,还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和安全可靠的特点。

具体的,第一桥接端子组1和第二桥接端子组2均包括第一桥接端子接触片4和第二桥接端子接触片5,且第一桥接端子接触片4和第二桥接桥接端子接触片5的中部上下层叠设置并通过铆压片3铆合连接固定,即第一桥接端子组1和第二桥接端子组2中的四个桥接端子接触片的中部上下层叠后通过铆压片的铆合紧密固定在一起;在第一桥接端子接触片4和第二桥接端子接触片5的前后端均设有凸起的电接触点,作为第一接触点或第二接触点使用,将两者组合后作为上端的第一桥接端子组时即作为第一接触点使用,将两者组合后作为下端的第二桥接端子组时即作为第二接触点使用;桥接端子接触片和铆压片均采用模具冲压成型,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

具体的,第一桥接端子接触片4包括中部的第一铆合部41、设于第一铆合部41前端左半侧的左前桥42以及设于第一铆合部41后端右半侧的右后桥43,即左前桥42和右后桥43的位置是呈左右交错设计的;第二桥接端子接触片5包括中部的第二铆合部51、设于第二铆合部51前端右半侧的右前桥52以及设于第二铆合部51后端左半侧的左后桥53,即右前桥52和左后桥53的位置也是呈左右交错设计的;因上述中的接触片的前后桥均是交错设计的,在第一铆合部41和第二铆合部52层叠设置并通过铆压片3铆合连接固定后,使得左前桥与右前桥左右排列设置,左后桥与右后桥左右排列设置,这样不会影响第一桥接端子接触片4和第二桥接端子接触片5之间的铆压固定;另外,在左前桥和右前桥的对应位置处以及左后桥与右后桥的对应位置处均凸起设有一个作为第一接触点或第二接触点使用的电接触点,即左前桥和右前桥中的两电接触点组合后作为第一接触点或第二接触点,左后桥与右后桥中的两电接触点组合后作为第一接触点或第二接触点,并在实际应用中使左前桥、右前桥、左后桥和右后桥上的电接触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第一桥接端子组1和第二桥接端子组2中的双接触片结构使得上下的第一接触点和第二接触点均为双接触点,提高该模组结构后期与端子件的连接可靠性。

具体的,左前桥42、右前桥52、左后桥43与右后桥53的形状均为波浪状,使上述四者均形成弹性长臂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降低了端子对插时的精度要求,减少了后期使用过程中端子对插时的插入力,大大降低连接器端子的插入力,并确保其与端子间的紧密接触,提高连接可靠性,还可确保左前桥42、右前桥52、左后桥43与右后桥53不易变形,提高桥接端子接触片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第一铆合部41和第二铆合部51的两侧中间均内凹设有对称设置的铆压槽102,使第一铆合部41和第二铆合部51均形成工字形结构,且第一铆合部41和第二铆合部51中的铆压槽102上下一一对应设置,且在两侧的铆压槽102均通过卡合一个铆压片3对单一模组中的四个桥接端子接触片进行铆合固定,即通过前后设置的两个铆压片将四个桥接端子接触片中层叠的中部进行铆合固定。

具体的,铆压片3的形状为工字形,铆压片3中间的竖直部31卡于设于铆压槽102内,铆压片3上下端的水平部32均位于第一铆合部或第二铆合部的外侧,即利用上下端的水平部32来压紧四个桥接端子接触片的中部进行铆合固定。

具体的,铆压槽102的内侧两角处以及铆压片3的内侧四角处均设有内凹的圆弧槽103,用于降低第一铆合部、第二铆合部和水平部32的强度,使第一铆合部、第二铆合部和铆压片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便于将铆压片卡合组装于铆压槽内。

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桥接端子接触片和第二桥接端子接触片均采用铜合金通过冲压成型制成。

于其它实施例中,铆压片采用不锈钢通过冲压成型制成。

于其它实施例中,左前桥、右前桥、左后桥与右后桥中的电接触点数量还可以设置成2的倍数,使单一端子与左前桥、右前桥、左后桥与右后桥间均形成多个前后排布的接触点,提高接触面积和连接可靠性。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大电流端子连接结构,包括三个前后紧密排列设置且如实施例1所述的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100,还包括分别插于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前后两端的铜排6和压线端子7,压线端子7用于与外部的线缆8连接,铜排6和压线端子7的一端均插入相应侧的第一接触点11和第二接触点21之间的间隙101中,即铜排插入第一桥接端子组和第二桥接端子组前端的第一接触点11和第二接触点21之间,而压线端子7插入第一桥接端子组和第二桥接端子组后端的第一接触点11和第二接触点21之间,从而通过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100夹设于铜排和压线端子之间形有效电连接;在实际使用中,铜排6和压线端子7中插入端的厚度均微大于间隙101的宽度,使铜排6和压线端子7的上下表面均分别与第一接触点11和第二接触点21紧密接触。

具体的,铜排6和压线端子7均为片状。

于其它实施例中,还可根据实际所需的过电流大小,在铜排6和压线端子7之间夹设一个、两个、四个或其它数量的桥接式端子接触片模组结构来实现两者的电连接。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